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励志哥!90后“抹灰工”直播书法成网红,被破格特聘为书画家!

长相清秀,头戴安全帽,在温州的工地里,90后石建国是一名普通抹灰工。闲下来的时候,他挥毫泼墨,写得一手颇有劲道的好字。今年4月,他把写书法的日常拍成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快手”,一夜成名。

濮阳励志哥!90后“抹灰工”直播书法成网红,被破格特聘为书画家!

工作结束时,他会在快手上直播写书法,粉丝们喜欢他的作品,他也会送给对方。“工作累了,可以放松一下,平常就这个爱好。”石建国说。

当抹灰工养活了石建国一家,书法和抹灰工之外,他还是儿子、丈夫,和平凡的父亲。

走红 工地里练字“入魔”

石建国所在的工地,在温州瑞安市飞云江入海口附近的一个工业园区,距离闹市区有30分钟的车程,举目所及全是在建厂房。他的日常,就是穿着一身沾满水泥点子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涂抹墙灰。这让人很难把书法跟他联系在一起。

今年4月,他在“快手”平台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展示了漂亮的毛笔字,一幅临摹《兰亭集序》的作品引来网友围观评论。除了写毛笔字,他还擅长用毛笔绘制老虎、鹰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练字画画,是他的业余爱好。

在工地练字的视频被推上“热门”后,27岁的石建国瞬间走红。来自河南省濮阳县白罡乡的石建国,2013年和哥哥来到温州,当抹灰工。2014年初,他在出租屋仅有的一台小电视上,看到一则书法广告,引发了他写字的兴趣。随后,他便买来笔墨纸砚和教授书法的光盘,自学起来。

濮阳励志哥!90后“抹灰工”直播书法成网红,被破格特聘为书画家!

一有空闲,就在工地上练字的石建国。

平常,石建国住在工地宿舍。每天早上6点多上班,傍晚6点下班。中午仅有的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也能挤出半个小时来练字。午休时,工友也常看到他拿着一根硬竹竿在沙地上写写画画。用工友的话来说,他有点“走火入魔”了。

濮阳励志哥!90后“抹灰工”直播书法成网红,被破格特聘为书画家!

石建国在快手上的直播账号,已有1.7万个粉丝。

石建国和其他5个抹灰哥,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简易移动房内。他从靠门床铺下拿出铁盒,里面放着几支规格不一的毛笔,还有墨水和镇尺,床铺上放着三个行李箱和几叠写满毛笔字的宣纸。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晚饭过后,电灯亮起,移动房就成了他的直播间。

回乡 被破格聘为书画家

关于书法爱好,石建国说:“工地上的工友,有的支持,有的不支持,说浪费钱。”自己被媒体报道后,工友们的看法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说坚持自己的爱好,总会成功的。”石建国笑道。

濮阳励志哥!90后“抹灰工”直播书法成网红,被破格特聘为书画家!

石建国觉得自己走红了,但心里跟平常一样,“没觉得是网红,感觉比较幸运而已”。妻子靳秀秀也说,不太喜欢被关注太多,就想一家人平平淡淡地过。她说,石建国很喜欢书法,“书法和女儿比,肯定是书法第一,女儿第二”。

“本来在一起的时间就少,还不如多看看女儿。”靳秀秀笑言,“不过他态度很好,只要我说了,他就会说‘好’,然后停下来,看看小孩”。

石建国的书法爱好可以追溯到初中。那时学校发了一本《书法艺术》的书,大多是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初中时,在学校也没怎么练,学校也没让写。”但自此开始,石建国爱上了字的美感。他数起自己喜欢的书法家,有赵孟頫、欧阳询、王羲之等人,“王羲之的行书非常漂亮”。他现在也喜欢写行书,觉得自己的“海纳百川”和“马到成功”这两幅字还能拿得出手。

“临帖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下笔,也不懂用笔。”石建国觉得自己的字还“差远了”,笔画还是不够到位,“难度高的先练再写”。现在,石建国仍以自学为主,买来教书法的光盘观摩,他说:“如果有老师带着,自己能学得快些。”

“毕竟书法是一门艺术。”石建国说。

打工 曾为生计奔走各地

比起快手动辄数百万粉丝的“大V”,石建国的粉丝不算多。不过,他受到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其中,《人民日报》发文盛赞其“哪怕身处尘埃,心中也有山川湖海”,鼓励他“有梦的日子会闪光”。

生于1991年的石建国,出生于河南濮阳一个农民家庭,排行老三。石建国七八岁的时候,年仅45岁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生活重担把老人的背压弯了。在石建国老家房子的墙壁上,还能看到他5年前写下的毛笔字。

初中未毕业,石建国便外出打工。2008年,他在云南成了一名汽车修理工。2009年,他在新疆成了一名架桥工人。2010年,他在某电器集团公司组装空调。2011年,他在上海的船厂搞电焊。2012年,他在江苏从事电焊工作。由于家境贫寒,外出打工后,石建国听说哪里能多挣钱,就会去哪里。

濮阳励志哥!90后“抹灰工”直播书法成网红,被破格特聘为书画家!

妻子靳秀秀称,曾跟丈夫讨论过要不要卖字的问题。“我说你喜欢写,写了又没有地方放,还不如卖给人家。”但她又觉得,钱要踏踏实实地挣,把书法当业余爱好,不用当成事业。石建国说,比较有义气的朋友会给他打钱买画,普通网友一般白给。

每个月会花200到500元在书画上,石建国自认还能接受。他在工地的“家当”中有一根竹子,“温州有很多山,我们建筑工地后面就有一座,山上有很多竹子,我就砍下来一截,挖个洞,存放毛笔。”就地取材,也让石建国省了练字上的花费。

靳秀秀在工厂里做箱包,“踩缝纫机的”。她回忆,有一年石建国很忙,两夫妻隔了三四个月才见一次,“结婚第二年,那时候太穷了,他想多挣一点,反正工程也多。那是时隔最长的一次。”

靳秀秀说,两人结婚的花费基本上是借来的,欠的6万多元债,去年还完了。“我们商量今年好好挣钱,看能不能回老家,付个首付买套房子。女儿要上一年级了,有了房子,回老家会稳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