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驾崩了,太子什么感觉?

小宝开课了

开心!
但必须得忍住,
无论如何都不能表现出来。
要哭,
要大声的哭,
要放肆的痛苦,
要让全世界知道你洒下的眼泪无以计数。

做太子的感觉肯定很爽,这不用说。但谁也不想做一辈子太子,太子的终极演变必然是储君变国君。

(清朝唯一的太子胤礽,做了三十八年储君,最后实在等不及了,欲谋反不成被废)

可问题是,要是国君的身体太过硬朗,那储君就只能等着了。

历史上皇上给太子料理后世也不少见,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就没熬过自己亲爹,早早就驾鹤西去了。

等好不容易盼来,不对,惊闻父皇山陵崩,那中喜悦,别提了!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就曾经体会过这种心情。

光宗皇帝的老爹万历皇帝那是大明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整整当了48年皇帝。在万历健康的身体背后,是做38年太子朱常洛的满心无奈!

并且,朱常洛太子当着也轻松。由于朱常洛的出生是因为万历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而造成的,所以万历不怎么待见这个不在自己计划中的儿子。

万历皇帝十分喜欢郑贵妃生的三子朱常洵,多次想要废长立幼。要不是一帮大臣死活拦着,朱常洛这太子头衔早就没了。

就在朱常洛年已38岁之时,他的亲爹万历驾崩了。

我不知道朱常洛听闻这个小心后的感受是什么,我也没发知道。但我知道,他登基后这一个月玩疯了!开心的不得不得了。天天沉迷于酒色,后来吃春药过量也驾崩了!

(“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

这时离他即位不过一个月,他的儿子,太子朱由校即位!

这时朱由校心中的滋味真是难以揣摩了,前后一个多月,自己爷爷,老爹都没了!幸福来的有点突然!

当然,虽然权力的欲望会磨灭人性,但毕竟是亲生父亲,失去一个亲人,必然也会难过的,太子也不会例外。


千佛山车神

太子会长舒一口气,然后在心里暗中说,这老家伙,终于死了,这下好了,我可以当皇帝了,可以为所欲为了,总算熬出头了。

当然了,为了面子上的好看,他还是要挤出几滴眼泪来,以此表示对父皇的哀悼。

南朝宋的刘子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太子的时候,被老爹刘骏多方面管着,也没少挨训。估计当时刘子业心里会不服气,会想老爹早死,自己早一点当上皇帝。15岁时,刘骏驾崩,刘子业继位。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高兴都来不及,根本没有半点伤心的意思。

还有一个可怜人,康熙的太子胤礽,当了几十年太子,最后还是被废了。如果康熙在胤礽被废之前忽然驾崩,胤礽不知道会多高兴。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读史坊

皇上驾崩,是封建时代的大事,古代以孝治天下,作为皇帝的儿子,如果不表现出悲痛难以自抑的状态,会对自身的统治不利,尤其是有野心勃勃的亲王觊觎帝位时。

皇位虽然尊崇无比,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是皇室家族的利益代言人。皇帝行驶权力,必然要有所依赖,皇室家族是其最大的本钱。历史上,有一些帝王不按常理出牌,比如晋文公大封六卿而弱公室,最终三家分晋,比如曹魏猜忌宗室而放逐边远,中央有变无人施以援手。所以,皇室家族是其皇位最大的权力来源,是确切无疑的。

皇室家族最大的政治需求是稳定,因此给皇位继承制度制定了严密的方法,如嫡长子继承制。皇室家族如果出了一个不孝顺的人,以至于引发众怒,皇太后可以以懿旨来否定皇帝的合法继承权。

所以,皇太子在皇帝驾崩后,肯定是扶着灵柩,在哀伤无比的状态中继位的。

但如果要问到太子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可能就比较丰富了。古代社会,皇权唯我独尊,太子作为一国储君的位置,实际上非常尴尬。

如果太子过于勤政,形成自己的执政班底,为将来继位做准备,皇帝会认为太子迫不及待,难道意欲谋反?

如果太子谨小慎微,事事请示汇报,不敢逾越雷池半步,皇帝会认为太子如此庸懦,殊不类朕,难道看走眼,立错了太子?

所以,太子在东宫的日子,很是煎熬,尺寸拿捏很不容易做到恰到好处,多年如屡薄冰,战战兢兢。如果再有几个兄弟煽风点火,那么太子的日子就更为难熬了。

因此,皇帝驾崩,对于太子就是在东宫中刑满释放,心中肯定欢喜异常。

至于平常百姓家所说的骨肉亲情,在皇家父子之间,虽然也有情感真挚的,比如南朝梁武帝的昭明太子,还有朱元璋的懿文太子,皇帝都对太子表达了殷切的期盼之情。但是更多的还是像明光宗这样的,继位后放纵声色,一个月就暴亡。长久压抑下的突然释放,能说明光宗的悲恸之情是真的吗?


而知而行

太子,曾经被许多人称作是史上最难做的位置,我记得和朋友曾经讨论“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父子”时,他说过一句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的话语“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儿子,那么就让他做太子吧;如果你讨厌自己的儿子,那么也让他做太子吧!

太子的地位与处境往往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历史也经常爆发围绕太子之位的亲情悲剧,而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亲情,它更多的是一种矛盾和复杂的集中表现。太子太过优秀,会给皇帝带来危机;太子太过平庸,又要被皇帝怀疑,甚至失去太子之位。因此,历朝历代的太子都给人一种小媳妇受气的错觉,有苦说不出呀,尤其是遇到了精明能干的皇帝那就倒霉了,当然这不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遇到了精明能干但又寿命悠长的皇帝。皇帝没驾崩,自己到先行一步,连个登基的机会都没有,真的是太惨了。


“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作为皇室成员就更应该做好表率,这就非常要求太子的孝道,所以当皇帝驾崩后,太子正常的反应就应该是悲痛欲绝。当然,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皇帝驾崩后,自己就可以登上这九五之位,太子内心中难免也就会感到一份欣喜。这份欣喜不能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藏在自己的心中,将悲痛欲绝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这才是太子的正常反应。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说几个,皇帝驾崩后,太子不正常的反应。

情难自已型

这一位就是历史也是一个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次子,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活到了76岁。高龄呀,真的高龄,他成功熬死了自己的儿子秦悼太子,所以就将太子之位传于安国君(秦孝文王)。本来以为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自己过不了多久也就可以登基了,可是没想到的是,秦昭襄王的高寿,安国君这一等就是53年。

秦昭襄王终于驾崩了,但秦朝有个规矩,皇帝死后太子要服丧一年才可登基,服丧期间太子虽有天子之实,却无天子之命。安国君就非常郁闷的多等了一年,反正自己50多年都等过来了,一年过后,安国君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真的是非常开心,非常激动,眼泪鼻涕一大把,感情已经难以控制。可是秦孝文王年纪本来也已经很大啦,他这一激动,第四天就随先帝而去,自己仅仅当了三天的皇帝。所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好,不仅要经得起失败,还更要经得起成功。



急不可待型

北周是鲜卑族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政权,公元560年,宇文邕(yōng)在权臣宇文护的拥护下登上帝位,做了12年的傀儡之后,终于找到机会诛杀权臣掌握朝政,并且还在数年内消灭了北齐,一统北方。宇文邕可以算是明君,但他掌权第六年就去世了,太子宇文赟(yūn)也就顺利登基。


宇文邕驾崩后宇文赟并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样子,反而是有些庆幸,他甚至还发出感叹“老家伙死的有些晚”。按照皇家礼仪,先皇驾崩,太子应该守孝一月,可这位太子已经急不可待,就在第二天结束了守孝,立即宣布继位。不仅如此,在宇文赟继位当天他就跑到后宫之中,将父亲的妃子一一筛选,将自己选中之人收入寝宫,到了晚上为自己侍寝。不仅如此,宇文赟还将自己的侄媳妇尉迟氏也收到自己后宫之中,并且他还一口气立下五位皇后,这成功打破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记录。

宇文赟继位不到一年,感觉当皇帝耽误了自己的享乐,随后他便突发奇想的将皇位传给了自己六岁的儿子,自己在后宫之中高高兴兴的做起了太上皇,那年他才20岁。

迫不得已型

宋钦宗赵桓,在登基之前哭的稀里哗啦,那是非常伤心的,有记载他当时已经哭晕过去。当然别误会,他不是因为皇帝去世,而是不愿意做皇帝。

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进攻宋朝都城汴京,兵临城下之际,宋徽宗惊恐万分,他第一时间内想到的不是如何抵抗,而是辞职,他打算让自己的儿子赵桓登基。这要是在平时,赵桓没准就答应了,可是现在已经兵临城下,都城朝不保夕,赵桓自然不会答应,他不想做这亡国之君。刚开始宋徽宗就苦口婆心的劝说自己的儿子,可赵桓死后不答应,他就在那痛哭流涕,宋徽宗急了,就命人按住赵桓,强行让他登基。(宋徽宗画像)

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宋徽宗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跑路去南方避祸,汴京就让自己的儿子去留守吧。可是已经是皇帝的宋钦宗赵桓答应了,他拉住自己父亲的衣袖,苦口婆心的劝说,说了许多类似“上阵父子兵”的感人话语。宋徽宗自然不会答应,答应了我不就白忙活了半天,于是宋钦宗就下令强行留住了宋徽宗,这样一来宋徽宗的逃跑计划瞬间破灭。


古今注

悲喜交加

皇帝闭眼了,就成了先皇。国不可一日无主哈,太子就登大位了,太子变成当今皇上,能不高兴吗?"数年的媳妇,终于当了上婆婆",做老媳妇做高兴嘛。地位不一样,大家都是主,谁都乐于其中。说悲呢,爹娘老子仙故,当然悲从衷来。不过,朝廷人多,有礼部按步就班处理,当今皇上,用不着太悲,国事大于家事,节哀顺便,善养龙体,家国天下万民所膽,然后如此如此。


秦昭王是个长寿老国君,他儿子叫安国君,当了几十年王太子,五十多岁了,还太子,昭王活得好好的。没办法啊。终于有一天,昭王驾崩了,太子袭位,做了秦国国君,叫孝文王,一年后,驾崩,干儿子子楚当了秦王,叫庄襄王,立嬴政为太子。不久庄襄王又物故,留下大位让十三岁的嬴政坐.,这就是大名赫赫的秦始皇。这老王不去,新王不即,太子当得久,等得不耐烦,就要出事。所以说,老王(皇帝)一去,太子之悲在于容色,而心下就乐开了花


劉一千五

成年的太子,弟兄多的,一是非常高兴,二是害怕兄弟们争夺皇位。

未成年的太子,他妈肯定高兴。

但是也有意外发生,就像咸丰死的时候,手下大臣肃顺出的主意“效勾弋故事”那样,假如咸丰听了他的话,那就会把慈禧杀了之后再立太子。


小路--118

皇上驾崩,太子肯定是高兴的,因为终于要从储君熬成国君了!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但是开心也得忍着!不过历史上倒也有当皇帝当够了的自己退位当太上皇的,比如李渊,还比如李隆基等等!当然最心狠的不过于杨广了,他弑父杀兄淫嫂天下世人皆知!


他把他老爸杨坚就是给活活的逼死了,还把他亲大哥也给杀了!
清朝也有皇帝退位的,比如康熙就当过太上皇!


演员任涛

有人欢喜有人忧,心情很复杂,秦始皇死了,扶苏完全不知道,所以没什么感觉。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忧虑重重,母亲吕后早已经把儿子控制在手里了,刘盈只能跑去刘邦的灵位前诉苦。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就很难过,哭的很伤心。因为汉文帝身前对儿子的教育一直做得很好,加上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多少受到一些感染。也有表面文章的,隋文帝死了,隋炀帝就很开心,为了做表率,他哭的比谁都伤心,如果老爹留下一堆烂摊子,太子基本上满脑子都在头疼怎么收拾残局。其实,在那样一种情况下,每个太子的心情都是很复杂的,至少会有那么一会儿,会感到难过,而后就是一大堆麻烦事,太子基本也顾不得伤心或者开心。


目有余子


就太子来说,虽然有长子继承的制度加持,但事关最高权利交接,因此置身其中的人没有人能够坐享其成,哪怕已被立储宣布为太子,也不是高枕无忧。

为了争夺帝位,兄弟相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始皇帝死,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传统,本应为公子扶苏继位,但其时扶苏在外戍边,惟有幼子胡亥在身边。

在赵高等人的长袖善舞下,不但继位的是幼子胡亥,还污蔑扶苏造反,最终扶苏自杀身亡,做到了斩草除根。


再说唐王李世民,按说怎么着也轮不到老二李世民当皇帝,毕竟正儿八经的太子是李建成,李世民则以军功自恃,搞得太子李建成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感受到了切肤的威胁,怎么办?

只能兄弟相残,当然,最后的结果不用细说,李世民笑到了最后。

这样争储的事件在封建体制下太多了,皇帝不是圣人,为了留下子嗣保持嫡长子继承制的持续性,不断的娶老婆、换老婆,过程中处处留情到处播种,一个儿子的情况极少,少说也得五六个。

即使太子不争,想害他的也大有人在,无论如何不能高枕无忧,除非等到登基,造成大权独揽的事实,把所有的事情抓在自己手里,不在即防着兄弟,又防着皇帝“移情别恋”,换太子!

因此,皇帝驾崩的话,作为太子应该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但亲爹死了,又不能哈哈大笑,基本上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吧!


历史三日谈

疼并快乐着吧,老爹驾鹤仙游肯定心里难受,同时那个至尊无上的宝座也留给了太子。我想太子的心情是这样的。

1:哭吧,真难过假难过都得哭。中国自古以孝治天下,不哭绝对不是好孩子,怎么能为万民之尊。所以不但要哭,而且要哭得昏天黑地,几乎气绝身亡的感觉是最到位的。

2:安排隆重的后事自不待言,还是以孝为本嘛。

3:边哭边想,我那一帮哥们都该安排到哪里,某某擅长什么,某某用着放心,某某绝对铁~

4:继续边哭边想,老头子还留下来一大堆难题怎么办?什么政策老子早就想改改了,哈哈,终于到时候了。


5:还有些权高位重看着不顺眼的老家伙,怎么办,一时半会儿动不了。这个有点儿费脑筋,慢慢来吧。

6:朕的内宫编制该扩大了,哈哈,憋住,不能笑。

7:哭累了,饿了。想吃肉,想喝酒,忍住,坚持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