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民養老問題?

德州鑫發

如何看待農民養老問題,做為一個農村人深有感觸,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農村大量的年輕人都進城打工,村裡只剩下一個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怎麼看待他們的養老問題。



其實作為農村人,感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主要有三大難題。農村收入低,勞動能力下降,不能打工,不能種地,沒有可靠的經濟來源。

都在城市打工,有的能搬到了城市生活,常年不回家。都說老人的生活得不到照顧,還有就是農村養老的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比如說,醫療。那麼怎麼解決你生養老的問題呢?


如果讓我來說,農業與農業相關的附屬產業發展起來。年輕人為什麼要去趟市打工了,其主要應該就是種地不掙錢,日子過的困難。只有外出打工多掙些錢,才能養活一家老小。大力開展的鄉村有關的工業,他們還會出去打工嗎?

還有就是提高農民朋友的收入水平,僅靠種地和養殖收入是有限的。是坐車的問題一直是國家最為關注的。是最近幾年農產品收入始終不能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我的種植戶甚至賠錢。


還有就是農村養老保險。國家現在正在是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為了就是解決農民朋友就是以後養老問題。雖然現在養老金有點低,但是隨著國家越來越好,養老金始終會長的,對對農村養老有什麼樣的看法呢,評論下方,關注作者,謝謝


村事小強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成為一個全社會都關注的熱點問題。而對於農村而言,顯得更為突出。根據我個人對我周邊農村的觀察和了解,原因有四:

勞動力下降,收入不斷減少、逐漸會失去經濟來源。

農村收入不高,年輕時供養子女、贍養老人,導致積蓄不多。

農村的養老基礎設施不健全。

農村青壯年外出謀生,常年在外,使得很多村莊成為名副其實的“老人村”,年邁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料(這就是常說的“空巢老人”)。

(圖片來自網絡)

近年來,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問題,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從增加農民收入、養老、醫療等方面。

在增加收入方面。

主要有糧食作物、棉花等種植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等,通過這些政策的落實,對降低勞動成本、提升勞動效率和增加農民收入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外,近期實施的“精準扶貧”工程,對改善農村經濟條件也會帶來更多的福利。

在醫療、養老方面。

目前,以基本實現了農村合作醫療的全覆蓋,大幅度降低了農村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幾率。農村養老工作也全面推開,對年滿60歲的老人,每月可領取75元基礎養老金;對年滿45歲的農村人口,可補齊剩餘年限的養老金,滿60歲後,每月可領取1300元養老金。

綜上所述。在個人看來,農村老人的養老,在一定時期內,主要還是依靠老人的子女,但在一些政策的落實下,會比以前減輕不少的壓力。當下,我也面臨這個問題,努力吧同志們,“百善孝為先”,為人兒女贍養老人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責任,即使沒有那些政策,該乾的事兒,我們不一樣得去做嘛!


鼓動傳聲

雖然農村朋友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農民養老依然很難。

很多農民朋友們勞累了一輩子,到頭來卻悽苦的過完晚年,真是讓人心疼。今天大貓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農民養老為什麼難:

1.出去打工的年輕人很多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年邁的農村老人也就只能在家裡。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可能還會在莊稼地裡幹活,又拿什麼來養老呢?

2.農村收入低

很多農村青年勞力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這個錢要給整個家庭用,所以很多人都沒辦法給自己家裡的老人花錢。

3.醫療不方便

農村都有哪些養老途徑:

1.國家養老政策

現在農村老人只要年過60週歲就可以領取相應的養老保險金,這對於農民朋友而言也是一種經濟來源。

2.靠子女

子女贍養老人是很普遍的,不過農村有些家裡的兒子根本就不孝順不懂事,把老人能氣死。有些孩子有孝心,但是經濟情況也不好。

3.自己存錢養老

有些老年人給自己存了一點錢,這樣的話自己老啦也就不用太擔心養老了。

對於家庭方面的養老這個就要看孩子們怎麼做,但是對於國家方面的補貼大貓還是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多更好的富民惠民的政策,讓辛苦了一輩子的農村老人度過一個美滿的晚年!

這是大貓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大貓聊三農,我是王大貓。喜歡大貓的可以關注一下啦!

大貓聊三農

農民的養老問題一直是牽動我們社會心靈的一段琴絃。

農村的生活條件苦,養老保險待遇差。但是農村又是我們社會穩定的基石,為我們社會提供了糧食安全保障。

我們國家在提高農民養老保險待遇上,也在不斷的作出努力。

目前,以我們農民為主要參保主力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達到了5.1億多人。

2017年我們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平均待遇是125元每月。其中我們政府補貼了113元的基礎養老金。

其實很多地方,他們的基礎養老金還是不足一百元。比如河南省98元,黑龍江90元,吉林省80元。

其實我們國家規定的最低基礎養老金是70元。中西部地區,我們國家全額補貼。東部地區中央財政補貼50%。

但是我們東部地區的參保人數實在是太多了。

這十個省份就接近3億人。

今天國家決定要繼續提高我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今年肯定會付出實施的,預計我們的基礎養老金標準很有可能會超過一百元。

我們即使上調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養老金,地方政府原有的補貼也是不能降低的。

3月29日,人社部發布了關於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增長機制的指導意見。


說明我們國家對農村養老保險養老金水平越來越重視。隨著我們正常增長機制的確立,我們農民的退休金待遇也會越來越高。

其實,我們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不可能折本的。因為我們自己參加的錢數,全部會計入個人賬戶。而且還有國家的按時繳費補貼。是非常划算的。萬一領不完,會留給繼承人。

可是萬一領完了,國家會根據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給你額外全額補貼的。根據目前的人均壽命,基本上這是穩賺便宜的。

所以,農民最好把自己用作養老的積蓄也拿出來,存入一部分,適當提高我們每月的養老金水平。這樣也能夠降低我們對兒女的依賴。

當然,醫療的預備金就不要存進去了。不過有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後,我們的醫療負擔實在是大大下降了。

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待遇越來越高,這樣我們大家就會更幸福。


暖心人社

養老的問題,城市也存在。但是我們農村的社會養老問題更加突出,槑槑分析了一下,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是傳統的方式後繼無人。

中國的傳統,小農經濟時代,都是推崇養兒防老,養兒送終。然後這些年的發展,城市的發達和便捷,吸引了太多的年輕人。目前的農村,雖然漂亮的房子越來越多,可是,一個村子,除了老人和孩子,還有一些留守婦女,幾乎看不到青壯年。以至於以前農村傳統的紅白喜事,連煮宴席的人都找不集,更不用說發喪的人了。看看現在小縣城發展越來越多的紅白喜事一條龍服務就知道了。


第二是新的社會養老覆蓋不足。

中國廣闊的空間在農村,不管出來多少個北上廣深。還是沒有辦法替代廣大傳統村落在中國居住結構中的比例。這幾年城市化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是,有一個邁不過去的問題就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太大。哪怕還有30%的人口散落在農村,那也是四個億的龐大數量,相當於2個美國人口總額,4個日本人口的總額,8個韓國的總人口……看到這些數據,大家就知道,要讓農村的老年人口享受到和城市老人一樣的養老服務有多困難了,因為,除了人口眾多,廣大的農村離的還遠……

第三是基礎設施和人員服務嚴重匱乏。

要想老有所養,離不開好的基礎設施,離不開從事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這些年的發展,農村就好像被遺忘了的角落。以前還有的每個村子一個醫療點,至少一個赤腳醫生。這些年,隨著村落人口的下降,在村子裡幹診所,根本就不可能養家餬口。你想想,一個村子,別說正規的醫療機構,連一個診所都沒有,還談什麼醫療條件呢?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人口紅利的東風之後,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了目前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的問題。越來越多步入老年群體的朋友,都不得不面臨年老體邁,勞動力喪失以後如何養老的問題。

相對於城市裡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龐大的社工組織,先進的醫療條件,優厚的養老保險等等都是我們農村的老人可望不可即的鏡中水月。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生病無人問津,甚至過世良久也沒人知道。說心裡話,農村的養老問題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問題,真心希望社會各界多些關注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

要如何解決好數量龐大的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呢?槑槑有話說:

第一:發展永遠都是硬道理!

就像農村娶妻難的問題一樣,讓農村可以乘著新時代的風發展起來,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回到農村,讓農村不再空心化。只有年輕人的迴流,才是最快的解決老人照顧問題的人力的最快的問題。如果可以在家謀生致富,誰有捨得父母高堂,背井離鄉?


第二:城市發展這麼多年,一直在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好處,也應該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放寬城市農民工落戶的條件,讓一些為一個城市服務多年的農民工可以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另外對於一些子女在城市謀生,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應該開放讓其可以接父母養老的途徑和福利。

第三,靠政策支持,讓社會機構到農村去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願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好。


一槑稻人

隨著種地收入在家庭收入的佔比越來越小,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就算不外出也千方百計和種地撇開關係。我們的父輩大都六十歲上下,勞動力下降,外出打工已是不可能了,種地的收入和以前相比雖有些增加,但是和高攀不起的物價來比還是捉襟見肘。

父輩年輕的時候為了家,什麼苦活累活都願意幹。拼命掙來的錢先是培養孩子上學,再是給孩子買房,操辦孩子的婚事,他們是辛辛苦苦一輩子,沒給自己留下一點錢卻留下了一身的病痛。現在他們是老了,養老卻是這樣尷尬的存在著。隨兒女去城市生活,孩子的負擔本來就不輕,再說父母怎麼忍心孩子因為自己再添負擔呢。留在農村老家,有個頭疼腦熱的又有誰來照看?去年鄰村有一大爺,八十多歲,獨自居住,死在家中,待家族中又一位老人去世,族孫到他家找他去商議喪葬事宜時才發現他已死去多日,蠅蛆滿屋都是。

“抱團養老”的概念應運而生,好多老人組成互助小組,身體好一點的照顧身體差一點的,年齡小一點的照顧年齡大一點的,為兒女減輕負擔。農村大都住的比較散,空宅基地空房子又多,老人想去串個門都不容易,“抱團養老”還得集中才行。

新型抱團養老社區,每戶佔地一百多平方米,50平米的磚牆瓦頂的主房,20平米的偏房內設廚房和餐廳,單獨的衛生間,房前弄一小菜園種些時令蔬菜。社區內醫療保障和家庭醫生要齊備,讓老人養病在家治病不出區。讓老人以之前的社群入住,更熟悉的鄰里讓他們活的更愜意,建立起來的抱團互助小組更有優勢。東家大事西家小情的,大家都伸手忙忙,這才是過日子。

酸甜苦辣鹹,五味齊備調和出美味;柴米油鹽茶,事無鉅細都需多磨!


嶺上孤桐

農村農民養老問題現狀不容樂觀,雖然國家針對農村養老出臺了具體政策,推行了農村合作養老保險制度。但每年所發的養老保險金對於老年人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農村養老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老人大都是辛苦勞動了大半生,但不能象城市裡的老人一樣,沒有退休工資可以用來養老,來看下農村養老的解決途徑。

一、依靠子女養老

農村老人上了年紀,自己雖然有國家分的地,但土地耕種的勞動強度讓上歲數老人們難以承受,所以大多是把土地交給自己的兒子,然後和兒子一起生活。

按農村慣例,基本是老人把地給哪個兒子,那個兒子就負責老人養老,其他孩子很少直接養活老人。

二、自己單獨生活

農村裡的老人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單獨過,為了不拖累自己的兒女,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很多六十、七十多的老人還要下地幹農活。沒辦法,農村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基本也沒什麼積蓄,國家發的養老補助更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上了年紀還不得不繼續勞作,只因為手裡錢少,沒辦法養活自己,也怕拖累兒子。甚至出現農村老人累死在天地裡的慘象,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休息。

三、空巢老人養老

當下很多農村青年為了生活獨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獨自在家生活。如果兩個老人都在有個伴還好,最少可以互相照顧。最可憐的就是隻剩下一個老人,生活就更悽慘了。老家農村就有很多孤寡老人,剩下老頭一個人,連飯都做不好,一日三餐吃飯總是對付,讓人看得可憐。村裡人看他可憐,東家送點飯,西家送點菜勉強度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不象在城裡的老人,實在沒有辦法了,還可以用自己的退休工資住進養老院養老。農民老人卻沒這個待遇,說到底還是沒錢。

農村養老問題很突出,特別在經濟落後的農村。同樣是辛苦勞作了一生,最後卻不能和城市裡的老人一樣安度晚年,這確實很不公平。

瞭解了農村老人養老現狀,大家有什麼想法?或是有什麼好的建議,你所知道的地方農村老人是怎麼樣的度過晚年生活,歡迎大家討論探討。


響水大米

養老難,農民養老更難。以至於現在國家也花大氣力研究養老問題。隨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逐步普及與改革,到目前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的正式整合,使得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的醫療健康問題有了些許保障,但是,養老問題始終還沒有一個較為妥善的解決方法。


對這樣的養老模式,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八零視界

現在農名養老確實是個問題,尤其是在農村一輩子一土地為生的人,現在的農名養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家中有子女的,那就全靠子女了,尤其是兒子,這種的話家中的壓力會很大,不過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也是非常正常的,正是中國幾千年孝道的傳承,這種比較普遍。

2、自己養老的,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存下一筆錢,用於自己的養老問題,這種的話在農村還是比較少的,因為農村的生活比較貧苦,即使有一點錢也就都給子女了,自己的養老就是問題了。

3、國家政策的調整,國家養老,每個月發養老金,這種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基本上是主流問題,但是不敢生病啊,現在農村的醫療條件,收入還是比較有限的,大病返貧的現象也是比較嚴重的,比較多的,……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那個村落的故事

我的父輩就是農民,我來自農村,並且現在仍然在鄉鎮上工作,長期和農民打交道。據我所知,農民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解決好廣大農民的養老問題已成為事關和諧社會構建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事。

現在的農村,主要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而家庭養老模式面臨幾大難題:

1、農村收入低,農村老人勞動力下降,已經無法外出打工,在老家種地的收入較少,沒有經濟來源。

2、農村的中青年群體都在城市打工,有的已經到城市生活,平時難得回一次家。城裡生活節奏快,消費高,生活壓力大,想接父母親到城裡一起生活,有時也是心有餘而為不足。這部分農村老人只能留守在家,生活上得不到應有的照顧。

3、農村養老配套設施不健全,比如像我們這些地方,根本就沒有,特別是醫療方面得不到保障。一旦老人得急病,加上子女不在家,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救治,給子女留下終身遺憾。

那麼,如何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呢?

一是努力推進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現在,國家已經在農村推行農保,農村人也已經可以購買社保了,我認為,只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動員農村人口參保,這對農民的養老將會有極大的保障作用。

二是完善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比如說,現在的養老主要是道德層面、倫理層面的,法律介入的少。我認為,政府要注重對人們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揚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並且,對善待老人的家庭,給予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獎勵,以提高子女贍養父母的自覺性;同時,依法嚴厲打擊不盡贍養義務甚至虐待老人的惡劣行為,發揮法律的震懾作用和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