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推行“五步工作法” 纵深推进脱贫攻坚

5月17日,全市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班在市委党校礼堂举行。此次培训为期5天,采取主课堂现场学习研讨和县(区)分课堂视频学习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覆盖全市1700余名县处级干部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干部培训是“五步工作法”中尤为关键的一环,通过培训练好“施工队”,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以上率下作用,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市委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夺取新时代全面小康美丽毕节新胜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毕节试验区正大力推行“五步工作法”,用方法指导实践,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底色和成色。

“政策设计”来掌舵 引领工作新跨越

“表决结果为赞成33票,反对、弃权均为0票,赞成票超过半数,通过!”4月27日下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全票表决通过了《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7年修订)。

“新修订的《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是指导毕节城市规划的文件,由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体现了政策设计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为今后的毕节城市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与会同志纷纷表示。

像《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样的文件,近年来,毕节市还出台了不少,顶层设计为引领,为推动工作落地见效提供了根本保障。

聚焦脱贫攻坚领域,去年以来,市级层面就先后制定了《毕节市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实施方案》《毕节市2017年脱贫攻坚“夏季大比武”实施方案》《毕节市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实施方案》《毕节市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4月25日,全市学习“塘约经验”专题改革“回头看”会议在纳雍县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去年7月份安排部署的学习“塘约经验”“1+7”改革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

去年以来,全市坚持由点及面、试点先行的原则,在350个村开展学习践行“塘约经验”工作,并出台了学习践行“塘约经验”“1+7”文件,有效指导了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全市践行“塘约经验”工作风生水起。

“工作部署”来摇桨 循章施策促落实

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在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实践探索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用好“五步工作法”,把调查研究贯穿到全市产业革命全过程, 建立“市级领导到乡镇、县级领导到村、乡镇领导到组、村干部到户”的“四到”工作机制,结合《全市领导干部“大走访”暨扶贫慰问调研活动工作方案》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深入开展调研保证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接“地气”。

自2017年10月以来,市级层面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在全市掀起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热潮,确保了思想认识高度统一。

2月27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大会召开,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高质量打好以“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将2018年脱贫30.29万人,出列601个贫困村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会议交办、专题批办等形式,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有关政策设计从纸上“走”到地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用好用活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这一宣传主阵地,深入基层广泛发动群众,做好思想引导,向群众讲清楚“种什么、怎么种”,算清楚“成本账、收入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论是会议形式的交办部署,还是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调研督办,多形式的工作安排和部署,确保了政策设计落地见效。

“干部培训”扬风帆 提升战力见实效

3月15日,毕节市2018年市直单位选派轮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岗前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

3月22日,金沙县2018年选派轮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专题培训班在金沙会堂开班。

“举办这样的培训,就是要为扶贫干部补‘钙’充‘电’,进一步增强他们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增强服务基层一线、助力脱贫攻坚的本领,以更加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战斗姿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齐心协力坚决打赢‘113攻坚战’”。培训会上,金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陈勇介绍说。

同日, 纳雍县为期四天的2018年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该县大礼堂举行,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全县“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参加培训。

……

整个三月份,全市不论是在市级层面还是各县(区)均对扶贫一线干部进行了培训和轮训,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验收,通过培训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活力和能力,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据悉,今年毕节市选派轮战驻村“第一书记”2003名,驻村干部4126。截至3月底,市委组织部已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集中轮训,为广大“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熟悉政策要求、掌握工作方法、提升能力素质奠定了基础,提升了他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力”。

“督促检查”劲风吹 开展工作不懈怠

在具体工作中,督促检查有效指导工作开展,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市级层面建立市委深改组成员对改革事项推进情况抽查机制。采取专题抽查、随机抽查、重复抽查等多种形式,对所负责的改革专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查探,推动落实。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县(区)加大奖惩考核力度,采取“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等形式,加强督促调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在脱贫攻坚领域,成立黔西县脱贫攻坚工作专班,专门针对全县脱贫摘帽工作开展督促指导。制定了脱贫攻坚月督查制度,印发了《毕节市2017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仅今年就已开展各类督查5次。

在学习践行“塘约经验”中,采取选点督查和普遍督查、综合督查和分项督查相结合的办法,直奔问题而去,找准重点、解决难点、疏通堵点、推广亮点。把各县(区)县级领导创办5000亩以上、乡(镇)领导创办1000亩以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与推进“塘约经验”改革内容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巡回督导中同步督促检查。

同时,还运用现代化手段,采取GPS定位,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进行督查,做到了督查全覆盖。

通过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夯实了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主动作为,不懒散、不懈怠。

“追责问责”利剑悬 较真碰硬抓落实

维护政策的权威性、保障部署的严肃性,严格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同样必不可少。

“对督查不在岗、履职不到位的猫场镇永久村‘第一书记’、理化乡偏坡村‘第一书记’和核桃乡文坪村驻村干部进行组织处理,调到所驻村的乡镇工作……”这是不久前大方县纪委公开通报的几起驻村工作中开展工作不力、不作为、慢作为的典型案例,对驻村干部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市级组建8个督察组开展驻县巡回督查,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对39个县级领导示范点、540个乡镇领导示范点进行督查。织金县通过督查,对工作滞后的3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召回学习管理;纳雍县对6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约谈。此外,对全市各级党组织作风整顿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发现并督促整改违反工作纪律、服务群众不到位、项目推进不力等各类问题200余个,均予以严肃问责。

在脱贫攻坚领域,市级层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监督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施意见》《毕节市扶贫领域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毕节市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确保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章有序开展。同时,开展了脱贫攻坚“三查三问”、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民生项目精准专项监察等行动。2017年以来,全市共发现民生扶贫领域问题6293个,立案2261件,党政纪处分2323人,移送司法机关31人,挽回经济损失10677.14万元。

严厉的追责问责制度和办法,以问责倒逼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形势需要新方法。毕节试验区这艘航船正在学习践行“五步工作法”中斩浪前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步工作法:

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毕节日报 韩 磊 徐 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