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东方的莫斯科。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位于松嫩平原,这座北纬45°的城市,无疑是镶嵌在欧亚大陆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通车运营,大量俄侨涌入哈尔滨这座“晒网场”的渔村。几经沧桑变幻,几多忧伤苍凉,直到20世纪初,哈尔滨已发展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到这里,16个国家均在此设立了领事馆。

哥特式的尖顶教堂,俄式洋葱头顶教堂,使哈尔滨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堂之城”。中央大街、喇嘛台、伊维尔教堂、索菲亚教堂、中华巴洛克建筑等,凝聚着多元的文化色彩和文化积淀,哈尔滨以其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充满异国风情。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哈尔滨犹太人社团领袖特迪·考夫曼、俄侨舞蹈家恩·沃·科日夫尼科娃、俄侨作家恩叶·普·达斯金娜等人,在这座城市留下了难忘的历史印记,用文字记录了当时的城市风情。

瞿秋白、朱自清最早为哈尔滨这座城市传播红色文化,哈尔滨也是中国最早迎来曙光的大城市。

透过岁月的风雨,马迭尔宾馆依然是中央大街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1913年落成。它是著名设计大师C.A.维萨思在哈尔滨的代表作。造型精美,自然流畅,豪华典雅,富丽堂皇。解放初期,许多著名民主人士包括茅盾、章乃器、何香疑等均在此下榻过,马迭尔宾馆演绎了太多的哈尔滨的历史故事。

欧罗巴宾馆坐落在中央大街西十道街10号,始建于1934年,这座颇具欧陆风情的大楼曾是俄国人经营的一家名为“欧罗巴”的旅馆。1937年,从呼兰河小城出走的女作家萧红曾在此居住过。萧红以署名悄吟写下散文《欧罗巴旅馆》,收入后来出版的《商市街》。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著名作家迟子建在散文《窗里窗外的世界》中写道,“我在阅读这座城市,它也在悄悄阅读我,它阅读我的喜怒哀乐。”

近年来,哈尔滨不仅是文化和音乐的摇篮,更是旅游和休闲的风景名胜之地。

秋林公司,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位于哈尔滨南岗区市中心地带。秋林里道斯红肠、大列巴面包、秋林格瓦斯、啤酒、巧克力、酒芯糖、大虾糖果等,始终保持着俄罗斯的传统工艺。以其完美的欧式风味成为闻名邂迩的美食,是哈尔滨地方特色产品。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当鸽子飞过教堂的穹顶,天空显得更加的高远了……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它是远东地区最大最高的教堂。它是哈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也是游人悠闲驻足漫步的好地方。

防洪纪念塔静静地伫立着,它是哈尔滨人民英勇抗击洪水的不朽丰碑!松花江水缓缓的流淌,每年夏季,太阳岛吸引着许多国内外游客,游船在江中游荡,游人在岸边嬉戏。著名作家张抗抗在散文《一个南方人的哈尔滨》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到了夏天,哈尔滨人就鲜活蓬勃起来”、“到星期天,说走,就上太阳岛,太阳岛的野游是哈尔滨人每年隆重的节日”,啤酒、红肠、酸黄瓜、松花蛋铺满林间草地,收录机播放着轻松欢快的流行歌曲,五色缤纷的游泳衣在白色沙滩上闪烁着,像一幅迷人的油彩画。

上世纪80年代,著名歌唱家郑绪岚一曲《太阳岛上》,感染了几代人,有多少人为之迷恋。歌声脍炙人口,让人陶醉……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夜幕下的哈尔滨流光溢彩,五光十色;防洪纪念塔,江岸游人如织,霓虹灯闪烁,如同白昼,横跨江上的缆车不停的来回的穿梭……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远眺松花江公路大桥,气势恢宏,长桥卧波。朦胧的夜色之中,一道“光与影”的长廊,太阳岛风景尽收眼底。 当你攀登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的钢塔——龙塔,饱览城市风光,美不胜收。

“松浦大桥”为钻石型独塔斜拉钢索。江中主塔斜拉叠合梁高度为160米,格外壮观。它采用了众多新技术,科技含量高,它更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宽敞的快车道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彰显了现代都市的文明与繁华。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近年来,哈尔滨注重打造旅游观光文化品牌,伏尔加庄园、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波塞冬海洋王国、哈尔滨万达游乐园、哈尔滨大剧院,都是游人选择的最佳休闲娱乐之地。

随着城市建设和快速的发展,哈尔滨文昌高架立交桥,形成了环绕城市的交通网络。1—6环高架立交桥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时光呼啸而过,仿佛穿越时空,地铁穿城而过。哈尔滨的地铁建设,提升了城市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快捷和方便。采用现代最新型材料制作,上下滚梯扶手舒缓,做工考究,安全稳固。候车大厅宽敞明亮,地铁车厢内,舒适大方,配置齐全,工艺先进,国际领先。随着哈尔滨地铁一号线的运行,地铁环城二号、三号、四号线等也将陆续开通。

哈尔滨人热爱冰雪,冰雪赋予哈尔滨人耐寒的生命基因和特有的魅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于1999年,到2017年已是第18届了,每年一月5日为冰雪节。其特色冰雕艺术展示给中外游客,享誉国内外。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雪地逐鹿、圣诞老人、白雪公主、童话王国、林海雪原,让你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冰的世界,雪的海洋,走进了童话里的水晶宫一般,充满无限遐想。

哈尔滨是一座英雄城市,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命名的街道写下抗日英雄的浩气长存。夜幕下的哈尔滨美丽迷人,灯火璀璨。

七三一陈列馆,见证日本帝国主义用人体解剖实验来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证。

哈尔滨呼兰河畔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居。她的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描写了当时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曲折惊险的故事,当年鲁迅先生评价萧红著作,“具有掀天盖世之才华”。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开放包容的哈尔滨,不仅美丽迷人,已进入经济繁荣的快车道。一座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神奇魅力的城市必将为世人留下永恒的眷恋和瑰丽的画卷。

美丽的松花江,迷人的太阳岛,开放包容的哈尔滨,当你融入这座城市,追朔历史发展的进程,你会感受到异国风情。和城市历史的厚重。 再次唱响:我爱你母亲河——松花江。美丽的哈尔滨,我的第二故乡!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周宪龙,笔名点亮,黑龙江哈尔滨市人,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协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员,哈尔滨市作家,诗人。荣获2011年中国婚庆人大赛,黑龙江精英赛获二等奖,被中国新一代《哈尔滨人才人物》书集录取。诗歌《太阳岛抒怀》、散文《维也纳音乐广场》和《外婆为我做棉裤》等作品发表于《哈尔滨日报》,《故乡》发表在伊春《林城晚报》。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网络发表诗歌《献给邱光华英雄机组之歌》《抗震救灾迎奥运》等点击率突破30万。

哈尔滨 我第二故乡  (作者:  周宪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