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偷娶庶母遗臭万年,一个庶母嫁给儿子,为何名垂青史?

用户64079274

曹丕偷娶庶母是指曹操死后,儿子曹丕把父亲的妃子们收入帐下。一个庶母嫁给儿子,其实讲的就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早年侍候过唐太宗,后嫁给儿子李治的故事。




首先,曹丕乱了伦理纲常。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人们的观念是赢者为王败者为寇,其中胜的一方还以俘获对方的女人为荣,特别是漂亮女人。


可曹丕不止俘获敌人的女人那么简单。曹操死后,其子曹丕把父亲的妃子都留在了自己身边侍候。有一次曹丕生病,太后去看望他,发现都是先皇的妃子在侍候,于是问他:“这些妃子什么时候来的。”曹丕直言,父亲死后我就召她们过来了。


太后大怒,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就是,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会吃你。曹丕还是无动于衷。可见为了私欲,伦理道德根本不能约束他,母亲也管不了他。


曹丕是矛盾的个体,他自我且报复心重。对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他有大量的诗词和散文成就,主要以思妇和男女爱情为题材,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善于观察女子,也渴望爱情,但是他不尊重女性,更不尊重自己的父亲。


据说,因猜忌父亲与自己的夫人甄宓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他怀恨在心。父亲死后,马上翻脸报复,他收了父亲的女人,后来甄宓也不得善终。在这些问题处理上,不符合一个国君的格局。

再者,他父亲死后的同年,他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直接篡汉为帝,后世对他的评论也会受其影响。



而武则天与唐高宗的结合,是王皇后为了抗衡萧淑妃使的计谋,换句话说,她是赞同的。再者唐高宗李治是喜欢武则天的,所以武则天自然从感业寺名正言顺的回宫。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也算自由恋爱。他一生尊重武则天,虽然她服侍过自己的父亲,可他钟爱她,还让她做了皇后,共同打理朝政。



另一方面武则天有非凡的政治能力,她在位期间,除了排除异己做了一些残暴的事情外,她对唐朝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她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并带动了全国人民过上了安康的日子。她清楚要以农业生产为本,并采取鼓励政策,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


获得民心。重视人才,其中包括狄仁杰、张柬之等,她广开言路,接受谏言,政治开明。


武则天通晓文史,诗文,书法等等。这些都为她名垂青史加分。并且,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杰出的女皇帝,为唐玄宗时代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以上说明,曹丕偷娶庶母不是偶然,而是计谋,为世人所不耻,只能遗臭万年。而武则天嫁给唐高宗李治并创造一番宏图伟业,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还与她本人的能力挂钩的,最终能名垂青史。



有书共读

曹丕偷取庶母,这事基本属实。庶母嫁给儿子,并且名垂青史,主要指的是李治娶了武则天。性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娶了后妈,但世人的评论完全不同,这是有所处时代、所用方式、感情深浅来决定的。

曹丕和李治所处时代完全不同

曹丕是东汉末年生人,汉朝对儒家文化非常推崇,甚至在汉武帝时曾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时代对于三纲五常、人伦情感非常看重,后妈也是妈,怎么能娶后妈做妻子呢?怎么能和后妈一起进行人伦之事呢?因此,当曹丕他妈卞氏看到曹丕的行为后,大为恼火。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这话的意思:曹操死后,曹丕把曹操的小老婆悉数收纳了。有一天,他妈卞后来看他,看到曹操的一众小老婆都在曹丕这里,就问道:“这些人怎么在你这里呢?什么时候来的?”曹丕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爹死后,我就接过来了。”卞后气坏了:“你要不要脸?你死了后,狗、鼠都不会吃你的肉。”

从上面可以看出,娶后妈,虽然从生理和遗传上没有什么影响,但从人伦情感上,那个时代无法接受。

可李治所处时代完全不同,在汉人王朝汉、晋之后,就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基本上都是五胡十六国发展过来,主要执政者及其家属基本都是从前游牧民族的后裔,比如北魏拓跋氏,比如北周宇文氏,比如做了隋朝皇帝的杨坚也是娶了独孤氏。而李治的爷爷是李渊,其母亲是鲜卑族的独孤氏,李治的奶奶窦太后也是匈奴和鲜卑、汉族的混血。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更不用说其鲜卑族的身份了。

既然是和“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有些习惯和胡人的相近也是非常正常的。胡人男人死了,女人可以嫁给小叔子,也可以嫁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所以,唐太宗娶了自己弟弟元吉的老婆杨氏,还娶了另外一个堂兄的老婆。唐高宗更猛,直接娶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最猛的还属后期的唐玄宗,把在世儿子的老婆杨玉环纳入了后宫。尽管如此,社会舆论并不是很强烈。

所以,时代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不同。


魏文帝曹丕和唐高宗李治,娶庶母的方式不同


曹丕是偷偷的将小妈们纳入了后宫,而李治则是光明正大地将武则天迎入了后宫。偷娶让人觉得这事不光彩,会受更多人唾弃。而光明正大地迎入后宫,说明了当事人的勇敢,会让人产生敬佩。

曹丕估计是对老爹的美妾门早已垂涎已久,可老爹在世时不敢啊!终于,自己当皇帝了,权利大于天,临幸几个老爹遗留的宫女美妾,感觉不是什么事了。可是,让曹丕光明正大地将小妈们纳入后宫,曹丕也没这个胆量,害怕舆论的唾沫淹死了他。


偷娶更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更容易遭人鄙视。光明正大地娶了,反倒让人说不出更多的评价了。

一个偷取,一个直接娶,娶的方式不同,也造就了评论的结果不同。


曹丕和李治,娶庶母的目的不同


曹丕不是偷娶了一个两个,而是一群,是直接接手了老爹的后宫“遗产”。这些后妈,曹丕一定不是出于什么难舍难分的情感,而纯粹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再说直白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美色的欲望。

其实,已经做了皇帝了,美色不是任自己选吗?为什么不放过自己的这些小妈呢?还增加了被别人评论和鄙视的几率,这是何苦呢?

想来,这些小妈的风姿绰约早已让曹丕意淫不少次,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于是老爹死后,曹丕要让自己曾经的想象变成现实,而且不惜冒上各种舆论的风险。


李治是娶了武则天,可是无论从野史还是正史,都可以看出,人家是为了爱情。李治喜欢武则天,喜欢地要死。为了武则天,能从感业寺把武则天捞出来。娶了武则天后,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这说明李治和武则天亲密活动不少,也说明了感情的成色很足。


李治和武则天不仅生了不少孩子,而且李治不断提升武则天的地位,最后让武则天做到了皇后的位置上。后来,李治在身体欠佳时,很信任的让武则天代为处理国事,让武则天的能力完全展现。

虽然李治死后,武则天当了一代女皇,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武则天的执政并没有损伤大唐的实力,而且让大唐发展更加良好,给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所谓“爱情容易让人原谅,偷情容易让人鄙视!”,因此曹丕挨骂更多,李治也许也挨骂,但正面的评价更多。

所以,从所处时代、所用方式、感情深浅三个方面来说,曹丕偷娶庶母更容易遭骂,李治娶了后母,后母名垂了青史。


蓝风破晓

首先曹丕偷娶自己庶母这件事情违背了儒家的封建伦理纲常,和普通人的价值观完全相背而行,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考虑自然遗臭万年。而武则天嫁给自己的儿子自然算她平生的污点,但瑕不掩瑜,名垂青史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功绩和实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生征战四方整合了中国北方。但由于汉朝四百年江山,出于稳定民心的慎重考虑,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废天子自立。而到了曹丕手里,自立乃大势而归,曹丕夺取了汉献帝的天下,顺顺利利登上地位之后,居然将曹操的小妾纳入自己府中。已经是天下之主,天下莺环燕瘦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入宫,怎么就偏偏看中了自己父亲的女人。

曹丕此人坐拥的天下是曹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他的女人也是曹操的女人,这种德行实在令人不齿。《世说新语》这样记载: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曹丕生母之口都说曹丕禽兽不如,这种人品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武则天就不一样,身为封建王朝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治国有方将大唐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第一印象看起来就很加分,有点风流韵事更加衬托了女皇的神秘感。况且女皇未及宠幸便遇上李世民驾崩。之后李治娶了武则天,并一步一步地封成了皇后。看起来也没有不符合伦理纲常,而且她的执政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实在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的典型代表。


品读武器装备

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故事的故事有很多情况情况。先从武则天说起,武则天嫁给李治。为何没有批判,反而有人歌功颂德。因为武则天确有收买人心一套,在唐朝李元(这个字在手机打不出来丿认老子为祖宗。武则天为了夺取李氏江山,找了一些和尚来神化自己。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又让人把她雕成观士音菩萨,让世人顶礼膜拜。你想啊?谁敢跟神仙对抗呢了?再说武则天治国理政确是一把好手,把大周治理人民安居乐业,八方来朝,最后老了又还政于李氏家族,这就没毛病。再说曹丕娶曹操的小妾没是娶一个,而是全部都耍,显然为了报复老爷子,你不是不原意把江山传给我吗?我就睡你的女人。再说他对自己兄弟也是赶尽杀绝,如果不是卞后拦下,恐怕曹植也会被他杀了,一首兄弟,也让曹丕遗臭万年了。曹植怎么能和武则天相提并论呢?我……?……唉历史啊啊啊只能让人想爱又想恨?到此为止吧,?。


济阳老哥

第一:国与国的习俗不一样;

第二:嫁娶的目的不一样;

曹丕娶庶母,是这样一个故事。这还要从他的父亲曹操说起,曹操虽然是一名战略名将,但也酷爱美女(在古代,三妻四妾也很是正常)!家里更是妻妾如云!但是曹操是个很开明的人,他曾说在他死后,愿意让这些小妾改嫁。并嘱咐儿子不能阻拦。

后来,在曹操真的快不行的时候,又一次嘱咐了儿子,如果你的庶母们愿意改嫁就随她们而去,如果不愿意,就留他们在王宫里,你好好养着她们……

果然,在曹操死后,曹丕确实没有“亏待他的庶母们”,而是把他的庶母们全部都纳入自己怀中,供自己娱乐。能被曹操所纳妾的女人定然相貌与智慧也不会差,所以也吸引了他的儿子。在古代,儿子偷食老子的妃子也不是件稀罕事了……

而当时的曹丕已经称霸为王。而且在他们那个时候,名节和名分也是相当讲究与重视,不同辈分是不能结婚的,寡妇更是不能随便改嫁。谁要是侵犯了这两条定律,定是被遗臭万年的……所以儿子偷食老子的妃子一旦被发现,不是处死就是发配边疆……

然而,曹丕就是犯了这样的错,当时的他作为君王虽然不敢明眼行事,怕被王宫大臣异议和耻笑,就悄悄的把他的庶母们安排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可事有不巧,无意中被他的生母发现,还大骂了曹丕,后来还送了他流传至今的一句话:“狗鼠不食汝余”……用现在的话讲:“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就是曹丕与庶母被遗臭万年的原因……

而另一段庶母嫁儿子却被千古传颂的故事发生在匈奴。主人公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匈奴夫死后家室改嫁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这个被娶的庶母王昭君为了换来和平,出塞嫁给了匈奴的单于呼韩邪,在单于死后,王昭君又遵循匈奴习俗,嫁给了新的单于,也就是呼韩邪的长子!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典故。

两个故事都是儿子娶母,一个沦为千年笑柄,一个推崇至今。这就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Sunshine娟子

第一,曹丕娶庶母,这是个段子。

第二,庶母嫁给儿子,你指的是武则天吗?武则天不是李治的庶母。

第三:无论曹丕,还是李治武则天,在后世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他们都达不到遗臭万年或名垂青史的地步。

先说曹丕娶庶母,为什么是个段子。

这段话的来源是《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本笔记体小说,这是一本小说。

《世说新语》里面呢,记载了曹丕的很多事情,是专业黑曹丕的。虽说曹丕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是编写不靠谱的故事黑他,不小心就成了段子了。

①就说《世说新语》里记载的曹丕的另一件事情吧,这个故事老出名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世说新语》)

同样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也有:

繇尝率二子见文帝,(钟)会时年七岁,其兄毓年八岁。毓见帝惶惧,汗流满面。帝问毓曰:卿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帝问会曰:“卿何以不汗?会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帝独奇之。(《三国演义》107回)

这个故事活灵活现的记载了钟会见曹丕的情景,然而,这是个段子。

钟会,生于225年,曹丕,死于226年,他俩咋见面呢?罗贯中给改成七岁,七岁也见不着啊,曹丕都死五六年了。

②《世说新语》记载了曹丕当他妈卞夫人的面杀曹彰的故事,非常生动: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蔕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历史上曹彰暴病身亡,就算是曹丕下毒手的吧,那也是偷偷摸摸的,至少没留下什么把柄,但是《世说新语》说的是,曹丕在他妈屋里和曹彰下棋,让他吃毒枣,把他给毒死了,曹丕是傻瓜啊,当着亲妈的面杀自己的亲弟弟?

《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还有:曹操和曹丕抢甄姬,曹丕杀了曹冲,曹彰,另有曹植作了《七步诗》没杀成,说它是本精彩的段子集合绝不为过。

③看完上面的再看曹丕秽乱曹操后宫的这一段: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世说新语》)

不说曹操刚死,曹丕就敢这么把老爹的后宫收了,是多么愚蠢和不智的行为,就算收了,也不能傻到给他妈看到吧?曹丕是个很有头脑的政治家,不是傻瓜。

再说曹丕的母亲卞夫人,结合上面的故事,似乎她是一个爱骂人爱生气爱动怒的暴躁女人,实际上呢,这个卞夫人是一个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女人,曹操评价她是“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三国志》)

再说武则天是李治的庶母吗?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李治是李世民的太子,但是武则天没资格被称为是李治的庶母。

父亲的妾就是儿子的庶母吗?不是的。

在唐朝身份制度里,有三父八母之说,八母即嫡母,继母,养母,乳母,庶母,出母,嫁母,慈母。

何为庶母?父亲的儿子称有子女的父亲的妾室。

也就是说,成为庶母有两个条件:一要是妾,二要生育子女。

即便是普通人,想被称为庶母,也要满足生育子女这个必要条件才行。

而在皇家来说,要求更为严格。首先武则天没有生育子女,就算以普通人的标准看,她也不是李治的庶母,其次皇家妃嫔制度森严,李治已是太子,武则天只是一个才人,根本没有资格称得上是李治的庶母。

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是,李治娶了老爹的女人,但是不能说李治娶了他的庶母。

在历史上,李治想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大臣反对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王皇后无过,武则天出身低这两个原因,并没有提到是乱了伦常的原因。

时高宗欲废王皇后,瑗涕泣谏曰:“皇后是陛下在籓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愿陛下为社稷大计,无以臣愚,不垂采察。”帝不纳。 (《旧唐书·韩瑗列传》)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意。故文王兴姒,《关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 (《新唐书·来济列传》)

师明礼

这个问题看的我一愣一愣的,想破脑袋也没想明白到底是谁因为嫁给儿子而名垂青史。看了其他人的答案才知道题主说的是武则天。


好吧,首先武则天能不能留名千古(之所以说“留名”而不是“名垂”是因为有争议),和她嫁给李治没有一点关系没有。就像大家都是玩头条的,但是我为什么就没你这么优秀呢?额,其实你优不优秀和玩不玩头条没一点关系。

武则天能留名千古,是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在位期间把国家治理的还很好。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有长足发展,人口也从元徽三年到神龙元年从380万户增加到610万户,人口几乎增长一倍。


至于有没有名垂青史,武则天自己心里都清楚,所以她给自己留了个无字碑,留给后人评说。对武则天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特别是近代和古代就是完全相反的观点。

古代认为武则天: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近代评价多为评价其政绩显著,又为女性树立了榜样。

客观的讲古代确实因为观念问题,对武则天评价有失偏颇,武则天是用酷吏,但是汉景帝汉武帝都有用,朱元璋更是用。武则天用酷吏也有其不得不的原因。

综上,有没有娶庶母不是评价历史任务的标准,那是私德。曹丕也并遗臭万年,历史上对曹丕的评价还是蛮好的。王勃评价他为:“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渔耕樵读

曹丕偷娶庶母,典型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传授给自己孩子们的,除了阴谋权术,其它就是好色了。于是曹操曾经铸造铜雀台,想要收罗天下美女于其中,在攻打张绣时,收了张绣的婶娘,在攻打吕布时,收了吕布手下将领的老婆,在攻打刘表和孙权时,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为了收了大小乔,可惜没成功,在攻打袁绍时,准备抢走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甄氏,没想到甄氏被自己的儿子曹丕捷足先登了。

另外曹操对待自己的原配夫人丁氏并不怎么样,曾经因为丁氏说了自己而将其赶回老家。曹操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并不仁慈,将他们充分的利用到了自己的政治手腕中,比如曹操的三个女儿一同嫁给了汉献帝,大儿子曹昂因为救曹操而身死。

可以说曹丕充分继承了他父亲的方方面面。曹丕对自己的哥哥痛下杀手,用毒酒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曹彰,又想害死曹植,幸亏卞太后力保才得以幸免。有了父亲的榜样,曹丕自然非常好色,竟然胆大包天把自己老爹的伺妾都暗中拉到自己房子里去了。在汉朝时期,礼法制度依然还是比较健全的,曹丕的这些行为不但不符合当时的礼法,更不符合之后从宋朝开始的程朱理学。所以倍受诟病也属自然。

一个庶母嫁给儿子。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讲的武则天嫁给唐太宗的儿子李治的故事。

其实唐太宗娶武则天,当时已经六十来岁了,而武则天初入宫时刚刚十四岁。武则天入宫之后被封为五品才人,却始终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虽然武则天是很想的。等到唐太宗病重的时候,武则天却和太子李治暗中有了交往。太宗驾崩,武则天等未受宠的妃嫔被送到了一座寺庙出家为尼,后来被当了皇帝的李治给放了出来,一步一步当上了皇后。

我想大家所说的名垂青史一般说的是武则天。而娶了老爹妃嫔的李治其实一般还真没多少人批评或者赞扬,主要是武则天光辉熠熠,已经遮盖住了李治的功绩。

而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时一名伟大的皇后,甚至一度篡权当了个女皇帝。在政治上更和李治一起开创了唐朝的盛世时期。她选贤任能,亲贤远佞,手段残忍,屠戮李唐宗室,可以说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唐朝持续着辉煌。

所以后人都因为其历史功绩而夸赞武则天。


阿庆还是阿庆

曹丕娶庶母不仅是人伦道德上的令人不齿,对国家也没有什么益处,所以他的行为令历代文人骚客所不齿,而史学家也隐秘地记载了此事,让曹丕遗臭万年。武则天虽然嫁给了李治,但一则李治并非武则天所生;二则武则天治国有方,被历代执政者所敬仰;三则国家公器不以私德议之,如果武则天如慈禧太后一样,恐怕人们也会让武则天身败名裂!


一、曹丕簒汉,不能以天下道义毁之,但可用私德毁之。

曹丕簒汉,虽然名义上是汉献帝主动禅让,但实质是曹丕以实力威胁的结果所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合了北中国,但是终曹操一世,没曾废天子而自立,不是实力不济,而是人言可畏。汉朝四百年江山,尽管气数已绝,威风已丧,但民心还是怀念大汉的。因此不管理由有多充分,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簒汉的曹丕的鄙视。

然则,国家兴亡有道,天下唯有德之人居之,没有不灭亡的朝代!所以对曹丕代汉无法在法理上批评他,但是可以从私德上攻击他,让曹丕成为一个令人所不齿的畜生。所以《世说新语.贤媛篇》中用比较隐秘的一种手段写出了曹丕娶庶母的事,并借曹丕生母之口说出曹丕禽兽不如。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二、武则天治国有方,故不以私德毁之。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女,未及宠幸便遇上李世民驾崩。之后李治娶了武则天,并一步一步地封成了皇后。武则天是一代治国圣手,李治一朝的许多大政决策都是武则天做出的,所以李治还没死之前,武则天就是天后,与李治并称二圣。

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但是在治国上,还是游刃有余。老百姓原本实在,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日子有盼头,到也不再乎统治者之间的倾轧与杀戮。武则天杀伐过重,也是杀的李唐皇族与官吏,对老百姓并没有多大杀戮。

武则天也知人善用,提拔了狄仁杰、王孝杰等著名人物。对于外事,武则天一样霸气,多次击败了突厥、契丹、吐蕃等国家。最终在武则天时代,唐朝国力大升,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最终武则天还是还政于李唐王室,并没有挑起大的国乱。

唐朝风气开放,嫁娶也相对奔放一些,且不说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女,并没有合床或者生育子女。就是唐玄宗把已经是自已多年的儿媳妇杨玉环娶了,也有白居易等人作《长恨歌》歌颂此事呢。所以以武则天治国之在功,实可名垂青史!



大秦铁鹰剑士

首先,要说到这两个朝代之前所承接的朝代。曹魏之前的汉朝。是以儒家为正统的汉人王朝。汉朝提出的三纲五常影响了中国千年之久。承接其后的曹魏必定受其影响。曹丕偷娶庶母明显有悖儒家伦理。而且曹魏代汉并非民心所向。难免落人口实。更何况中国文人是有有条件要骂你。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骂你。



而唐朝之前的隋朝,隋朝之前的北周,北周之前的西魏,西魏之前的北魏。都是有很浓厚的鲜卑血统。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鲜卑人。隋文帝的皇后独孤皇后也是鲜卑人。李世民的鲜卑姓氏大野,杨坚的鲜卑姓氏普六茹。可以想见唐朝受鲜卑文化的影响有多深?鲜卑等少数民族本身就有迎庶母传统。这在北方少数民族并不少见。唐高宗迎娶武则天有悖儒家伦理,可是于鲜卑传统有无何不可。李世民就迎娶过隋炀帝的皇后萧美娘。

而且与汉族男尊女卑的传统不一样,鲜卑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这可以从隋唐历史窥见一二。在独孤皇后生前,隋炀帝杨坚甚至不敢轻易临幸其他女人。长孙无忌也有吃醋的典故。据记载,李世民曾多次赏赐长孙无忌美女。可长春无忌坚辞不受,原因是家有悍妇。李世民大怒,假赐毒酒一杯给长孙无忌的夫人。问他是要接受这些美女还是饮下“毒酒”。结果长孙无忌的妇人立马把“毒酒”喝了下去。发觉原来是醋。这便是吃醋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