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過4個等級,這裡面有您的身影,原來孔子屬於那等級的人!


學習不過4個等級,這裡面有您的身影,原來孔子屬於那等級的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爾第七篇》第二十章

【大意】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通曉萬物的,我的智慧是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勤奮求來的。”

孔子的對後世影響深遠,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可以看出當時的孔子,被人們認為天生的聰明,自從孃胎裡出來就能對天下萬事萬物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學生把這種說法告訴孔子。孔子說自己非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孜孜不倦地學習與研究才會懂得那麼多的道理的。

所以,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學習不過4個等級,這裡面有您的身影,原來孔子屬於那等級的人!

一般情況,根據天賦和學習態度來劃分的有4個等級。

1、生而知之,是最上等求知方式,因為自身具有的好奇和興趣,本能地在生活體驗中,通過實踐,獲取知識。

2、 學而知之,是一般勤奮好學的人,天賦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通過刻苦學習理論知識,仍然可以讀大學,做研究生,或在某個領域成為權威和有影響力的有用的人才。

3、 困而知之,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為解除疑難問題,而努力求知學習的人書到用時方恨少。"這種人,作個不恰當的比擬,有點像我們今天讀電大,成人自修,讀個MBA什麼的。按照孔子的看法,屬於第三等級的人。

4、最後還有一種困而不學的人。明明已經在生活與工作中感到非常困難了,卻仍然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而是以濫為濫,從不自省,渾渾噩噩。這種人,按照孔子的看法,是屬於最下等的不可救藥的人。

學習不過4個等級,這裡面有您的身影,原來孔子屬於那等級的人!

既然有這樣4個等級的劃分,那麼,孔子自己屬於哪個等級的人呢?

以我們的看法,他當然應該屬於天才的級別,是生而知之的了。可他自己卻並不這樣認為,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可見,他自己排隊是在第二個等級裡,也就是學而知之的人。 聖人如此,我們自己也對號入座,又該屬於哪一等呢?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