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理指的是什么?

海天

宋明理学体系庞大,学者众多,这里挑选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吧。


二程理学

理学源出于《易传》和《孟子》,有人说是佛教和道家,那是胡说,因为理学家首次从理论上批判了佛道两家,如果因循所得,理论上怎么可能批判呢?

二程的理学,主要指一阴一阳者为道,即理,包括形上天道和人性论,属于孟子学派的特点,性善论和天道观彼此互见。庞朴先生曾说过,儒家有两派,一派是思孟学派内在发明天道的体系,一派是《易传》外在发明天道的体系。二程理学的特点,是把两派思想都作了吸收。

孟子和荀子

那么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荀子,过去一直认为思孟学派延续了孔子的主要学说,但自从大量地下文献出土后,人们开始重视儒裂为八环境下的其他学派,因为思孟学派虽然名声最大,却也只是八派之一,而荀子的思想被发现同早期儒家其他大流派的观点比较一致,就说明荀子也是本于孔子的。

孟子和荀子的差别,其实正代表着儒家内达天道和外达天道的两大流派。孟子很容易看出来是以仁达于天道,荀子则是以礼达于天道,偏偏这两个方向在孔子那里都有所体现。因此,有学者将仁、礼之争这个学术公案跟不同的天道观作了统合。一般认为,孔子早年重视礼,后来重视仁,最终二者被统一到一起。

朱子理学

朱熹学的内容庞大而博杂,他的自然科学成就远高于北宋五子,因为他对两宋的自然科学思想非常熟悉(以沈括为代表),这也是他的理学在格物致知上做的最好的原因。

二程批判张载的学说,朱熹则批判性的吸收了三子的观点,并且融入周敦颐和邵雍的思想。

因此,朱熹的理学体系极为复杂而精密,讨论的问题(不包含古代自然科学)简单列举如下:

一,理是太极,又是无极。

二,理不能生物,气也不能单独生物,二者必须结合才能成物。

三,理一分殊。理如何是一,又如何是万。

四,心能认识理,还是说心本身就是理。

五,理有没有阴、阳之理的区别。

六,太一和太极如何区别。

……

……


肥嘟嘟的小不理

“宋明理学”也就是“程朱理学”,它是由宋初“二程”开创,宋后期朱熹集大成的一个学术体系,在朱熹的手上,理学的学术体系基本完备。之所以称之为“宋明理学”,是因为“理学”在宋朝建立之后,在明朝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在现实政治中占了统治的地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明之后的科举考试所考内容皆为四书所限,而对四书的解释,也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

“理”又称“天理”,是二程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程颢曾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意思是说,二程的学问虽然也是有老师所教,他们二人都曾受教于周敦颐。但是,“天理”的说法,却是二程自己的发明创造。

二程的理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一,理是天下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万物皆有一个理”,它“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没有“存亡加减”,是永恒存在的。二,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它既包括事物中的道理,又包括社会的伦理道德。三,理是先于事物存在着,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则能推之。”这是说万事万物之理早已先于万物而存在,只是物不能主动体认它,人能主动体认它罢了。四,“一物须有一理”,但这并不是说每一物各有自己的理,而是说每一物都由理产生,每一物也体现了完全的理。因此说:“天下只有一个理。”“一物之理,既万物之理。”“物我一理”。这些思想中既有佛学思想影子,也是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观点的发挥。

二程所谓的理,不同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因为事物的规律是不能产生万物的。二程的理既能生物,又能统辖万物。

二程继承了孟子与董仲舒的观点,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混在一起。他们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把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说成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理”。从根本上说,“天理”就是社会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

在“理”和“气”的关系上,他们认为“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的,气是从属于理的。比如他们说:“有理则有气”。理在气先,气由理所出。这些观点,都被朱熹所继承。成为理学最重要的观点。

由于理这个概念的提出,二程的哲学发展了自王弼以来体用、本末的学说。《易 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二程说“道亦器,器亦道”,在道与器,理与事的关系上,他们认为,道是基本的,器是道派生的。而理类于道,是超越客观物质世界之上的本体。是绝对的永恒的,支配一切的。

朱熹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也是理。它继承了二程的学说,同时,他也利用了张载关于“气”的学说,来建构自己的体系。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也就是说,天地万物生成,要有理有气。但理是万物的本原,而气则是构成万物的材料。理是“生物之本”,是看不见的本体。朱熹把它叫做“道”。所以,在此后,道理就成为一个词,而“道”与“理”也基本上同义了。

朱熹的理,继承了二程的学说,却比二程更明白,更细致了。朱熹把理的全体,理的最高境界称为“太极”。而太极的学说,则是他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那里继承的。

太极是理的大全,也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可见,太极是一切道理的总合。太极与万物的关系。就是本体与现象,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理”的一些最基本的意思。理是宋明理学最基本的范畴。无论是在那个具体层面上,它都在发挥着作用。


七月流火140400643

宋明理学的理就是以道家,佛教来解释儒家的义思想,同时也包含了太多的意思。



理也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同时还是社会等级,人生的哲学思想,但这个理也是程朱理学中提出的错误的解释了儒家的文化。

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最早时期讲究存人欲,灭天理,意思就是规则可以打破,只要人的欲望来增长,这句话出自礼记,后来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导致了后来的文化慢慢的歪了。



可以说程朱理学的理是错误的,至少解释错了儒家的理,理就是规则,遵守规则就平安无事,早期理就是不遵守规则,可以打破。

如果你们有更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