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连日来,在金沙经济开发区,随处可见企业正忙着加工生产的场景。

据悉,金沙县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的方式,将项目清单、责任单位、责任人、复工复产时限等纳入“作战图”,倒排时间进度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步伐。截至2月24日,金沙县67家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

这是毕节市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双组长”深入一线“督战”,分管领导率队分5个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导组,深入县区、园区和企业真查实督,坚持“一日一调度一通报、三日一视频会议会商督导”的方式,请推进效果好的2个县区和1个指导组作经验交流发言,推进效果差的后2个县区和1个指导组作表态发言,起到了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的良好效果,省政府督查督办组到4个县区随机抽查的23个项目均已复工复产,全市328个规模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100%。

截至2月24日,全市非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241户,复工复产率达100%;规模以上煤矿企业复工复产87个,复工复产率达100%;450个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复工435个,复工率达97%;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8家,复工复产率达100%。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贵州鼎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毕节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安排,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企业复工复产,紧盯“三个环节”、确保“三个到位”、破解“三个难题”、创新“三个机制”,坚持“一县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研究推动落实,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贵州金沃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紧盯“三个环节”确保井然有序

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梳理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名单,摸清企业底数,锁定328个规模工业企业和45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立复工复产企业项目台账,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复工复产指标具体到各县区和产业园区,通过比作风、比办法、比进度、比成效,实事求是、挤干水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过硬”,坚决打好打赢“两场战役”。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在黔希煤化工,工人正在将消毒液装车

卡准“节点”做到有的放矢。毕节市从2月10日起推动企业有序启动复工复产,紧盯2月25日重点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率达100%的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指导和督促企业做好疫情防控、人员组织、复工体检、厂区消毒、要素保障、设备检修、隐患排查等准备工作,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明钧玻璃项目生产车间

释放“产能”做到精准服务。坚持做好复产、生产、达产“三篇文章”,提出到3月5日规上工业企业全部达产的目标,分级、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大力促进企业全生产线、全产业链、全周期性复工复产,千方百计释放企业生产能力。

2月23日全市煤炭产量9.82万吨、占全省当日产量的46%、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产煤346万吨。

黔西县黔希煤化工已满负荷运行,日产乙二醇900吨;

七星关区明钧玻璃日产量1700吨,达到正常生产水平。

威宁自治县通过“两张表、两告知,一排查、一督促”方式,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既对疫情防控进行监督,又对复工复产进行督导,全县36个农业龙头企业、4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


坚持“三个到位”确保掷地有声

坚持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市级统一印发致《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汇编》和《致中小企业的一封信》,将国家层面20条、省级层面15条、市级层面19条支持政策措施告知企业业主,让企业真正享受政策红利,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达产。

目前,我市将梳理出来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13项税收优惠政策,为156户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827.09万元;为鼓励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分别调减至16%、0.7%,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在原费率的基础上降低20%,19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85.6万元,为企业减征社保费用2553.2万元。

大方县“税企并肩”保复产,成立党员服务队,认真研究疫情防控期间涉税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做好纳税申报、缴税、发票申领等涉税事项,推行“网上办、不见面”“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毕节彝姑娘特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内蒸煮类糕点生产车间

坚持鼓励政策落实到位。对疫情导致无法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扣缴税款申报的企业,延期缴纳税款。对疫情防控期间承担责任的中小企业,按规定减免房租、水、电费等相关费用;积极为疫情防控、药品生产运输、应急物资采购、企业捐款、财政资金划拨等畅通资金“绿色通道”,通过合理采取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截至2月23日,全市共申请延期缴纳税款29户、金额5490.41万元。

织金县按照“政策宣传100%覆盖、税收红利100%享受、问题建议100%反馈”“3个100%”的服务,县税务局共接听纳税人涉税咨询电话300余次,远程辅导纳税人线上办税120余次,转办12366社保费咨询工单19条,办理预约线下业务61笔,用税务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满意度。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永贵机电制修员工正在进行产品打磨

坚持财政资金落实到位。加大受影响企业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政策性担保机构拟为4家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500万元融资担保。强化银行机构信贷服务,开通抗疫信贷绿色通道,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毕节农商行对受疫情影响的餐饮、批发零售、物流等提供信贷支持,将“致富时代”“生活时代”信贷产品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4家银行拟对部分中小微企业和医疗物资采购授信31笔、金额3.69亿元。


破解“三个难题”确保措施有力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621名农民工乘坐专列返回海宁就业欢送仪式

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采取“专班统筹、行业调度、分级负责、一日一报”的办法,广泛收集用工需求和求职信息,建立信息汇总发布机制,帮助企业科学组织人员返岗,引导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就业,确保关键岗位管理人员迅速到位。

目前,全市共收集市内企业用工需求40611个,其中产业园区岗位需求15249个、扶贫车间(基地)需求1133个、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需求4158个、十二大特色产业需求3195个、500亩坝区农业产业基地需求1795个,已促进11533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百里杜鹃管理区7个煤矿有湖北籍五职矿长、管理人员等32人,在前期帮助组织本地员工开工的前提下,积极协调核心团队返回毕节采取防疫措施,隔离14天后返岗就业。同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大市”的作用,采取承包专车、专列、专机接送方式,加大农民工外出务工输出力度。

截至2月24日,转移农民工市外就业58.71万人、占全市返乡农民工人数的68.17%,2月29日前返乡的86.13万名农民工返岗就业可达100%。

浙江省海宁市包专列到毕节召回企业员工,市人社、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根据海宁提供的员工名单,迅速进行信息比对,开展统计工作,组织安全返岗,经过2天半紧张有序工作,于2月20日上午组织621名农民工乘坐专列返回海宁就业,为返岗人员送上一人一份“爱心干粮”,农民工很感激,企业家很高兴。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在金海湖新区一家企业内,工人在84消毒液生产线上作业

着力破解物资紧缺难题。建立健全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通行机制,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所需的煤、电、油、汽、水等要素保障,畅通企业“运进来”与“运出去”渠道,做到“内联外通、循环畅通”。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做好口罩、测温仪、消毒用品等紧缺物资供应,科学保障企业人员餐饮、住宿、交通“吃住行”等需求,努力让企业顺利复产、科学投产、安心达产。

市医药物资保障组已协调发放口罩30余万个、口罩内衬4万个、84消毒液110吨、酒精50吨等防疫物资用于企业复工复产,确保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七星关区为587家企业办理791份转运函,有力保驾企业复工复产。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易地扶贫搬迁户正在工位上包线头

着力破解疫情防控难题。建立返岗员工健康卡制度,制定落实企业返岗人员登记台账,督促企业对返岗员工流行病学史开展调查,运用“大数据+”方式掌握员工活动轨迹、接触人员范围,落实相关隔离制度,经体检合格后方可返岗就业。

我市对142个煤矿的42071名离矿人员居住地、近期活动轨迹、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摸排,对春节期间在矿的6157名从业人员每天开展2次体温监测,将体温检测情况、是否存在咳嗽、乏力等症状记录在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推进员工有序返岗就业。纳雍县对园区企业员工按照“1+3”顺序进行健康体检,“1”即核查员工流行病史(对重点对象进行核酸检测和CT检查),“3”即检查员工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症状,体检费用由县财政拨款解决,目前已完成健康检查复工1252人。


创新“三个机制”确保督导有方

“一县一策”推动。市级和各县(区)分别成立重大工程项目、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业、批零住餐企业、国有企业、基础设施等8个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对全市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实行“日调度、日通报、日督导”,适时动态掌握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黔西县采取“嵌入式”入驻企业,成立生产协调、物资调运分配、医疗服务等6个工作专班,派出12个驻企工作组为黔希煤化工、黔西电厂等重点企业发放近900张应急运输通行证、协调解决紧缺原煤30.13万吨、帮助青龙煤矿和新田煤矿等4家煤矿解决用工300余人,有效促进了县内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明钧玻璃项目生产车间

“一园一策”实施。市级成立5个规上工业企业督促指导组,立足全市9大省级产业园区平台,深入县区开展驻县督导,统筹抓好抓实工业聚集区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各产业园区实际,建立“一园一策”,抓好园区食堂、道路、绿化等区域消毒工作,协调医院帮助企业分批分期开展员工复工体检,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两落实”。

赫章县按照“政企联动、分类指导、靠前服务、有序复工”的方法,紧盯铸造重点产业,采取“一园三区”分级分区施策,对野马川园区、珠市园区、妈姑园区实行“一园一策”,推动33个规模以上非煤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

毕节市“四个三”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在黔希煤化工,工人把配置好的消毒液灌装

“一企一策”落实。各县区聚焦企业发展实际,采取“一企一策”推进复工复产,找准各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风险、薄弱环节、关键问题,指导企业结合实际 “一企一策”制定科学、规范、严密、严格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案,分类指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金海湖新区明确一名副主任到毕节经济开发区驻点督导,将开发区干部职工下派到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开展上门服务、精准对接、协调联络,全力推动37家区内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