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到底是不是劉備故意的?

太陽系的火種

說關羽之死和蜀漢集團內訌有關,什麼劉備故意設套害死關羽 ,什麼諸葛亮施陰謀詭計置關羽於死地,其實都是為搏眼球、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武聖關羽的死因自古以來為人所關注。他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武功蓋世、義薄雲天的關羽究竟因何而死,成了三國史上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謎團。

討論關羽死因,就繞不開荊州之戰,如果能還原荊州之戰爆發前後的歷史背景,再結合劉備、諸葛亮擬定的興復漢室之基本國策,分析關羽的死對相關利益方的利弊得失與影響大小,基本就能得出這位無敵戰神的真正死因了。

《三國志》記載,建安24年(219年),劉備任駐守荊州的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成了統領蜀漢荊州兵馬的最高軍政長官後,迅速發起並打響了影響三國曆史走向的荊州之戰。荊州之戰分兩個部分,第一階段為蜀、魏之間的戰事,具體以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俘虜數萬曹軍的襄樊戰役為代表,第二階段是吳、蜀之間突起的荊州之戰,具體以吳將呂蒙率軍“白衣渡江”、偷襲關羽身後、使猝不及防的關羽功虧一簣、兵敗身死。

關羽發起的荊州之戰,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荊州之戰爆發後,魏、吳、蜀三個軍事集團全部捲了進來,戰場上攻城拔寨、金戈鐵馬的生死搏擊和外交上縱橫捭闔的無聲較量貫穿始終,最終以蜀漢軍隊失敗、關羽被殺而告終,有關荊州之戰的前因後果,還有很多難解之謎等待人們去考證。

赤壁大戰結束後,曹操率殘軍北返,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南征,隨著來自北方的威脅日益減輕,孫吳和劉漢這對臨時抱團取暖的戰略伙伴之間的裂隙逐漸加大。建安20年,孫權派大將呂蒙率軍攻奪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則順流出川攻取公安、益陽,復奪荊州大部。四年後,形勢並無太大改觀,荊州依然是孤懸在蜀漢(四川)外側的一塊“飛地”,孫權肯定不會容忍“臥榻之側有人酣睡”,那麼,荊州守將關羽為何敢於孤注一擲、傾巢而出攻伐曹魏呢?

從這年秋天關羽揮兵大舉圍攻樊城時起,再到12月關羽遭呂蒙偷襲後敗死麥城,整個荊州戰役進行了4個月之久,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坐鎮西川的劉備並沒有向荊州派出一兵一卒增援孤軍冒進的關羽, 而是“坐視”其灰飛煙滅。

於是,關羽之死是劉備有意為之的說法開始喧囂塵上。有人認為:關羽生性傲慢自大,驕橫跋扈,他不經請示,擅自興兵伐魏,屬個人英雄主義,嚴重缺乏大局觀和整體意識。由於關羽拒不貫徹執行諸葛亮初出茅廬時制定的“東聯孫權, 北拒曹操” 蜀漢基本國策,擅自發動大規模北伐戰爭,最終兵敗身亡,還將戰略重地荊州拱手讓給了亦敵亦友的競爭對手孫吳。

此說貌似有理,然而卻經不起仔細推敲。首先,關羽駐軍在外,具有統領荊州兵馬的實權,不必事事都要上報朝廷,“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因時而變,因敵而動,是名將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但像攻伐曹魏這等重大軍事行動絕不是關羽一人就可以拍板做主的,不請示中央,他絕不敢擅自行動。其次,“東和孫吳,北拒曹魏” 是蜀漢的基本國策不假,但前提是劉備必須將借來的荊州還給孫權,否則這一切根本就無從談起。

孫權本就將荊州視為自家的禁臠,必取之方可自安。處於長江中游的荊州,其地理位置對東吳來說攸關生死,假如劉備覬覦並圖謀江東,順流直下便可輕易地攻入江東腹地。荊州對於東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厲害在東吳人所共知並早已達成共識。曹操在赤壁被周瑜打得大敗虧輸後狼狽逃回北方,孫權採納魯肅建議,指示呂蒙先佔荊州、後圖徐州,可見荊州對於東吳國防安全的重要性。而劉備趁曹軍北撤的空檔,乘機襲佔了大半個荊州,所以讓荊州守將關羽去完成“東和孫權”的重任,豈不滑稽?基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有學者說,四川和荊州(湖北)之間層巒疊嶂,關山阻隔,極度險峻的地理環境加上通信不暢導致劉備有心無力、無法派兵對身陷險境的關羽實施增援。 其實,蜀道雖難,但並非難於上青天,彼時進川出川的水陸通道仍然順暢。當年劉備能率軍出川聲援關羽復奪荊州,難道幾年後大軍卻出不了川嗎?所以發兵救援不是啥大不了的技術問題,關鍵是動機問題。

所以,關羽之死,和劉備、諸葛亮等人的險惡用心脫不了干係,“陰謀論”的觀點被拋了出來並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持“陰謀論” 觀點的人認為,荊州是魏、吳、蜀三國明爭暗鬥的漩渦中心,也是一塊孤立無援的險境絕地,關羽被劉備推至吳、蜀鬥爭的最前線,一下子就置身於風口浪尖上,主要原因是關羽桀驁不馴且勢力膨脹,劉備集團內部有人擔心他尾大不掉,難以羈縻,於是利用孫權之手一舉剷除了關羽。國學大師章太炎是此觀點的始作俑者,他認為諸葛亮是置關羽於死地的幕後真兇。章太炎認為關羽獨霸荊州,儼然已是一方諸侯,阻擋了諸葛亮通往蜀漢權力核心的通道,諸葛亮處心積慮地想搬開這塊絆腳石,於是他慫恿關羽挑起戰端,率軍攻伐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最終借孫權之手除掉了關羽。

近年來,還有一種觀點大行其道,認為真正陷害關羽、致其兵敗身死的人是劉備。原因是關羽鎮守荊州後麾下兵多將廣,羽翼漸豐的他已是蜀漢集團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且已對“一哥”劉備至高無上的權力構成挑戰,劉備考慮到自己的身後事,於是聯手諸葛亮共同做局,借孫吳之手除掉了關羽這個心腹之患。這種觀點看似驚悚離奇,但近年來很受熱炒,擁躉極多。

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標新立異的無稽之談。諸葛亮是實至名歸的蜀漢二號人物,劉備雖對他有所猜忌,但總體是信任的,而且在多年的東征西伐中,諸葛亮憑實力讓包括關羽在內的蜀漢將士們心悅誠服,關羽對他也基本是言聽計從、從無質疑。因此,諸葛亮謀害關羽的說法根本不成立,此說基本不值一駁。至於劉備害死關羽的說法更是荒謬,關羽、張飛很早就追隨劉備,三人是共患難、同生死的過命兄弟。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且從無二心,從曹操百般籠絡他不成可以看出,兩人間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歷久彌堅,牢不可破。退一步看,假設劉備真的感受到關羽給他造成了致命威脅,想除之而後快,辦法多的是,完全沒必要借刀殺人、為取關羽一個人的性命而把戰略要地荊州也給搭進去。因此,關羽之死是因蜀漢戰略、戰術失誤所導致的意外,絕不是劉備(包括諸葛亮)故意所為。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認為關羽被殺是劉備和諸葛亮的陰謀,這個觀點最早是章太炎提出的,他在《正葛》一文中說:“葛氏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


章太炎認為關羽是公認的所謂虎臣,易代之後無法控制,但他功勞多而沒有什麼罪狀,如果除掉他不足以讓人心服,所以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這個觀點未免過於大膽,雖只是猜測卻影響深遠,被後來許多人相信和採用。


章太炎為什麼會這麼想?大概來自諸葛亮對處置劉封的建議,《三國志》記載,由於劉封剛猛,也是個不好控制的角色,所以諸葛亮建議劉備將其賜死。

然而關羽並不是劉封,諸葛亮建議劉備賜死劉封,是他覺得劉備也會認同這種看法,劉禪被立為太子後劉封的角色變得尷尬,他缺少深謀遠慮,《三國志》說他“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加上弄丟了三個重要的郡,也的確該殺,所以諸葛亮才會提出那樣的建議。但關羽不同,關羽幾次對人事安排有意見,諸葛亮都小心地予以回應和化解,這是因為關羽在劉備心中有很重的分量,除掉關羽對諸葛亮來說是個瘋狂的念頭。


劉備有沒有除掉關羽的想法呢?也不會有,從感情上說不會有,從關羽當時承擔的重要使命來說更不會有。荊州很重要,它是未來光復漢室大業的兩大支點之一,劉備不可能拿荊州當兒戲。

還有一點很重要,諸葛亮由荊州隨劉備入蜀,一同追隨的還有大量荊州人士,這些人世代居住在荊州各地,親屬、祖業都在此,荊州丟失,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將承擔巨大的犧牲和痛苦,諸葛亮怎能拿他們的切身利益去冒險?


所以不存在“借刀殺人”的可能,諸葛亮沒有,劉備也不會有,關羽死於孫權之手,是自己戰敗造成的,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疊加的結果。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呢?一來益州和荊州間道路阻隔,聯繫不便;二來關羽發動此役事先沒有跟劉備、諸葛亮認真商量研究,蜀漢方面沒形成戰役的整體方案和規劃;三來關羽此前一路進展順利,敗得很突然;四來孫權背後突襲,蜀漢事先未料到。

大概考慮到上面這些因素,所以章太炎後來對之前的觀點也做了反思,他說:“少時所稱云爾,晚涉季世,益窺古人用心。”章太炎重新修訂了《正葛》,一開始想把題目改為《評葛》,覺得不妥,又將題目改為《議葛》,仍覺得不妥,最後定稿為《思葛》。

從標題的改變就可以看出章太炎認識上的不斷提高,可惜他之前做出的那個推斷實在太吸引人,大家反而不關注他後來觀點的變化了。


南門太守

荊州對當時的三個國家都是相當重要的,劉備要奪取中原,荊州就不能失,操要統一天下非得奪取荊州,對於東吳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派遣關羽守荊州,就是對荊州的重視,關羽在五虎上將裡,可以說是劉備最親最信任的人,當年關羽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棄曹投劉,可見關羽視劉備比任何人都重要

其實劉備寧可失了荊州,也不願死了關羽的,城失了可以再奪,畢竟荊州也是奪來的,而一個上將於整個集團來說就是旗幟,五虎上將對敵人的威懾和對自己人的士氣也不是一城一池可以比擬的,這也是那時候為什麼兩軍交戰,雙方派出戰將單挑或1挑多,多挑多,只要一方戰將失敗,哪怕那邊的人馬更多也會潰不成軍,因為士氣隨著戰將的失敗就迅速低迷了!

為什麼當初曹操那麼想要關羽和趙雲?為什麼劉備一說可以勸關羽投袁紹,袁紹就對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過既往不咎?這就是一個成名的將軍對一個集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就衝這點,劉備最不願意關羽死

關羽之死其實是比較偶然又必然的,首先關羽有勇有謀,守荊州絕對穩妥,可是隨著蜀漢的壯大,關羽劉備都有過分的膨脹,劉備太自信,認為看人不會錯,關羽太自大,看到別人打仗立功就坐不住了,斬龐德擒于禁,只看到勝利,看不到勝利背後的危險,太自大容易得罪人


雲淡風輕142861033

關羽之死是不是劉備故意,那肯定不是。我一開始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仔細想了想,應該是劉備殺劉封這一個橋段引起了大家的猜測,因為諸葛亮建議劉備殺掉劉封,為劉禪考慮繼位考慮。這個事件前後只相差一年,所以不得不去猜測是不是那個情況?


我們反過來假設推斷。假設劉備真的有殺關羽的心,那麼劉備會用整個荊州的代價去換關羽一條命,我想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幹出這種蠢事情。我們可以參照宋高宗殺岳飛,正常情況召岳飛回後升官,然後奪兵權再殺害,12道金牌招的時候,宋高宗都沒有向岳飛下手,因為此時還有用。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什麼?那是爭奪天下的根基,隆中對裡面的最重要的一環

,我是想知道劉備是什麼時候喝酒,把酒喝到腦子裡面去了?但是劉備酒量很好,明顯這種錯誤不會犯。


知常容

關羽之死死於傲字

關羽是一位高傲的將軍,史家評價他是“善卒伍而傲士大夫”。

一個人高傲得有高傲的資本。關羽通曉《春秋》,對劉備一生忠誠不二;中間雖有短暫投奔曹操經歷,那也只是權宜之計——為了保護劉備家小——並與曹操約法三章,其中重要一點便是降漢不降曹。

其次,關羽武功卓絕。

曹魏集團謀士程昱曾評價張飛、關羽均為萬人敵,而關羽武功更勝張飛。

建安五年,袁紹派遣大將軍顏良進攻東郡太守劉延,兩軍戰於白馬。曹操派遣張遼、關羽為先鋒前去解圍。

關羽遠遠望見中軍麾蓋,便推斷出那是顏良,於是策馬揚鞭,衝入敵陣,刺顏良於萬軍之中,並斬下顏良首級。

袁紹軍心大亂,再也無人能夠抵擋住曹軍的猛烈進攻,大敗而歸。

再次,關羽不僅勇冠三軍,武藝超群,對於自己也極盡堅忍。

關羽曾被流矢所傷,貫穿左臂,後來傷臂雖然癒合,但是每到陰天,骨常疼痛。醫生說:

“箭頭有毒,毒入骨頭,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這樣才能全愈。”

關羽伸出臂膀便令醫生醫治。當時關羽正與諸將飲酒。臂血流漓,盈滿器皿。而關羽一邊喝酒,右手一邊割啖烤肉,言笑自若。

令關羽忘乎所以、躊躇意滿的是樊城之戰。

蜀中劉備進位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本屯兵荊州,以壯聲威,於是發動了對駐紮在樊城曹軍將領曹仁的攻擊。

軍情危急,曹仁求援。曹操派于禁領軍前往救援。恰巧連降暴雨,漢水氾濫,于禁被淹,被關羽俘虜並投降了關羽,此役之中還斬殺了曹軍大將龐德。

樊城一役,關羽威震華夏。遠近各路山寇、地方武裝勢力紛紛接受關羽印號,為其支黨。曹操見此,一度想遷都來避開關羽的銳氣。

曹操手下謀臣司馬懿、蔣濟認為:吳蜀雖然表面聯盟,但是內裡卻相互猜忌防備。現在關羽得志,最不高興的就是孫權。

他們建議曹操拉攏孫權,“許割江南以封權”,樊城圍困自解。曹操然其計。

孫權與關羽的嫌隙遠非一日。當初孫權為兒子向關羽索娶其女,遭到關羽拒絕。

後來,關羽圍困樊城,孫權顧及吳蜀聯盟,派兵前往援助關羽,卻又命令軍隊不得速行。此舉令關羽很氣惱。

關羽惱恨吳軍遲延,再加上于禁投降,更是志得意滿,口出汙言,大罵孫權,並揚言打下樊城,一定移師滅了東吳!

孫權自知,關羽非常輕視自己。於是一方面寫信,向關羽虛以委蛇,另一方面接受了曹操的引誘,秘密派遣呂蒙渡江偷襲關羽後方。

關羽的高傲使他四面受敵,不僅得罪東吳,即使陣營內部也不能團結。

當時南郡太守糜芳駐軍江陵,將軍士仁屯兵公安。這兩個人一向都非常忌恨關羽輕視自己。等到關羽出軍攻打樊城時,糜芳、士仁則沒有傾盡全力配合關羽攻擊,只是提供了一些軍用物資。

糜芳、士仁這種出工不出力的行為惹惱了關羽。關羽揚言:“等回軍之日再收拾他們。”這兩個人更加憂懼。

等到孫權部將呂蒙偷襲荊州時,孫權暗中誘惑這兩人。這兩人竟然開門揖盜,讓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偷襲便得逞。

同時,曹操派遣大將徐晃來救援樊城的曹仁。關羽腹背受敵,漸漸不支,敗下陣來。此時孫權已經佔據江陵,把關羽軍卒家眷全部捕獲,關羽軍心大亂,作鳥獸狀,全部逃散。

孫權派遣一支部隊迎擊關羽。在臨沮,抓獲關羽及關羽兒子關平,並將其斬首。可惜關羽,一代將星隕落。

縱觀關羽一生豪氣過人,英氣逼人,才氣超人,只是因為高傲,令其四面樹敵,對外失了聯盟,對內失了援助,讓自己成了孤軍,直至最後慘敗身首異處,令人惋惜。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張飛因為虐下而身首異處,關羽因為傲上而兵敗身亡,如果他們兄弟能夠取長補短,兄弟戮力,漢家歷史也許是另外一種寫法。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但是他們的人生境遇卻耐人尋味:謙卑地善待每一位你身邊的人,至少別讓他們成為你的敵人。


青衫居士李君山

這個陰謀論是基本不成立的,但關羽之死,荊州丟失,劉備是必須要負些責任的。

首先,來分析分析陰謀論,說劉備擔心自己死後,劉禪控制不了權臣關羽,於是,不惜犧牲荊州三郡為代價,除掉關羽。

那麼,按照這個陰謀論,繼續臆測下去,還得除掉張飛,魏延等等手握地方軍的人咯?


關羽英勇就義

劉禪繼位後,叔叔伯伯輩的人都死光了?自己來主持大局?顯然這不可能。

為什麼陰謀論基本不可能呢?

其一,荊州三郡太重要。從劉備之後不顧大臣反對,也要去奪回荊州的表現來看,荊州三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備總不至於說,先把荊州三郡給你們,等關羽死了,我再來拿回來。

老劉,你這是玩呢?

平分荊州

其二,除關羽就除關羽,幹嘛還把關羽的那支軍隊一起除了?從劉備和曹操漢中之戰來看,劉備的兵力是缺乏的,他還向守成都的諸葛亮要援兵,楊洪力勸諸葛亮說漢中太重要,趕緊調兵去幫助吧。所以,漢中之戰勝利來之不易。

即使劉備要除關羽,為什麼不想個更好的招,非要搭上他的那支地方軍隊呢?


夏侯淵大戰黃忠

其三,請相信劉關張三人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劉備不信任誰,都不會不信任關羽張飛兩人,劉備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關羽張飛最早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生死相依,吃過多少苦?只要他們經歷過才懂。

劉備再怎麼也不可能故意害死關羽吧,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情誼的吧?

另外,劉備也不知道自己和關羽的壽命誰長呀?著急忙慌地除掉關羽幹什麼,損人不利己嗎?如果你是劉備,你會有更好的辦法除掉關羽,比如杯酒釋兵權啥的,或者劉備用情懷去感動關羽,讓他忠心輔佐劉禪,這也很合理呀。


劉禪

那關羽死了,劉備有沒有責任?

當然有!地方軍司令死了,總司令當然有責任咯。他是boss,說明他掌控全局出錯了。

其實,劉備拿下漢中,拿下上庸等地,確實有所膨脹,樂極生悲,不顧及到此時荊州有危險。曹魏和東吳在偷偷聯繫。如果劉備早些做出一些安排,調個人過去幫助關羽,或者給關羽增點兵,或者禁令關羽出戰啥的,劉備都沒有做。

所以,關羽之死,做大哥的絕對有責任,但他不應該是故意的。


小刀文史


天元一星


關羽死,劉備必失荊州。荊州對於劉備而言是進取天下的希望。所以對於劉備而言。恨不得關羽長命百歲。怎麼可能故意致死關羽呢!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文章。介紹的是關羽出兵北伐不是個人擅自做主。而是劉備的命令。下面我簡述一下。

《三國志》曹操傳中記載了;夏五月,引軍還長安。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

曹操5月回到長安,7月命令于禁援助曹仁。

《資治通鑑》中記載了劉備是在秋天7月稱漢中王。這個時候劉備給了關羽假節鉞的權力。

曹操命令于禁協助曹仁是在7月。所以關羽圍攻曹仁應該是在7月之前。很有可能關羽的北伐,就是為了減輕劉備漢中的壓力。等到漢中之戰結束時。劉備迅速給了關羽假節鉞的權力。讓他自行處置荊州所有一切。

這個時候,關羽擁有了荊州所有大權,進退全由關羽自己一個人決定。就算是劉備想借曹魏或者孫吳的手害死關羽也做不到。



關羽之死不是劉備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如果劉備想要害死關羽,根本不可能給關羽假節鉞的權力。讓他相機行事。給他假節鉞的權力,就是告訴關羽曹操已經從漢中撤兵。讓他適時撤退。

二;劉備作為一代梟雄。不可能不知道關羽的死意味著什麼。後果必然是丟失荊州。損失所有荊州兵馬。這對於劉備集團根本就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劉備根本就不可能致死關羽。


越關換視界

劉備故意害死關羽,這顯然是一個誇張並且站不住腳的觀點。劉備佔據荊益兩州,荊州可以說是他的半個家底。能把這半片江山交給關羽,可見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三足鼎立,勢力各有差異,最最重要的便是地盤。更何況荊州,沃土千里, 士民富庶, 戰略位置又極其重要,可以說是劉備用來成就霸業的資本。他沒有理由害死關羽並且丟掉荊州。


關羽軍事才能很高,又享有崇高的威望,單靠關羽的威望,就可以震懾到各方勢力。後面的“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可以知道,蜀國儘管有非常非常頂尖的名將,但是少之又少。關羽不但是感情上的兄弟手足,更是自己強大的軍事資源。關羽的損失,緊跟著眾多軍士百姓的損失,劉備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條臂膀。

知道關羽被困的消息後,劉備慌了,大哭著想要親自帶一支軍隊前去解救荊襄之急。確定了關羽的死訊後,直接昏厥過去。數日不進食,只是痛哭。更是在稱帝后,不顧諸葛亮和眾臣的勸阻,執意要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三國演義》中的描述著實讓人感動。先不說這裡誇張的成分,桃園結義,共患難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劉備怎麼忍心對他下毒手。



而關羽歸根結底,是自取滅亡。諸葛亮曾萬般叮囑要聯吳抗曹,但關羽置若耳惘聞,這已經與隆中對諸葛亮的計劃背道相馳了。孫權要和關羽聯姻,本來這是鞏固孫劉聯盟的最好機會,關羽卻斷然拒絕,還侮辱孫權藐視盟友。孫劉聯盟的破裂,一方面是孫權無法容忍劉備強大,另一方面就是關羽惹的禍。 三足鼎立之時,與盟友為敵,就是兵家大忌。最後曹操孫權聯手,關羽戰敗也是咎由自取。只能說關羽之死劉備有一定的責任,不能說劉備故意害死關羽。


小司馬遷論史

哎,其實我覺得不太想去談這種陰謀論吧,這種東西其實說這些其實沒有多大意義,而且不是很正能量的東西。

我們更不如去談談為什麼關羽會敗?

為什麼關羽會失敗呢?因為關於這個人,首先他的性格來講,他比較幹鼻子,用目中無人哦,嗯,就是年裡面的,其實瞧不上幾個人。

當時的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荊州啊,其實也有這個劉備的意思,就是希望吧,給自己的兄弟一個立功的機會,對吧,而且當時呢,當時經周已經沒什麼人啊,沒有可用的大將都跟這個劉備啊,去打打西川去了,我們只有一個關羽對吧,可以用啊,只能派他去守這個荊州,但是後來呢,誰知道對吧?突發了很多意外,跟這個孫權鬧掰了呀,然後朝那邊又發又不斷的,就是各種情況吧,結婚了,導致了關羽的死。

那可以說關於這事呢,其實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果他跟孫權的關係搞好一點,就是,比如說先穩住,穩住孫權那一邊,其實關於那不至於會死。可見關羽的意思了,反正後來就是這個熟的關係,幾乎已經到了那個最低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