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軍隊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為何能打下整個浙江省?

陳瑭



方臘確實很強,大宋也的確很弱。本篇以《水滸傳》中的架空歷史為主,真實歷史為輔。

方臘勢力範圍最大時有八州二十五縣之地,這八州分別為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不但包括浙江省全境,還有安徽、江蘇南部及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




方臘為什麼這麼強,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席捲江南數省、東南震動呢?

書中對其席捲之勢並未著墨,反以神秘論解釋:

原來方臘上應天書,推背圖上道:“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

十千為萬,加一點為“方”字;冬月過完,是“臘”月;稱尊,南面為君之意。

然而讖緯最多能顯出方臘個人的厲害,而不能顯示他的軍隊的強大。

對手最有資格相互評價,惟有當其與梁山勢力進行史詩碰撞時,才能顯出它的強大。

那麼方臘軍隊有多強呢?簡單來說,身披主角光環的108位梁山好漢,打大遼、田虎、王慶(徵田、王之戰通常不計入通行本《水滸》)都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然而徵方臘一役,梁山竟然陣亡了五十九位之多,陣亡比例為54.6%。



可以說方臘雖未逆襲命運,卻打爆了主角。

梁山的戰鬥力指數,在朝廷面前,一向是戰勝率100%;招安後又平推了遼國等勢力,可以說他們代表了《水滸》位面的最強大戰力,因此方臘軍與梁山軍的戰鬥力之比,即為梁山陣亡比例:即方臘軍隊的戰鬥力至少相當於梁山的54.6%。

從主、配角方面來講,武松的故事世稱“武十回”,方臘軍的故事僅僅少了一回,倘若不是群戲,那麼單是方臘一人已能與武松在魅力上較一長短,可見施公的重視。




梁山徵方臘,大戰有四。

第一戰:蘇州之戰。

方臘軍出場大將計有:潤州樞密呂師囊手下十二統制,宣州經略家餘慶手下六統制,常州統制官錢振鵬手下二副將,蘇州三大王方貌麾下八驃騎及六軍指揮使衛忠旗下十數個牙將,秀州守將段愷,湖州留守弓溫手下副將五員等;

第二戰:杭州之戰。

方臘軍出場大將計有:大太子方天定鎮守杭州,二十四員戰將,四元帥;獨松關,三員守將;



第三戰:睦歙之戰。

方臘軍出場大將計有:富陽縣關隘,兩員親軍指揮使;烏龍嶺下水寨浙江四龍,東管守將伍應星,睦州夏侯成,睦州右丞相祖士遠等四人,殿前尉鄭彪,天師包道乙,司天太監浦文英,南兵指揮景德等;昱嶺關,龐萬春及兩中副將,歙州為皇叔大王方垕及王寅與高玉守禦,手下另有十數員戰將;

第四戰,清溪之戰。

方臘軍出場大將計有:婁丞相,皇侄方傑,杜微,御林都教師賀從龍,南國偽官九十二員。

尚書王寅,面對五位梁山好漢不落下風;



包道乙,神通法術,熟稔及威力不在公孫勝之下;

龐萬春,神箭無雙,人稱“小養由基”,兼又足智多謀,殺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及歐鵬七人;

杜微,飛刀無敵,傷秦明,殺鬱保四、孫二孃……



以上漢子,無一不是江南的好漢,其勇猛精進,皆是林沖、魯智深及武松一流人物。

方臘名雖反叛,形同諸侯,梁山之討伐,類似滅一國。在這場驚天動地的滅國之戰中,偌大的江南,只有段愷及金節二人貪生怕死而投降,剩下人人戰死,真可說是熱血動天!


綜上,方臘軍之強,有三強:

一、作者的同情加持;

二、打爆主角的戰鬥力;

三、猛將如龍,江南英雄幾乎盡入其彀中;

四、無一孬種,人人皆是豪傑之士!



王事情

方臘的軍隊說到底就是一幫黑社會古惑仔,不能稱之為軍隊。戰鬥力只能比老百姓強一點點。從後來戰敗的情況看來,西軍南下就輕易蕩平方臘,西軍打西夏都無比艱難,更不是契丹對手,只能龜縮,更不是金軍的對手,但卻比方臘的軍隊強不少,一比較就知道方臘的隊伍基本還處於江湖團伙層次。之所以能打下一塊地盤,主要還是靠人多,收買城市流氓混混做內應的伎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