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故宫里侍卫几步一岗?

远方83437310

关于清宫侍卫,有许多有趣的说法,比如这位先桑就这么说:

清廷有一群牛人,这群牛人武功高强,身穿见官大一级的黄马褂,他们就是紫禁城的大内侍卫。
想当大内侍卫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由于这只队伍的人数固定,只要995人,暗合九五之数,再多一个就是皇帝。

但是,基本上,将数字说得这么神神叨叨的说法都是扯淡。

按照初步统计,侍卫的人数(包括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编制)按照编制是这样的:

一等侍卫69人,二等侍卫168人,三等侍卫336人,蓝翎侍卫900人。

这么粗略计算的话,大约1400多人。

紫禁城大约70万平方米面积,光靠侍卫不要说几步一岗,铺平开来都不足应付,还不要说再将轮岗排班的因素考虑进去。

肿么办?

原来,负责紫禁城保卫工作的还有护军营。

护军营是清代禁卫军中的一部分,主要职责是防守紫禁城各门、掌管门钥、夜间巡逻传筹等。

作为紫禁城的主要守卫部队,护军由统领掌管,其成员都是从满、蒙八旗中挑选出来的年轻力壮、技艺娴熟的兵丁。

具体警卫紫禁城的人数,可以掰开揉碎说说——在乾清门左边的景运门,设有专司警卫任务的值班大臣、司钥长、主事、护军校等40人值守,与景运门相对、紧靠军机处的隆宗门,设置有护军官兵34人值守;此外,在禁城内各宫、各门、各库、各隅都安排有数量不等的护军官兵值守。紫禁城城内的蹬道、城门口的栅栏等处也有护军把守,午门(正门)、神武门(北门)、东华门(东门)、西华门(西门)也分别都是重点值守的地方。

从上可知,紫禁城的警卫部队在布局上考虑了重要的关键点,但是在每个关键点上并不是有着数量庞大的官兵人数。

换言之,紫禁城的保卫并不是通过几步一岗的人海战术来实现的,一方面,如上述,清廷在紫禁城的关键要害设置了警卫部队,另一方面,白天的门禁制度、夜晚的司钥(正常情况下关门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合符(紧急事务必须进出要凭合符比对)制度、传筹(夜间值班护军之间相互传递筹棒,以督察各岗位值班情况,又相互传递平安信息)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规定和严格执行,保障了其安全。

(合符实物为金色铜质或木质)

(故宫博物院模拟合符样式制作的文创产品,实际是行李牌)


谈古论金

几步一岗肯定是不好去测量和计算了,但是在守备方面肯定是能够让皇帝放心的。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安全,对于一个王朝来说,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对整个北京城,那都有很多的城门整个皇城的守军应该都得到好几万呢,这些人都应该说是称得上直接保护皇帝的禁卫军。这些人除了分布在城墙上以外,还有一些重点的屯兵营。这些屯兵营之间是互相照庄形成犄角姿势。所以有了整个大城墙的守护,北京城的里面的紫禁城安全就要好得多了。


其次,具体到紫禁城内部的安全,我想也不可能是均匀分布兵力。比如说,皇帝居住的地方,乾清宫,还有皇后居住的慈宁宫等等,这些要害的地方,都是重要的人物居住,那么左派的兵力保护,那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皇帝就在那里呆着,那你都不给守护着,那还干啥呢。

第三,我觉得在守护和保卫房地方面,他应该会有游动哨,如果说皇帝在移动过程中,走到哪这些移动的和游动的兵源,就得时刻保持距离的跟着。这样的话,对皇帝的移动和活动的安全保护也就有了保证了。

第四,如果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比如外面的风吹草动应该增加哨兵岗位的,这样的话,安全保障就会有了更多的保证和保障了。

第五个方面就应该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重要的时段,重要的时点,比如说一些外出的祭祀活动啊,一些大型活动啊,国家举办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啊,或者开展一些类似于阅兵啊,庆典啊这些活动,肯定是要加岗加哨的,那也会增加一定的保卫密度。

总之,紫禁城里面的士兵保护力度和密度,我想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体现出皇宫的保护,滴水不漏。



文心采露苑

在清宫站岗的大部分是护军营的护军(清末的护军统领就是北京最大杠行的老板),侍卫是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的近卫分成六班三日一轮,正三品头等侍卫60人,正四品二等侍卫150人,正五品的三等侍卫270人,正六品的四等蓝翎侍卫900人。从顺治后都是上三旗挑选,另有专门为了历练宗室子弟设立的侍卫名额,一等侍卫九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3人,还有为了亲近大臣的荣恩,如雍正对李卫,刘墨林就赐侍卫衔,有些武状元也都有侍卫称号!大词人纳兰容若,也是康熙朝的侍卫,是不是站班护驾的大内侍卫就不得而知了!满语侍卫称做虾,鳌拜就是皇太极身边的虾。至于问题所说的侍卫几步一岗,只有乾清门侍卫是在门前站形象岗的,当然从雍正后皇帝们多在养心殿所以乾清门侍卫也不一定在乾清门站班。真正跟在皇帝身边的是御前侍卫!从历史上看尤其是嘉庆道光所发生闯宫事件(啸亭杂录)侍卫中大内高手是很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