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憑三寸之舌,身掛六國相印,嚇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蘇秦憑三寸之舌,身掛六國相印,嚇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戰國七雄,我們都有分別介紹,被滅的六雄,我們也進行過總結。可為什麼弱小不能聯合起來對抗強大,或者強大是怎麼拆散弱小的聯合那?我們就在先秦的最後部分,通過介紹兩個人,來給大家做一個解答。

蘇秦,周天子腳下洛陽人,年輕的時候,也趕著時髦,去齊國求學,拜在大牛人鬼谷子門下學習。您沒聽錯,就是當年培養出了龐涓和孫臏的鬼谷子,估計那個時候鬼谷子先生年紀也不小了,可還是在孜孜不倦研究學問,教導下一代。若干幾年之後,蘇秦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拿了結業證書,就外出找工作了。

也不知道蘇秦當年到底學到了什麼知識,反正是在外面沒有多少市場,蘇秦四處打工好多年,一直沒有出頭,實在有點混不下去了,只好回到了老家,想找找故鄉的溫暖。

故鄉很溫暖,故鄉也很現實,鄉親鄰居們經常會對他指指點點,極個別的還拿他當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些不算,就連家裡人也對他多有怨言,你一個大小夥子,站起來一米多高,上秤也是一百多斤,幹嘛不能好好在家勞作種地啊,非要出去混,真是不知道輕重緩急啊。

蘇秦很慚愧,他知道,在家裡吃閒飯是不行的,可要是讓他放棄所學,下地去賣苦力,也是他不能接受的。反正已經吃了那麼多苦,乾脆,再搏一搏吧,於是蘇秦閉門不出,把家裡所有藏書拿出來,從頭研讀一遍。

看罷藏書,蘇秦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書,都是扯淡,根本用不上,難怪別人不用我。那什麼是有用的那?機緣巧合之下,蘇秦得到一本《陰符》,這是當年姜子牙所著《六韜》中《龍韜》的一部分,蘇秦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苦苦琢磨書中的道理,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茅塞頓開。

這時的蘇秦,胸中已經有了乾坤,他給自己做了一個市場定位,我的目標,是天下的君王。要找君王,身邊就有現成的啊,蘇秦就近去求見周天子。沒想到離得近也不好,在洛陽一帶,蘇秦的名聲不咋地,周天子身邊的大臣沒一個說蘇秦好話的,個個都瞧不起他。

蘇秦也很識趣,天下君王有很多,這家不行找下家。蘇秦離開了洛陽,研究了一下當時的局勢,此時最強大的國家是秦國,蘇秦就向西入秦,想把自己的雄韜偉略和秦國的強大勢力結合,幹出一番事業來。

也是不巧,秦國特別會重用人才的秦孝公,去世了,當時的國君是秦惠文王,沒關係,蘇秦更看中的還是自己的本事和口才,至於你是孝公還是惠文王,問題應該不大。

可偏偏還真就有問題了,蘇秦拜見秦惠文王之後,就大力主張秦國應該吞併六國,一統天下。沒想到秦惠文王有自己的想法,他贊同蘇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主張,但是,他覺得時機不到,目前六國的勢力猶在,而秦國雖然剛剛經歷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可還沒有強大到能一統天下,他想把這個壯舉留給自己的子孫去完成。

(這裡插一句個人覺得秦國之所以能最後一統天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秦國幾代君王一直都有統一天下的雄心

而且一直延續下去

自己的主張沒有得到認可,那自然也就得不到優厚的待遇,蘇秦收拾收拾行李,繼續自己的找工作之旅。由於盤纏不多了,蘇秦就來到了距離秦國最近的趙國,這個時候的趙國國君,就是著名的趙武靈王的老爹,趙肅侯。

當時趙國的相國,是公子成,是不是有點眼熟啊,對了,就是那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最大障礙,公子成。這個老頑固,年輕的時候就很保守,對外來事物是一貫的排斥,所以蘇秦還沒有跟趙肅侯說上話,就被公子成轟走了。

慘啊,慘啊,投了三次簡歷,都沒被錄取。沒有找到工作,也就沒有收入,盤纏也花光了,好在老天照應,天氣還算不錯,蘇秦乾脆當掉了幾件衣服,準備最後一搏。

可能是因為穿的少了,蘇秦開始清醒的給自己做下一步的籌劃,也許是自己太盲目了,雖說自己研究的是君王之道,可國家不同,君王也不同,我應該給自己一個精準的定位,不能再這麼盲目的投簡歷了,畢竟,身上的衣服可不多了。

就這樣,燕國被蘇秦看上了。燕國雖然路途遙遠,可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這點苦,蘇秦還是能吃下的。蘇秦來到了燕國,可沒想到的是,燕國的國君沒那麼容易見到。蘇秦心一橫,就乾脆找了個臨時工作,在燕國住了下了,死等燕文侯。

蒼天不負有心人,一年之後,蘇秦終於站到了燕文侯的面前。這一年的時間蘇秦並沒有浪費,他從各個角度,反反覆覆的替燕國做過考慮,今天,蘇秦胸有成竹的對燕文侯講到。

我這次來,是來幫助燕國的。燕國地處北方,和趙國相鄰,燕國和趙國都要面臨中原國家和秦國的威脅,也都倍受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燕國和趙國是一種複雜的鄰居關係,既可結盟為友,也可成為家門口的冤家對頭。

燕文侯聽了半天廢話,有點不耐煩了,那你要怎麼幫我啊?

您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燕國目前的策略有問題,天下都知道,燕國是把秦國當做自己的敵人,當然了,這也不怪燕國,除了秦國自己,誰都會把它當敵人的。可是燕國對家門口的趙國的態度就不對頭了,現在趙國是沒有和燕國發生衝突,要是天下一旦有變,趙國對燕國下了手,肯定會打燕國一個措手不及的。

聽到這裡,燕文侯激靈靈打了個冷戰,對呀,我還真是疏忽這一點了,那我應該開始防備趙國了!

蘇秦長舒了一口氣,哎,終於上道了。

大可不必,趙國不防,不對,可把趙國當敵人,更是不對。

燕文侯這個時候已經徹底被蘇秦繞進去了,你痛快點,說說你的終極想法。

是這樣,我們和趙國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和趙國又有同樣的敵人秦國,對我們最有利的做法是,去和趙國達成同盟,組成一個小軍事共同體,這樣就可以舉兩國之兵,對抗強秦,還可以不必擔心趙國對我們的威脅。

蘇秦說完,給了燕文侯一點理解的時間。

幾分鐘之後,燕文侯終於捋順了。先生真是奇才啊,如果真能如此,我必當厚報。隨後燕文侯給蘇秦準備了豐厚的禮物,讓他去遊說趙國。

這回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蘇秦拿著公費,坐著公車,頭頂上還有著燕國使者的頭銜,很容易的就見到了趙肅侯,老套路,蘇秦先給趙肅侯分析了一下國際局勢。

趙魏韓三家本為一家,種族相通,語言相通,血脈相通,最重要的是,大家住的比較近,如果相處不好,那就是冤家對頭,相處好了,就可以互為犄角,做盟友。

天下人都知道,趙老爺子您英雄,可天下人也知道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秦國是趙國的敵人。我此次前來,是為了趙國安危考慮,建議趙國應該和魏韓二國和平相處,同仇敵愾。

趙肅侯被蘇秦整的一愣一愣的,感情你千里迢迢來趙國,就是為了教我這個,你說的這些,似乎,也不是多高明的東西嘛。

蘇秦早就料到趙肅侯不好糊弄,所以開始只是試探一下,一看趙肅侯質疑自己,就馬上開啟了第二種模式。

老爺子英明,不過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您繼續聽。

我從燕國而來,本意是想讓燕趙二國達成同盟,共拒秦國,可在來的路上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則秦國太過強大,非六國聯合不能制約,二則,就是六國聯合應該有一個盟主,那就非趙老爺子您莫屬了。

趙肅侯聽蘇秦開始說人話了,手捻長髯,微微點了點頭。

我基本贊同你的觀點,可這些東西都是理論的,誰都能說,我看你今天來我這裡,恐怕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吧!

蘇秦不由的感慨,趙肅侯真是個老狐狸啊,看來自己要亮底牌了。

蘇秦起身正色道,老爺子慧眼如炬啊,我也不敢相瞞。我敢說,天下能明白我剛才那番道理的人,不多。敢在您面前說出來的,也沒有幾個。我不但是這幾個人中的一個,我還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趙肅侯哈哈大笑,好小子,你不要兜圈子了,既然燕國和趙國都達成一致了,就由我出錢,你去遊說其他四國好了。

蘇秦現在已經有兩個國家的背景了,終於可以緩口氣了,休息休息,再去遊說那四國。就在這個時候,秦國突然出兵,攻打魏國,魏國實力不濟,城池失守,將領被擒。看秦國那狀態,打的比較爽,有點想揮師東進,攻打趙國的意思。蘇秦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妙,萬一我還沒把剩下四國聯合起來,秦國就打到了趙國門口,出於自保,四國就難以和趙國達成同盟了,想來想去,蘇秦就想到了自己的老同學,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另一位得意門生,張儀。他要激張儀去秦國效力,而後保全趙國,給自己聯盟贏得時間。

那一天,一個老朋友去拜訪還在讀書的張儀,兄弟啊,我聽說蘇秦在趙國富貴了,你的本事不在蘇秦之下,何不去趙國投奔蘇秦,給自己謀個富貴。

聽朋友這麼一說,張儀心動了,馬上放下書本,收拾行李,去趙國找蘇秦。沒想到,蘇秦變了,對自己不冷不熱的。開始張儀還覺得,可能是人家忙,等閒下來也許就好了。好不容易蘇秦有空了,請張儀去赴宴,張儀過去一看,來的人來挺多,看來兄弟還是沒變,這是想好好給大家介紹自己啊,挺高興。

沒想到剛吃了幾口菜,蘇秦就開始陰陽怪氣的說話了。張儀大哥啊,你說當初咱們倆一起讀書,你可是一直比我強啊,看書比我快,記性還比我好,可為什麼,今天你混的還不如我啊!哈哈哈哈!

這下子把張儀搞蒙了,沒想到蘇秦不但變了,變化還很大,也沒心情吃飯了,就灰頭土臉的回到了驛館。蘇秦羞辱了張儀,也驚醒了張儀,對啊,我本來就比你強,憑什麼你能坐這樣的位子,我還要投奔你啊,我應該自己找工作。

對,不但要自己找,我還要找一個比你強的,趙國現在勢力很大,天下能超過趙國的,也只有秦國了,於是張儀就找朋友借了點盤纏,去了秦國。張儀確實有本事,到了秦國之後,也得到了重用,秦惠文王任命他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事情。

這個時候,資助張儀去秦國的朋友才告訴他,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蘇秦安排的。張儀這才恍然大悟,感慨啊,這一次,我不如蘇秦,你回去告訴蘇秦,只要我在秦國說話好使,秦國就不會攻打趙國。

解決了秦國的威脅,蘇秦就離開趙國,前往韓國。作為趙肅侯的代表,蘇秦一上來就給韓宣王一通分析,大王,韓國自吞併鄭國以來,土地更加完整,山河險峻的優勢更加明顯。自從申不害變法之後,韓國的戰鬥力十分強大,現在少說也有幾十萬的精兵。再加上您韓國的獨門秘訣,能製造天下最鋒利的兵器,您根本就沒必要屈從秦國啊。

聽罷分析,韓宣王嘆了一口氣,哎,韓國雖然有你說的這些優勢,可是相對秦國來說,這根本不能轉化成勝勢,再說,我現在向秦國示弱,是為了保全國家人民,也沒有辱沒祖宗,向秦國投降啊。

蘇秦淡淡一笑,大王,您當秦國是小孩子嗎。今天你向秦國示弱,明天秦國要你割讓土地,你怎麼辦?你若是不給,如你所說,你打不過秦國,要是給了,秦國必定會變本加厲,索要更多,那韓國的滅亡之日,就不遠了。這一番話說的韓宣王是啞口無言。

蘇秦繼續說,我看大王是個明白人,韓國又有如此強大的實力,不尋求自保之策,卻甘心順從秦國的擺佈,我都替大王難為情啊!

聽到這裡,韓宣王臉漲的發紫,站起身來,手按寶劍之柄,高聲道,我雖然沒什麼本事,也不能去伺候秦國,我知道趙王派你來,是要聯盟對抗秦國的,從今天開始,算我韓國一個。

搞定了韓國,蘇秦又馬不停蹄,來到魏國。

老套路,見到魏襄王之後,蘇秦開始分析魏國,大王,咱們有一說一,魏國確實土地面積不大,這是明擺著的實事。可魏國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人口密度大,從人口數量上,社會經濟上來說,魏國的的勢力就算趕不上秦國,也應該和楚國差不多。

現在的魏國,年年給秦國上供,月月向秦國請安,可你看看,就前幾天,秦國還是攻下了魏國幾座城池,就是因為你採取只求自保不反抗的方式,所以才沒有國家幫你的。

魏襄王苦笑了幾下,先生啊,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魏國是有點實力,可一則,那點實力和秦國沒法比,二則,我挨著秦國這麼近,人家只要手癢癢,隨時都能把拳頭伸過來,你說我能怎麼辦。

蘇秦看魏襄王這幅慫樣,不由得笑了。大王啊,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事情不是沒有,當年勾踐打敗夫差,周武王牧野大敗殷商,都是如此。再者來說,魏國也不是不堪一擊的主,以魏國現在的國力,足可以和秦國掰掰手腕,如果只是一味的割地求和,等逼到被迫一戰之時,國力已經大損了,就真的是難求一勝了。

魏襄王點頭沉思了片刻,喃喃自語道,可是,現在很多大臣,都主張要低姿態對待秦國的。

蘇秦見此情景,趕緊上前一步,提高嗓門說到:大王,那些都是奸佞之臣,他們都是為自己安危考慮,沒有顧忌國家啊 !大王!

魏襄王有點被感動了,那依先生之見,我魏國該何去何從啊。

蘇秦看火候差不多了,不緊不慢的說到,大王,對抗秦國是必要的,可也沒必要讓你們一個國家去犯險,我這次來,就是奉趙王之意,想讓六國聯合起來,舉六國之力,共拒強秦。這說來說去,聯合對抗秦國,好處最大的,還是你魏國。

魏襄王激動的是熱淚盈眶啊,我從來沒見過,您這麼明白的人,以後趙國怎麼做,我魏國一定跟著幹!

嚇唬完了韓國和魏國,蘇秦整理好心情,東進齊國。此時的齊國國君,是齊宣王,蘇秦還是不變應萬變,照例先是給齊宣王分析國情和敵情。

大王,你們齊國厲害啊,四面都是天然的屏障,而且兵精糧足,國富民強。自建國以來,無論怎麼打仗,從來沒有動過泰山南面的部隊,也沒有讓清河和渤海沿岸的士兵出過力,齊國的實力可見一斑。

您的都城臨淄,更是富得不行,而且人口眾多,足足有七萬戶,一旦天下有變,這裡就可以湊足二十多萬大軍。依我看,七國之中,還是你齊國實力最大。

拍完了馬屁,蘇秦話鋒一轉,挑起了毛病。韓國和魏國害怕秦國,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和秦國太近了,要是他們和秦國發生戰爭,十天之內就可分出勝負。他們要是僥倖打勝了,也是國力大損,給其他國家可乘之機,要是不幸打敗了,就有亡國滅族的危險,所以韓國和魏國才會那麼懼怕秦國。

可你齊國就不同了,秦國到齊國路途遙遠,齊國又佔據易守難攻之地,所以秦國就算有心,也不敢輕易對齊國動兵的。齊國佔據了這麼大的優勢,可我聽說,您的大臣們,都主張齊國像秦國臣服,這實在不是拿國家俸祿的人該出的主意啊!如今趙王派我前來,就是要和您合計合計,把六國聯合起來,讓他秦國根本不能奈何我們。

一番話說得齊王頻頻點頭,先生說的有道理啊,我這個人比較愚鈍,住的又很偏僻,從來沒有聽過您這麼有見地的話,您回去告訴趙王,我齊國,願意追隨趙國,組成聯盟。

蘇秦長出了一口氣,現在只剩下楚國了,他打起精神,要啃下這最後一塊骨頭。

咱們閒言少敘,這一日蘇秦就來到楚國,拜見了楚威王。

老一套繼續,大王,楚國土地有五千多里,軍隊有百萬之多,倉庫裡的糧食,足夠吃上十年有餘,要是楚國都臣服於秦國,那天下就沒有國家不怕秦國了。

楚威王一愣,而後是哈哈大笑,你是從哪裡聽來的小道消息,誰說我楚國要向秦國彎腰了?

蘇秦一聽,不好,臺詞背錯了,馬上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您誤會了,其實我的意思是說啊,秦國現在最怕的就是楚國了,楚國要是強大了,秦國就危險,反過來,秦國要是強大了,楚國也就有麻煩了。

楚威王淡定的看著蘇秦,嘴裡吐出幾個字,說,繼續說。

蘇秦這時候汗都冒出來了,不行,這最後一關了,無論如何不能掉鏈子,他緊緊腰帶,清了清嗓子,低頭說到。

秦國的賊子狼心,天下都知道,很多國家的臣子主張向秦國進貢稱臣,如果大家都這樣,那麼秦國將會稱霸天下,諸侯都會割地給秦國,楚國也不能倖免。可反過來,如果六國聯合起來,秦國就會被遏制住,那樣楚國就會成為六國之首,諸侯們就會向楚國割地納貢了。

說到這裡,蘇秦抬起眼角,看了一眼楚威王。孰輕孰重,大王應該心裡有數。

楚威王淡淡一笑,沒有講話,在王宮踱起了四方步,半晌之後,對蘇秦說。

這些用不著你教我,我心裡早就想過,楚國和秦國南北交接,秦國早就有吞併楚國之意,註定我們是冤家,不是朋友。韓魏二國,因為離得近,經常被秦國欺負威脅,所以和他們,我也不敢有深入的接觸,免得他們為了自保出賣了我。

齊趙燕三國,我們也是打打和和的,算不上有交情。不用你捧我,楚國和秦國的實力差距,我心知肚明,單靠楚國,是絕對幹不過秦國的,我也召集群臣商議過對秦國的應對之策,可他們也是亂糟糟亂糟糟,拿不出一個好主意。

不怕你笑話,我經常晚上睡不著,已經失眠很久了。現在既然你肯牽頭,團結諸侯,對抗強敵,我楚國沒有比你更好的辦法,聽你的就是了。

成功了,成功了,這是六國的成功,也是蘇秦個人的成功。六國之所以能達成同盟,是因為各自的利益,也是因為蘇秦個人能力,所以蘇秦被推舉了六國聯盟的聯盟長,擔任六國的相國,同時佩戴六國相印。

拿下楚國之後,蘇秦的任務算是得以完成,他就自楚國北上,回趙國覆命。當然了,肯定要路過自己的老家,洛陽了。蘇秦這一路場面擺的不小,因為他是六國的公共相國,所以各國都派出送行使者,那前呼後擁的氣勢,儼然就是帝王出行。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周天子的耳朵裡,想想自己當初連個保安工作都不肯給人家,天子有點心虛了,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就主動派人去為蘇秦的車輛清掃道路,還派人去郊外犒勞蘇秦,蘇秦坐在車裡,好不得意啊。

這裡是自己的家鄉,當年我多麼落魄潦倒,如今,前面是天子的軍隊為自己引路,後面是各個諸侯國軍隊護衛,何等威風。等等,怎麼看見幾個熟悉的身影啊,路邊跪著的那不是哥哥和嫂子們嗎,怎麼都低著頭,看都不敢看自己一眼。

蘇秦剛要叫停馬車,轉念一想,算了,不要嚇到他們了。哎,人啊,你要是富貴了,親人都會對你畢恭畢敬,你要是混的慘了,親戚都不把你當回事,何況外人了。哥哥嫂子啊,你們當初說我讀書耍口舌沒用,還笑話我二畝地都弄不來,我當年若是在洛陽有二畝地,怎麼會有今天的榮華富貴啊。我蘇秦不是小氣的人,雖然當年你們給了我不少白眼,可畢竟是我的親人。隨後,蘇秦下令,把自己的錢財拿出一部分,賞賜給在洛陽的親戚朋友。

蘇秦大功告成,回到趙國,趙肅侯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而後,蘇秦又把六國君主簽字的盟約送到了秦國,鎮住了秦國,從此,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六國聯盟,是出於利益的考慮,一旦受到更大利益的誘惑,他們的聯盟就出現了裂痕。先明白了這個道理的是秦國,秦王派人去遊說齊國和魏國,給他們畫了一個大大的餅,齊國和魏國沒有經得住誘惑,就發兵攻打了聯盟的創始國趙國。

這下子趙王不高興了,他覺得蘇秦應該為這個事情負責任,就讓蘇秦去解決問題。蘇秦審時度勢,他覺得,這個時候的天下,已經不是當年的天下了,秦國被攔的太久了,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再維持六國的聯盟了。自己在趙國是混不下去了,他就向趙王請命,請允許臣出使燕國,而後再圖抗秦大計。

蘇秦離開了趙國,就再也沒有回去,六國的聯盟,也就土崩瓦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