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你害怕死亡嗎?面臨死亡,你會思考什麼?作為一名攝影師,我第一次走進上海的臨終關懷病房,看到了人在最後生命歷程的模樣。事實上,臨終關懷病房從來不誕生奇蹟,但它的存在,卻讓生命衰竭的曲線變得如此溫和。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22.4天,是上海臨終病房的平均存活週期。這裡,有限的病床流水線般收治了不少癌症重症患者,他們多則住院3個月,少則1個星期。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1號床病人:物理系教授 何教授

地點:靜安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剛住進這裡的臨終關懷病房,何教授給自己買了一個透明外殼的小時鐘。他說,放時鐘是想看著時間到最後一刻。

大部分的時候,何教授都拉著病床的簾子,除了家屬,他不太願意與外人見面。退休前,他曾在上海一所知名高校任教物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教過,年輕時因為政治背景不好,而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去向,成了他至今追悔的事情。

時鐘下面,是志願者送的一本《相約星期二》,講的是美國教授在去世前給學生每週二講人生哲學課的故事。何教授和我聊起了相對論,他說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邊界的,並不是無窮無盡的。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2號床病人:82歲祝爺爺

地點:靜安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祝爺爺總是咳嗽,說話已經不太清楚,在大多數的時候昏睡在病床。老伴每天都會來看他,看到老伴,祝爺爺總是會上情緒,吵著要回家。在不算清楚的口齒間,我缺很清楚地聽到他說這句話:“我要回家找媽媽。”護工問祝爺爺,“你的媽媽呢”,他回答說“媽媽在家裡”。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3號病床:白嬸

地點:靜安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3號床的家屬白叔見到我正在在病房拍照,便把我招呼過去,他說,希望我給他和妻子拍一張合影。“我老婆生病前就是很操心的人,家裡的裡裡外外都是她管,現在生病了,她反而不適應了。”原來,白嬸得的是消化道癌症,目前狀況已經不容樂觀。我透過拍立得的取景框,竟然發現白叔的眼眶紅了。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4號病床:88歲的張爺爺

地點: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930年出生的張爺爺身材魁梧,曾經是一名軍人,雖然生病了,但口齒依然清晰。張爺爺已經在這裡住了十幾年了,請了一位專職護工照顧。張爺爺有四個孩子,三個在北京,一個在美國。張爺爺平時打發時間主要靠幾樣:一個ipad,一個袖珍電視,還有一個老舊的電腦。電腦是女兒用剩下送給他的,沒有無線上網功能,張爺爺只能用它來玩紙牌接龍的遊戲。子女幾乎很少來,張大爺最近一次去北京是18年前。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5號病床:93歲的馮奶奶

地點: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93歲的馮奶奶是病區裡最年長的,因為皮膚瘙癢,奶奶的手平時被束縛起來防止她抓癢。志願者給奶奶做了一本相冊,馮奶奶已經沒有託舉相冊的力氣,需要志願者扶著手才能翻看,相冊封面是她帶著蝴蝶結躺在病床上,笑的很開心。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6號病床:90歲的費爺爺

地點: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我走進病房的時候,90歲的費爺爺正在吃飯,在這樣的病區裡大部分老人只能吃流質食物,費爺爺也不例外,不過可能是因為兒子來了,這一天他胃口特別開,整整吃完了一大碗。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7號病床:李爺爺

地點: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李爺爺是喉癌晚期患者,也是病區裡一位特殊的病人,他神志清晰但卻不能說話表達。平時他如果想喝水就指指杯子,覺得冷了就指指衣服,有便意就指指尿壺,通過這樣的簡單溝通,滿足生活基本需要倒也沒有問題。但有一天,這位李先生突然發起脾氣,原來是因為叫護士、護工不方便,護士長就想了一個辦法,放一個小黃鴨在老人邊上,需要的時候李爺爺就會按一下鴨子,呼叫大家。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8號病床:89歲郭奶奶

地點:靜安寺社會衛生服務中心

89歲的郭奶奶是大家眼裡最可愛的“明星”,雖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特別愛美,總把自己床鋪和周圍收拾的特別乾淨。郭奶奶有老年痴呆症,一直認為自己是61歲。我見她女兒每天都來看她,她都拉著女兒的手叫“姐姐”。郭奶奶告訴我,如果沒有“姐姐”的照顧,她可能就很不好了。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09號病床:洪阿姨

地點: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3月20日,這一天洪阿姨和她丈夫董叔叔來說,是極為特殊的。48年前,他們在雲南下鄉的火車上認識,後來又在雲南結婚。當時條件艱苦,很多上海知青結婚都無力操持婚禮,但董叔叔堅持要辦婚禮。他們把一個乒乓球桌分開,辦了兩桌。48年後的這一天,董叔叔帶著洪阿姨搬進了臨終關懷病房。他每天都會給洪阿姨摘一朵花回來,也每天親自安排她的飲食。去年10月,洪阿姨被查處乳腺癌晚期,已經失去手術機會,醫生說生存期只有5個月。不過到了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董叔叔很開心的說妻子已經活過五個月了,而且看上氣色去還可以。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10號病床:73歲王奶奶

地點: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剛搬進臨終病房,王奶奶隔壁床的患者就去世了,第二天早上,王奶奶拉著護士長的手說,“我怕。”3月17日,王奶奶在病房裡第一次見到“手牽手”的志願者,志願者撫著王奶奶的青絲,跟她用滬語聊天,漸漸打開話匣子。走的時候,志願者跟王奶奶說,下次給她帶個收音機來,這樣可以躺著聽聽滬劇、越劇,就不會寂寞了。可護士長告訴我,王奶奶在後面幾天就辭世了。

22.4天——和生命告別的故事

每到週末,這群來自“手牽手生命關愛”的志願者都會在各個臨終關懷病房進行關愛服務。他們的負責人王瑩告訴我,這個組織成立了有近10年時間,是中國最早從事臨終關懷服務的NGO之一。很多人來到這裡,不僅是出於好奇,還有是為了彌補曾經沒能跟逝者好好告別的遺憾。王瑩說,像他們這樣的組織成長很困難,因為過於小眾化,過去總是依賴個人去募資,後來他們在淘寶上開設公益網店,2017年募得220萬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