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可以去很多国家,你有遇到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万家灯火502

船员的确可以去很多的国家,作为一个十多年的远洋船员,我也是去过了有二十多个国家了,至于不同的感受,我就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大体的说一下。

我是2007年去的朝鲜,当时韩国对朝鲜还是采取的阳光政策,我们船就是负责从韩国给朝鲜运输救济物资,几乎一周一次。当时韩国和朝鲜虽说局势相对比较缓和,但人员交往还是没有开通,所以每次都有几个韩国官员随我们船一同前往朝鲜,估计是一些官方的交流,但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



第一次到达朝鲜,虽然去之前还是听说过朝鲜比较落后,但亲眼看到后还是有点触目惊心,那不是一般的落后,而是相当的落后。我们是冬天去的,靠的港口是南浦港,据说南浦是朝鲜最大的城市,又是沿海城市,经济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但你绝对想象不到,就这么一个大城市几乎没有电。到了晚上,整个城市黑漆漆的一片,仅有几座政府性质的大楼里能有点微弱的光,像无助的眼神绝望的眺望着这个贫穷的城市。



在到达引航站时上来了一位引航员,他负责指挥船舶进港。头发蓬乱,身上穿着的皮夹克已经多处脱皮了,脚上穿着的水鞋还带着泥巴,光看外表很难想象他就是引航员,但他的确是,这样的职位在中国月薪都是几万人民币。随同引航员一起上船的还有两个移民局人员(在中国叫边防),不过他们的穿着就相对很有面子了,很整齐的军装,威严的大盖帽,他们主要负责防止人员偷渡,在朝鲜,偷渡的后果是你不敢想象的,惩罚的残酷性要追溯到中国的封建社会,一个人偷渡,全家都会倒霉,男的被抓到可能被枪毙,女的用钢钉穿透嘴巴,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朝鲜人一般不敢偷渡。移民局上船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封关,他们要把船员的手机、相机等认为会存在间谍用具的东西全部集中封存,不会让你在朝鲜拍照,以防暴露了他们美好的社会主义形象,手机更不能用,当然,他们那里有没有手机信号还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靠港后马上就有士兵在船边站岗了,他们的军装明显很新,和中国当年国民党的军装一个模样,帽子也一样。腰上别着手枪,手里长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格外的耀眼,他们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他们在等待着一大波的官员上船检查,在官员面前要尽可能的展现他们过人的军人素质。不一会远处来了一大批人,估计有海事局,检疫局,海关,移民局等等的官员,他们犹如飞虎队一般,个个骑着自行车呼啸而来,虽然都是官员,但他们的穿着明显不如士兵,这也是朝鲜先军政策的结果,一切都要以军事为先。

上船检查了一大圈,同时也要了不少的东西,比如透明胶、圆珠笔、A4打印纸、电池等等。虽然我们觉得不值钱,但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好东西,所以我们也很慷慨的赠与,实际上是我们不敢得罪他们。然后又让船员去餐厅集合,要检查船员的健康状况,防止有传染病的带入,其实在其他国家也会检查,主要就是量体温,但朝鲜可能没有或者缺乏体温计,所以就在一个军医般的人手里,挨个把脉算是把健康检查完了。同时海关的也检查了一些库房,其实主要就是检查了船上的伙食库房,查看了有多少的肉类,以便一会他们要在船上吃饭时,能知道哪样肉没做给他们吃。



吃好喝好后他们撤了,留下两个移民局的官员继续在船值守,当然,船边站岗的士兵也没有刚才的飒爽英姿了,而是蜷缩着发抖的身体,靠在挡风的吊车旁慢慢的恢复着体温。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人,他们准备卸货作业了,先是在船边集合,打着拍子唱了首歌,虽然不知道什么歌,但能猜的出来是歌颂伟大领袖金日成的歌,然后才排着对一个个的登船,每个人胸前都带着金日成的像章。看到他们的着装,我想到了黄继光,想到了铁人王进喜,因为他们的装束非常的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朝鲜工人的棉衣,漏出来的棉花更多,他们穿着水鞋,里面可能填塞着稻草,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保暖,因为大街上来来回回的人也都穿着水鞋,他们没有棉鞋穿。女人仍然顶着围巾,漏出雪白的脸,脸之所以这么白,不是她们的化妆品好,而是擦的粉,说白了,她们几乎没有所谓的化妆品,只是擦粉而已,这样反倒恰恰突出了她们非常淳朴的美,一种很自然的美,即使都饿着肚子吃不饱饭,脸上依然漏出积极的笑容,让人有种消融冰雪的温暖。



晚上的港口几乎没有灯光,工人作业需要将船舶的灯光照向码头,以便于工人作业,港口的吊车,上面印刷着中国制造,每当作业时,都会哐哐当当的响个不停,由于缺乏保养,几乎快要废弃,每次我都担心吊车会不会突然倒掉。从船上卸下来的货物,他们直接用车送到仓库,(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他们的车就是拖拉机)是用摇把发动的那种机器,由于天冷,经常发动不起来,所以还要经常用火烤,进行油箱加热,活塞点火,这可苦了那帮开拖拉机的姑娘们了,看着着实让人怜悯。我曾经尝试着送她们东西,比如吃的之类的,她们不敢要,害怕别人举报挖社会主义墙角,抓去劳改,所以我也不敢坚持给,只能盼望着朝鲜有一天会真的开放起来,让老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


雨打芭蕉796

船员可以去很多的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要分清楚.他们天南海北到处游荡,不是为了舒心的去旅游。大多数都是为了生活所迫,逼不得已。大海上有着许多未知的危险, 还有生活上的艰辛。这叫做以命换钱。许多人做船员都是逼不得已。我没有去过海边,感受不深。我认识两个跑过船的打工朋友。在外面跑了三年。赚了一点钱,回家来把房子修好了,就再也不去了。宁可在家拿两三千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干每月15000的工资。他们的话不多,就只是说苦,危险。这辈子他们再也不想去干了。我也好想去看看大海,但是绝不会去当船员。只是阅历不多,只能写到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