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职场上偷懒的人最后都混得很好?

a1030941713

俗话说,不要用战略上的懒惰掩盖战术上的勤奋!你看到的“懒”,可能只是表象,别人勤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一、 你看到的“懒”,其实是高效

领导布置同样任务的工作,有的人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有的人却要花上半天时间。等到工作内容再多一些,就要加班了。你能说那些“一两个小时做完”的人是“偷懒”吗?他们可能只是比你更高效!他们可能在你一边工作一边玩手机的时候专心致志,可能在你手动筛选报表内容的时候用了excel里面某个你不知道的公式,或者把你每个月一边吐槽一边做的重复机械劳动编了一个小程序解决了。所以,你看到你在加班的时候他们已经下班了;看到你在工位前埋头苦干的时候别人已经休息去了。这不是“偷懒”,而是“高效”。

二、 会“偷懒”的人,更适合当领导

由于生长环境等原因,人在面对某些稀缺资源(比如钱)的时候会更加重视它,舍不得花钱而浪费更多时间。但这种思维其实是不利于赚更多钱的。

总之,会“偷懒”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懒惰,而是脑子更聪明,才能在行动上付出更少。


贺嘉

成功与否,与上班下班早晚没有关系。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特质,这种特质恰恰与常人认为的品质有偏差。常人认为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成功,但有两个巨大的反差:

一是成功的层次不一样。用勤劳的双手养活一家老小,是一种成功。提职加薪是一种成功。但是真正的成功,要有自己的事业。比如,当老板或者高管,这个层次与普通的提职加薪不一样了。总结,勤奋能引起量变,但很难引发质变。你从五千元月薪,通过努力达到五万月薪,这是勤奋的量变。但你拥有千万年薪和亿万身家,这必须引起质变,光看勤奋,远远不够。

二是勤奋努力的内涵不一样。有的人,勤奋在手脚上,有的人勤奋在脑袋里,两种勤奋的内涵当然不一样。比如,你搬砖比别人搬得多搬得快,这低层次的勤奋和努力。但是你思考怎么搬砖实现机械化,或者怎么成立搬砖公司,为别人提供超值服务,这是思想上的勤奋。

最终的结局不一样,搬砖越快越好的,成为搬砖八级工,月薪从五千升为八千。成立搬砖公司,雇佣100个人搬砖最好最快的人,给他们发月薪1万元,然后承揽许多大工程,他可以赚一个亿。

三是反驳题主的“偷懒”论。思想上的懒惰,才是真的懒惰,远比体力活上的懒惰严重一万倍。比如,我有个小学同学,一提学习就疼痛,宁愿去工地上搬砖,体力上累一点,但是脑袋舒服了。我还有个小学同学,学习上很刻苦勤奋,后来当了建筑公司的老总,管理着成千上万的搬砖工人。

综上,那些准点下班的员工,肯定不是偷懒。如果业绩优良,提职加薪,正好说明他的能力强、水平高。假设同样的八小时,同样的工作任务,人家就能按时下班,还被提拔,你加班加点累成狗,还在原地踏步。说明人家的头脑聪明、反应快、效率高,然后有时间去总结反思,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加以利用,结果呢,人家提职加薪当高管,甚至独立创业当老板,你还在哪里抱怨加班没有加班费。差距就在这里。


职场火锅

高效能人士偷懒的七个层次


偷懒,往大了说,是人类进步之光。不是因为想偷懒,人类就不会发明工具,文明就不会进步,社会就不会发展。

往小了说,会偷懒也是高效工作的表现。一秒搞定辛辛苦苦的简单重复工作,那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境界。

偷懒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功力完全不同。

  • 有的人只是想“偷个小懒”,节省一点工作时间,不当加班狗。

  • 有的人则是面对问题,绕过无效工作,直指核心,领先竞争者,一步到位。

知道自己所处的层次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下面就是我总结的从“偷个小懒”到成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层次。

一、快捷操作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不管什么工具、软件在高手那里总能运用如飞。

当你扶着眼镜,凑近屏幕,用鼠标找菜单、找图标、找按钮的时候,只见高手走过来。双掌平伸,手心向下,气运指尖,“啪啪啪啪”,在键盘上接连敲击,操作瞬间完成。

怎么区别新手和高手?看操作!

无论是Office三大件、Photoshop、AI、AutoCAD,3DMax,快捷键都是区别新手和高手最直观的方法。

这一层修炼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看网上大神写的《PPT快捷键大全》、《设计师应该掌握的N个PS快捷键》、《让你效率提升10倍的快捷键》……

可以把常用快捷键制作成表格,像这样:

也可以把快捷键设成你的桌面壁纸,还可以干脆在某宝上去买个快捷键的键盘膜,强化记忆。记忆加上运用,快捷键很快就会成了你的肌肉记忆,终身难忘。

比如说我好多年没有用过CAD了,但是一旦进入软件界面,在键盘上敲一敲,一会儿那些记忆深处的快捷键就回来了。

二、方法和技巧 — 前人总结,后人受益 !

掌握了快捷键,接下来就要深入研究各种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了。

这个层面最重要的是收集,收集各种能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技术,在工作中碰到的时候,马上就能用起来。

当然这些技巧还远远不够,你得结合你的工作需要来梳理。比如你是HR,你就应该整理与HR工作相关的方法、技巧、函数,例如:

  • 身份证号长度验证

  • 身份证号码提取生日、性别、年龄

  • 入职时间计算

  • 工资及工龄的计算方法

  • 本月工作日天数计算

  • 个人所得税计算

  • vlookup/match、index函数的基本用法

  • 字符串函数的基本用法

比如你在学习PPT,那就应该把PPT的常用的技术进行整理,一个个去突破。看看网上那些大神是怎么面对这些问题的。

  • PPT一键更换字体

  • 怎么轻松搞定配色?

  • 如何搞定PPT的文字排版?

  • 渐变和蒙版如何设置?

  • PPT手绘技巧

  • PPT的图标应该怎么玩?

  • 表格的排版技巧

  • 文字特效和Smart图表

  • 逆袭PS的图片处理技巧

到达这个层面,你已经是个高效偷懒达人了。周围的同事有相关问题,一定会向你请教。你也会因为帮助别人解决各种问题,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积累。

三、工具 — 神兵利器,快人一步!

快捷键熟悉了,方法技巧也掌握了不少,可有时候还是觉得能不能有更快的方法,更好偷懒办法?

如果你留点心,就会发现原来江湖上早就有“神兵利器”啊!

这些特定的工具软件、插件都能够大福提高我们的效率,让我们能偷更多的懒。

工具软件、插件通常解决的不是某个单项的问题,而是多种需求引发的一系列操作。通过使用这些效率软件和工具,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

  • 效率达人用快速启动工具一秒打开应用程序,根本不用管软件的图标在哪,执行文件在哪!

  • 文档存储经常会耗费大量时间,如果你用关键字+时间存储,需要使用时用everything这种搜索神器瞬间定位目标文档。

  • 系统文件资源管理器有很多不人性化的设置,使用TC这种增强型的多窗口管理器,可以使大量的文件操作变得简单易行。

  • PPT的几个插件,功能丰富,解决了许多制作PPT时的痛点。包括快速排版、图片处理、动画制作都有非常快捷的操作。

  • 如果你是设计师,PS的各种插件、滤镜更少不了。有一键抠图的,有一键磨皮的,还有配色、调整滤镜的。甚至还有高手制作的特效运作包,一键生成特效字的,节省大把时间。

  • 浏览器是访问网络的窗口,现在的浏览器都是开发的平台,无论是google还是火狐,应用商店里面有大量超级实用的插件。天气预报、截图、广告拦截、追剧、抢票、鼠标手势、视频嗅探、书签同步、密码管理等等,各种功能应有尽有。

以上这些只是举例说明,实际上还有很多门类的工具、插件,包括移动端的APP。这些工具和插件,大多数都是操作简便,能够快速上手,不用花太多时间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工具虽好,不要贪多。一种类型的工具,深入研究一种,其他了解一下就行。

四、神网站 — 那些堪比神器的网站!

除了工具软件以外,还有一些网站能够提供一些复杂工具软件的功能,却不用下载安装,在线就能完成。还有的网站,聚焦了大量优质的资源,方便查找使用。下面我就列举几个:

1.思维导图、在线制图:

幕布

可以用树形结构来记录笔记,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直接按条记录内容,一键就变成思维导图了。

ProcessOn

不仅能制作思维导图,还能制作工作流程图、原型图网络拓扑图,相当于免费在线版的Visio。

2.在线表单工具:

金数据

在线制作各种数据表单为,加以简单数据计算,与用户进行沟通。

3.效率工具、音视频工具集合:

apowersoft

一个网站不仅有各种免费的音频、视频录制剪辑工具,还有十几款效率工具,实在令人惊奇。

ConvertIO

在线文档转换网站,除了能转换各种音频视频文件之外,还支持PDF、JPG、DOC、XLS、PDF等文档格式的转换。

4.高清图片素材:

unsplash 、pexels、Realistic Shots、gratisography 、picjumbo

这个不用多解释,都是一些免费个人和商业使用的图像,喂饱你的图片库吧!

5.在线设计网站:

Slides

不用PPT或者其他工具在线创建幻灯片演讲稿,制作流程简单方便,还有丰富的图片素材和各种案例。

创客贴

在线平面设计工具,在线PS,免费设计模板包含海报、名片、PPT等。

ipresst

网络杂志、PPT幻灯片、创意文案、策划文档、电子相册、设计摄影展集、产品展示。

还有其他很多类别的网站,在这里就不多列举了。这些网站都是偷懒的神器,连工具都不需要,有网的地方就能把活儿给干了。

适合那些硬盘不够大,连软件都懒得装的人。也适合那些经常移动办工,又很懒,不愿意背着笔记本的人。临时要设计制作,来吧,在线做!

五、搜索— 学会搜索就拥有了世界!

上面介绍的那些能让你偷懒、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但和搜索的重要性比起来,都弱爆了。

做为公司的软件达人,常常会有同事问各种电脑软件相关的问题,有的还真是挺奇葩的。

知道怎么解决当然马上就回复,如果碰到不会的,我会让对方稍等。然后分析对方的问题,提炼出关键字,开始搜索。可能第一次搜索的结果不会非常准确,根据搜索结果再次调整关键字进行搜索。

在解决了同事的问题之后,同事都会惊奇,怎么什么问题都难不到你?其实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那点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有人解决过。花点时间,利用好搜索引擎,答案就会呈现在你眼前。

  • 忘记了快捷键,没关系,搜索一下。

  • 不记得这个工具的操作方法,没关系,搜索一下。

  • 不知道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没关系,搜索一下。

  • 有哪些神奇的网站提供这些功能,没关系,搜索一下。

为什么前面我提了那么多问题,没有给答案?搜索一下,答案就出来了!

会搜索=高效=会偷懒=给自己的大脑装外挂

有时候人与人的差异,不是差在智商、情商或者其他方面,而是信息差。别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就可以利用这信息来赚取利润,来超越你,来碾压你。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技术比搜索技术更为重要了。花点时间研究一下搜索技术,给自己的大脑装上可以无限延展的外挂吧!

六、聚焦时间管理 —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高效利用时间!

比谋财害命更可怕的是,是浪费别人的时间;比自杀更可悲的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最有限的资源,时间就是财富,有部电影《时间规划局》用科幻的故事,把这个道理讲得非常透彻。

同样是干活,有的人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娱乐新闻,一边做事,半天也出不了什么成果。

而懂得时间管理的人,专注高效工作,同样的时间,能够做出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当然就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前面介绍的提高效率的方法,都是术的层面,而时间管理才是道的层面。对自己的时间有好的规划,有效的利用,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自我。

当然不是,他们无非是做到了这么几点:

  • 锁定任务目标

  • 预估完成时间

  • 确定执行顺序

  • 专注一项工作

  • 反思、评估、调整

想成为一个会偷懒的高效能人士,时间管理是必修课程。在学习那些技巧技术、方法的时候,抽点时间,学习践行时间管理,会让你的时间价值成倍增加,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出更有质量的工作成果。

七、构建知识体系 — 高效靠的不是运气,要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不是孤立的,不同的知识之间有各种联系。如果你把知识点当成单个孤立的,那你的学习效率肯定低下。

举个例子,比如你学到了一个Excel的vlookup函数,解决了一个工作中的问题,减少了简单重要工作,提高了效率,偷了一点懒。一般人就满足了,但真正的高手不会就此罢休。

他会想,这个函数还有哪几种用法?

  • 如何返回查询值对应的内容?

  • 如何用通配符实现模糊查找?

  • 怎么实现多条件查找?

  • 能否同时用数值与文本数据进行混合查找?

  • 能否实现反向查找?

这是纵向的深度去扩展,还可以从横向的方向去扩展:

  • vlookup函数和lookup函数的区别是什么?

  • vlookup函数与match函数怎么配合使用?

  • vlookup函数与offset函数怎么配合使用?

还要思考实际运用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以上所有问题在哪些工作场景可能会用到?

  • 为什么index+match联通要比vlookup好用?

  • vlookup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会失去效果?如何避免?

要完全吃透一个vlookup函数可能需要不少时间,但是通过对这个知识点的死磕,你就能掌握一系列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点,其实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就知道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 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思考不同场景下这个知识的应用方法

  • 深度思考提升认知,构建自己的知识模型

在这个时代,能创造优势的早已不是知识的数量优势,也不是获取知识的速度优势,而是认知上的优势。只有通过构建知识体系,不断地升级自己的认知,才能保持优势。

但是如果你懂得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那很多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旧的知识可以延伸拓展到新的知识。

查理芒格说过:“你如果只是孤立地去记忆一些事物,并试图去把它们给硬凑起来,那你可能根本没办法真正去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用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各种经验。”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用模型组成的框架去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高效地工作,把省下的时间用于休息、娱乐、学习,这就是我心中高效能人士偷懒的终极模式!


欣星

职场上偷懒的人最后都混得很好,这句话有些片面和绝对,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偷懒二字要打上引号,所谓偷懒只是表面现象。

那么他们是如何偷懒却还能混得好呢?

1.高效的工作节奏

很多职场人士看似悠哉,主要得益于工作高效。工作中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张弛有度,高效的节奏,会给一些做事拖拉、效率不高的同事造成工作中偷懒的假象。

很多的职场人士,工作中大多无绪,各项工作在可控的情况下交叉进行,从一件工作切换到另外一件工作,这之间既有时间的损耗,更重要的是精力的损耗,使工作的节奏明显下降很多,这样低水平的看似勤劳,实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同时被人问到:“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们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各自在纸上写下了一个词,他们俩都写到:“focus(专注)”,专注能够更加高效,而不应通过时间的长短判断是否偷懒勤奋。

2.科学的时间管理

刘嘉在单位是骨干,又是个二宝爸爸,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担负家庭的责任,他最大的心得就是做好时间管理。每天上班的就将一天的工作进行规划,将最复杂的工作进行分解、最不擅长或最不喜欢的事排在最前面,所谓吃掉“青蛙”。

3.功夫在诗外

职场中,不光有埋头苦干,还有抬头看天哦。所以,不仅仅是做好工作本身,还要更多的建立人脉,所谓功夫在诗外。

所以,职场人士 ,不能简单以为最后都混得好的人都是因为偷懒,也许有捷径、也许有方法、也许有看不到勤奋。

请关注职业规划师许悠然,更多职场心得与攻略,一一为您呈现。


许悠然

职场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人努力工作多年了,还是停留在原地,而有的人准时上下班,看起来没有长进的样子,但是最后都大有所成呢?

其实呢,在职场,升职加薪这种事从来都不辛苦。

“二八定律”大家都知道吧,20%的人用脑袋去升职加薪,而80%的人通过加班去升职加薪,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投入和产出直接的不对称,尽管有些人一直在努力,但依然无法得到升职。

为什么偷懒的人混的会更好?因为他们知道这三个职场法则。

1.结果比付出更重要

职场中看的是业绩,看的是成果,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和效益,而不是付出了多少。

有些人并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思路,隔壁的小尹每天都很忙,一来公司就在忙了,绕着各种工作,忙的团团转的感觉,要问他,你一天忙些什么了,他可能都说不出来。

小哈同学在工作之前,确定好自己的本周工作目标,会明确要做什么工作,每天的工作重点就有了,安排好主要工作,再做次要工作,工作不瞎忙,还能及时围绕目标进行调整。

2.方向比盲干更重要

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中最怕的事情就是瞎忙。

上级公司近期下发了一个离退休人员的调查工作。

小崔接到通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认真看通知,不管自己有多忙。经过研究通知,明确了调查范围,只限于离休干部,由于人数不多,两天之内就上报了报告,小崔依然每天准点上下班,从不加班。

但是另外一个市公司的小肖接到通知后,只大概看了一遍,就开始急急忙忙开始工作了,给公司的离退休干部打电话,挨个调查了一遍,足足忙活了一个星期,天天加班,结果不但超过了上报期限,而且,他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无用功。

可见,方向真的比盲干更重要。

3.效率比苦干更重要

准点上下班未必就是偷懒。而每天加班的人未必也就是勤劳。

朋友的部门里新招聘来一个女学生,负责人力的一些工作。公司是国企,下班比较早,有时候在晚上六七点的时候,还看见她还在加班干活,感觉新人就是勤劳,晚上还在加班。但是部门里对她评价并不高。

我还很好奇为什么,后来,我去她办公室的时候,终于知道了:她在使用Excel的时候,根本不会使用简单的函数,譬如sum之类的,她都是通过计算器去算。尽管她每天累,还加班加点工作,但是完成的事情并不多。别人半个小时搞完的工作,她得三个小时才能做完。

职场中,没有效率的工作,就是浪费时间。

记住这三个准则,学会偷个懒,不要盲干、瞎干、苦干。


杰说职场


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恰好是相反的,在职场上偷懒的人最后都不会混得好。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努力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肯定不会成功。放到这里也是如此,偷懒的对立面是勤奋,勤奋的人都不一定会成功,更何况是偷懒的人。

如果“偷懒”的人在职场上都能够混得好,那么这个“偷懒”肯定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理解的,他肯定在大家所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默默努力。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参考:


1. 不能只看结果,而看不到过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结果,以为很轻松容易就能获得,殊不知他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不知花了多少努力和代价,所以看到让人羡慕的结果,不妨去好好了解下对方究竟做了些什么,他的行动才是成功的关键。

2. 重视效率


我们不仅要关注产入,更要重视产出,就比如公司指派两名员工做同一件事情,员工A花了1小时,而员工B花了3小时,但是都做出了同样的结果,我们能说员工A“偷懒”了吗,当然不能,相反,员工A更有效率,那么最后谁会混得好,一眼便能看出。


3. 注重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对结果的评价不是以你做了多少事来判定的,而是以你创造的价值来决定的,你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和利润才是最终评定的标准。

即便你做再多的事,但是带来的价值微乎其微,同样也不能获得同样的回报。


所以,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实质。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娟姐说

纠正两点:


1.并不是所有偷懒的人最后都混得很好,如果你这样认为,有可能陷入了“幸存者偏差”的缪误之中。


2.他们之所以能混得到并不是因为他们偷懒,如果偷懒是成功之道,那为什么这些世界还有加班的人?


我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在偷懒的外表之下还能取得他人堪羡的成绩,最主要是的因为他们在想怎么成功


行行业业,实际上你只要深耕细作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发现一些门道,这些门道就是让你获得世俗所谓成功的法宝。


而那些每天勤勤恳恳上班的人呢,为什么他们不成功?因为他们没在“成功”这个词上下足功夫。


比如自媒体这一块,做得时间长了,你才会发现持续高质量的输出才是胜出的法宝。


所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合个人的创作之路,让自己找到一个持续高质量输出的最简洁模式。


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会一如既往的人云亦云,什么热追什么,但是聪明会在核心的竞争力上深耕细作,看起来似乎有点偷懒。


怎样才能维持高质量的输出?


其实有成效的工作就是要去找到那20%的关键部分,所以更细、更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高质量输出实际上是关于某一主题的深入思考,而写下来的就是思想材料。


实际上,这个世界真正能产生效率的地方来自于“脑力”,据说邓爷爷平时喜欢花很多时间拿来思考国家大事,实际上看起来就是“懒”,因为他在动脑,你是看不见的。


“偷懒”的人其实是在观察,虽然身体没动,但是脑子在动,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关键的,什么事情不值得做,知道保存精力,往往在关键时刻就能抓住先机,这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白诗诗

下面我们逐个剖析这两个关键词中的信息!

“偷懒的人”

不知道各位看官在上学期间有没有遇到类似下面想要列举的这类同学。平时上课很少听讲,也不积极发言,甚至在大家安静的写作业的时候TA却在不停的找你一起玩耍,而自己根本不做作业!但是!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TA的成绩要比好很多很多,甚至会名列前茅!而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根本就看他学习过!

其实,这样的同学不是不努力学习,而是在你看不到时间和地点默默的努力着!同理可证,很多职场人士也是一样,他们在众人面前看上去并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背后默默的付出是他人无法了解到的!

“混的很好”

首先“混”这个字在很多领域中贬义据说,不论是二声还是四声的时候都是如此!尤其在形容一个人的社交能力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人将这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情商”的体现!

而所谓“混的很好”也是相对而言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职场或者生活中不如你的人几乎是不会得到你这样的评价的!所以,内心的不平衡是发出这样疑问很重要的因素!

从以上两点来看,那些所谓职场中看似“偷懒”且“混的很好”的人并不完全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很多的所谓高人很多习惯是被人所不接受的,但是他真的做到了无法替代,这里就不想再提及类似“乔布斯”“张小龙”这样看似特例的天才级大咖,只是提醒每一位看官,在职场中不管他人如何,提高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自己的所处的领域中做到“不可替代”那么你就是那个别人眼中“混的很好”的人!

以上为“职义帮”原创分享,一个致力于帮助职场小白迅速融入职场的分享者!如有转载或雷同内容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职义帮

题主你好,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一、你看到的懒人并不懒

在职场上,同样有着一些这样的人,看似无所事事,偷懒不干,但他们往往是用智慧的头脑解决问题,是团队的灵魂人物。


二、不是偷懒的人都混的很好

在一个工作团队中,确有个别友友偷奸耍滑、光说不练。困难面前躲的很远、利益面前总是靠前。这样的人如果大家都能看见,领导一定不会都是盲选,每个人的工作业绩,言行举止心里总有标杆。在选拔任用时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人利益均沾。

除非是老板小舅子,如果不重点培养,家中领导一定不干!这样的情况即使出现,咱们不能太多抱怨!


三、提供几点建议一起共勉

1、人在职场飘,哪能不挨刀。职场上的不公平司空见惯,小问题不要太在意,学会心里平衡,道路越走越明。

2、职场是舞台,硬功便出彩。无论职场陷阱多深,人心多么不测。过硬的工作本来是立足之本,练就一身真功夫,职场究竟谁怕谁?

3、诚信是个宝,人缘差不了。职场上诚实守信的人往往是领导器重,同事喜欢。所以,尽力去做诚实守信的人,幸运一定会降临!


晚间欣文

工作上的勤劳与懒散并非最终决定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看起来的勤劳与看起来的懒散都只止于表面,实质里的内容却并非如此,更不用说准时打卡上下班就能说明一切。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



一、效率问题。对于同时接到相同量的一项工作,A在接到任务就几乎立刻实施开展,并充分中午闲暇时间将上午余留的量做完,下午也就开始打打酱油等下班了。与此同时,B在接到任务时也几乎立刻开始,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玩玩手机,和其他同事拉拉家常,导致下午下班时仍未做完别人的一半工作,最终的结果就是:A懒懒散散的到点准时下班,B却还要加班加点继续工作。

二、工作方式。同样的工作内容,有人会在接到任务时就开始计划如何具体实施,比如哪些工作是立刻要开展的,哪些是可以放到第二天的,自我分配好后就有条不紊的做完今天的工作,到点按时上下班了。有人却在接到工作时直接开始了,没有一点思绪或者说还没忙完这就开始忙那,最终一整天下来什么都没干,工作却堆积如山。


三、能力并非水平。一个人的能力仅仅是能力,并非代表了其他全部内容,而能干事和会干事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就好比一个出色的游泳教练可能是个旱鸭子,但会教有自己一整套的方法方式去教,那么照样可以教出一个奥运冠军。同样放在职场上,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可能仅仅是业务能力较其他人强,但往上一层,放在领导岗位上,水平就远远不如以往的好了。

四、情商与智商的区别。有人情商与智商都比较高而且会来事,平时工作看上去马马虎虎,但是关键时刻总能将事情办得十分出色,那么在领导心里分数就蹭蹭往上涨,时间久了,金子的亮度亮的足够多了,那么好事也就自然而然往他身上窜了,更不用说打卡准时上下班这些小事了。

五、其他因素。比如工作热情的高低也会导致有些人迅速结束任务后,期待下一个任务而显得无聊,有些人工作积极性低,一直缓慢工作却难有成效;比如身体状况,有人天生体质好工作可以持续不断而不累,有人天生体质差难以持续有效工作等等。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人一件事都不能浮于表面,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