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背后的隐匿空间

信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背后的隐匿空间

在信息时代,舆论生态和格局不断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舆情分析开始成为产业,舆论控制和引导更是一门高深的战略艺术。

在信息时代,技术进步使得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正逐渐摆脱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代之以互联网时代的逻辑与规则。正如网民所言,时空压缩、杠杆原理、蝴蝶效应等,这些曾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名词现已真实存在于虚拟与现实世界当中。新型的传播技术迅速更新换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云计算,技术推动传播行为,传播行为又对现实提出下一步的要求,一个新的世界就在传播技术与传播行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

有学者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演化最迅速、最喧闹、最复杂的场域,是舆论主阵地,是各种力量的博弈场。互联网本身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化,现实和虚拟的联动从未如此频繁。社群的高速成长和聚合的便利性,使得社会不断出现无数时聚时散的亚文化群体。

就国家而言,在今天新媒体、泛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能否掌控网络舆情,将成为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

这是我在《信息时代:正在变革的世界》一书中的一个重要判断。当今世界,网络舆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各种力量的较量几乎是面对面展开。双方必然会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投入对抗,这都将使网络舆论对抗在一定时期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如何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分析网络信息,采取各种合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宣扬己方的立场和政策,把国家意志转化为群众意志,从而主导社会舆论,影响民意归属,保持话语主导权,充分利用网络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政治决策,是对国家政治智慧的重要考验。

在西方社会,新闻背后是财团的身影。对国际垄断资本来说,不仅要购买军队和警察的安全保护,也需要操纵舆论实现自己的利益。现在美国又开始总统大选了,热热闹闹打的是舆论博弈战,背后是大把大把的金钱。

有网民感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信息流动越来越自由,但它后台的隐匿空间却越来越大,有时候让人感觉很恐怖。斯诺登事件也好,阿桑奇事件也好,信息的流动和控制其实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后台,且越来越难观察到。如果原来说新闻是商品、报纸是商品的话,那么现在所有的舆论都变成了商品。越来越多的舆论调查公司开始出现,做很多舆情调查和删帖的生意。这个庞大的后台操作体系,许多人根本观察不到。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时间变得更短,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变得更低,自由民主议会制度越来越失去活力,公关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所以新媒体的发展、眼球逻辑的扩张,对原来的政治参与模式冲击非常大,旧的东西垮掉了,但是新的东西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摘自《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

洪鼎芝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信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背后的隐匿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