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

我是传奇0001

题主所说的这个情况有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儒家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入了不同的内容,我们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辩证地看待。

1. 科普一下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春秋时期,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核心思想提出了“仁”和“礼”,上升到治理国家,孔子主张“德治”。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历经了孟子和荀子的发展,使得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蔚然大宗。但是因为当时战争的环境,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重视。


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吸收了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是“外儒内法”的表现。


东汉末年,经学谶纬流行,儒家学说一度受到压制,直到唐末宋初才得以重新复苏。宋明时期的理学是以传统的儒家孔孟之道为正宗,又糅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体现了三教合流。


明末清初,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要求反专制,求民主,所以在政治上批判传统的儒家学说,这一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虽然他们批判儒家思想,但儒学的根基并没有发生根本动摇,直到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对儒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2.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儒学?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因为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而儒家思想成为了君主专制的护身符,使得下层的人们深受其害 。尤其是在明朝以后,科举考试限制在四书五经中,并且采用八股取士,使得选拔用人的体制非常僵化,人才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封建统治服务的。


但现阶段,我们回过头去看儒家文化,中华民族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追溯渊源都是从儒家开始的,比如知书达礼,身而为人的文化涵养,一些外在的行为规范等等。对待儒家文化,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吸收其精华的思想,剔除其不合时宜的地方,使得儒家文化在新时期大放异彩。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您说的是……哪个儒家?

是孔子的原儒?还是思孟之儒?还是子夏西河之儒?还是荀子之儒?还是两汉搞天人感应的儒学?还是宋明道德本位的道学?

实际上,“儒”这个字非常复杂,一点也不简单。

我们研究历史,一定要有一个发展变化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就很容易犯“刻舟求剑”的错误,船已经跑了,还以为剑在原处。



比如说,《三国演义》里动不动就尊刘备为正统,但历史的实际情形并不如此,为什么是这样呢?无它,宋明以后的正统道德导致了这种认识。罗贯中无非是用一个明朝人的观念,去套三国时期的历史。

说回儒家,大部分人习惯于认为儒家从孔子到民国,都是静止不变的,所以容易将儒家当成一个统一浑成的大沙包来进行批判。

比如说,孔子之儒是要干嘛?很多人实际并不清楚。

西周以来,赖以立国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财产,其余庶出的儿子则分封出去成为诸侯。由于诸侯也涉及到继承的问题,所以之下的层级也依赖这个秩序,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天下模型。


如上图所示,上下各安其序,整个天下的稳定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而到了西周的末尾,这一秩序的第一层发生了变乱,围绕着周幽王试图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宜臼联合申国及犬戎干翻了老爹,西周完蛋了,此后诸侯渐次凌驾于天子之上。到了春秋末期,这一秩序的第二层也发生了问题。大夫开始篡逆诸侯。之后我们知道会发生三家分晋、田氏伐齐这样的大事件。

而孔子恰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的天下赖以存在的秩序岌岌可危。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一般我们正常的思路都会是这样的——

① 首先看看旧秩序还能不能修修补补?

② 实在没搞头了,去想新的出路。

孔子选择了其一,所以孔子奔走呼吁,呼唤回到西周的秩序去。

这一套理论,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彻头彻尾的文化保守主义,目的是维护周的天下秩序,和后世的人……其实根本半点关系没有。

说孔子的学说祸害了中国?孔子说这个锅我可不背。


所以,后世的人依照目的的不同,对“儒家”进行了各自的表述。

简而言之:儒家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比如孔子刚死,儒家就分裂为八个派别。这里头最有趣的子夏之儒,跑到魏国搞事功,李悝、吴起这样后世认为的“法家”,都是他的弟子,商鞅这样的大法家,实际上也能是受子夏的影响。

只不过,后世不认同他是“儒家”罢了。这就跟荀子的观念很多跟孟子打架,后来也基本上不受待见。

后世所谓的儒家,最大的两拨大发展,无非是汉儒和宋儒,也都和孔子的儒没有啥关系,属于对“儒”的各自表述。

汉儒,早就和阴阳家合流了,是为了搞合法性建设的。看看刘歆、王莽,都是大神棍。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刘邦出身低微,而贵为皇帝,这里头需要个解释,所以什么赤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都很有趣味。

宋儒呢,则是儒家信仰崩塌后的一种强势回归,五代,五十三年,八姓十三君,士大夫没有忠君的道德观念,故而宋推崇道德化的儒学。也是在宋朝,四书被选定,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道德神学。

那么,这么多的儒学?祸害了中国的,到底是哪一个?

实际上我们不能这么说:

每一个儒家,都是为了解决他们那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孔子无法想象董仲舒的时代,董仲舒无法想象朱熹的时代,朱熹无法想象鲁迅的时代,我们也无法想象千年之后。唯结果论实际上是最偷懒的一种思维方法。

如果非得讨论,那也得是读明白了书之后再说。


夜小紫

年轻时候,对历史和文化一知半解,接受的思想与认知都是近现代文化的大批判,感知社会的愚昧落后都是儒家思想造成的,还没有读过半点儒学原著就大言不惭的写下毕业论文《儒家思想是禁锢历史发展的绊脚石》,二十多年过去,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沧海桑田,阅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阅读了无数海内外评论,感觉当时的可笑至极,用一种义和团文革式愚蠢无知的手段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的批判儒家思想,有现在一大批愤子的盲目和无畏,真是羞愧难当。

儒家思想形成非常悠远,与我们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变迁、战争、融合,同祭祀、农耕文化、家族意识、等级制度的形成、礼仪文化等有密切关联。殷商时代的青铜文化所反映的血缘制度、丧葬制度、巫术祭奠和西周早期的分封制、井田制等这些都是孕育儒家思想的精神前提。可以说儒家思想在远东的形成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代迸发出无数思想的火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历史进化的航线。可惜,绝大多数都在社会实践社会发展中折戟沉沙。孔子只不过是春秋末年孱弱小国鲁国没落贵族后裔,一个没有父亲的弃儿,在礼崩乐坏弱肉强食的年代不识时务的妄图恢复周礼,企图中兴周天子有序的等级统治。在鲁国被权臣和家臣搞得头破血流,仓惶流亡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象牙之塔,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栉风沐雨成为主旋律,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就是这样一位从来就没有丧失过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者,带着自己的一大批追随者完成了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像黑暗里的烛光,如大海中的灯塔,照耀历史的希望。孔子编纂的《诗经》是古代文学的滥觞和重要源头,大量的民歌民俗脍炙人口,编纂的《春秋》是历史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是传统历史的标杆,孔子对《易经》的解读开创了易经新领域。《论语》是弟子记载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也是儒家思想重要的文献。可以看到孔子在对国家、家族、学问、礼仪、鬼神、修身、养性、正心、音乐、典张等各方面的认识,深刻的体现了孔子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广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作风、充满智慧的头脑、虚怀若谷的风范、敢于直面担当的精神,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著作。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像星星之火,战国中期的孟子又是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孟子学派代表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亲民意识,塑造浩然正气追求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君子形象。先秦的儒家思想可能对于在纷乱纷纷的列强统治不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从汉武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位置大一统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使用儒家思想做为官方的主流意识,这与我们的地理环境和古代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东亚地区地貌特色的多样性复杂性,落后封闭的交通,农业生产需要的水利工程,黄河流域周期性的泛滥,不定期的军事行动和自然灾害等,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政府机构和完善的文官制度,大一统是历史的选择,官方的儒家思想行之有效的维护了王朝的有序发展,民间的儒家思想维护了宗族家族血统的自然延续,使我们的文化又了深厚的底蕴。近代史的落后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古代的官僚制度和过于成熟的文化不可能在明末形成资本主义的突变和迎接近代科学的曙光。近代被西方西方列强侵略是历史必然性的阵痛,惨烈撞击的苦难历程,使我们清醒的看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流亡和突存在无量之头颅和鲜血里挣扎,义无反顾的迎接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五四精神的核心,疾风暴雨的打倒孔家店,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鸣与过去决裂。然而,历史悲哀的轮回,当我们把一切横扫批倒批臭的时候,并没有找到应有的自信和尊严,而且丧失了方向和生活的支点,那些在几千年来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文化幽香,那些支撑着我们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道义呼唤,那些维系社会和谐与立命于良知底线的儒家思想时刻闪烁着历史与现实的光芒。


G无名女郎

这个问题真是从何谈起啊?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这四大古国都曾经拥有过辉煌的文明,灿烂的文化艺术,强盛的国家实力和众多的人口。但是其它三个古国都在历史长河中随着不断的争斗湮灭了,连属于它们创造的文明也被割裂,分解,最后灰飞烟灭。现代考古学家只能在它们留下的废墟中发现一丝丝蛛丝马迹和只言片语的文字,证明着它们曾经的存在。



只有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和历史,从来也不曾中断过。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也曾经历过无数的战火,各个王者之间的战争,外族的入侵和大范围的屠杀,古老的土地浸染了炎黄子孙的鲜血,但是我们的民族从来也不曾因此而屈服,不曾坠落消失,一直延续到今天。


尽管近两百年的时间里,我们落后于西方,哪怕到今天我们也只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骄傲,我们所骄傲的不是物质的富有,我们倚仗的也不是强大的武力。就算衣衫褴褛手无寸铁的时候,我们依然能顾盼自若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岿然不惧。

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因为我们的儒家思想。

尽管有很多人不承认、不正视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自圣人出世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儒家的思想早已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渗透到骨髓里了。

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尊重师长;即使没有人刻意去教,没有人刻意去学,每一个中国人有谁不懂这个道理呢?它发源于儒家的仁。


为正义而轻生,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舍生而忘死。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若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去义着也。这是儒家的义。

当下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不知所谓,人云亦云,说我们的民族信仰缺失,人们精神空虚,其实我们不是没有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都在骨子里,它是含蓄的、不张扬的,我们有强大的信仰,但是我们不主张假以信仰的名义,去搞文化的侵略。



不是我们不能,是不屑。儒家思想从来都是温和的,包容的。

有人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这真是从何谈起啊!


风破云雾

我认为不能说孔孟之学害了中国,孔子孟子学说以及先秦之前很多代大儒的理论还是非常好的,很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如果在先秦时代,能够实行,孔孟之学的话,那天下应该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在先秦之前没有实行孔孟之道,而到了先秦之后,秦汉帝国以降,真正的孔子孟子学说已经没有实行的空间了,后面所谓的儒生,仅仅是披着孔子孟子学术外衣的官僚而已!孔子是贵族,孟子也是士,而后带的那些,所谓的儒生们,他们只是读书人,除了读书做官毫无用处!

当然,儒家真的对这个社会起到很大作用是从南宋开始,蒙古帝国时期中断了一段时间,然后从大明国开始儒家学说全面占领社会!大明国的时候,整个中国已经沉沦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儒学占据社会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绝非偶然。说明什么呢?儒学就非常适合这种沉沦型的堕落型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堕落,像儒家这样的学说,就不可能占据统治地位!所以说儒家祸害中国,这个有失公允,跟儒家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问题的起因也不在儒家,而是因为大明国之后整个社会普遍的堕落,导致儒家这个东西占据了上风,但是儒家和大明国堕落的社会确实起到了互相加强的作用!但是就如同滚雪球一样,最开始的那个小雪球并不是儒家,而是大明国那个堕落的社会!


帝国历史观察者

为什么好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

中国从古至今所诞生出来的艺术大师,是少之又少,与西方是不能相比的,而就与同在亚洲的日本,所诞生的艺术大师也比中国要出名。日本的动漫更是世界闻名。而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儒家。而儒家中起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科举!

科举是什么?科举是下层人民到达上层社会的一个通道途径啊!在中国古代,整个社会,成千上万的秀才书生,数十年寒窗苦读考科举。大家都知道一篇课文,范进四五十岁才考中举人,最后喜极而疯,作者虽然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但这种现象在当时比比皆是。人民除了精耕细作之外,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时间都用在钻研四书五经上,哪里还有时间研究艺术?

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人手捧圣贤书,是居庙堂之高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忧其民,整天都在忧虑中,哪里还有心思想别的。到后来,又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极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还有一点就是考科举只考写文章,策论,也不考数理化,所以中国的科技也一直不怎么发展。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那些仅有的艺术家们,李白应该算一个吧!李白为什么写诗写的这么好?飘逸洒脱,人称诗仙。李白最后不也是被贬,逃脱科举体制之外吗?陶渊明就不用说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压根就不想考科举。柳永都熟悉吧,经常在青楼游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青楼是什么地方,是古代文化最松散,自由的地方......

为什么好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其实原因还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儒家的思想,以及根据这套思想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凡事都是两面性,也正是有了董仲舒儒家的大一统,才使中国始终以一个大帝国的身份传承千年,不像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下场一样,所以,大家辩证的看待吧。


三四七笑生

儒家思想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内容,后来流传下来的儒家思想,被严重窄化了。加上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利用,使活的、注重内省和反思的儒家思想变成了思想统治工具。后来的儒生又片面强调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造成了家国同构的古代人的心理结构。

现在我们接受的儒家思想,是经过董仲舒、朱熹等人一步步诠释和解读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孟子所创的儒家思想。

和近代西方思想所倡导的向死而生,积极思考人活在世界的意义不同,儒家思想是不思考来世和彼岸的。儒家主张向古代“圣贤”学习,就是树立一个道德楷模,让大家去学习。除此之外,儒家思想对人的欲望的认识非常负面,《礼记·乐记》中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后来,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这样的儒家思想是冰冷和缺乏活力的,是把所有人的道德水准都拔高到“圣人”位置的,也是僵化和缺乏人性的。

在儒家思想中只看见伦理和道德,看不见实验和科学精神。后代人难免觉得空洞华丽,有些道貌岸然。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儒家思想首当其冲,“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振聋发聩,可见这种思想对人心的束缚和戕害多么严重。当然,五四对儒家思想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最好对儒家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去思考它的意义和价值。


兰阇读书

首先,儒家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依照尼采的说法,凡是历史的都是不可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说儒家,但儒家的内涵与外延却始终模糊,今天也不大可能弄清。

总之,儒家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词,原儒、汉儒、宋儒、明清儒家其实都有区别,儒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不同的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特别丰富、彼此矛盾的巨大体系。

在今天,任何一个关于儒家的命题,既可以从儒家文献中找到支持的观念,也可以找到反驳的观点。对于儒家原典的解读,也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读法观点完全相反,彼此谁也说服不了谁,越说反而越闹矛盾。

一般来说,一个学说体系发展到这种地步,因其自身内部价值判断不统一,过于多元,那么也就大大弱化了其指导现实的作用。一件事儒家学者自己还要先争论半天,才能定调子,那么得出的共识如与现实不符,客观上也难以修改,这就很可怕。

明末天崩地解时,儒家知识分子还在争论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绝无益于天下,这确实体现出儒家发展到一个过于成熟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其次,不必夸大思想对现实的作用。

思想对现实产生作用,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利益面前,思想只是借口和遮羞布。针对儒家的一些争论,其实是现实利益冲突的折射,这不是思想的问题,而是游戏规则的问题。

年轻人要争话语权,但现实不给他出口,且拒绝改变,那他就只好拿文化、拿思想说事,如果法律保障人人都有发言权,那么他们大概也就懒得去“砸烂孔家店”了。

所以,说儒家是国粹与说儒家害了中国,都是偏执者讲出的歪理,不必认真看待。

其三,儒家思想有不适应现代性的一面。

当然,这里说的儒家思想并非原儒,而是经历代篡改而成的儒家思想,它基本已成专制主义的背书。

儒家思想对人性的认识上偏于经验主义,缺乏幽暗意识,此外在方法上更多强调道德直觉,而非理性分析,这很容易滑向意气之争。

儒家思想源于农耕文化,更契合熟人社会,在现代社会中,它有不适应的一面。毕竟随着地理空间的相对改变,亲疏有别、等级制等已失去了社会的基础,如何从儒家思想中删去这些已落伍的想法,且能符合历史脉络,这恐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么成为护短,要么完全颠覆,个人觉得是不大容易成功的。

其四,没有儒家的影响不宜夸大。

任何文明都曾与历史发生过断裂,都曾与自己已落后的传统做痛苦的撕裂,毕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既然别人躲不过,中国人也不是特殊人,一样要经历这个过程。

当然,渐变最好,但渐得太慢,反而会促成革命,从而落入亡国灭种的险境中。

对于儒家,有许多伪命题,比如说中国文明没断过根,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既然儒家不断在改变,后期的儒与原儒已有天壤之别,怎么能说没断根呢?又怎么能说它是代表呢?当年人为剥离它,和今天人为恢复它,其实都是比较愚蠢的,不如顺其自然。社会需要自然会做出选择,关键是精英总想代言大众,不允许社会自主成长。

确实对原儒有好感,也期盼儒家能复兴,至少可以和现代社会共容,但不要越俎代庖,万物作焉而不辞。秋天到了,树叶自然会罗,还是让社会博弈来解决吧。


老虎他爹

我这是题主所说的“好多人”之一。我喜欢孔子,但不喜欢儒学。

大道理我不想说,说起来也是千篇一律的堆积!弄不好嘴里会“淡出鸟来!”仅以片面的几点说一说自己的主观的观点。

儒家思想里,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忠”,这个“忠”与其说是“忠诚”,不如说是“忠心”。

“忠诚”的目标可以是人,也可是事。但“忠心”的目标只能是人!

在儒家思想里,忠心大于忠诚。把范围弄得更广一些,当帝王很英明时,那么忠心和忠城是可以合一的,但如果帝王并不英明,甚至昏庸,残暴的时候,你要做的不能是推翻他,只能是规劝,只能是进誎,只能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如果你因为帝王的混账,为了天下百姓能少受苦难而杀掉这个帝王,这是不对的,在史书上,这叫

“弑”

一个充满贬义的汉字,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帝王是天底下最凶残最阴毒最王八蛋的人,你也不能推翻他!

所以,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喜欢并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就在这里,其根本原因不是儒家思想有多好,而是儒学利于自己的统治。最起码,在儒学为主的世界里,自己屁股下面哪怕再不干净,那张椅子也是安全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儒学非常在乎规则,在儒学的世界里,人和人并不相同,由此而演化成一整套的区别,视觉或听觉上的区别,比如服装,比如建筑,比如出场顺序,比如接待规格,比如语言格式,一大堆的林林总总。

是的,你看明白了,这就是官场规则,甚至是潜规则!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叔孙通,他为了讨好刘邦,按标准制定了许多礼仪和规则。《史记》记载如下: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譁失礼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也就是说权力未必会带给人快感,但规则会!一个知县和巡抚所受的待遇是不同的,即,在官场中,每个人都要体现出不同的尊卑来。从此,中国又多了一门学科,但这个学科却永远也上不得台面。

儒学在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当时为春秋时代,臣杀君者比比皆是,人称“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当时的孔子的治国思想正是源自当时的社会现状。社会不稳定,因家就会不强盛,因社会不稳定的源头就是统治阶级的频繁更替,于国不利,于民不利,所以,儒家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只是,有一个无比奇妙的词叫“后来”。

儒学被断章取义了。恰恰暴露了儒学的最大不足——太容易被当权者利用。而且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利用。所有的阴谋诡计与纷乱争斗都可以找到一面大旗做为幌子,而这个大旗,就是儒家先贤的那些必须坚挺的名言。

千百年来,儒学为什么会被利用?只是因为在这个学说里,忽视或压制了人性。君子要修德,要养心,要定性,要控制或扼杀自己的欲望!可是,当儒学被利用之后,人们发现,原来可以用儒学为牌坊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儒学成为了一块遮羞布。在这块布之下,是无所不用其极,是灭绝人性,是逆我者亡,是横征暴殓,是巧取豪夺,是欺世盗名。

耐人寻味的是,当年的庄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胠箧》,全文如下: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大意就是一个叫田成子的人杀掉国君的同时,害怕诸候侵伐自己,便归还所占领土地,并且即施仁政,收人心。最后弄了一个小盛世出来。

在儒家思想看来,这是弑君,是不仁德的,但那又如何?儒家的规则有什么用呢?如果说齐王仁德,可是齐王被田成子杀了!如果说齐国富庶,可以被田成子据为已有了,而且还大施善政,老百姓并不反对他!可是田成子,明明是一个小人,恶人!竟然偏偏得到善终!那些倡导仁德的国家,小国不敢打,大国不愿打!

只不过后人学聪明了,做同样的事情,一定要先占个大义,比如清君侧,比如讨叛逆,比如下毒,比如在一块石头上刻上“天命所归”四个字扔到河里再派人装做无意中捞上来。

可是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却偏偏还是欲望,以及欲望手里的那一把长刀!

儒学?一个可悲的刀鞘而已,虽不误人,但误国!


亦有所思

儒家思想的致命缺陷,是其思想内核中缺乏“竞争”二字。对于近现代以来的世界来说,没有竞争意识,必然会被远远地落在后面。我想,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的原因。事实上,晚清的落后挨打,与儒家是脱不了干系的。

也许有人要说,为何儒家占据中国正统思想两千年,唯独到了晚清才挨打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晚清之前的世界,大家都是孤岛,可以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无须竞争;而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孤岛被连成了大陆,谁也无法关上门过日子了,必须参与竞争。一旦参与了竞争,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实就两个字:秩序。

要维护秩序,必然就要鼓吹“听话”。三纲五常,讲的全是听话。不听话的,就把他驯服。于是,儒家培养的人才,骨子里大都是听话的驯服之人。这样的人,必然缺乏竞争意识。一旦遇到外来的挑衅,就懵了——就像晚清时突然面对洋人枪炮的那些愚昧的大臣一样。

儒家维护秩序,使用的办法是:礼法。用鲁迅先生更激烈一点的说法,就是“礼教”。礼教为了维护秩序,制定了无数的规范。这些规范,归根结底就四个字:禁锢人性。而“禁锢”也是“竞争”的反义词。

否定竞争,让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各种思想中落伍了。

以上,是第一个层面。下面,我再说第二个层面。

儒家思想到底好不好呢?很美好。它描绘的是一个美好世界,大家都很善良,互敬互爱,和谐相处。

可现实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好像不是。

当“温良恭俭让”碰上野蛮,谁吃亏就一目了然了。战国时期,为何儒家没有用武之地?因为那是个你死我活的野蛮时代,谁温良恭俭让谁就亡国。

儒家自己应该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怎么办呢?儒家想到的办法是“教化”。他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坏蛋都是可以教化的嘛。但教化需要足够的时间——很多时候,儒家只能在被野蛮征服后,然后再在漫长的时间里同化它,或者说,教化它。

清朝走过的路就是如此,它先用野蛮征服了儒家,然后又被儒家彻底教化。从这个层面上说,儒家又是很强大的。

综合以上两个层面,儒家思想并非全是糟粕。只要在其中注入足够的竞争意识,用以对抗野蛮;再用它的美好愿景去怀柔天下,那么,必将天下无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