对孩子不打不骂,温和教育真的有用吗?

王起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作阐述:

一、无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爱。孩子,犹如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歪、会斜,树形会长得不好看,那么就得修剪。我们教育的初心,就是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然后长大成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其贡献;“修剪”就是保证达至目的的手段。一切都是源于爱。

一段时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研究教育领域的问题,提出了诸如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温和教育等众多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倡的是带有“宠”色彩的教育。各项教育法规,则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总之一句话,造成了今天这种打不得骂不得、甚至正当的、必要的批评教育都不敢的尴尬局面。

对于孩子来说,没经历风霜雨雪的洗礼,跟温室里生长的花朵,那也不一定是好事,他的抗打击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从何而来?一旦遇见小波折、小坎坷,他如何面对?受了委屈如何排解?因此,适当的打骂等惩戒在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要注意惩戒教育适用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必有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过程。所谓的先学做人,主要是幼儿园及小学阶段,教育孩子的为人之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年幼无知,是非对错不分,所以需要教育。屡教不改的,打、骂等惩戒辅助教育措施也得使用。

初中阶段,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好的行为习惯已养成,心智发展逐渐成熟,则惩戒教育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如遇青春叛逆期,更要慎用。

三、总结下:爱是教育的核心,惩戒教育必不可少;严而不僵,慈而有度;重良好习惯养成,遵循先做人后做事原则。


阿黄说道

李玫瑾老师讲过,你打孩子,大人打小孩不公平,你骂孩子,不文明。难道不打不骂就教育不了孩子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只是有时候打骂,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起码当时孩子能乖乖的服从,至于之后怎么样再说之后的。


至于为什么打骂,一方面是有时候父母的火上来了,真控制不住,一方面是有时候父母不想去耐心的教育说服孩子,因为这要付出很多的精力。

我觉得在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并不能严格的区分打骂和温和教育,尤其在中国。我们父母很少系统地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凭的只是碎片式的了解和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验,多是打骂和教育并举,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对于温和教育,我还想说一点就是,温和教育并不等于放纵,孩子犯的错,该批评依旧要批评,该有一定的处罚一定要处罚。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明辨是非,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后愿所有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


名师育儿

‘’和风细雨润人心‘’,对孩子更应如此。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又多调皮好动,不知事物的危害性,经常会做出一些让大人不能忍受十分气愤的事情。可是孩子是无辜的啊,因为他们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做出错事、蠢事都在所难免。



一次送孩子到学校门口,看到一个父亲正在大声呵斥孩子,孩子情绪很激烈,不愿意下车去学校,也许是想理论清楚一件事情。我就多看了两眼,想上前劝劝孩子先去上学,有事情放学再说。正在这个时候,这位父亲放好电动车,一脚把孩子踢下了车。我感到很震惊,不管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暴力的管教方式真的能起到作用吗?孩子是被保安大叔扶起来送入校门的。可以想想孩子上课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这样对待,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自卑心理的。这位父亲的做法不但没有解决矛盾的根源,而且让孩子身体痛楚,感觉在同学面前脸面尽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大人‘’,他们也需要被尊重,被理解。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尊重孩子,才能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一些事情。我看到的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庭,都是比较尊重孩子,很少打骂,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他们培养出的孩子自尊、自爱、自立,而且都很优秀。

对孩子温和教育得到的效果远比暴力的打骂要好得多。如果不信,可以试一段,你会有惊喜的。


那人那山那风景

“妈妈,我要玩手机·····” “妈妈,我想吃薯片·····” “妈妈,我要抱·····” “妈妈,你喂我······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上述情况,那么是严厉拒绝还是温和答应?温和教育是否有用呢?


1、坏习惯都是惯出来的。

父母的态度,将决定了孩子的行为。用哭闹、生气等行为来控制父母,是孩子的本能。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就很可能会出现被孩子控制的局面,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很多坏毛病。温和教育好像并无作用!

2、学会拒绝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什么时候拒绝孩子,什么时候该说“不”,是非常重要的! “这次同意你,下不为例!”很多家长由于不忍心,经常会说这句话。然而,“下一次”还是这样,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早已深谙这个道理,一次次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适时的拒绝孩子,有时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温和而坚定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如果父母的态度非常坚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同时由于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会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提出:温和而坚定。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请每位家长用“温和而坚定”态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唱歌的小青蛙


这个问题过去也在某节目中类似看到过,但是个人观点是尽量不打不骂最好,也不排除个别特殊情况可以适当采取轻打过于严厉些的词语以给孩子威慑力!

中国古语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也真的会出现是这种教育方式下成功培养孩子的“虎妈虎爸”啊!但是,本人观点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还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这样也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或者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孩子的严重心理阴影啊!过于严厉和苛刻的教育方式还是蛮有压力的,不是所有的严厉都能产生动力,还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温和的教育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很调皮和特不听话的孩子,还是应该在必要时采取严厉的训斥和体罚,很有必要让孩子能够记住教训的。为了孩子将来的人生好!



个人看法,温和教育确实有用,但是方式方法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操作才好啊!不排除和严厉的教育方式相结合,这些都要对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特点分情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行啊!谢谢!


馨语

你好,我是小潘。打骂是教育者的一种态度,温和不吼也是一种教育的态度。两种态度的初心一定是出于爱,对吗?打骂教育和温和不吼的教育你会喜欢那一种呢?提问之前,你一定是喜欢效果更真接的那种是吗?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家庭教育的优劣远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强烈的多。打骂教育方式直接,效果明显,这是上辈儿的老人传下来的,因为不打不成材,对吗?上辈儿的老人们去打去骂是因为他们不懂教育,是因为他们不懂教育方法,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传递爱,分享爱,感受爱。而当下的现代人,教育环境的变更,教育制度的转变,家庭教育环境如果还守着老一辈儿的做法,你认为行的通吗?

温和不吼的教育不是不作为,而是在懂得教育方法上的有力作为。了解孩子,学会如何爱孩子,是当下父母必修的一课堂。记得在上《孩子我该如何爱你》的课堂上,我遇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父母,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教育的能力,自己没有情绪控制的能力,导致孩子不愿意面对学习,不愿意面对老师,可是又不得不愿意回家面对父母,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

不吼不叫是技术,要学。不打不骂是能力,要修。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父母学习成长,学会如何爱孩子,温和不吼的方法才可以延伸到整个家庭教育中!


修长的小潘

打孩子,骂孩子,这是教育吗?当然不是!打骂孩子只是家长在向孩子发泄情绪。

家长总把打骂孩子的原因归结为孩子太不听话了,孩子总是犯错。说成是为了教育孩子,不得不出手。

还有那么多的父母认为:只有打才最有用!请你们醒醒吧,你所看到的只是暂时的、表面的效果。


暴力教育只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能让孩子变得懂事;

让孩子变得听话,不能让孩子变得自觉。

一个用暴力对待孩子的成人,根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人”对待,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你以为自己强大,其实智慧不足,这是赤裸裸地持强凌弱!是你面对孩子时的无能,借以爱的名义施暴,寻求自己的心里平衡罢了!


如果用打骂就能教育出好孩子,那岂不是天下一片祥和?因为方法太简单啦,打人个个都会啊。可是为什么还有家长哀叹:为什么这孩子打都打不变呢!

我记得在以前回答一个问题时举了个例子:如果你刚买的手机才用几天就丢了,还不知道在哪弄丢的。这时你什么感觉?懊悔,自责,反省吧?难道这时候你需要有人给你打一顿吗?打了你就能长记性?

可是当我们面对弱小的孩子时,多少家长做不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每每看到弱小无助的孩子被亲生爹妈暴力相向时,让人感到多么地痛心啊!

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你认为“非打不可”的地步,一定是家长长期错误的教育方式所致。 孩子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有时闯祸犯错是无意的,自己也会有内疚感。如果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他不但会失去内疚感,他所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叛逆,感受到的是屈辱


相信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人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孩子,首先需要做到是,不要打骂孩子


像天使守护你

不提倡不打不骂,同时,我提倡温和教育。

人非圣贤,哪个父母能对着孩子不动气?而且一些事情上,该打还是要打,该骂还是要骂!

什么时候该打?

面对一些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必须动手。

例如拿刀的时候,必须严厉制止,总不能让他试试被到刮过才来教育。

例如孩子嗑药、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的时候,尽管他当时没有这个认知,这是不允许的。

衡量的一个个人标准的话,就是这事的后果,会不会危害一辈子。

什么时候该温和教育?

上面说到,人非圣贤,同样的对于孩子也适用。

谁还没有个小脾气?

我们成人,不开心的时候,也会发脾气,会选择喝酒抽烟捶沙包!孩子们发脾气,只是因为他没有其他的发泄方式。

当孩子伤心、愤怒、无理的哭时,给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哭,让他把气好好的发泄出来,再回头问问她到底是什么原因,给他提供建议,下次遇到这事,可以怎么样解决,怎么样表达出来。


熊孩子专治

我是力行,很荣幸回答你的提问。

对孩子不打不骂,温和教育真的有用吗?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社会上争议很大,不过我不清楚问题主语是啥,是家长,还是老师?还有就是相对的问题,对孩子又打又骂,暴力教育真的有用吗?


总有人说不打不骂就是快乐教育,我不清楚美国的快乐教育是啥,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简单的不打不骂,因为他们打骂孩子貌似犯法,弄不好监护权都没了,难道孩子快乐那么简单,不挨打挨骂就快乐?没那么简单,让孩子快乐是需要用心的,是需要不断研究的,比打骂难无数倍。不是我们的孩子需要打骂教育,而是我们的家长懒,不愿意用心去教育。

我小时候被老师打,被爸妈打,都很正常,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反抗,甚至躲闪都感觉不对。现在呢?环境变了,孩子变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却没变,有的孩子接受,有的孩子表面接受,有的孩子根本不接受。接受的孩子家长不忍心了,表面接受的孩子,迟早会爆发,不接受的孩子家长很快就无计可施,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任由作为。



哪里有暴力,哪里就一定有反抗,家暴已经立法,大家且打且珍惜吧!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棍棒底下掏刀子,别以为孩子小啥都不懂,你问问你孩子有啥不懂的,吓死你。别说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没人吃那一套了。

温和教育又是啥?有本事就做人家的快乐教育,温和啥也不是,说教育还是那句话,孩子小时候的教育,必须顺应孩子成长规律,用心的去沟通,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引导 ,本没有坏孩子,就是教育的不好。



没有人说完全不打不骂,因为做不到,因为用心教太难了,趁着现在打骂孩子还不会有人抓你,不会剥夺你的监护权,请把打骂作为杀手锏,让孩子敬畏你,不要轻出,出必有效。家长们,大家一起努力用心教孩子,当用心成为潮流,打骂自然就是历史。


我是力行,个人浅见,欢迎讨论。


力行怀善心做对事

来谈谈我个人的经历吧。小时候的自己很淘气,因为长在农村长在农村,难免带些野性。记得那是上四年级的时候,大人们正在收割小麦子。那时候,我们在村里有收麦假,大概一个星期左右。

可是,或许是因为小的缘故吧,基本上去一两天地里,就不去了,然后三五一群开始玩。

那时候,村中依然是靠打麦场来晾晒小麦的。那一天天气很好,阳光很毒,我们一行几人来到打麦场,三胖子家里有过年剩下的鞭炮,实际上就是过年点完的鞭炮,从鞭炮沫中捡的那些残次品。那时候,也不知道害怕,更不知道危险。

结果,几个人在玩鞭炮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将旁边晾晒的麦子给点燃了。那时候,天气干燥地很,而且打麦场基本上是一家麦子挨着一家,还有很多将麦子堆成了跺。

可以想象,火热越来越大,根本不受控制,我们也吓得傻了,二话没说,也没叫上,像狗一样,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各回各家后,我吓坏了,直接藏到了存放粮食的大缸里,直到吃晚饭的时候,也没敢溜出来。我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这多半天的时候,家里来来往往很多人,有骂的,还有带着铁锹来的。

我知道自己闯大祸了,可是,那时候小,不懂得如何面对。

也不记得那是夜里几点了,我在缸里迷迷糊糊地睡着,被老爹一把揪了出来,像拎死狗一样,拎到了正房。我们老家是瓦房,中间呢有根大梁。老爹直接抛出一根绳子,从大梁中间绕过,然后我就被吊到了梁头上。

紧接着,我就成了人肉沙包,虽然其间爷爷奶奶来劝过,可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相反,老爹打得更狠了。

事后才知道,那场火,把我们家所有的存粮与积蓄都赔了进去。那一顿打,一生难忘。

但现在想来,却如必要。如果没有那顿毒打,还不知道会做出多大的祸事,更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若没有那顿毒打,或许,此时的自己,正在某工地上搬砖和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