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古代的

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15歲有志於學,知道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三十而立創辦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55歲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長達14年,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孔子是當時社會最博學之一,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論語》是中國讀書人的基礎語言,並影響著全社會的思維結構。 中國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這三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決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絕對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從漢代開始,它就是無可爭議的主流意識形態。中和思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據,《論語》中強調的德、禮是和諧社會的槓桿。在今天社會,保持發揚這一優秀傳統,讓德、禮與法相互協調,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論語》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比如仁、中庸、樂知命、出世有為等思想,對古今中外,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趙普曾言道:“半部《論語》治天下” 錢穆也說:"《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論語》中,有一句話也就是孔子說的,子曰:“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不能囿於一技之長,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致富,而當“志”於“道”,就要從萬象紛呈的世界裡邊,去悟到那個眾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在孔子看來,只有悟道,特別是修到天道本心為一,才有信仰,才有駕馭各種複雜事件的能力,才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講應用,也是強調以不變應萬變。一旦明道,即朱子說的格物致知,也是陽明先生講的致良知,則可以持經達變,抱一應萬,待人接物事事可為!君子不器,並不是說可以脫離實際,忽略現實,因為陰陽一體,道器不離,悟道總是在器中,悟道後還是在器中運用。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結合我們現在的工作、生活簡單的來看,一般人生活中的人大部分雖然都是求存者,但“求成者”是有追求的,也就是夢想,這裡說的有夢想的人絕不是那種想起來幹什麼就乾的那種人,而是經得住現實的打磨,也並非夢想不可見,或者追夢的人不去願意去講,而是大多數身邊的人都是一開始從看不懂到看不上,緊接著看不起。現實生活中雖然條件不允許,或者侷限在某個崗位,但是求成者也不會受這些限制,會利用業餘的大部分時間來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在夢想的道路上不斷的完善自己和身邊不足的條件,而且求成者不會侷限只會做一兩個事情上,而是關於想要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能自己解決。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果想達到自己想要的夢想往往“求成者”在背後付出很多很多,隨著時間的累積超過常人的數倍。現在社會中求存者可能8小時工作都不到,但是求成者工作的時間往往都是14個小時左右,珍惜每一天的時間,因為他們知道要去做這件事件,只能不斷的去探索、不斷的嘗試,也許還沒有一下子做到明面上來,但是背後總是默默做去做現在的條件能做的,努力組建思想框架,努力把思想框架建立到現實中,一旦機會來臨,那麼他們心裡就馬上能感應到,所有的一切思路都很清晰,這裡不難解釋的說

機會確實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然而現實的框架不僅僅能組建起來不斷的發展,又能引領追隨者不斷的前進。所以就有了,別人剛知道就望塵莫及了的說法了!


孔子:君子不器|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這裡說的“求成者”只是孔子形容的小小一部分,但是成為君子的路上都是不斷的完善良好的自己、又能不斷的影響他人的一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