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人如何学习写字的吗?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

颜便是指的是颜真卿,欧指的是欧阳询,钟指的钟繇,王便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不仅是军事政治上的盛世王朝,而且在文化方面做的尤为突出,单在书法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皆被后人相传称赞。楷体自唐朝正式的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你知道古人如何学习写字的吗?

(网络图)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恒森九唐城传承东方建筑艺术,呈现东方文化典雅气质,雅士风韵。重现大唐之风,邀广安名仕共同感悟盛唐文化的审美神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