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一詞由何而來?為什麼古代官署稱作衙門?官不修衙是怎麼回事

古代人們常把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稱之為衙門,為什麼這樣稱呼呢?衙門之詞是怎樣來的呢?

衙門一詞由何而來?為什麼古代官署稱作衙門?官不修衙是怎麼回事

其實,起初官府並不泛稱衙門。“衙門”是由古代軍事用語“牙門”轉化而來的。“牙門”是古代對於軍旅營門的別稱,《詩經》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一語,牙門由此而來。

衙門一詞由何而來?為什麼古代官署稱作衙門?官不修衙是怎麼回事

祈父,是古代大司馬一職的稱呼,是執掌國家的軍事與武衛的官員。當時的統治完全靠爭鬥,祈父就成為了王者的左膀右臂。因此人們就用猛獸的爪牙象徵他,取其勇猛之意,“像猛獸以爪牙為衛,故軍前大旗謂牙旗”。祈父自己也引以為榮,時時想將這種象徵表示出來。起初軍事長官們將猛獸的爪牙直接放在他們辦公的地方。後來嫌麻煩,在營門兩側用木頭刻畫出大型的象徵性獸牙,因此,營門又被稱為“牙門”。

衙門一詞由何而來?為什麼古代官署稱作衙門?官不修衙是怎麼回事

大約到了唐代,“牙門”逐漸被移用於官府,“牙門”也被誤傳為“衙門”。正如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所說:“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 公牙 ,府門為 牙門 。音稍訛變,轉而為 衙 也。”衙門一詞廣泛流行開來。

唐朝以後,“衙門”一詞迅速流行,到了北宋的時候,人們就幾乎只知道有“衙門”而不知有“牙門”了。

古代朝廷對地方官府修衙之事控制很嚴,從宋朝開始,便慢慢形成了“官不修衙”的慣例,這一慣例一直延續到了後來的明清時期。並且如果地方官私自修建官衙,將會受到彈劾、處分。因此,各地地方官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在任上倒黴,正趕上衙門崩壞,絕對是要避免修衙的。

衙門一詞由何而來?為什麼古代官署稱作衙門?官不修衙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