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道|演講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全文共2061字閱讀約需4分鐘

在演講時,身體語言技巧運用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演講的效果。自然、適度、靈活、優雅是對演講人體語言的基本要求。在演講中,身體語言有兩種:站姿和坐姿。站姿比坐姿更具有表現力,而坐姿則要把聽眾的目光吸引到胸部以上,訓練起來難度要更大些。

演講道|演講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1. 頭部語言的運用

如果不是表達的需要,演講者的頭部就一定要避免往一側偏,也不要抬得過高或垂得過低。因為面對聽眾時,演講者在眾目睽睽之下會感受到一種“視線壓力”,變得怯場。但是,演講者是不能元視聽眾視線的。調整怯場心理的辦法有兩種:一是運用前面說過的“迴避目光法”;二是把自己的視線投向聽眾中頻頻點頭的人,從而增強演講的信心。大膽地將視線對準聽眾,你與聽眾之間才會營造出一種親切交流的氛圍。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說的是人的緊張、疲勞、喜悅、焦慮等各種情緒都會清楚地寫在臉上。而複雜的面部表情會讓聽眾留下極其深刻的記憶。如果表情單調、呆板,那麼你的演講也就毫無說服力可言。而且演講時,表情切忌做作,初學演講的朋友則要注意避免那些表示羞澀、膽怯或掩飾口誤的消極表情。

當演講內容變化時,頭部也應該隨之變化以輔助表達不同的情感。當表示希望。請求。祝願和思索時,你可以把頭部微微抬高,同時視線也隨著上升;當表示羞怯、謙虛、內疚和沉痛時,你則要稍稍低頭,視線下垂;演講時,你的頭部向前,表達的是同情和傾聽,你的頭部偏向側方,則表現的是高做和自信,等等。請記住,一定要根據內容來確定頭部的不同狀態。

此外,頭部的運動也不能太頻繁,幅度也不宜太大,而是要自然。自然的頭部運動要伴隨著頸部、背部和腰部的運動,並且要互相和諧一致。如鞠躬敬禮時,低頭應配合彎腰,但不要讓聽眾看到你的頭頂。

演講道|演講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2. 手勢語言的運用

職業演說家通常都要訓練自己的手勢語言,而非職業演講者在設計演講時的身體語言時,考慮得最多的往往也是手。由此可見,手勢語言在演講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演講中,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的情感與意願。

手心向上常常表示風趣、幽默或坦誠、直率、奉獻、許諾等。例如當講到“從這裡,我們又將踏上新的征途,去收穫另一個金秋”這類演講詞時,你可以單手手心向上,從胸前緩緩向前方偏上的角度伸出;當節目主持人說“此刻,讓我們伴隨歡快的音樂,跳舞吧!”,他也可以兩手手心向上,從胸前往前平伸,左右適度地分開。

手心向下一般表示否定、抵制、反對、抑制或消失、寧靜等。如當講到“仁慈的人大聲疾呼:‘和平!和平!’但是沒有和平”的時候,你的手勢語可以設計為兩手手心向下,手掌有力而均衡地向兩邊劃開,但肘部的動作幅度不能太大;當講到“月光灑落在靜靜的小溪和樹林上”的這類演講詞時,你的手勢語可以是單手手心向下,往前伸,然後從內向外緩緩移動,表現出月夜山野的寧靜。

兩手分開往往表示分離、消極的意義,可用在演講詞中表達悲傷,消極。如“從此,我們彼此將遠隔天涯,在人生旅途上苦苦跋涉”等。

手心向外的豎勢姿式總是表示對抗、分隔、矛盾或反對等。例如當講到“我們從來不吃這一套!”時,你可以一隻手手心向外或成豎立狀,用力向前推出。

握緊拳頭表示團結、挑戰、信心、警告等。例如,當講到“我們將用行動向你們證明,我們是好樣兒的!”這類具有挑戰、自信的演講詞時,你可以一隻手握拳,拳心向內,有力地在胸前輕微振動。。

在演講時,你還可用雙手高舉,手掌攤開,掌心面對聽眾的手勢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聽眾的謝意。

當然,手勢語言的表意非常豐富,在此無法一一列舉說明。但對手勢語言的基本要求是不變的,那就是:儘量簡明凝練,不要多次重複而使演講失去吸引力,不要喧賓奪主,從而削弱了有聲語言的主體地位。

初學演講的朋友,大多不知雙手該往哪兒放合適,那是因為害怕面對眾多的公眾所造成的。這時,你不妨在演講開始時,以下列方式來處理兩手的位置:一是把兩隻手輕鬆自如地垂放在身體兩側,稍有先後之分;一是可以用一隻手握住演講稿或者書本,或者麥克風等物品,這樣有助於消除你的緊張,使你的手會放得更自然;三是當你的前面有講臺時,你可以把手輕輕地放在講臺上。其實,當你投入地去演講時,手就不會不自然了。

初學演講者的手大多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多餘的或不雅觀的動作,比如挖鼻子、捂嘴巴、擺弄鑰匙、撫弄紐扣等,這些都是成功的演講手勢語言所不應該出現的。

演講道|演講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3. 身軀語言的運用

在演講過程中,身軀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面向聽眾的。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演講內容的需要,你也可以側身或後轉身,但一定要整個身軀自然協調地運動,而且時間不宜過長。更不要只扭頭而不轉身,像個木偶。

如果你是站著演講,不要將身軀倚在牆壁或講臺上。如果你坐著演講,請不要左右扭動身體,也不要把全身緊靠在講臺上。這些姿式會讓人覺得你軟弱元力,無修養。

演講道|演講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4. 腿、腳語言的運用

在演講中,站立姿勢以你自己感到自然、舒適為最佳。一般說來,這樣的姿勢是:兩腳叉開站立成45 度角,類似稍息的樣子,但身體重心不變。

在演講過程中,你可以稍作走動,或者換換腳,但應進行得自然。運用手勢語言時,一般要遵循“步行原則”,即手與腳不能同向,做左手手勢時,右腳應在前,而做右手手勢時,左腳應在前,這樣才會有種平衡感。

採用坐姿演講時,一般來說都有講臺遮住身體的下半部分,因此你就不需要再為腿和腳的姿勢多費心思了。設計腿、腳的動作,應注意避免這幾種失誤:頻繁地走動;或一隻腳站立時,另一隻腳腳尖踮地或不停地屈膝抖動;或兩腳交叉;或把腿壓在椅子邊上等。

以上談到的僅僅是演講時身體語言的一些一般性原則。初學演講的朋友主要應注意防止消極的破壞性的身體語言的出現,而不必一開始就刻意去追求“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完善和優雅。當演講成為自己的本能習慣時,你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身體語言風格,在演講中展示真正的自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