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在蘇州火車站南廣場乘遊2公交車可直達。虎丘也稱雲巖禪寺,初建於東晉,傳為司徒王珣、司空王珉舍宅為寺,始稱虎丘山寺;唐時改武丘報恩寺,宋代稱雲巖禪寺,清朝康熙帝又曾改為虎阜禪寺,迄今有1600年曆史。該寺的特點是“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意思是山中有寺、寺中有山。相傳,顏真卿遊山時,承邀留下墨寶“虎丘劍池”四字,方丈嬉言“一字千金”。當顏再遊時,方丈怕索金,就在山前建了山門,早早閉門不見;顏會意,即在門上寫下“老僧只恐山攜去,日落先教鎖寺門”。

虎丘是蘇州著名的旅遊景點,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現有建築:山門、斷梁殿、擁翠山莊、孫武亭、二仙亭、第三泉、冷香閣、劍池、雙井橋、虎丘塔、雲巖寺、萬景山莊等。園內古蹟眾多,歷史積澱深厚,就連蘇東坡也說:“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

我記憶虎丘內的景點有:

1.頭山門。虎丘因山形似蹲虎而得名,頭山門處是虎頭,兩口井是虎眼,虎丘塔是虎尾。照壁“海湧流輝”四字,示意虎丘與大海的淵源。“虎阜禪寺”豎額是康熙御筆。“永禁虎丘染坊碑”立於乾隆二年(1737),是我國最早的環境保護法令,因當時虎丘染坊汙染了河水。

2.斷梁殿(梁雙殿)俗稱二山門。始建於唐,重建於元;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頂,中間大梁斷開,整個屋面重量全靠大斗拱、琵琶吊、棋盤格起到頂力和吊力作用,分擔了負重。傳是蘇州香山幫工匠所建。

3.擁翠山莊。臺地式園林,依山勢而建;原系“月駕軒”舊址,是晚清蘇州狀元洪鈞(文卿)與名妓賽金花(傅彩雲)的別墅,建於光緒十年(1884)。大門粉牆上有“龍虎熊豹”四字,是清咸豐八年(1858)桂林陶茂森所寫,但導遊常戲說是唐伯虎與祝枝山比書法所致。南牆壁嵌有隸書“海湧峰”碑,是清代嘉慶年間錢大昕所題。山莊西側有一陳佩忍墓。陳佩忍即陳去病,南社創始人之一。早年參加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倍受器重。1933年10月病逝於桑梓同裡鎮,1935年11月柳亞子等人將其靈柩遷葬於虎丘,並舉行公祭,以紀念南社成立三十六週年。

4.沿路旁有“憨憨泉”、“試劍石”、“石桃”、“枕石”等景點,值得一提的是“試劍石”旁有元代顧瑛的詩:“劍試一痕秋,崖傾水斷流;如何百年後,不斬趙高頭?”

5.古真娘墓。傳說真娘名胡瑞珍,唐“安史之亂”時,由北方流落江南,受騙淪入青樓。書生王蔭祥欲重金同宿,節烈真娘卻投環自盡。后王蔭祥為其建墓,石刻“香魂”,遍栽花卉,成為“花冢”。唐代白居易等文人紛紛題詩,贊其貞烈,一時成風。後有舉人譚銖題詩:“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蕭條儘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獨題詩。”才止。

6.第三泉。泉水潔瑩醇厚,傳為唐代陸羽所挖。陸羽曾應皎然和尚之邀,在此寫出《茶經》一書。崖壁“鐵華巖”三字,取蘇東坡詩“鐵華秀巖壁”句意。還建有“致爽閣”、“冷香閣”,遍植梅花,暗香浮動。而粉牆上“冷香閣”大字,傳是華陽十五歲少年洪衡孫於1920年所書。

7.千人石。它是火山噴發的流紋岩所致,呈暗紫紅色。傳說一,生公竺道生在此講經,有千人坐此聆聽。傳說二,闔閭墓成,夫差在此殺千餘工匠,血滲石中成暗紅色。傳說三,明末東林黨人及愛國志士曾在此石上集會。傳說四,楚霸王項羽就是在此石上起兵造反的。傳說五,張士誠在這裡抵抗過元軍。傳說六,太平天國軍進攻蘇州時在這裡和清兵打過仗。傳說七,民國愛國詩人柳亞子等人就是在這裡組織成立南社的。

8.點頭石。典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傳東晉高僧竺道生創立“惡人亦有佛性”說,被視為邪論,但他“聚石為徒,與談至理”,聽得眾石點頭,池水滿盈。

9.二仙亭。初建於宋、重建於清;採用優質花崗石建造,亭枋有浮雕,雙龍戲珠,立體感很強。亭內刻有陳摶和呂洞賓的畫像。楹聯“夢中說夢原非夢,元裡求元便是無”;“昔日岳陽曾顯跡,今朝虎阜再留蹤”。

10.劍池。水深六米,終年不涸;水下是闔閭墓,傳說有葬劍三千。“虎丘劍池”四字傳是唐代顏真卿所書,但“虎丘”二字為後補,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篆體“劍池”二字,傳是王羲之“神鵝易字”,實為元代周伯琦所書。“風壑雲泉”四字,是北宋米芾的真跡。明代高啟的《姑蘇雜詠 闔閭墓》詩:“水銀為海接黃泉,一穴曾勞萬卒穿。謾說深機防盜賊,難令朽骨化神仙。空山虎去秋風後,廢榭烏啼夜月邊。地下應知無敵國,何須深葬劍三千。”

1 1.雙井橋(陳公橋),為南宋陳敷文出資建造。橋上有兩個圓洞,過去建有轆轤可汲水,稱“雙吊桶”。

12.虎丘塔(雲巖寺塔),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959),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曾遭七次火災,木簷和塔剎均毀。現塔高47.5米,七層八面,四面開門。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組成,由於塔基厚薄不均,到明代崇禎年間,產生明顯傾斜。現代曾有過二次大修,並把塔基用鋼筋混凝土灌注。經測,現塔傾斜角3.59度,塔頂偏離2.34米,成為“東方斜塔”,可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媲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3.雲巖禪寺,幾經興廢,現存大殿僅是當年的偏殿而已。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兩壁掛十八羅漢圖,上懸“我佛慈悲”匾,系蘇州狀元陸潤庠所書。門前石階有53級,有“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之意。

14.萬景山莊,是盆景園,也是仿古園林,佔地25畝,集蘇派盆景藝術之大觀。其中冠名為“秦漢遺韻”、“雲蒸霞蔚”、“雀梅古樁”等盆景,樹齡都有數百年曆史,虯蟠若龍,生機盎然。

15.後山,有玉蘭山房、通幽軒、十八折、百步趨、小武當、海湧亭、中和橋、攬月榭等景點,舊有“虎丘之勝在後山”的說法。前山比較秀麗,後山比較幽靜。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蘇州美麗的虎丘 你去過幾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