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為什麼好吃?

楊默晗

首先我是一個東北人,我是一個哈爾濱人,要說東北的大米好吃,這點我肯定舉雙手同意!而且東北的大米好吃應該是全國有名的!不僅是我自誇,全國人民的眼鏡應該是雪亮的,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這片黑土地中的大米就是好吃!剛開始我也不知道為啥好吃!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之前去過一次方正採訪才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回事!

可能大家一聽方正就蒙了,其實我可以很準確的告訴大家,不光是五常大米甲天下,方正的大米現在也很不錯了,也好吃得很呢!因為我們本地人就是經常吃這兩種米的!要說為啥好吃!據一個專業人士告訴我,因為在地球上的這個經緯度,是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的!而五常和方正這兩個縣城就在這個經緯度的交界處,所以要說種植水稻,這兩個城市都是非常適合的!甚至可以這麼說,只要是在這個經緯度上的城市都是適合種植水稻的!種出來的都非常好吃!無論是在口感,那種肉頭勁上,還是在氣溫啊!水土啊等等原因!出來的大米就是好吃的,就是香的!所以這個是根本因素!也可以這麼說,從水稻的方面來講,就是適合在這邊種植的!很多人可能發現,南方種植的水稻並不好吃,當然我下面說的可能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但是大家都是這麼認為,這麼說的,因為南方的土地一年可以種四季,雖然看著種植的季節多,但是這四季的植物會把這土地的養分等物質都吸收盡了,所以出來的東西,比如水稻,就不會那麼有滋有潤了,就像南方蒸出來的大米一樣,乾巴巴的!但是東北不一樣,一年才兩季,滋潤的很啊!所以大米才好吃嗎!


生活報

米飯,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人愛吃白米飯,哪個地方的米飯最好吃?答案紛繁不一。但多數人會告訴你:選擇東北大米。即便是在素有“稻米之鄉”之稱的江浙地區,東北大米也同樣十分暢銷。

那麼,東北大米為什麼能如此暢銷?為什麼在多數人眼裡東北大米更好吃?大米口感是否真的“南不如北”?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否有科學元素在其中?

南北有別,勝在口感香甜

在北京的一些超市隨機採訪了幾位正在購買東北大米的市民,大部分人認為,東北大米勝在口感,“有嚼勁,有一種米飯特有的芳香”。認為東北大米好吃的不僅僅是北方人,在我國南方的很多地方,東北大米也同樣受歡迎。

在“農科講壇”的第5期報告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萬建民坦言:“江蘇大米確實品質稍差,沒有東北大米好吃。我讓一些專家品嚐江蘇的大米,他們覺得,這個米跟東北大米還是有差距。”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朱智偉認為,人們通常說的“不好吃”的南方大米主要指早稻,早稻成熟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溫度過高,影響品種的質量。而且南方因為水稻產量廣(大),能夠很容易買到劣質的早稻,這就影響了南方大米在人們心中的總體印象。相比之下,只有一季的東北大米質量總體偏好,口碑優良。

據有關數據統計,東北大米目前佔據我國大米市場25%的份額,在南方的一些糧食輸入地區,東北大米的銷量也逐年增加。而在全國十大知名大米品牌中,東北就有數個大米名牌入圍。尤其是黑龍江大米中的五常稻花香大米,早已成為東北大米走向全國市場的典型代表。

科學解密:多因素導致品質差別

那麼,南北大米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東北大米為什麼好吃呢?

朱智偉說,大米好吃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面:“首先是氣候優勢,其次是品種好,最後是土地肥沃,三者缺一不可。”

“不同的氣候決定了南北大米的口感差異。”萬建民說,“水稻種植期間,我國東北地區早晚溫差大,較大的溫差能夠讓平均氣溫控制在21攝氏度到22攝氏度,籽粒灌漿時間長而充分,最易於優質水稻品種的形成。而南方的平均溫度都是30攝氏度以上,品質相對比較差。”

同樣長期從事水稻分子育種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建龍表示:“水稻品種有秈稻和粳稻,秈稻適宜於在低緯度、低海拔溼熱地區種植,粳稻則較適於高緯度或低緯度的高海拔種植。我國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的晚季以及黃河以北一般種植粳稻品種,而我國南方一般種植的是秈稻品種。”

徐建龍說:“稻米品質一般秈稻米黏性較差,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米飯偏硬,而粳稻米黏性較好,直鏈澱粉含量較低,米飯較軟。因此,在口感上,粳稻米一般好於秈稻。東北大米為粳米,南方大米為秈米,所以總體上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

“土”也是水稻生長的基本條件。“由於東北是黑土地,它的氮肥使用量相對偏低,而南方水稻的氮肥含量較高,自然而然質量就會下降。”萬建民說。

南方大米也能同樣好吃

南方人喜歡吃秈米,北方人喜歡吃粳米,這是長期形成的習慣。

徐建龍認為,近年來粳稻種植有從北向南方擴展的趨勢。大米消費也存在一種潛在的趨勢,即原來喜歡吃秈米的人,慢慢習慣吃粳米後就不想再吃秈米。但原來喜歡吃粳米的人吃了秈米後,還是想吃粳米。這也能說明,總體來看粳米口味要比秈米好。

那麼,南方大米有沒有可能跟東北大米一樣好吃呢?

萬建民給出了肯定回答。他說:“之前,長江流域的粳稻區,容易出現稻飛蝨,治蟲就會有農藥的殘留,要想改變南方大米的口感,就必須培育抗性品種。” 目前,他們正在用分子育種的方法,把水稻抗蟲品種的基因導入到普通的品種裡去,可培育出抗性品種。

朱智偉提出,南方的晚稻可以和東北大米同臺競爭。“晚稻的生長時間長、氣候更加適宜,接受的光照更充分,品種質量高,所以晚稻的顆粒大而飽滿,燒出的飯香且黏、口感好。”

徐建龍也表示:“通過品種的科學選育,近年來南方秈米的適口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秈型軟米和香軟米等,口感都非常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要吃好,而且要吃得健康。他舉例說,稻米品質改良也呈現多樣化趨勢,如選育出防止過敏的低過敏性米,防止血糖升高的糖尿病米,針對腎功能不全和防止缺鈣引起骨質疏鬆症的低磷化米,防止夜盲症的富含維生素A米和防止貧血的鐵含量高的富鐵米等等,從而為不同人群的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機會。

或許未來,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口感更好、更有益於健康的功能性大米將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柴火煮飯

為什麼北方人比南方人胖,原因就這這大米上

東北大米好吃的原因:

北方大米以粳米為主,南方為燦米。

(南方燦米)

(北方粳米)

對比南北方大米的成分:

燦米:澱粉含量70%左右,蛋白質8%

粳米:澱粉含量高於80%,不到7%

粳米澱粉含量要高於燦米,所以也比燦米要好吃的多。因為澱粉會分解成糖,所以會感覺很香甜嘛

為什麼東北的大米會有這些好吃的特質呢?

1. 東北因為氣候原因,一年只有1季作物,水稻也是一樣,一年一季,所以進行了充分的光合作用。南方水稻一年都能種3季,時間短,不能充分生成澱粉是一個原因。

2. 東北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生物學知識我們知道,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糖分的生成,所以東北大米含澱粉量要高,吃起來很香甜。

3. 東北大米粘度大,糯性足,有嚼勁,不像南方大米脆碎,食之無味。

所以,有利必有弊,東北大米好吃,因為含糖高,又因為吃的多,所以東北人給大家的印象比較胖和比較壯。。。

要想大米吃不胖,又不能換大米,

請關注吃貨囤積部,戳文章“米飯,千萬別在趁熱吃了”,改變一點,月瘦三斤很輕鬆。。。


吃貨囤積部

【要點:最好吃大米東北造】很多人眼中,東北就是冰天雪地,和水稻毫無瓜葛,但就是在這神奇而又肥沃的黑土地下,勤勞智慧的東北老鄉們培育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吃的大米。

東北大米好吃得益於東北的天時和地利,也就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大米自然生長環境!東北優質大米品種數不勝數,不管是馳名中外的五常大米、盤錦大米,還是這兩年風頭正盛的吉林大米,都是品質和口感俱佳的優質東北大米的代表!正是有了東北大米,國人每當提及大米的時候,總能想起國產大米正是我們的驕傲,因為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不在別處,正是在中國!

品種不同,東北大米和南方大米差異明顯!

眾所周知,東北地區種植的多是粳稻,而南方大部分地區則種植秈稻。

如果分析稻穀的品質的話,一般而言,秈稻所碾出的米黏性較差,但是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米飯偏硬;而粳稻所碾出的米黏性較好,直鏈澱粉含量較低,米飯較軟。

因此可以說,在口感上,粳稻米一般好於秈稻,所以在總體上來看,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

氣候差異讓東北大米和南方大米口感各具特色!

有研究人員表示,不同的氣候決定了南北大米的口感差異。

因為從水稻種植期間來看,我國東北地區早晚溫差大,較大的溫差能夠讓平均氣溫控制在21攝氏度到22攝氏度,籽粒灌漿時間長而充分,最易於優質水稻品種的形成。

而我們都知道,我國南方的水稻在成長期內,平均溫度都是30攝氏度以上,這樣就導致南方種植的秈稻籽粒的灌漿時間相對較短,而且晝夜溫差不是特別大也不利於糖分的積累,所以和東北大米相比,在品質相對比較差。

再加之東北地區肥沃的黑土地和純淨的冰雪融水,加上少病蟲害,在這樣的多重因素主導下,才讓東北大米成為世間的臻品!

總之,希望大家支持國產大米,更要支持東北大米!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2.26


糧油市場報

【水稻品種和地理環境導致 東北產大米更好吃!】

一、水稻品種分秈稻和粳稻 東北的粳稻米好吃於南方的秈稻米!

秈稻主要適合在低緯度低海拔比較溼熱地區種植,而粳稻比較適合在高續度或低緯度的高海拔地區種植。

要知道,秈稻主要是在我國南方種植,因秈稻粘性較差,直鏈澱粉含量較高(不易消化),米飯比較偏硬,品質比較一般;東北地區則主要為粳稻種植。因粳稻粘性較好,直鏈澱粉含量較低(易消化),米飯比較軟。

因此,綜合而看,粳稻米的口感要好過秈稻米。也就是說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要好吃些。

二、東北的地理環境更利於產好大米

然而,在長江中下游的晚季也會種植粳稻,但由於氣候條件的差異,東北的粳稻生長期會更長,溫光相對充足,晝夜溫差也大很多,因此籽粒灌漿時間比較長且充分,再因東北地區是肥沃的黑土地,導致了同樣是產粳稻米,東北的口感會更好些!


龍百曉生

從唐代渤海國的“盧城之稻”到清代龍興之地的“貢米”;從日本侵略者對東北細糧的鯨吞,到新中國成立後稻農對“公家人”的供給;從滿足基本溫飽的粗糧,到追求“食不厭精”的高端米……在一粒大米“結水為璧”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中國農耕文明的發展和社會歷史的變遷。


我是東北人,天天吃東北大米,最有發言權。

中國人愛吃白米飯,哪個地方的米飯最好吃?答案紛繁不一,但多數人會告訴你:選擇東北大米。

東北大米並不源自中國,它與日本米是祖輩相近的親戚。民國時期,朝鮮移民把日本育種技術培育的稻種帶到了東北,日本種子(也有一些是在朝鮮培育的)在東北沿用了很長時間,50 年代東北本土農技人員開始自行育種,也大多選擇日本種子做親本來源。

如今的東北大米,用的雖是本土選育的稻種,卻仍然含有很大比例的“日本血緣”,比如著名的五常香米“稻花香 2 號‘’。


如今,只要你走進各地的超市,準能看到超市貨架上羅列著的各種品牌的東北大米。即便是在素有“稻米之鄉”之稱的江浙地區,東北大米也同樣十分暢銷。

認為東北大米好吃的不僅僅是東北人,在我國南方的很多地方,東北大米也同樣受歡迎。據有關數據統計,東北大米目前佔據我國大米市場25%的份額,在南方的一些糧食輸入地區,東北大米的銷量也逐年增加。而在全國十大知名大米品牌中,東北就有數個大米名牌入圍。尤其是黑龍江五常的稻花香大米,早已成為東北大米走向全國市場的典型代表。


那麼,東北大米為什麼能如此暢銷?為什麼在多數人眼裡東北大米更好吃?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

東北大米好吃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面:“首先是氣候優勢,其次是品種好,最後是土地肥沃,三者缺一不可。”

一季粳稻:一年只產一次,保證的水稻對於土地營養成分的吸收,到了冬季,土地繁衍生息,儲存能量,保證了第二年的土地營養補給。

土壤肥沃,黑龍江地區是特有的寒地黑土帶,經過億萬年的積累,導致了特有的黑土地,保證的大米的營養充分。氣候獨特等原因,導致了東北大米的”好吃“。

其實,東北大米最好吃的在黑龍江,黑龍江最好吃的大米在五常。


特點:

一: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

二:長粒型,支鏈澱粉含量高,飯粒油亮,香味濃郁。

三:蒸煮後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

四: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五:橫斷面呈扁圓形,顏色白色透明的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東北大米主要種植於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廣大平原地區,種植在極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夠的氮、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陽光雨露充足,又有純淨無汙染的灌溉用水,生長週期一般五個月左右。獨特地域優勢,保證了東北大米獨有的高品質。

真正的東北大米粒形短圓,長寬比約為1.6:1,腹白少,膠質率高,米色清亮透明。最知名的東北大米產地品牌當屬“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吉林市的舒蘭大米、萬昌大米、前郭大米、梅河口大米、集安大米、琿春大米大荒地大米,哈爾濱的五常大米,牡丹江的響水大米,遼寧的盤錦大米和鎮賚的嫩江灣大米等。


二言三拍

日本人同樣對中國東北大米高度認可。上世紀 90 年代,日本農林省打算開放大米市場,委託鳥取大學農學部對全球優質進口源進行調研,中國黑龍江生產的松粳 2 號稻米被選為日本米的最佳替代。尤其在 1992~1993 年開展的品嚐活動中,黑龍江優質大米甚至得到了高於日本越光米的滿意度。

▍中國的超市裡,東北產的大米通常是顧客的首選

日本如今已是中國東北大米第三大出口國,東北大米在日本市場佔有約 18%的市場份額。以至於有遊客回國後發現,千里迢迢扛回的“日本米”原產地竟然是中國東北。

東西好不好吃一般被認為是非常主觀的體驗,那為什麼日本人和中國人會在東北大米上達成共識,都覺得它是好米呢?

好米看品種

其實大米好不好吃不是個主觀感受,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理化性質來量化處理的問題。日本人還乾脆開發了近紅外檢測儀器“食味儀”,通過檢查大米中直鏈澱粉、蛋白質等指標,對日本大米作出食味預測,在日本廣泛應用。

▍大米食味儀和它的測試結果,結果項依次為水分、蛋白質、直鏈澱粉、食味值、等級

直鏈澱粉含量是影響大米口感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因素。直鏈澱粉含量低的大米,蒸煮時比較粘溼並有一定光澤,飯粒也易熟且顆粒分明;直鏈澱粉含量高的大米,蒸煮時乾燥而蓬鬆,色澤發暗。

直鏈澱粉還會促進米飯冷卻後產生沉澱,這種沉澱就是我們煮熟的飯放置變硬的原因,即使再度加熱,沉澱也不會恢復原狀,重新煮過的剩飯沒有新煮的好吃,就是這個道理。

日本米的親戚

東北大米並不源自中國,它與日本米是祖輩相近的親戚。民國時期,朝鮮移民把日本育種技術培育的稻種帶到了東北,日本種子(也有一些是在朝鮮培育的)在東北沿用了很長時間,50 年代東北本土農技人員開始自行育種,也大多選擇日本種子做親本來源。

但現在市場假貨氾濫有用陳米、發黴米再次加工附色變成新米出售,有用香料劑給大米附上香味當成東北大米出售。

那有沒有市面上比較好買到的真材實料大米呢?

有,胚芽米。一般精米為了口感,將大米打磨拋光到只剩澱粉層,看上去粒粒潔白,口感毫無挑剔,但營養也被磨的所剩無幾。長期食用這種沒有生命力的米,容易引發糖尿病,肥胖,便秘等多種慢性疾病。

胚芽米能改善這種狀況,而且胚芽米有大米最原始的米香,彷彿回到小時候搬小板凳坐在灶旁母親揭開大鍋那一瞬間。

留胚率較高現碾現售的胚芽米哪裡能買到呢?


尚源佳

以舒蘭大米為例,黑土地,每年一季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這些因素促成舒蘭大米潤糯香甜!









































手機用戶57029814196

稻米種類繁多,有一些專家曾經強行為稻米分類,比如印度米、泰國米、日本米,但每次被提出,就會有不同聲音:這只是一位日本學者1928年強行進行分類的結果,如果統一用這種標準分類,那時候大米還沒有從中國傳到日本呢。也有專家按照粳米、秈米和糯米來劃分,結果發現,粳米和秈米的區別並不那麼明顯,只能根據形狀,這個比較長,那個比較圓來區分。而最後實際上被嚴格劃分的,是長粒米和圓粒米,長粒米主要是產自東南亞的香米,圓粒米則包括了大多數中國所產的稻米品種。古書上有:“粳之小者謂之秈”,大概意思是,粳米和秈米的品種是可以漸漸過渡乃至轉換的。


粳米是普通意義上的大米,常用來做米飯和米粥。稻穀分為粳米和秈米及糯米,雖然稻米的分類非常複雜,不論粳米或秈米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分為早中晚稻,數早稻品質最好,硬質顆粒少,晚稻較差,硬質顆粒多,甚至脫殼製作工藝都比較類似,但分辨的方法非常簡單。把飯煮熟,黏黏的、油油的就是粳米;鬆散的、顯得量很多的就是秈米。日常生活中,東北大米就是粳米。


只要你走進各地的超市,準能看到超市貨架上羅列著的各種品牌的東北大米。即便是在素有“稻米之鄉”之稱的江浙地區,東北大米也同樣十分暢銷。一般秈稻米粘性較,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米飯偏硬,而粳稻米粘性較好,直鏈澱粉含量較低,米飯較軟。因此,粳稻米的適口性或口感一般好於秈稻。



品種特性決定了口感差異,這是第一個重要因素,大米的適口性或口感還與品種和產地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同樣是粳米,東北生產的粳米要比江浙一帶生產的粳米好吃——這主要是由產地氣候條件的差異造成的。東北地區水稻生長期長,溫光充足,晝夜溫差大,籽粒灌漿時間長而充分,再加上東北肥沃的黑土地,氮肥使用量相對偏低一些,致使東北生產的粳米口感更佳。



蝦吃

東北大米屬於粳米,粳米的特點,就是直鏈澱粉低左右,支鏈澱粉高。什麼意思呢?簡單說來,直鏈澱粉高,口感偏硬,支鏈澱粉高,口感偏粘。

糯米就是支鏈澱粉高的一種米,所以口感特別粘。除了口感外,直鏈澱粉還有一個特點,分子量小,可容於50-60度的熱水,而支鏈澱粉在50-60度是不會溶解的,所以,東北米浸泡或蒸煮後,膨脹度高,看上去圓潤飽滿。直鏈澱粉易老化,支鏈澱粉則不易老化,所以東北大米又具有“剩飯不回生”的特點。

所以東北大米,涼吃口感也很好。類似的,同一緯度的用於製作壽司的日本的越光米,如果冷後口感很差,就不適合做壽司了吧。

除了澱粉構成不同的主要區別外,東北大米還有甜、香,泛油光的特點。甜主要是因為東北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當然,也可能與水有關。至於香,大概也跟水中或土壤中富含礦物質有關。油光與大米中的富含磷脂有關,東北能出含油量高的大豆,能產含油量高的大米也不出奇。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東北大米在做的時候,也有它的麻煩之處。東北大米相對於後面要提到的直鏈澱粉含量高的早稻,它不太容易煮熟,熬粥也比較容易變粘稠,主要適於蒸煮。至於要做揚州炒飯,要做印度咖喱飯,或者西式燴飯這樣的,需要和別的食材搭配來吃的,你就自找苦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