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13)

DOGTALK 32:【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 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

在遛狗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干擾源。對於不同的狗狗,可能會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但比較共通的就是,這些干擾源會導致狗狗心態的變化,使狗狗從恆定變得承受壓力。而這每一次經歷,如果沒有很好的社交引導,就會成為狗狗大腦中邊緣系統的一個“憑據”,並由這許多的憑據,作為牠今後遇到這類事件的行為選擇的參照,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這些引導,或者,給已經有“不良程序”的狗狗重新編寫一個好軟件。要知道,壓力並不是個好東西。如果狗狗長期處於壓力中的警戒狀態,其心率提高、內分泌增加、免疫系統、代謝系統,各個器官處於高壓迫狀態,對健康是個很大的負擔。這也是流浪狗為什麼存活年齡普遍比家養寵物犬短的原因。

而相反,如果能引導好,消除壓力,讓狗狗以好奇、探索、嘗試的心態去接觸和麵對干擾源,卻能使得狗狗更加自信。通過這種探索,去了解和學習新鮮事物,也能增加腦細胞的活化性,延緩衰老,降低老年呆板的幾率。

而要做好這些引導,首先,必須教給大家幾個“術”的知識,懂得了術,我們的“技”也就容易掌握了。

「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1空間與距離

我們從之前的【DOGTALK-13-】狗狗視力問題大揭秘 中知道了,狗對於物體細節辨識能力差,但是對於動態物體卻很敏銳。在馬路上,排除嗅覺的原因,主人如果靜止地站在狗狗面前十多米遠,狗狗基本上看不到出現在馬路前方的主人;但如果主人在狗狗前方三十多米遠(甚至在環境簡單的場景下,幾百米遠)向狗狗揮手,狗狗卻可以輕鬆地看到主人,快樂地向主人跑去。這些都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干擾源的出現,能夠在很遠的地方就被狗狗捕捉到。這種被視覺捕捉到的距離,稱為狗狗的視覺敏感區域

而每一隻狗的視覺敏感區域又有不同。犬種之間的差別,身高的差異,經歷等都會導致狗狗的視覺敏感區域產生很大差別。視覺型獵犬比如阿富汗、靈緹、俄羅斯獵狼犬等,其視覺敏感區就極廣,在很遠的距離就能發現目標。動態敏銳型的如牧羊犬類,其敏感區也比較廣,特別是對移動的物體較為敏銳。而一般小型犬或陪伴犬,一般是16米的距離。

但這只是犬種的差異,而由於自身經歷,比如被其他狗襲擊過,或者在某種特定場景下與某隻狗互動帶來過很開心或者很恐懼的經驗,也都會使其視覺敏感區域有所增廣。

從發現干擾源,到行為出現異變,這其中又有空間和距離變化的原因。如果狗狗視覺捕捉到了對象,但是隨即扭開頭或者忽視,而繼續做眼下的事情。那麼這樣,都還不足以引發行為和心態的變化。而只有對象繼續接近到一定程度後,狗狗開始產生了警戒反應,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的“磁點距離”。

「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2磁點距離

磁點距離,即兩塊磁鐵剛剛開始發生相互作用的距離。而這個距離以外,是不會產生相互作用的。對於狗狗來說,視覺敏感區域只是狗狗發現對象的距離,而到達磁點距離,才是導致狗狗產生警戒行為的距離。

比如,一隻社交不好的狗狗,在30米外看見一隻迎面走過來的狗,這是牠的視覺敏感區域。這時,狗狗並沒有什麼不當反應,可能扭頭視而不見,或者繼續嗅著地面。這時,牠的心態還仍然處於恆定。而當對面的狗進入到自己20米範圍時,狗狗開始僵硬、緊繃,放慢步伐或者站立不動兩眼凝視,開始將專注力投射到對方時,那這個20米,就是所謂的磁點距離了。

進入到磁點距離後,狗狗就已經開始承受壓力了。壓力會隨著兩者距離的變化,肢體語言的變化,社交信息發出與接收到的反饋的變化而變化。這裡,我們當然說的是各方面都做得不好的狗狗,對於這些普通大眾的狗狗,壓力越來越大,行為開始產生拐點,逐步累積,最後到達釋放區域,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就發生了。

而更慘的是,這一次的不好體驗就存儲在了狗狗的大腦邊沿系統中,如果第二次、第三次也是這樣的不好體驗,最終,這種應對方式就變成了牠根深蒂固的一種行為習慣,給主人帶來長期的困擾。

然而,我們大多數主人總是隻能抓住壓力已經到了臨界點之前那一刻狗狗的反應,然後開始試圖阻止。甚至,由於缺乏知識學習,以大聲斥責、反向拉扯拔河、擊打狗狗,繼續施加壓力,而最終不可收拾。他們抱怨狗狗難以服從,不聽指令,可事實是,作為主人,沒有在一開始,在磁點距離內狗狗行為產生拐點的那一刻就實施心態的輔導,沒有引導狗狗心態回覆恆定。而這,就是我們柔絲輔導法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地方。

我們主人要做的,其實就是發現磁點以外的干擾源,然後,找出自己狗狗的磁點,關注磁點距離內狗狗的反應,捕捉到行為拐點,繼而引導狗狗心態回覆恆定。

「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3三種獎勵

狗狗的行為,總是有其目的的。狗狗的各種行為反應,不管是吠叫、低嚎、躲避、攻擊,等等,牠們這麼做總是要達到某種目的。

舉例來說,當一隻流浪狗進入你狗狗的磁點距離內,你的狗狗吠叫,警告,驅趕對方離開;於是,流浪狗接收到這種信號,掉頭離開。這裡面,有兩種獎勵。

第一是“本能獎勵”,狗狗通過實施吠叫威嚇,傳達驅趕的意圖。這是在實施本能時得到的滿足。

第二是“功能獎勵”,狗狗成功的將對方驅趕走,退出自己磁點範圍。隨著對方退卻,壓力源消失,壓力得以舒緩,得到了狗狗預期希望的效果。

這兩個都是對於狗來說需求等級最高,最需要得以滿足的獎勵。這是他們邊緣系統裡面的軟件決定的,是牠們行為的根本目的。

為什麼有的狗狗對於路人、清潔工、快遞員、保安等容易形成不停吠叫的習慣呢?因為這些人總是很快會走開,讓狗狗誤以為自己這種行為取得了效果,從而得到了固化。而如果你能抓住這個時機停下來,跟對方聊聊,和諧地交流下,你就會發現,狗狗的吠叫興趣慢慢就減淡了。因為,牠們發現做這種行為後功能並沒有達成。

而第三種獎勵是什麼呢?作為主人的你這時給了牠一句“誇獎”(當然,牠也許把你雖然嘴裡爆粗口,但內心處於無所謂情緒中的這些話語,當作了誇獎),或者撫摸,或者食物獎勵,表達“支持”牠這種行為。於是,牠得到了“額外獎勵”

「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在自然界,這種額外獎勵是罕見的,所以對於狗來說,這種獎勵自然是一種低級的獎勵。只有我們通過訓練,才有讓狗狗懂得獲取額外獎勵的邏輯。而且,我們也都知道,很多情況下,額外獎勵的吸引根本無法影響狗狗本能和功能的訴求。

明白這三種獎勵有什麼意義呢?因為我們需要用到這三種獎勵,來進行後文對面對這些壓力的輔導的“技”的講解。懂得這三種獎勵對狗狗的重要性,才能操作好我們後文講述的方法。

4生活中的“小怪獸”

一切給狗狗的恆定心態帶來干擾,產生壓力,導致狗狗從恆定變為低壓、高壓,乃至釋放的干擾源,其實,在狗狗的眼裡,那都是“怪獸”。

也許,那是一張在地上翻飛舞動的樹葉,抑或是被人丟棄的塑料袋,在風中搖曳;

也許,那是剛剛更換在路邊的一個嶄新的垃圾桶;

也許,那是不知道被誰不留心扔在地上的一個卡通玩具;

也許,那是被誰拉動的發出怪聲的拖車;

也許,那是路邊的汽車突然響起的發動機轟鳴;

也許,那是下水道井蓋被行車碾過發出的碰撞聲;

也許,那是突然一個急剎在你們面前的電瓶車;

也許,那是穿著清潔工制服的人清掏垃圾,把垃圾桶拍得鐺鐺直響;

還有,也許那是對面路過的一隻狗,啄食地上食物的麻雀,鬼鬼祟祟跑走的一隻老鼠,渾身毛髮直立弓背低嚎的流浪貓。

「DOGTALK-32」遛狗是個技術活兒(13)—磁點空間與距離的魔術

這些東西,有的帶給狗狗負面壓力,有的帶給狗狗正面壓力,它們都破壞了狗狗恆定的心態,即便你覺得狗狗的反應有時有點滑稽可笑。

壓力,實際是狗狗生態的源泉,狗狗的預警系統都是由壓力啟動的。我們不應該去迴避這些怪獸,迴避只能讓狗狗缺乏應對這些事件的能力。就像社交行為不當的狗狗,我們不應該讓狗狗迴避社交,而是相反參與社交,只是引導狗狗做出更恰當的反應。想要消除生活中出現這些怪獸是不現實的,正視它們才能讓狗狗學習到更好的行為。

而帶領狗狗打敗這些“怪獸”,就是你這個主人需要承擔的責任了。要怎麼才能打敗它們呢?一味的逃避有沒有危害呢?不關注,任由這些怪獸成長有什麼惡果呢?我們下一章就來給大家講講:如何打敗這些怪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