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視劇裡割腕自殺就會死,斷了手臂卻還活著?

徐彬凱

(耳趙問答20180424)人體的血管系統密集成網,靠近心臟的血管粗大,離心臟越遠,血管的越細。所謂“割腕自殺”是損傷了腕部的橈動脈導致了大出血,理療上確實可以導致死亡,但實際操作沒那麼簡單,首先要準確的找到橈動脈,其次是切割的工具足夠鋒利,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說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另外,求生的人的本能,多數情況下的割腕是一時衝動,在看到噴出的鮮血後很多人會改變想法,此時通過簡單的加壓包紮是有可能減緩甚至是終止出血,再有後期的醫療救治,存活的幾率還是很高。而手臂出現離斷上,破損的動脈血管遠比腕部的橈動脈粗大,在離斷的瞬間就會有大量血液喪失,靠普通的包紮也很難有效控制。就算是熬過失血一關,大面積損傷導致的感染也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也是九死一生。所以,斷臂在實際情況中死亡率很高,遠沒有影視作品中那麼輕鬆。雖然我沒有看到過準確的文獻報道數據,但從醫療角度來看,斷臂可比斷腕危險


耳科趙醫生


其實割腕自殺的成功率很低的。醫學上去抽動脈血氣時候找那個橈動脈都費老勁了,還不能保證一次成功,一個沒學過醫的人,隨便割一下就能割到麼?


數據說話!我找到了一個統計數據,割腕自殺的成功率排名最後。

可以看到自己割手腕胳膊或者腿上的血管,成功率只有6%,這裡面估計還有割到了腿上大血管貢獻的成功率。單獨的割腕的成功率應該更低了。而且割腕自殺更“慘”的地方是,很可能自殺沒成功卻把自己控制手上肌肉的神經或者肌腱給傷到了,影響以後手的功能。

手臂斷了的話,如果及時止血,比如用止血帶綁住上臂根部靠近肩膀一側,或者是比如現代戰爭裡如果高溫的單片擊中胳膊,那麼動脈血管可能會被高溫瞬間燙“糊”了,起到了臨時止血效果,這種情況下,如果搶救及時還是可以保住性命的。


當然如果不能及時迅速止血的話,傷員也會很快失去生命的。現代化的軍隊的一線作戰部隊士兵出任務時候攜帶的急救包裡就有止血帶(見下圖)用於綁住受傷部位以上的靠近心臟的一段以減少動脈出血,甚至高端的還有一些幫助暫時止血的藥物,以便儘可能的減少傷員的大出血。這樣才能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後送傷員去搶救。


看過紅海行動吧?

被炸斷手臂的“陸琛”,用的就是這個!


最後,想提醒一下,人活著就有機會,即使有不順心,活著才有機會翻盤、逆襲。咬咬牙挺過去。



醫學江湖

割腕自殺也好,斷臂也罷,不及時壓迫動脈止血,狗帶都是必然的。

電視劇裡面的東西也能信?抗日奇俠還能把鬼子一撕兩半呢!

我們人體總共有4-5升血液(高大壯一些的甚至可以達到6升),快速丟失其中的30-35%就會引發失血性休克,微循環衰竭,最終死亡——這也就是割腕自殺的原理。

但是要快速丟掉30-35%的血液,必須割到手腕的動脈——橈動脈。因為割到靜脈的話很有可能出血一陣子後就會自動停下來。但是動脈就不一樣了,內部血液壓力很高,不施加外力是肯定不可能自己止血的。

但是這根動脈在哪裡呢?請看下圖:

相對而言,位置還是比較深的。很多人想要自己割到這個深度會以為劇烈疼痛而作罷。而且切到比較淺的位置時,一些淺筋膜的靜脈也會大量流血,主觀上以為切到動脈了就開始等著流血而亡——其實還沒到動脈,流血沒多少就會自己止血了......

但是如果真的切斷了橈動脈,每分鐘出血量就可以輕輕鬆鬆達到300ml以上,三分鐘左右就會失血性休克,五分鐘以上差不多就要喪失意識了,果真不搶救的話,是肯定能死人的。

如果斷臂,則出血的動脈更粗,失血速度更快,往往不加救治的話轉眼功夫傷者就可能喪失意識昏迷過去。但是有一個例外情況——碾壓導致的斷臂。因為暴力碾壓,血管雖然破裂,但是因為血管內皮廣泛受損,血管內有可能形成長血栓,阻塞血管,導致出血速度很慢,這樣繼續凝血可以徹底堵住出血的血管,保住性命。

無論是斷臂還是動脈破裂,都要引起足夠重視。只要發現傷口內隨脈動噴出鮮紅色血液,都一定要在近心端(比傷口更靠近心臟的位置)綁紮止血帶。

止血帶可以用自己的腰帶或結實的繩子、紡織物代替。


一定要捆結實,達到傷口不向外噴血為止。

還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能用太細的繩子:一方面壓迫效果不確切,另外還容易勒破皮膚。如果實在沒有更粗的繩子,可以在繩子和皮膚之間墊上幾層衣服或布:

勒上止血帶以後記錄時間,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當醫務人員趕來的時候,止血帶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放開一小會兒,從而避免遠端的肢體缺血壞死。這時候有你記錄的時間,就能夠精準判斷,這對傷員未來的肢體健全和生活質量意義很大。


菲利普醫生

單從電視劇層面來說

首先,從“電視劇”這三個字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很大可能是腦補出來的,電視劇片頭都會有這樣一段話: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其次就我國編劇而言,劇情需要想讓誰死就誰死,死法一點都不重要。一提到割腕,大家腦海中浮現的都是自殺,通常會在浴缸中放滿水,割腕後躺進去,傷口在溫熱的水中並不會癒合,自殺者會在昏迷中流血過多慢慢死去。而斷臂者往往是大俠,因為比武失敗、小人暗算、追求正義等原因斷一手臂,大俠當場臉色蒼白血花四濺,大叫一聲捂住斷臂,這個時候這種世外神醫止血寶藥就派上了用場,大俠雖斷臂卻心繫武林,隱世後練成絕世武功。。。

不好意思跑遠了,由此看來,在電視劇中斷臂活下來往往只是主角才有的待遇,反派往往是沒有後續的。這其實是電視劇的設定問題,自殺者有備而來一心求死,斷臂者意料之外一心想活,一個割完等死,一個斷後一心求醫,能不能活全看止不止血,結果可想而知了吧?!

從現實層面來說

我們不能拿電視劇作為現實的參考。我們得先明確一點,割腕可能會死,但不是所有割腕的人都會死;斷臂可能不會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會死。

割腕者一般都自己動手,一般割的都不深,流血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家人朋友留心的話很容易就會被發現;斷臂一般都是突發情況外力因素,不管是因為打鬥還是機械故障斷臂,傷及動脈後,如果救治不及時,死亡風險反而較大。

二者的死亡都是因為失血過多,一般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總量在4000-5000ml,若失血量小於全部血液的10%,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若失血量達總血量的20%,機體經代償後仍不足以保持血容量和血壓的正常水平,就會影響人的生命活動,出現面色、口唇蒼白,皮膚出冷汗,手腳冰冷、無力,呼吸急促,脈搏快而微弱等症狀。而失血量在短時間內超過30%,若不及時輸血就會危及生命。照斷臂傷及動脈那個出血量和速度,如果不及時就醫,死亡率反而更高一點。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在電視劇中有可以常常見到女主角因為愛情等原因在浴室裡割腕自殺,把割腕的手放入水中,要麼被人及時發現救活,要麼就是沒有發現而至死亡,也有的電視劇場景中有人斷了手臂還能奮勇殺敵,沒有流很多的血,對於電視觀眾來說,要要明白這是電視電影所呈現的劇情藝術,是表演給我們看的,不代表真實的醫學理論及經驗。

割腕自殺多是割到手腕的靜脈,當自己面對血的時候,很多人因痛苦不會選擇動脈,而是選擇靜脈讓其慢慢失血,但是靜脈血血流大多會逐步凝固,那就形成了自己止血的作用,但是放到水中,那就不會發生凝血現象,隨著失血過多,形成休克,甚至是死亡。如果發現和搶救及時,按壓住靜脈出血的地方,割腕者沒有死亡,這就是大多數電視電影所表現的藝術。

那麼一般斷臂後多會損傷到比較主要的大動靜脈,如肱動脈、橈尺動脈等,這些動脈一旦出血,沒有及時止血包紮的話,多會因為失血過多致死。動脈的出血速度快,壓力大,一般需要縫扎夾閉才能夠起到止血的作用,其死亡比例也要比割腕要高的多,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電視電影上斷臂後只見短暫的噴血,反而會更加英勇殺敵,這是熒幕效果所要突出英雄主義的藝術表現形式。

不管是割腕還是斷臂,都會有致人死亡的可能,電視電影上的劇情看過就算了,且不可以當真,如果現實生活中發現這些情況,要學會及時的處理救治,學會一些基本的救治措施。


醫學慕課

其實,是活著還是死去,關鍵點在於救治方法是否及時得當。若是救治的及時,不管是割腕自殺的還是斷了手臂的都有可能存活;若是救治不及時,割腕自殺會死,斷了手臂的一樣也會死。

影視劇裡總會有一些這樣的橋段,有些人因為遭受心靈重創無法復原,而選擇自殺,割腕是一個常見方式。然而,實際生活中,割腕並不是成功率最高的自殺手段。原因大致有:

1. 自殺者不熟悉腕部的解剖結構,不能準確地找能夠斃命的“切入點”。一般而言,割腕自殺的主要致死因是失血過多,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最後導致死亡。但是事實上很多人不能準確找到大動脈部位,或是切割力道不足,切口深度過淺,破壞的只是表皮淺表動靜脈小血管,我們人體是有自動止血機制的,傷口小的話是會自行止血癒合的。此外,還有一部分人切斷的是肌腱或肌肉,都不足以致命;

2. 難以耐受疼痛。傷口越表淺,疼痛越劇烈,這是因為我們表皮分佈的神經末梢最多,感覺最靈敏。有些企圖割腕自殺的人因為切口位置不對,失血緩慢不足以迅速致命,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難以忍受傷口處的疼痛感,選擇撥打120自救。

割腕和斷臂的主要致死原因都是失血過多。但兩者不同的是受傷者的求生欲。割腕自殺者大多一心求死,而斷臂者多數是意外致傷,例如車禍、戰爭、械鬥等,求生欲一般較強,經過積極救治有可能存活。應該很少有人會選擇斷臂自殺,畢竟難度係數太高。若是不予干涉的話,兩種方式對比,斷臂致死率是高於割腕的。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哈哈,電視劇裡演的你也信。

其實我倒是想說:割腕自殺不一定會死,手臂斷了也不一定都活。因為人的生死和受傷的嚴重程度確實可能相關,但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割腕還是斷臂,如果能導致死亡,都不是傷情本身,而是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時進行了止血的處理。

我們體重的大約7-8%是血,也就是說一個體重70公斤的男性,大約有5升左右的血,5升也就是兩瓶2.5升的大可樂那麼多。不用都流乾,流掉一瓶人就夠嗆了。

如果是割腕割到了動脈,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止血,導致失血過多,完全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是斷臂,雖然也有嚴重出血,但如果及時止血,也可以挽救生命。

最後講一下止血的方法:

  • 直接壓迫止血法:可以止住大部分的出血(割腕就應該採取直接壓迫止血法),但切記要壓足夠長的時間、用足夠的力量去壓。另外,壓迫止住血之後才可以包紮,不應該靠用力的纏繞來止血。如果壓著就不出血,不壓就出血,就一直壓著,直到專業急救人員趕到。沒必要一定包紮。

  • 止血帶止血法:用於無論壓迫多長時間都不能止住的出血(斷臂很可能就需要使用止血帶止血法),可以用預製的或者DIY的止血帶,用力纏繞肢體,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確實可能會導致遠端肢體的缺血和壞死,但在選擇生命和肢體壞死之間,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生命的吧?

最後,再強調一下,止住血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何種外傷,如果有大出血,止血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血流乾了,人咋都活不了。


急救科普人

能提出這個問題的少年,肯定是一個非常細心的少年,因為他非常善於觀察生活。

的確電視劇裡的割麥自殺方法(非打錯,避嫌),在現實裡面是死不了人的。我來解釋一下箇中原理:

大家都知道,人體有兩種血管,一種是動脈,一種是靜脈。對於靜脈來講,靜脈內的血液流速慢,只要不是大型靜脈(如腔靜脈),破了以後,血流著流著就會慢慢凝住。像橈靜脈這種中小型靜脈就是如此。

而對於動脈來說,因為動脈血液流速快,割脈理論上的確會造成失血性休克,最終死亡。但為什麼實際上並非如此呢?原來是因為動脈含有很多彈力纖維,只要不是大型動脈(如主動脈),中小型動脈在被橫向切斷以後,會反射性收縮止血。橈動脈就是屬於這類中小型動脈。因為電視劇裡面的割麥,一般是橫著割斷血管,不可能在手腕上割出朵花來,真要是這樣就成喜劇了。所以電視劇裡的割麥方法根本不可能造成人死亡。

說到這裡,有人要問了,那豎著割麥(死亡的)夢想是不是就能實現了?

嗯,理論上的確是可行的。但實際上,豎著割麥,普通人根本扎不準。我們醫生在給病人扎血氣的時候,都有可能穿刺失敗,更別說沒學過醫的人了。

說到底割脈自殺就完全不可能實現嗎?

當然是可以實現的。至於怎麼實現,我怎麼可能告訴你呢?萬一有小朋友想不通,用我的方法自殺,那我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了。

哎呀~好奇心不要那麼重嘛,須知好奇心害死貓哦。如果你們真的那麼好學,我建議你們從頭開始,讀個五年醫學院,到時自然知道問題的答案。不只是這道題目的答案,很多其他的問題的答案都能瞭然於胸哦~


婦產科的陳大夫

割腕自殺,在許多電視劇裡是經常看到的一種自殺方式,且不久就會死亡,而斷了手臂卻還活著也常見不鮮。那麼,為什麼電視劇裡割腕自殺就會死,斷了手臂卻還活著?

說穿了,電視劇只是一種藝術創作,既然創造文藝就不是科學,會有許多虛構、誇張,高於生活的東西,我們還是要以科學判斷為準,不能受其誤導。

其實在影視劇裡運用割腕自殺,是在效果上顯得更有衝擊力,而且割腕,滿符合自殺的情節需要和觀眾認知,割腕似乎更符合情境製造,而斷臂,不是自殺,而更像自殘。割腕,一塊碎玻璃就能搞定,斷臂,必須是要一把足夠分量的大砍刀,菜刀都搞不定。如果為了斷臂,你砍個幾刀也斷不了,就成了笑話。

科學的講,一般來說割腕自殺大多數情況下死不了,原因是人們重要血管都在骨頭後面被遮擋住了,想割也割不著。割腕大多數人割到的都是靜脈、毛細血管等,很少人能割到大動脈。沒有大血管,人體有血自凝功能,血還沒流出多少就凝住了,所以割腕也就不會失血過多死亡,不過痛苦是必然的。

總之,我們看電視劇,只需欣賞其藝術性,千萬不可模仿。


家庭醫生在線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6ce000503e52b82535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