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衙門」

话说“衙门”

時稱官署為衙門,其實衙門是由“牙門”轉化而來的。

“牙門”系古代軍事用語,是軍旅營門的別稱。當時戰事頻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憑藉武力,因此特別器重軍事將領。軍事長官們以此為榮,往往將猛獸的爪、牙置於辦公處。後來嫌麻煩,就在軍營門外以木頭刻畫成大型獸牙作飾,營中還出現了旗杆端飾有獸牙、邊緣剪裁成齒形的牙旗。於是,營門也被形象地稱做“牙門”。

漢末時,“牙門”成了軍旅營門的別稱。這一名稱逐漸移用於官府。《武瓦聞見記》中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訛變轉而為‘衙’也。”唐朝以後,“衙門”一詞廣為流行。到了北宋以後,人們就幾乎只知道“衙門”而不知有“牙門”了。

衙門是中國民間對於官府的稱呼。事實上卻並沒有哪個政府部門以“衙門”為名,直到清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出現。總理衙門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裡唯一一個把衙門放進正式名稱的,所以衙門一詞更多的是一種習慣和心理上的稱謂,卻並不是實際的名稱。它隱藏著人們對於官府的敬畏、羨慕和厭惡,而後者經歷了歷代的沿革,在人們口中卻依然頂著“衙門”這個名字。衙門的出現是和國家的產生同步的。有衙必有官,它是處於皇帝和百姓之間的官僚機構,為整個國家的運轉服務,卻一直使得百姓和有理想的官員很不舒服,並且使官員規律性地走向腐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