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既然纳兰喜欢沈宛,将其纳妾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如此的偷偷摸摸?这当然跟清初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按照那时的规定,满汉不可以通婚,而沈宛是汉人,纳兰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他当然不敢违反这样的规定,于是他只能偷着前往江南去见沈宛,而他二人之间的牵线人就是顾贞观。

如此一说,这就有了问题,因为前面提到了纳兰对亡妻卢氏一往情深,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显然,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但他为什么喜欢沈宛呢?刘德鸿在文中做了这样的推论:“性德久闻沈宛才名,被她情致独具、细腻委婉的词作所吸引,而今见她姿容秀美,仪态万方,更加产生好感。沈宛早就听说性德锦心绣口,妙笔生花,为情深意长、词香语艳的《饮水词》所陶醉,如今看到‘楞伽山人貌姣好’,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更是动情。他们一见如故,两心相悦,两人都有一种前世已相遇、今生又重逢的感觉,很快就堕入情网,海誓山盟,并且在江南同居了。”

而这种推理的证据之一则是纳兰所作的一首《菩萨蛮》: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竹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在这首词的后面,刘文写到:“笔者以为这是纳兰性德在江南与沈宛相会的写照。时间是四月,地点是江南,在绿树成荫、竹林度风的清静幽雅环境中,性德见到了沈宛。”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增修东莱书说》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通志堂经解本,纳兰性德尾题

以上都是用纳兰的词来做推论,那沈宛是怎样的心态呢?刘文中接着说:“而沈宛后来写的‘忆旧’词,则说明他们已经同居。”

文中举出的例子就是沈宛所写的一首《菩萨蛮·忆旧》:

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

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然而这对情人一北一南,见面当然不容易,故而纳兰就曾以沈宛的口吻写了一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所表达的是,沈宛责怪纳兰变了心,以此来证二人相见的不容易。

对于刘德鸿在该文上的推论,冯统一先生认为不太可能,冯在《管窥蠡测说纳兰》一文中称:“纳兰性德是八旗子弟。清制满洲八旗一直保持军事驻防制度,旗籍人除在外做官或驻防和奉派外,不得擅离驻地。此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即使闲散旗人,出京也必须拿出理由向旗主求假,何况身为内廷侍卫的纳兰性德更多一重职司上的束缚。不奉诏命而私行江南纳妾,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这种推论也有些道理,纳兰既然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他偷偷摸摸地跑江南一趟,这恐怕不太现实,毕竟那时既无飞机也无高铁,往返一趟,最快也要几十天。他去一趟江南,也不可能见一面就往回跑。如此说来,他的一趟往返会占更长的时间。这样的话,皇帝问起来,如何交待呢?

但是,纳兰也确实有沈宛这么一个女人,比如徐树敏、钱岳编的《众香词》中说:“沈宛,字御蝉,乌程人,适长白进士容若,甫一年有子,得母教《选梦词》。”

此话说得十分明白,沈宛不但跟了纳兰,同时还给纳兰生了个儿子,而该书的编者徐树敏正是纳兰的座师徐乾学之子,他很可能是从父亲那里听到的这个消息。而徐树敏的哥哥徐树岩,本就是纳兰的好友,纳兰曾写过了首《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此词就是送给徐树岩的。如此推论起来,徐树敏所说的以上那句话,应该是比较可靠。

既然如此,纳兰又不能娶沈宛,同时又没有空到江南去跟沈幽会,那他们怎么交往呢?按照赵秀亭先生的考证,二人的相识确实是顾贞观所介绍,只是地点不在江南,而是在北京。这样的说法就将以上的矛盾迎刃而解了。

纳兰除了沈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女人呢?《海沤闲话》中载有这样一段话:“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妹,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

纳兰喜欢着一位绝色美女,但因故他不能娶此女,后来该女入宫,这就断了纳兰的念想,但纳兰仍然思念此女,希望能再次见面。后来赶上国丧,喇嘛每天要入宫念经,于是纳兰就买通喇嘛,而后他也披上袈裟化妆成喇嘛混进宫内,果真在里面见到了这位美女。可惜的是,宫内管理得很严格,他只能看看,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春秋类对》附一卷,清康熙十九年刻通志堂经解本,纳兰性德序一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春秋类对》附一卷,清康熙十九年刻通志堂经解本,纳兰性德序二

这段话读来,也就是个单相思,毕竟企图未果,但也足证纳兰情感丰富,这也正是他能够写出那么多美词的原因。也正因如此,他被传说为《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而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清赵烈文在《能静居笔记》中说:“谒宋于庭丈翔凤于葑溪精舍,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

赵烈文说他某天见到了宋翔凤,正是宋告诉他,在乾隆皇帝晚年,和珅把《红楼梦》呈给皇帝看,乾隆看后说《红楼梦》里的故事其实讲的都是明珠家的事。既然乾隆说《红楼梦》讲的是明珠家的故事,想来也并非是捕风捉影。

如此推论起来,明珠应该是《红楼梦》中的贾政,他的儿子纳兰性德也只能是宝玉了。更何况,纳兰性德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原本就在宫中的同一个部门任职,二人关系当然很熟。这样说来,把纳兰性德比喻成贾宝玉的原型,倒也是颇为贴切。

可惜这样一位才气冲天的词人居然早逝,这个结果让很多人都很感叹,顾贞观在《答秋田书》中说到:“吾友容若,其门地才华直越晏小山而上之,欲尽招海内词人,毕出其奇,远方骎骎,渐有应者。而天夺之年,未几辄风流云散。”

看来,纳兰希望能把天下有名的词人都召集在一起,而后在词作上做出新的开拓。可惜的是,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的去世使得清初这个重要的文人团体,迅速地就烟消云散了。然而,他的词作却让他的名声广泛地传唱于后世,比如日本学者中田勇次郎在《论词人纳兰性德》一文中总结到:“之所以说他的词是词人的词,是素描的词,是如南唐二主血泪的词,以至包涵极大的忧愁和深沉的情爱,都因为他生来具有纯真的性情,才表现出这样率直真切之情来。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清初许多词人中最杰出的词人。他虽然是一位薄命的词人,但是,他那种真切的词必将永远感染着许多词人的心,他的《饮水词》直到今天仍然并且将永久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纳兰性德去世后葬在了其家族墓地中。纳兰家族墓地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皂家屯村,实际地点在海淀区的最北端,距北五环约二十余公里。驱车前往寻找,到皂家屯村打问纳兰性德墓,问过几位均称不知此事。在桥边见一老者,问纳兰家族墓地所在,老人闻听我找纳兰墓,张口就笑了:“你算问着人了,这两座墓早就平毁了,当时我还参与平坟的事儿呢。”

我向其询问是何时平掉的纳兰家族墓地,又是什么原因,老人说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因为这片墓地在文革中实际已经砸毁成了一片荒地,当年平坟是为了把这片荒地改成耕地,所以今天已看不到纳兰家族墓地的任何踪影。这个结果听来让人失望,但我觉得即便如此,我也要找到纳兰墓的遗址。

于是,我请老人上车,请他把我带到纳兰家族墓的旧址。老人同意了我的请求,他在车上向我讲解着当年清除墓地变耕地的详细过程。开行不到十分钟,在皂家屯村的西北角,老人指着一大片的庄稼地说:“就在这一片”。展眼望去,只见望不到边际的麦地,不见任何的隆起痕迹,老人说:“不把坟地整理成这个样子,如何耕种呢?”想一想,倒也是这么回事儿。

老人向我讲解着原来墓地的范围,以及他在墓地没有被砸前所看到的情形。我仔细听着老人的讲解,猛然想起来:搜寻信息时,有一个贴子说纳兰性德墓的旧址旁改成了一片饭馆,可是眼前所见却完全没有任何建筑的痕迹。我向老人提到了这个情况,他不屑地说:“那是新建的。”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前往寻找的路上

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老人能把我带到那片饭馆前。但不知什么原因,老人坚决不愿意去,我猜测那个开饭馆者可能跟老人有什么过节,于是我不再勉强,请他指给我前行的方向,独自开车前往。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道路沿着河边蜿蜒

前行之路的侧旁有一条50多米宽的河道,而道路就是沿着河边蜿蜒伸展向远方,我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开,大概开出了五、六公里,但越走越感觉不对头,于是停车向河边的垂钓者请教,一打问,竟然走过了,于是掉头再向回开,在上庄镇翠湖水乡旅游度假区内找到了传说中的饭馆,其实这里的正式名称叫纳兰园。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纳兰园正门

找到了具体位置,方得知纳兰园就是纳兰性德纪念馆,门楣上的铭牌写着上庄村659号。门口有较大的停车场,估摸着能停百辆车,然而今日却仅有我的唯一一辆。停车场很大,但大门却像个小户人家,门额上写着“纳兰园”三个隶书大字,左读,没有书者落款,门砌成了大红色,门口放着两把藤椅,应该是守门人的专座。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院中的通道

站在大门口寻找工作人员,却看不到人影,于是我大声喊叫着,问售票员在哪里,没有人回应,我只好径直向院内走去。刚走进门房,就看到右手边的门房里面坐着三个人,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事情,看我站在门口,瞥了两眼,没有说话的意思。既然如此,那我就大胆地往前走。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院内绿化稿得不错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墙上的纳兰词

进院所见,是一个进深很长的过道,沿着过道一路前行,两侧的建筑全是仿清式的古建,而这些仿古建筑虽然是一色的青砖青瓦,但从断碴处可看出这些青砖实际是红砖染的色,等于红心披着灰马甲。院墙的两侧悬挂着一些影印的手书词句,浏览一遍,基本都是节选的纳兰词中名句。院中的绿化倒搞得不错,只是未见丝毫的古意,院子是窄长的一条,除了墙上的诗句,看不出这个院落跟纳兰性德有什么关系。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这里还有纳兰书画院

退回到门口,径直向里面的人请教这个问题,其中有位女士,举止坐相应该是经理,人很热情,告诉我这个园子建了近二十年,她一直在这里负责,希望把这里搞成有名的景点。我问她这里有没有跟纳兰性德有关系的物件,她说:“当然有。旁院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里就有好几件,但是这个馆正在闭馆维修,你这次来了看不了,等两个月你再来一趟,这里会变得更加漂亮。”她那自豪的神态,可看得出她对这个院子真是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情感。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史迹陈列馆关门整修

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下)韦力撰

据说是汉代的神兽

陈列馆的正门对面,摆放着一个石制神兽,女经理接着称,这件石兽就是从纳兰性德家族墓搬来的:“搬的时候可费劲了,因为有好几千斤沉。”我向她献疑说这个石兽应该不是清代的制式,从体量和造型上看,至少是千年前的旧物。女经理眼前一亮:“看来你眼力不错,这可能是汉代的东西,当年也是纳兰家族从别处搬来的,你有这么好的眼力,我愿交个朋友,今后纳兰园要扩大很多倍,也希望多听到你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