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畢業季,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各地是怎麼爭奪人才的!

2018年的畢業季快到了,可以說好多企事業單位是牟足了勁去搶奪人才,然而與往年由單位、公司、企業來爭搶畢業生的狀況不同的是,加入“搶人大戰”並且還放大招的卻是當地政府。

與以往各地對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端人才的爭奪不同,

這輪“搶人大戰”的顯著特點是大家都想搶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

彷彿一夜之間,大學生就從“就業難”變成了“香餑餑”。

2018畢業季,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各地是怎麼爭奪人才的!

但是這“搶人”的背後,又暗藏什麼樣的玄機呢?

“搶人”背後是“搶人口”

如今這個社會,長期被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等問題給困擾,造成了我國各地新增人口下降,而經濟增速保持較快發展的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還在上升,這就造成了社會的人口空缺這一矛盾出現。

如果這一現象繼續維持下去,那麼這個城市將不能繼續正常的運營,而如今中國將出現人口負增長和急速的老齡化,年輕人將成為全國的稀缺資源,只有搶佔先機才能“未雨綢繆”。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充足的勞動力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鉅變已經在悄悄發生。

目前我國人口總數雖然還在增長,但人口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字來看,16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已經在下降,2013年起每年減少100萬人左右。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學智介紹,若把年齡範圍縮小到16歲至59歲,我國人口規模早在2012年便出現了減少,同比減少了345萬,此後更是每年都有減少,2013年是244萬,2015年是487萬,2016年是349萬。

但與此同時,人口的補充卻不樂觀,2018年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生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同比下降63萬人。

2018畢業季,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各地是怎麼爭奪人才的!

這預示著,即便國家二胎政策已經全面放開,但老百姓的生育意願仍在不可避免地走低,我國人口紅利的衰減速度恐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人才爭奪戰這兩年爆發看似有些突然,其實是人口結構改變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

很簡單的邏輯就是,在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困擾下,新增人口減少,那麼就說明勞動力的減少,這就會直接影響各個地方產業和經濟的發展。對於一個城市而言,人力資本可以有效的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事實上,很多城市已經在政策層面把人才戰略與人口戰略協同推進。

“搶人大戰”參與度最高的天津、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等城市,都是中央明確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都處於城市擴張與產業轉型期,正是需要補充大量勞動力的階段。這幾個城市的畢業生要好好參考一下當地的一些政策了,什麼補貼什麼落戶什麼住房免稅購車免稅什麼的都要弄清楚了。

以武漢為例,這座擁有89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的城市一直苦於留不住人才,在2017年春天即提出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

2017年3月,面臨同樣問題且人口總量較少的西安,則在被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第二個月,即率先放鬆戶籍限制。只要你是本科生直接就是秒落戶,而且還可以拖家帶口的。

說到人才留不住的城市,那是很危險的,可能現在我們看不出,但是看一下原美國第四大城市底特律就知道其中的利害了!

只有人口淨流入的城市,經濟才會持續繁榮,各種資產價格才會堅挺,才會有更多的稅收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支出,一個城市才叫城市。年輕人是這個社會最有生氣活力、最有創新力、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高學歷年輕人更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軍。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高學歷年輕人的城市,才能不被時間淘汰。

“搶人”固然重要,用好人才更重要

不容忽視的是,與二、三線城市搶人成果頗豐並存的是,不少“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正在向一線城市“迴流”。

相比一線城市來說,小城市裡人際關係的盤根錯節、競爭環境的不公平以及築夢空間的缺失,都是導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更需看到的是,2017年起,大學畢業生的主體已變為95後,這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遠遠不是政策制定者們所熟悉的。東北師範大學發佈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報告2016—2017》也指出,畢業生最看重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發展前景、薪酬待遇、興趣愛好,分別佔比為46.34%、20.91%、9.39%,沒有一項與戶口、房子掛鉤。

“住房、戶口、補貼等優惠政策確實能夠吸引人才,但是人才更加看重的,是有沒有才華用武之地與足夠的成長空間,而絕非區區一處安身立命的居所。”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藍志勇認為,“只有讓人才真正擁有實現夢想的舞臺、發揮價值的空間和公平公正的環境,才能形成城市對人才的虹吸效應,從而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紅利在城市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藍志勇強調:“引進人才還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湧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一個“辣眼”的事實是,在一些搶人政策收到實效、人口大量湧入的城市,供不應求導致的房價抬升已經出現,多地房價上漲進入快車道。4月份西安房價環比上漲11.2%;成都也不遑多讓,2017年成都二手房價格上漲超過70%,居全國第一;杭州因房源緊張,4月4日起開始搖號銷售商品房,甚至出現要求全款、捆綁銷售等暗箱操作現象。

日前,在由全球化智庫和中國人才50人論壇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中組部人才局原副巡視員胡建華表示,“人才爭奪戰”更重要的不是簡單的出臺一個政策,更長遠的是要創造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寬鬆環境。環境的創造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這需要一個完整的制度和政策體系,不是靠一時的政策來體現的。

進入白熱化的“搶人大戰”,日益引起了中央層面的重視。5月16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強調,地方政府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人才的引進要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緊密結合。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方發力,政府應該為人才引進搭臺,重要的是要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中的主導作用。

“搶到人才之後能不能留住人才,並非地方政府靠大把‘撒錢’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只要一個城市的發展機會多、發展前景好,人口淨流入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歡表示,最有競爭力的發展環境,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過去不少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和投資的最大賣點是政策優惠、特事特辦,如今“最好就是公事公辦”成為大多數人才和企業的共同心聲。“搶人大戰”的同時,必須在如何突出和加強“制度供給”給人才創造寬鬆創新的環境上發力,如果只是停留在“搶”上,那“搶人大戰”就變成“搶人混戰”了。

各地政策大比拼

最貼心

南京:免費體驗三到五日南京遊,求職就給1000元面試補貼

最給力

天津:中專生在當地工作3年即可落戶

最鼓舞

深圳:本科生落戶就補貼1.5萬元,同時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輪候

最直接

鄭州:首次購買住房補貼博士10萬元、碩士5萬元、本科生2萬元

最放心

武漢:購房租房“打八折”,本科生年薪保底5萬元

最溫暖

寧波:夫妻投靠落戶不受時間限制,父母投靠落戶不受年齡限制

最大方

珠海:贈送50%住房產權、創業團隊最高億元資助

最便捷

西安:大學生只需身份證與畢業證即可網上註冊落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