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附庸風雅”?不妨聽古琴名家一言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如果這樣隨性的詩句配上古琴的醇正音色吟唱出來,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傳統的文人雅集,必然少不了琴棋書畫,而“琴”字打頭,可見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有人說,琴是很陽春白雪的東西,這話不假。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國學等字樣的流行,以琴道、香道、花道等等為由頭結社雅集的活動也多了起來,平日裡三五好友相聚就更不用說了。小眾的愛好放在今天似乎也並不是那麼曲高和寡。

我們鼓勵帶著玩兒的心態來走進一門藝術,但以古琴為例,如何才能避免變成“附庸風雅”?作為著名的古琴藝術家,楊青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古琴雅集的親歷者與見證人,一起來聽聽這位善於引經據典,對藝術有著自己獨到理解的資深人士是怎麼說的。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2014年9月20日晚,在福建大劇院舉行的“琴問”龍人古琴音樂會上,楊青(圖中者)與知名歌唱家張卓、笛簫演奏家王建欣共同演繹經典琴歌《葬花吟》。

圖片由CNSPHOTO提供

《中國收藏》:您開始參加雅集是在什麼時候?

楊青:因為歷史原因,古琴雅集曾經中斷過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是在改革開放後、上世紀90年代左右才開始恢復。我記得在北京鑼鼓巷南口的查阜西先生故居舉辦過,隨後是在北大紅樓附近的全國工商聯會議室裡,基本每月都有一次,每次有幾十個人參加。

2000年,當時吳釗先生是北京古琴研究會的會長,他們在北京音樂廳做雅集。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那年冬天下著雪,吳先生跟我感慨:上次的雅集就來了3個人。因為是在二樓咖啡廳,環境條件很一般,舉個例子,場館不允許用衛生間,這就很不方便。聽到這樣的消息,我說那好,我組織人去。於是接下來那個月的雅集來了有70多個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把“北京古琴雅集”接手做了起來。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為紀念19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 上映26週年,2013年1月13日晚, 由楊青領銜的《琴夢紅樓古琴音樂會》在天津音樂廳上演,受到了熱烈反響。對於雅集,《紅樓夢》中 曾有多處描寫。在不少藝術愛好者看來,這場音樂會對於古琴藝術的詮釋,值得當今的古琴雅集活動借鑑。

圖片由CNSPHOTO提供

《中國收藏》:感覺談笑風生的背後,也有不易。

楊青:是的。2001年成立了中國琴會,吳釗先生是會長,我擔任秘書長。一開始我們的雅集地點是在北海國家圖書館分館做了6個月,後來挪到了東城區圖書館;再後來又搬到馬甸(橋邊)的怡青泉茶社,在那裡做了約4年半,接著又移到了金臺夕照會館,因為當時會館的經理之前參加過我們的活動,覺得很好,正巧他們那邊有比較大的場地,挺適合琴友們相聚的,這麼著我們就過去了。就這樣前後辦了11年,每月一次,基本沒有間斷過,一共做了一百二三十場雅集。

當時,李璠、陳閱聰、鄭珉中、王迪、廣陵派第11代宗師梅曰強等等名家老先生都來過。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明代古琴與琴桌此琴造型古樸凝重,正面由額至肩,由肩至腰,由腰至尾的三個部分,寬窄適度,比例協調。製作極規矩有法,故琴麵肥厚卻不失靈動柔美。琴桌其整體造型俊秀雅逸,簡練空靈,頗具欣賞實用價值。其保存至今且品相完美,為難得的文房之佳品。

《中國收藏》:後來為什麼不做了?

楊青:之所以不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長期固定的場所。而且說實話,一個月一次的頻率很快,嗖地一下你就感覺過去了,下一次雅集很快又來了。另外,辦雅集活動多少都會需要支出,而我們又堅持做純公益雅集。曾經有人建議讓參加的人隨意捐些錢,但我們覺得不合適。記得有次過年做雅集,擺了水果、糕點,結果有人堅持要放錢,最後我們還是都退回去了。雅集本來就是雅聚,一旦收錢就不是那個意思了。不過你又不可能不去面對這個開銷的現實。

當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還是希望能將它恢復起來,或許頻率不用那麼高,改成一季一會,又或者是不定期。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今虞琴刊》刊《憶故人》古琴曲(局部)。為清末民初琴家彭祉卿得其父所傳的樂曲。有傳原曲為孔子想念顏回而作,經後人多次修改轉變成對親友的思念。曲調纏綿悱惻,靜中奏之有相會無期、催人淚下的悽清孤寂感,沁人心扉。該曲在1937年由張子謙先生手抄並刊登於《今虞琴刊》上。

《中國收藏》:雅集給您感觸最深的地方是什麼?

楊青:之前我們辦雅集的時候,每個月都會有新面孔出現。當時業內有種爭論,關於這樣的場所聚會該不該帶小朋友過來,因為我們知道,小孩有時候可能會走動、吵鬧,對別人產生影響。但我們的雅集是不禁止小朋友的,理由很簡單,有什麼能比在幼小的心靈裡種上古典藝術的種子更重要呢?孔子曾提出人成材的3個步驟: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我認為對於人這個個體而言,禮是外界所加的,而樂是發自內心的,“惟樂不可以作偽”。通過雅集這樣的方式,我們找回失傳的樂,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並且把它傳承發揚下去,小到個人的人格塑造,大至國家機器的運轉,都是相當有意義的。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如何避免“附庸风雅”?不妨听古琴名家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