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了弟弟李元吉,為什麼還霸佔他的妻子?

貴州胡林

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被殺後,因其妻楊氏美麗賢淑,太宗就將她納入宮中,成為自己的妃嬪。楊氏入宮後為太宗生了一個兒子,即第十四子李明,貞觀二十一年(647)封為曹王。

對於太宗納楊氏為妃嬪這件事,唐代當然沒人敢說什麼。但從宋代以來,不斷受到人們的批評和責難,視之為“亂倫”。如編撰過《資治通鑑》的史學家範祖禹就說過:“太宗手殺兄弟,曾不愧恥,而復納元吉之妃,惡莫大焉。”(《唐鑑》卷6)在範祖禹看來,太宗發動政變、手殺兄弟尚可諒解,又納弟婦則是莫大的惡行。

近世以來,尤其是近年來,不少學者多從李唐家族的血統上尋找太宗納弟婦的歷史根源,認為李唐具有較多的鮮卑血統成分,又受到突厥人的深刻影響,突厥有“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的婚俗(《隋書.突厥傳》),李氏家族受這種婚俗影響,故在其家族中多次出現“亂倫”現象是不足為奇的。其實所有這些說法都是對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觀點的詮釋(《朱子語類》卷136 ),並非什麼新創見。

也有一些學者,從漢族婚姻制度的演變,研究過這個問題,提出了不同見解。

從漢族的婚俗淵源看,我國先秦時期曾普遍存在著像唐代那樣的所謂“亂倫”現象,比如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先後嫁給了晉國的公子圉和晉文公重耳叔侄二人。當太宗欲把楊氏扶正為皇后的時候,魏徵就是用這個典故反對。上圖秦穆公

古代對“亂倫”的婚俗,賦予了特定的名稱,如子娶父之妻妾叫做“烝”,孫娶祖父之妻妾叫“因”,侄取叔伯之妻妾叫做“報”等等,這一切在當時都是正常的社會現象,不為社會輿論所譴責。

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觀念的改變,這些現象尤其遭到後世儒家的譴責,人們也逐漸改變了這種婚俗。但是其殘餘影響卻始終存在,不要說唐代,在唐以後的各代中仍然頑強地存在著此類現象,只是人們不再把它視為正常現象,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罷了。

李唐皇室中的這種所謂“亂倫”現象,實際上就是這種殘餘影響的反映。如太宗叔父廬江王李瑗謀反被殺,太宗便納其愛姬崔氏為妃。弟娶兄妻的例子也很多,如唐中宗女安樂公主先嫁武崇訓,武崇訓死後又嫁其弟武延秀。還有婚姻不計輩分的現象,如唐肅宗之女郯國公主嫁給肅宗張皇后之弟張清,即外甥女嫁給了舅父。

直到清代,甘肅不少地區還保存著上古婚俗的殘餘。據載:“甘省多男少女,故男女之事頗闊略。兄死妻嫂,弟死妻其婦,比比皆是……有兄弟數人合娶一妻者。”(趙翼《簷曝雜記·甘省陋俗》)這種習俗不僅甘肅有,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各地發展不平衡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近代以來不少地方還都保存著這種婚俗。

因此與其說唐太宗納弟婦是胡風胡俗的影響,毋寧說是上古社會傳統婚俗殘餘的反映。太宗納弟妃為妃,既然為當時的社會輿論和習俗所允許,也就算不上太宗個人生活的“汙點”了,不應以後世的思想觀念和習俗去苛求歷史人物。


鄧海春

這在唐朝根本不叫事,想想唐高宗娶了自己的後媽武則天,唐玄宗公開搶了自己兒媳婦楊貴妃,李世民霸佔自己的弟妹,還不是小事一樁?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逼迫老爹李淵退位。如願以償登上皇位後,李世民做了一件事情——把李元吉的王妃楊氏納入宮中,號稱明君的李世民為什麼要這麼幹?如果非要追問原因,我想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因為楊氏好看。史料記載楊氏長的“玉貌雪膚,眉目如畫”,是個天生麗質的美人,所以才能嫁給齊王李元吉當了王妃。李世民登基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妾女眷中,凡是年輕貌美的,基本都被他收入後宮,最美的楊氏當然不能漏網。有些野史甚至傳說,李元吉在世時,李世民便已覬覦楊氏的美色,兩人甚至還曾私下偷情,早就劈腿了。


其次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開放。隋唐時期,嚴格的封建倫理道德還沒有形成,寡婦再嫁的情況無論在皇室還是民間都十分普遍,而且唐代統治者具有胡人血統,貞操觀念淡薄,並不提倡什麼貞潔烈女,只要不是血親亂倫,男女兩情相悅,就可以生活在一起,何況是皇帝的決定是無法抗拒的。

再次這是一種人類歷史上傳承悠久的傳統。自古部落、政權和國家之間的權力爭奪中,失敗的一方往往連人帶財都成了勝利一方的戰利品,被勝利者所佔有,女人也是一種戰利品而且是最重要的戰利品之一,被勝利一方收入囊中十分常見,直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根據《新唐書》記載,楊氏入宮後備受寵愛,還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子李明,此時李世民已經36歲,楊氏也有30歲左右,仍能為李世民生孩子,可見李世民對她的寵愛。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死,李世民甚至想立楊氏為皇后,但遭到到魏徵的強烈反對,只好作罷。


狄飛驚

唐太宗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都是唐高祖的兒子,李世民是李元吉的二哥,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楊氏就是他的弟媳,李世民和楊氏原本八竿子打不著,能走到一起,也是歷史的因緣際會。

隋朝開皇十七年(598年),李世民出生,是唐國公李淵的第二子。

隋朝仁壽三年(603年),李元吉出生,是唐國公李淵的第四子,李世民的四弟。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時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的唐國公李淵起兵反隋,李世民被封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李元吉被封為姑臧郡公、太原郡守。

同年十一月,李淵大軍攻入長安,李淵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

隋恭帝楊侑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李元吉進封齊國公,總領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

隋朝義寧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唐高祖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李元吉為齊王、幷州總管。

隨著唐朝局勢的穩固,秦王李世民對皇位躍躍欲試,皇太子李建成則拉上四弟齊王李元吉為幫手,雙方劍拔弩張。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他們倆所有的兒子,唐高祖被迫立他為太子,並在不久後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史稱唐太宗。

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大多被收入李世民的宮中,其中就有齊王妃楊氏。

李世民對楊氏恩寵有加,甚至在長孫皇后死後,一度打算立楊氏為皇后,在宰相魏徵的力諫下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唐朝貞觀十六年(642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為巢剌王,楊氏也被稱為巢剌王妃。

唐朝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楊妃去世,生有曹王李明,被李世民過繼為李元吉的後嗣。

李世民殺弟奪妻的做法,讓很多人無法理解,不過,悅史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可以試做解讀:

第一,北朝貴族沿襲

李世民所處的時代雖然已經是隋唐,但由於隋朝統治時間過短,北朝的影響並沒有消除,這種消滅對手、將女眷納入妾室的做法,是當時貴族的一種慣例。

第二,唐朝特殊風氣

李世民娶了弟媳齊王妃楊氏,這在古人和現代人看來,都是非常荒謬的,但在唐朝,其實不算什麼。

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娶了兒媳壽王妃楊玉環,唐順宗李誦娶了爺爺唐代宗的才人王氏……

第三,平息事態需要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一度與秦王府的軍隊發生火拼,後來李世民取得唐高祖的諭旨,才讓局勢緩和下來。

當時,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對李世民的地位並沒有威脅,殺了她們沒有必要,但把她們下放為奴或者配給有功將相,也很不妥當。

雖然李世民最後採取的把大部分人納入後宮,也廣招非議,但在悅史君看來,這也許是最能安定人心的辦法。

然而,這也見證了皇室家族的殘酷,悅史君還是那句話:珍惜平淡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歷史這樣說


恬然滋味

胡人傳統,隋唐脫胡不久。另,李元吉是尉遲敬德殺的。


阿奇100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震驚整個唐王朝的玄武門之變爆發,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兩個軍事集團矛盾以流血政變的形式激烈碰撞。一夜激戰後,李建成、李元吉雙雙戰死,勝利者李世民不僅如願以償掌握了帝國的最高權力,而且順勢收納了一件特殊的戰利品——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

按照宋明以程朱理學為基礎構築的倫理道德觀念,縱然唐太宗一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貞觀之治,卻也掩蓋不了他收納弟媳的敗德行為。以他為開端,加之後世的唐高宗與武媚娘、唐玄宗和楊貴妃,倫理道德的混亂給唐朝帶來了“髒唐”的後世評語,隱隱成為大唐盛世的一絲瑕疵,為人詬病。但在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這些歷史親歷者看來,你們後世人的腦洞未免開的太大,盡操些閒心,這些顯然都不是問題。俺們大唐帝國誕生於南北朝300年大分裂和隋末亂世的廢墟之上,五胡亂華的歷史動盪最終以胡漢民族大融合的結局收尾。在這個過程中,北方漢人與匈奴、鮮卑等胡人的通婚聯姻日益頻繁,思想交流、風俗習慣的相互影響也越來越多,李氏家族體內便有著大比例的鮮卑族貴族血統。對胡漢各族愛之如一的李世民,在習俗觀念上也多有胡人色彩。基層的融合,當然要從俺做起,起好表率作用。

北方遊牧、漁獵民族,因生活條件惡劣、人口死亡率高等因素,逐漸形成了“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的婚姻習俗。通過高出生率來抵消自然環境帶來的人口損失,在他們看來這是保持部落、民族強盛不衰的最有效方式。所謂“人定勝天”,並不是真的戰勝老天,而是通過多生娃娃,讓老天去優勝劣汰、接受洗禮。黃河流域漢地受胡人影響300餘年,隋末亂世全國人口大量銳減,到了李世民時代娶弟媳的行為早已不受當時輿論的譴責,人倫道德的開放也是歷朝歷代之最。當然這也是不興文字獄的主要依據,大家請把精力都放在寶貴的造人事業上,沒事不要瞎嗶嗶,嗶嗶了我也懶得搭理。

另一個受胡人生活方式影響的方面,便是以遊牧、漁獵為生的少數民族對人生價值觀的理解。同為草原遊牧部落文明的成吉思汗曾對男子漢的定義產生過如下哲思——“人生最大的快意,莫過於戰勝敵人,把他們連根拔除,奪取他們擁有的一切;使他們的已婚婦女號哭、流淚;騎乘他們的後背平滑的駿馬;將他們的美貌后妃的腹部當作睡衣和墊子,注視著她們的玫瑰色的面頰並親吻,吮她們的乳頭色的甜蜜的嘴唇,這才是男子漢最大的樂趣!”

根據鐵木真本人的價值觀,受胡人風氣影響的李世民做為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收納失敗者李元吉的妻子,除了正常的生理因素,也有炫耀勝利的成分。


歷來現實

當時的李世民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將這些後宮之人全部殺死,永絕後患。但是沒這個必要啊,這群人本就沒什麼威脅。第二,將這些人罰為奴婢,或賞賜個功臣。

如果按照上述這兩個方案實施的話,對於唐太宗的名聲就會有影響了,要知道,李世民可是一個極端愛惜自己羽翼的人,要不然也不會千方百計的修改史書,掩飾自己玄武門病變的真相。

第三,將這些人收為後宮,自己享用。這個方案看以來是最為穩妥的。一方面,將這些人收留在自己的後宮,憑藉著自己的恩威並加,可以消除掉這些人對自己的矛盾,畢竟在榮華富貴面前,什麼都是浮雲。另一方面,把這些人留在身邊,自己也安心,免得這群人出去被人利用來造反。

李世民想來想去,自然還是收為後宮要妥當啊。一來也可以減少天下人說他是個弒殺的君王,二來也可以減少齊王妃等人對他仇恨,三來也可以自己享用,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小鎮月明


唐高祖李淵,建國之後把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但是他對李世民也十分寵愛,再加上唐朝大部分的國土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並賜秦王稱號,允許他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班子,這就為以後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隱患,唐高祖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簽署了禪讓詔書,這還不算完,他還把李元吉的妻子納入自己的後宮,將之霸佔,這個雄才大略的天可汗打的是什麼主意呢?

唐朝初年承襲的是北魏的風俗,搶弟媳,娶兒媳都不是事兒

由於隋朝存在的時間過短,唐朝建國之初承襲的還是北魏的風俗,在北魏打敗一個敵人,將敵人的妻子兒女搶過來在他們看來是非常榮耀的,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比較開放,咱們從唐朝的電影電視劇也能看出來,不管是妃子還是宮女,一個個穿的很涼爽,唐太宗李世民身體裡還有鮮卑族的血統,本來對儒家的人倫道德就不是很感冒,所以搶兄弟的媳婦根本不叫事兒,李治繼位的時候就取了李世民的妃子,李隆基更是搶了自己的兒媳婦。


出於對自己名聲的考慮,李世民在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沒有對他們的女眷下手,而是納入後宮,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統統殺光,連李元吉剛出生的幼子都沒有放過,但是對他們的妻女卻沒有痛下殺手,因為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殺死自己的政治對手和其男性後人也就罷了,若是再對他們的妻子女眷下手的話,會對自己的名聲帶來很大的汙點,遭人唾棄,雖然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並不怕這個,不過是個人都想讓自己的名聲好一些,再說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本來就是靠殺兄弒父上位的,想著借這個事件給自己挽回一些名聲。


李元吉妻子楊氏出身貴族,將之納入後宮是權力的遊戲中正常的套路,並不違規

當時李世民把李元吉的妻子楊氏納入後宮,其實是被動的,頗有點迫不得已的意思,李元吉妻子楊氏出身於世家貴族,他的叔祖楊雄是隋文帝楊堅的侄子,唐朝建立之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的門閥貴族制度依然存在,李世民雖然靠玄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但是在接下來的維護國家統治當中,必須得藉助這些世家貴族的力量。


當時世家貴族的關係盤根錯節,力量不可小覷,李世民也得給他們三分面子,不然皇帝的聖旨到了世家貴族的控制區也會成一張廢紙,楊雄就是世家大族楊氏的族長,楊雄的兩個兒子取了李淵的女兒,也就是李世民的妹妹,楊雄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李世民和李元吉,考慮到李元吉妻子楊氏和楊雄的這層關係,李世民便把她納為己有,在權力的遊戲當中,李世民把楊氏和楊雄的女兒這姐妹倆,一塊納入後宮,是不違規的,是很正常的政治聯姻套路。


不過不管怎麼說,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霸佔兄弟的媳婦,搶兒媳婦都是不可理解的,對於李世民把兄弟媳婦兒據為己有的行為,你怎麼看呢?


貧道講歷史

李世民殺弟奪弟媳,不能簡單的說李世民貪花好色。這個需要從他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來進行分析。

在中國古代,從北魏開始,到唐朝中期,這在中國的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一帶活躍著的一個軍事集團,叫“關隴集團”,這個集團的成員主要是由鮮卑貴族和部分漢族大地主組成,在中國的土地上活躍了接近260年之久。

這個軍事集團在西魏開始興起,主要有8個貴族門閥組成,他們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這八各貴族門閥在

西魏時期分別受封為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

八柱國

後來的中國歷史更迭,不管是北周代北魏,還是隋代北周,又或是唐代隋。中國的國家政權,都是在這個八個門閥手中流轉。比如北周就是宇文家建立的,隋朝就是楊堅在獨孤家的支持下建立的,唐朝就是李虎家建立的。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門閥的內部,是既相互鬥爭又相互扶持的關係。

不管是那個門閥想要執掌天下,都需要獲得其他門閥的支持。而這八個門閥各自的實力也非常的強大,強大到可以聯合起來廢立皇帝的程度,所以不管是隋朝還是唐朝,當皇帝繼位之後,首先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削弱其他門閥的勢力。

隋朝的時候,楊廣就是這麼做的,他的做法就比較激進,主要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大開科舉,吸引寒門人才進入朝廷的中樞,藉以削弱門閥勢力在中樞的話語權。另一個是大力開發江南,通過這一手段,聯繫其他地方的門閥勢力,以圖保持國內各個勢力之間的平衡。

不過很可惜,楊廣最後還是失敗了,兵敗身死之後還被賜了個“煬”字。

那麼等到了唐朝的時候,李淵坐了天下。這個時候,他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怎麼削弱平衡其他門閥勢力。

不過李淵比較溫和,他學他的外祖父的手法,採用聯姻的方式鞏固自己的權勢。三個兒子,老大娶了山東鄭氏門閥的女兒為妻,老二娶了關隴門閥的女兒為妻,老三娶了她應是隋朝宗室後裔,楊恭仁、楊師道兄弟的從侄女為妻。

但是這個辦法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李淵年齡漸老,三個兒子及其背後勢力,就開始為了皇位而互相爭奪。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事變”的發生,老大、老三全部身死,老二李世民奪取了天下。

那麼李世民奪取天下之後,為什麼要納弟媳楊氏為妻呢?這裡面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1、楊氏確實貌美如花,讓李世民神魂顛倒,最終不可自拔的將她納入後宮。

2、楊氏據說是楊廣的女兒,將其納入後宮,是處於安撫隋朝宗室的需要,同時也可以獲得楊氏門閥的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3、關隴門閥基本上都是漢化的鮮卑人,門閥內部北方民族的風俗習慣仍有殘留,所以北方民族在擊敗敵人之後佔有敵人的妻妾這一風俗,也被李唐皇室予以繼承。

皇位爭奪是皇子們的事情,與外部貴族無關,不管哪個皇子繼位,只要接收了這個女人,就會得到這個女人孃家的支持。所以李世民在納了楊氏為妃之後,關隴的楊氏門閥便再為李世民所用,再也沒有反叛。

以上三點,恐怕才是李世民最終決定納楊氏為妃的主要原因。


落下m

李世民算是中國歷史上少數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偉大君主,他雖然名義上不是開國君主(唐朝的開國君主,名義上是唐高宗李淵),但有開國君主之實。李唐江山有一大半是李世民親自打下來的。由於李世民戰功過高,自然引起了太子李建成集團的猜忌。李建成和同盟者李元吉,他們都有很多幕僚,這些幕僚都建議李建成儘快把李世民除掉,這樣才能坐穩太子之位。李世民有他的眼線,顯然是通過秘密情報實現知道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密謀。李建成是太子,與李世民的地位不同,對李世民來說,李建成相當於是君,而他的身份是臣。如果李建成殺死李世民,作為秦王的李世民是沒有辦法的。唯一之計,就是先下手為強,通過突然襲擊把李建成幹掉。於是,就有了後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經過這一次政變,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宮李淵,讓他退位做了太上皇,實際上是把李淵囚禁了起來。李淵也沒有辦法,只好在囚禁的地方飲酒歡愉,晚年給李世民增添了好幾個弟弟妹妹。李世民除掉了太子李建成,還順手把李建成的妻子楊氏霸佔了。李世民把楊氏取到宮中,日夜欺辱,還讓她生下了一個兒子。為什麼李世民會這樣做呢?因為他大權獨攬,高高在上,君主之威。做了大唐權利第一人,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又有誰敢多言?李世民有鮮卑血統,也受到胡風胡俗的影響,不像宋人那樣注重“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