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寧願向親戚朋友借錢,也不願意直接問銀行借?

何潔龍

我是乘瑞,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其實並不是人們不願意直接去向銀行貸款,而是銀行借款手續繁頊,借款時費時費力,等借到錢時可能己用不著了。

我們個人消費貸款不是特別急特別數額大是不會去借錢的,凡借錢可能幾天最多一週就必須用錢,銀行貸款手續多、條件多,時間上難滿足,眾多中小私企從銀行借不到錢是需要的條件多且苛刻,這是個人不去銀行借款的一個主要原因。


下面從我的經歷談一下銀行貸款的複雜,2013年因個人原因需要一筆數額不菲的資金,當時因有朋友在銀行就考慮去銀行貸款,首先是填申請,然後是找抵押物做抵押,抵押物需評估公正,再是找擔保人,夫妻雙方單位證明,夫妻雙方共同簽字(一方貸款必須雙方簽字),這其間有申核申查,共用時近兩個多月才拿到貸款,這其中消耗許多精力時間金錢(各種費)……這麼麻煩這麼長時間,如果手續差一點貸款失敗,如果急用錢週轉,會貽誤時機…


所以許多人寧可借個人錢也不願借銀行的錢主要是:門檻高、手續繁、條件多、時間長。


我是乘瑞

如果可以,不要向銀行借錢。


說說我親戚的一次經歷,他有一次全款買房,還差20萬左右。

於是想著在某四線城市的農業銀行貸款,貸款很麻煩,需要收入證明,可他沒有固定工作,去哪裡證明?

沒辦法只好找好友的公司幫忙。

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得打收入流水證明,但他持有的銀行卡只有省會有網點,於是他花一天時間到省會打流水證明。

一切辦完了,去申請。

結果,一個月時間過去了,他的收入證明的日期,都拖到過期了,還沒有給批下來。

火大,打電話到總行投訴,然後,工作人員打電話給他道歉。

而他也撤銷了貸款申請。


之後,他給堂兄弟打了一個電話,第二天,錢就到賬了。

銀行的貸款利率是百分之六點幾,有的是百分之八,為什麼要把利率給銀行?直接給親戚朋友也是挺好的。

三個月後,這位親戚還錢給他堂兄弟時,堂弟死活不要利息,但這位親戚無論怎樣都要給。

親戚的說法是:如果你不要利息,那麼下次急用錢的時候,我還怎麼找你借?給你利息,不是為了你,是為了我。

於是,親戚輕鬆解決問題,他的堂兄弟也高興。

事情很完美。



我自己也有這方面的經歷,曾經找一位老師借了4萬元,一年後,我給了3200元利息。

老師只想要本金,怎麼都不想要利息,但我堅持給。


給親戚朋友借錢時,如果5萬以上,若時間長,儘量給利息,如此,您的信用才能在親戚朋友中建立起來。

有了信用後,你會發現籌錢極其容易,急用錢時,一天之內借到六七十萬,應該是沒問題。


當你有足夠的信用,加上自身收入還行,那麼,借錢就可以不找銀行了,當然,前提是,你的親戚朋友的經濟較為寬裕。

所謂信用,其實就是做人。


寒木釣萌

關於借錢,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又有諸多講究,有些是明面上的規定,有些則是大家的一些習慣,比如大家喜歡向親戚朋友借錢,就是一個久而久之養成的習慣。當遇到用錢的時候,大家想到的不是銀行,而是親戚,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第一個原因,是人熟。俗話說,人熟好辦事,在關於借錢的問題上也是這樣。你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這樣:如果確實很缺錢週轉,你是不是想到跟你接觸最多的人,父母先不說,你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朋友,之後會想到現在關係不錯,經常在一起的同事。但是如果朋友很久沒聯繫了,或者是聯繫較少的同事,你是張不了口借錢的。而且就算張開了口,人家也會納悶:我跟你也不熟,怎麼找我借錢了喲?

第二個原因,是親戚關係,這是無形中的紐帶。親戚經常走動,各種大事小事,過生日、孩子考學、結婚、搬遷等等,大家都會聚在一起,這份感情與同事朋友的感情是不同的。親戚中,往往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其中也有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以借錢大家一般也不擔心親戚不還。另一方面,誰家沒過“困難”的時候,特別是在農村,所以相互“救急”都是可以理解的。禮尚往來,不僅僅是送禮吃飯,借錢也一樣。前一陣你借錢給親戚,可能過一陣你還會找別人借錢,所以大家都習慣了。

第三個原因,銀行貸款真的很麻煩,沒那麼容易,特別是除了房貸、車貸以外的其他貸款。對於老百姓來說,其實大多數都沒去銀行辦理過貸款業務,只有這10多年大家去銀行辦房貸。但是,房貸大都是房地產開發公司直接辦理的,我們只不過提供了一張收入證明而已,大家想想是不是?如果讓我們自己去辦理銀行貸款,我們會嗎?更何況生活在小城市或者農村的老百姓,更是搞不懂。

以上這些原因,都讓大家對銀行借錢望而卻步,除非大額的房貸、車貸。而如今,年輕人更願意用一些小額貸款,比如說花唄、借唄,以及其他P2P貸款,或者用信用卡,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省事。相信,隨著金融工具的增多,以後大家只願意向親戚朋友借錢的觀念也會發生改變。


坤鵬論

即使大家都願意向銀行借錢,問題是銀行的錢借不出來啊!

寧願向親戚朋友借錢,這是與傳統有關。中國人有相互提攜幫忙的習慣,人們敢於向親朋好友借錢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只要有能力,很多人也都會願意向有作為的親朋好友借出資金,幫助他們創業投資。或者是急需用錢的時候的週轉。這是血脈、感情為紐帶累積而成,主要是依靠相互之間的信任,用一句現在的話說,就是“信用”問題。

同時,借款給親戚朋友,有一定的利息收入,這也是現在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以前親戚朋友相互之間借錢是不要利息的,但那時候主要是應急週轉,數量不大。現在多借款與創業投資,所以都是有利息的,利息比銀行存款利息高,這樣也有利於私人之間借款。錢閒著也是閒著,借給親戚朋友,又有人情,又有收入,大家皆大喜歡,何樂而不為?

不願意向銀行借錢,並不是不願意,而是沒辦法。

首先銀行借款是需要抵押的。很多人是沒有合適的財產用於抵押,這樣就沒辦法從銀行裡借錢出來。而私人借款,大多是一張借條完事兒,不需要任何抵押物。

其次是銀行借錢太麻煩。有了抵押物,還需要銀行各種手續辦理,繁瑣而拖延。而私人借款快捷而方便,只要借款人有錢且願意出借,那麼很快就可以到帳。借錢都是比較急的,所以私人借款更便利。

但不管是怎麼說,從銀行借款其實都是划算的。

銀行能借的款項數目達。在需要的時候,百萬千萬上億的都有。而且銀行利息便宜,一般貸款的利率都在4%左右。

而民間親戚朋友之間借款,利息至少在1分利。大部分親戚朋友之間,現在也是1分到1分2,常規的民間借貸高一些,1分5左右。

所以能夠從銀行借款,一般人也是願意的。


波士財經

1、為什麼不向銀行借錢?

向銀行借錢,一般人想想都曉得流程繁瑣,週期長了。與銀行打交道的最多的估計是房貸、車貸這些相對大額的資金需求發生借貸關係,回想一下借錢過程和週期,籤一堆文件和現場照相,一個多月的放款時間,對於急需用錢的人來講,真的等不及。

2、為什麼向親戚朋友借錢?

向親戚朋友借錢,優點:

1)週期短,有閒錢關係好的今天借,三分鐘後就轉賬過來了。

2)利息低或無。

3)還款時間商量著來。

缺點:

1)欠人情。

2)拖欠週期過長遭對方瞧不起,再借就難。

3)存在關係破裂風險。


3、今後借錢方式更靈活。

現如今各種理財APP盛行,借貸手段豐富、額度較高、放款時間也快。利息比銀行高。

一般1萬一天利息2元至4元。年化相當於7.3%-14.6%。

缺點:利率明顯高於銀行。

優點:短期內貸款可快速解決燃眉之急。

因此借錢時也要多對比下,除了額度之外,利息當然是越低越好。


----------底線------------


四爺一家說

你說這個問題,涉及層面較面,咱們來分析下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向銀行借款,手續繁瑣,要求嚴格。向銀行借款一般都有嚴格的審查程序和要求,你要達到銀行要求的標準後才能夠借到款項,一定會根據你所借款項的多少來確定你是用什麼來做風險抵押,例如工資或不動產之類的。並且要按銀行要求的時限,準時還款,否則會產生很高的滯納金,甚至沒收你的抵押資產。

第二,你的信譽不好,已無法向銀行借款。

你的信用不好,銀行是不會向你發放借款的。可能是因為你信用卡沒及時還款,或是因為你以前像銀行借款時沒能及時還清,或是你因其他原因造成你有不良信用,銀行會迴避風險而不給你貸給你借款

第三,親情在,好面子,容易借到款項。因血緣關係聯繫在一起,又整天好聽的稱謂叫著,一旦親屬愛著臉面不好意思,就會把錢借給你。你有困難,親屬因血緣關係,還是不會輕意的看著你為難的,所以多數還是會幫助你些。


第四,向親屬借款,不付利息。有這種想法的人算是非常可恥的了,借款時就沒想付利息,佔用別人的款項來進行投資或消費,降低自己的成本。

第五,向親屬借款,目的不純。一開始向親屬借錢時,就沒打算還,或是完全沒有期限,這種人是最無恥,信譽早已破產。

上述五種情況是借款最常見的了,身邊也時有發生。其實現在P2P平臺很多,想借點款,不是很難的事情。銀行信用卡也一樣能提現先用,只要信用好,不抵押資產,銀行也會常給你打電話向你詢問是否需要資金使用。我就總接到銀行電話詢問,是否給發放15萬的備用金,也沒向我索要資產抵押。

不論是向銀行借款,還是向親屬、朋友和同事們借款,必須要遵守的一條準則的就誠信,說到做到,說哪天還錢,就哪天還上。如遇上小困難,一定要向借款人及時說明情況,告訴哪天一起還上,不能失信於人。一個失信的,在社會上也不會好過。

不要坑害那些幫助你的人。

想要交友,把你手裡的錢借給他們,你會交到很多朋友;想要朋友與你絕交,你就向他們借大額的款項。


藍天中的一朵白雲

這個命題有主觀之嫌。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據個人觀察,一線城市倒是反過來,寧願向銀行借錢,也不願意向親友借錢。

我想應該是一個理念問題。比如對“救急不救窮”的原則性認識,如果你一直以來幹事不靠譜或乾的這件事不靠譜,張口向我借錢,對不起,沒有一個子,即便是親兄弟。如果實在撇不開,折中辦法就是,這裡有三五千或一二萬,拿去,不用還了(言外之意,下次別再找我)。相反如果救急,救死扶傷,那麼即使讓我去銀行臨時借貸,我也會“借”給兄弟姐妹。

在深圳呆了一二十年,這種觀點對於大多數人約定俗成。即使是好朋友,基本上不會提借錢的事。一來,向親友借錢,多少會給親友帶來不便,一旦人家要急著用錢,自己一時還不上,很容易因為錢的事不愉快,傷感情,加上借錢不是兩個人的事,多是兩個家庭的事;二來,向銀行借錢,無非是利息高二個點,完全可以承受。現在銀行貸款的渠道比較多,隨借隨還,比向親友借錢便捷。

有這種觀點的人,自然形成一個圈子,對於價值觀基本達成一致。而三番五次在朋友圈裡借錢的人,慢慢的朋友也會疏遠他(她)。即使他(她)的口碑很好,但借錢“生錢”這事真說不清楚,很多時候,不是借的人不想還你,而是他(她)心有餘力不足,還不起。


紙馬無韁

這是個社會、心理問題。

根據我的理解,我認為寧願向親戚朋友借錢,而不願意直接向銀行借錢的人,可能是出於以下幾種心理。

第一,沒有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金錢是什麼?這是個比較宏大的課題。

從世俗的觀點看,金錢最起碼代表了購買力,代表了現在對物質化資源的支配能力。

由於時間偏好不同,有的人願意現在有錢現在享受;有的人更注重長遠規劃,讓財富保值增值,確保未來的享受。

很明顯,借錢的人是佔用出借人的金錢使用權、收益權。我借了錢買房子買地,我獲得了金錢帶給我的權益;借錢給我的人,必然無法再享用這一部分金錢,也無法拿它去投資收益。

向親戚朋友借錢,親戚朋友礙於情面不好意思要利息。向銀行借錢,它可不給你講情義講面子,貸款利息肯定是要收的。

所以,我認為向親戚朋友借錢的人,一部分是金錢價值觀不正確,不認為資金的使用有成本,為貪圖便宜而不願意支付利息,或者說無償佔有使用資金。

第二,沒有資信,無法從銀行借錢。

還有一部分人,資信能力比較弱,無法從銀行借到錢。

什麼是資信?資信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能力和社會對其所作的綜合評價。它由經濟實力,經濟效益、履約能力和商業信譽等要素決定,並具有專屬性、時間性、非財產性、客觀性、差異性和絕對性的特徵。

通俗點講,銀行要看一個人有多大家底、還款能力如何、個人信用怎麼樣,才決定是不是借錢給個人,借多少錢給個人也是由個人的資信能力決定的。

我們通常見到的,要麼是抵押貸款(房貸),要麼是信用貸款(信用卡、消費貸款)。這些貸款都是經過銀行等放貸機構嚴格審核的,審核的重點就是借款人的資信情況。

沒有資信能力的人,將被拒之門外,或者需要付出高額的利息(高利貸就是這種情況),用於補償放貸機構面臨的風險;資信能力弱的人,貸款額度就少;資信能力強的人,不僅貸款額度大,而且放貸機構甚至會主動會向其推銷貸款。

有些人認為銀行貸款手續複雜,沒人不好辦事,其實說到底還是資信能力比較弱。

反之,向親戚朋友借錢,親戚朋友明知有借無還,還得看著情面多多少少借一些,把人打發走。

當然,親戚朋友之間也會願意借給有錢人,因為有錢人好借好還,所以再借不難。甚至有越來越多現代觀念的人,借錢之後會主動按照銀行貸款利息進行相應回報。

在此,我們誰也不能否認中國的人情世故關係。對於親戚朋友之間出現的短暫困難,本著“救急不救貧”的原則,沒辦法講究什麼道理,出自人的道德本性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如果人與人之間完全按照金錢關係、經濟關係考慮,這個世界也有點太冷漠了。


巴九言

我們的銀行是扶富而輕貧的,如果你是富人那銀行是會主動求你借點錢的,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之前我一個老大在某省是那種土豪級的,公司不上市也不做品牌就是做現金流,只要賺錢就做的,不要名氣只要實惠的那種,銀行甚至會主動求你借點錢,這老大經常是看面子上就借些,然後不到幾個月就還了,因為銀行是有任務的,而銀行的相關人員為了安妥期間都是優先把錢借有有錢人或是有資源和影響力、有關係的這些人上。


這一點我特別深有感受,我同學一直做某工裝產品,經常向銀行貸款,房子是貸款,車是貸款,然後去某地投資承包地也可以做資產評估還可以向銀行抵壓貸款,總之人家說:論現金我沒有你多,但是論資產我是你幾十倍,傻子才用自己的錢做投資,我創業時也想貸款,但是真沒有門路,太難了,別說我了,就是很多中小企業的私企小老闆都是這樣的,更別說創業者了。



為什麼民間的貸款借貸和非法集資這麼多?如果這些正規的渠道能把閘門向民眾多開一點,誰會走民間高利貸、非法集資的也會減少了,沒辦法的事。


我們在農村的朋友都有這種經歷吧,就是扶農的貸款,你們如何獲得,比如某地的養殖戶,你估計你得犧牲幾隻綿羊吧,同樣的道理,這些嚴格的審批流程對於我們而言特別難,但是對於有些人只不過就是一個電話的事,銀行是優先面對富人有高勢能資源的人的,對於純樸的普通人還是很遠的,這種遠可能是一輩子,當然除非是你買房子時這就特別痛快了。





孫洪鶴

首先,中國人親戚朋友之間借錢是有傳統的,要知道銀行的普遍發展也不過才300年的事情。春秋時期,著名的”管鮑之交“歷來就被國人所推崇,朋友之間就有通財之誼,錢財在朋友之間從來都是末節,用今天的話就是,既然大家都是朋友了,那麼我花你的錢也是應當的,比起我們之間的友誼和志同道合來說,一點錢算什麼啊,我要有錢的話,你也隨便花,至於還不還,那不重要!孔子也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到了後來,士人甚至一度用”銅臭、阿堵物“來描述金錢,

可見整體的社會輿論就是這樣的,那個時候,金錢關係並不像現在這樣敏感,別說親戚朋友之間,就是鄰里之間,有困難搭把手也是人之常情,受了恩惠的人只要記住這份人情,日後如果有需要回報就是了。

其次,銀行的錢並不好借。在房地產市場大發展之前(大概就2003年左右吧)很多中國人是很少有大筆借貸的習慣的,那個時候如果在銀行沒有熟人或者自己沒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你去銀行借錢是非常困難的,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父親去銀行貸款都是請中間人幫忙的,否則根本沒可能借到錢。借錢手續方便快捷其實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尤其是P2P大量興起之後才有越來越多的人向金融機構借貸,這也從側面說明,為何互聯網金融這麼多的問題,國家卻仍然支持和鼓勵它的發展,悄然之間改變了人們的金融消費習慣,同時也作為一條鯰魚,激活了傳統銀行這片死水。最近幾年,信用貸什麼的非常方便,不用抵押,只要一個身份證,不用去銀行,下載個手機APP,就可以迅速借到幾萬塊,這在2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再次,我們常說,人情鍋裡煮不爛,通財之誼很多時候也是能增進感情的,親友之間你這次幫我,下次我再幫你,人和人之間不就這樣麼,有了來往,有了糾纏,才有更多的交流,感情往往還會加深。尤其是現在這樣的社會,你敢於張口向別人借錢,其實也是一種莫大的信任,此外親友之間不是血脈相連,就是數年的相識相知,也不會有不還錢的顧慮。至於那些說借了不還,借成仇人的,當然也是有的,不過那些應該還是比較少的吧。

最後,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士農工商,商人在過去排在四民之末,現在呢?整個地球已經被大資本家統治了。一度都是金錢之上,沒有錢寸步難行了,銀行的服務如果能跟上,大家會越來越習慣去銀行借錢的,畢竟社會上的金錢觀念在逐步變化,如果很方便就可以借到利息合理的錢的話,誰也不會輕易去挑戰自己的親情和友情,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