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世界上最酷的人》应该长线投资有未来的行业

关于作者

蒂姆·厄班,美国著名商业和管理类博客 Wait But Why 的博主。他最擅长解答貌似简单、实际很复杂的话题,比如“为什么很多人有拖延症”,或者“为什么你不需要关注别人在想什么”……厄班语言幽默,博客文章里配的火柴人插图也很有趣,每月吸引着两百多万的访问者,拥有几十万的订阅用户,其中就包括了马斯克。

关于本书

厄班受马斯克的委托,拜访了他旗下的主要公司,对马斯克以及他身边的同事做了深度访谈,据此写了四篇长篇报道,最终结集成为这本记录马斯克商业思维的书。这本书专注于解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马斯克和他的公司到底哪里与众不同?一般人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核心内容

一、马斯克与一般创业者和企业家到底有什么不同;二、马斯克的公司为什么会如此出众;三、创业者可以从马斯克身上学到什么经验。

一、马斯克与一般创业者、企业家到底有什么不同

马斯克和普通创业者的区别是,大多数人都是厨子,而马斯克是大厨。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厨子很多,大厨却难得。厨子和大厨的最大区别是,厨子是菜谱训练出来的,按部就班做菜;大厨则是不按菜谱做菜的。不按菜谱做菜,就是不甘于照搬前人的做法,不受既有规则的束缚,致力于创新。

举个例子,从马斯克已经做得比较成功的电动汽车特斯拉项目来看,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不按菜谱做菜很重要。特斯拉项目是比较成功的,可是像马斯克这样从来没有任何造车经验的硅谷人要挑战汽车巨头,当初的确是没人相信。但是,正因为马斯克是一个汽车行业的局外人,他不会被过去的经验或者规律所束缚,在创新方面,他敏锐地看到了锂电池新技术的机会,也抓住了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创新机会,所以当特斯拉 Model S 轿车推出之后,好评如潮。大厨能够跳出一般厨师的局限,有站在局外人重新审视行业的大格局,也就能够成功挑战变得越来越自满的老大企业,真正推动变革式的创新。

二、马斯克的公司为什么会出众

马斯克对人类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独特敏锐的认知,对如何推动变革有着深入的观察。他认为,工业革命之前的创新类似于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创新应用,没有任何一项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都建立在人类的集体智慧之上,因此,如果要快速推动变革,必须撬动人类的集体智慧,也就是“人类巨灵”。

怎样才能撬动“人类巨灵”向某个特定方向发展呢?一个词:资本。也就是说,要让人类的集体智慧朝某个特定目标努力,前提是大家要有动力往这个方向分配资源,这就是马斯克最重要的洞察。创业家并不是说自己有钱,愿意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向投资,就能够改变世界,而是要找到撬动人类集体智慧的杠杆,能够让其他人也看到特定目标的前景和赚钱效应,吸引其他人也愿意在这一领域内投资。所以,马斯克投资的项目都不是把挣钱或者成为行业的垄断者作为目标,恰恰相反,他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新兴行业的机会,并投身其中。

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创业者拥有足够长远的愿景,清楚变革的终极目标,同时又能够找到这个行业的一点科技突破,找到点燃整个产业、让更多人愿意跟投的那个引爆点。所以,当马斯克进入一个全新领域,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时候,公司的核心初期战略都是两点,首先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够支持公司做出创新,突破特定的技术瓶颈;其次要引爆整个产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最终靠集体的力量加速推动变革,完成目标。

特斯拉 Model S 的推出基本上达到了马斯克的目标,成为真正能够量产的电动车,树立了行业标杆。事实证明,全球汽车行业过去五年的发展轨迹基本上遵循了马斯克的规划,他不仅创造了一家了不起的电动车公司,更引爆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大变革。随着每个厂商都开始制造电动车,电动车的价格也更低,更贴近普通汽车的价格,就能真正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最终实现马斯克的梦想——创造一个可持续能源的世界。而 SpaceX 也点燃了航天行业变革的技术突破,实现了第一级火箭的回收,未来有可能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这个行业,从而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更多公司可能加入到登陆并殖民火星的项目中去,最终实现马斯克的梦想——让人类至少在两颗行星上居住。

三、创业者可以从马斯克身上学到什么经验

厄班从马斯克身上总结出三条值得创业者借鉴的重要原则。

1. 你什么都不懂

自己要谦逊,要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懂,不要被任何小成绩冲昏头脑,自以为是。马斯克造车之前,已经通过出售电子支付平台 PayPal 赚到了第一桶金,很多人此时可能会觉得自己是超人,但是马斯克没有这种自大的毛病。他选择创建特斯拉的时候,对汽车行业了解得并不多,他也承认这一点,并用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狂一般的热情去理解这个新进入的产业,当接受厄班采访的时候,他已经比任何一个汽车行业的工程师更了解这个行业了。

2. 不仅你自己什么都不懂,其他人也都不懂

不仅要自己时刻保持谦逊、怀疑的态度,对别人和所谓的权威也需要如此。马斯克之所以愿意去尝试造车,就是因为他很清楚,传统汽车行业里的所谓权威,其实都看不到即将颠覆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或者看到了未来也不一定愿意说出来。比起权威,马斯克更相信自己的观察。

3. 用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失败

马斯克强调,要成为好的创业者,就一定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这样才能宽容地对待失败。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需要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也就是从不盲信权威,永远有怀疑精神,宽容对待失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刻提醒自己知识的局限,对未来的可能更充满信心。特斯拉最早推出的那款基于莲花跑车的 Roadster 反响很差,销售额更是惨淡,但是马斯克从第一次造车的失败中看到了两点非常重要的经验:一方面,他验证了锂电池的续航能力,这坚定了他坚持在电动车领域走下去的信心;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制造一款好车的难度,这对设计制造 Model S 有很大帮助。

金句

1. 推动变革的最好方法,就是撬动“人类巨灵”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

2. 当马斯克进入一个全新领域时,核心初期战略都是先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而支持公司完成技术突破,然后把这样的技术突破和整个行业分享,引爆产业的变革。

3. 科学的态度就意味着从对假设的证明过程中学习新知,没有什么假设是神圣的、不许证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