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 百花不落地纹 、八宝纹、凤尾纹 、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 、 婴戏图纹。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

婴戏图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 (一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

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 (一对)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沉稳,端庄大气。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底施白釉。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对碗纹饰布局对称,绘画工整细腻,色彩浓妍华美。「万寿无疆」是清代乾隆官窑瓷器上开始流行的一种恭颂皇帝的吉语装饰图案,由康熙官窑瓷在花蕊纹饰内各书一吉祥文字拼凑成四字吉语的图案延续演变而来,当为宫廷祝寿之用。

莲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绿地粉彩番莲纹吉寿玉壶春瓶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绿地粉彩番莲纹吉寿玉壶春瓶

瓶撇口,束颈,垂腹,圈足。外壁施浅绿釉,腹部绘四朵番莲,莲芯嵌「吉」字,花心枝梗上生佛手、桃子、石榴「三多纹」,肩部描金书四「寿」字。颈部一周桃实纹。口沿外一周如意云纹。器足微撇,足墙饰缠枝花纹。器内及底部施松绿釉,底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北京故宫收藏嘉庆款绿地粉彩瓶例子二件,一件为番莲纹福寿字梅瓶,另一件为夔龙勾莲如意耳罐,纹饰均与本瓶近似。

青花缠枝: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青花缠枝花卉铺首尊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青花缠枝莲纹赏

赏瓶创烧于雍正朝,在出现之初被称为“玉堂春瓶”,因其多以青花绘缠枝莲纹,意寓“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赏赐用瓷,以期臣下为官清廉,故又名“赏瓶”。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将赏用瓷瓶亦画样呈览,交年希尧烧造些来……”,档案中之“赏用瓷瓶”即应指赏瓶。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瓷器之经典品种,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朝,其间从未间断。

本瓶撇口长颈,鼓腹浑圆,足际微外撇,整器造型丰腴优雅。瓶胎釉白皙润泽,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其中口沿及颈部分饰海水波涛、如意云头、蕉叶、缠枝莲花及回纹共六条纹饰带,胫部及足际则点缀仰莲及卷草纹,腹部主体满绘双层缠枝莲花,其花朵鲜活饱满,姿态各异,枝叶恣情生长,茂盛繁密。整器青花发色鲜艳明快,浓淡相宜,纹饰繁缛细密,层次分明,画工点染细腻,笔力高超。瓶底心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端庄隽秀。

花鸟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粉彩开光花鸟纹双兽耳瓶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广彩六方人物花鸟纹盖罐

盖罐形体硕大,形制新颖,六面百花地开光,三面描绘西厢记人物故事,三面绘制花鸟纹,图案绘制精细,色彩搭配丰富。盖与罐身绘工相近,盖纽塑狮,狮身饰金彩。此罐是清嘉庆广彩的代表作品,为外销陈设重器,值得藏家收藏。

17世纪以来欧洲人重华瓷,而清廷规定我国与欧洲贾舶的通商仅在广州互市,为了方便按洋人的要求彩绘图案,国内商人乃将景德镇烧造的白瓷运至广州,另雇工匠,仿照西洋或中国的传统图案彩绘,于珠江南岸开炉烘烧制成彩瓷,“广彩”之名由此而来。其大量产品外销,图案装饰性强。

鸳鸯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斗彩荷塘鸳鸯纹碗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斗彩荷塘鸳鸯纹“满池娇”小碗 (一对)

鸳鸯荷塘图源自宋元织锦纹样,亦称“满池娇”,此种瓷器装饰画意最早源于明宣德五彩器,后经成化斗彩器定型,以后各朝均沿袭烧造,成为明清两朝官窑之经典纹饰。

本品碗心与外壁均以斗彩绘鸳鸯荷塘图,布局精确而疏朗,胫部绘青花仰莲纹。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龙凤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粉彩龙凤纹瓶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道光 青花五彩龙凤纹碗 粉彩缠枝八宝纹匙 (各一对)

碗为一对,道光之器。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心青花双圈绘红色立龙,外口沿彩绘八吉祥纹饰,其间以如意纹间隔。碗腹主体通景描绘二对龙凤穿花,其中两凤形态颜色相同,两龙则分设红绿二色,色彩缤纷,精美绝伦。碗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品种始烧于康熙朝,贯穿整个清代,每朝必烧,又有“五彩红龙“之称。

勺为一对,嘉庆之器。形制规整,勺内壁以白釉为地,满绘粉彩缠枝花卉,托佛八宝纹饰,外壁白釉上绘矾红蝠四只,围绕正中底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龙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霁蓝地描金折枝花卉衔枝夔龙纹双耳瓶

清嘉庆 绿地粉彩龙纹夔耳瓶

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绿釉为地。腹部饰四组宝相花龙纹,正中为宝相花,两侧双龙拱照,外衬折枝莲云纹。肩上一周如意云纹,上托一圈粉红地卷草纹。颈上饰二组宝相花龙纹,上下各饰一周勾连纹,两侧置红彩描金夔龙耳。口描金,近底处一周莲瓣纹,足墙饰红地描金回纹。瓶内、底部施松绿釉,底矾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嘉庆初年瓷器延续乾隆朝的高水平制作及华丽风格,各式粉彩器常施以各种色地,绘繁缛吉祥图案。此瓶以绿地衬托宝相花团龙纹,色彩亮丽,对比鲜明。清宫旧藏一件纹饰相若的嘉庆款绿地宝相花夔龙纹罐。

凤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矾红穿花凤纹洗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青花夔凤纹瓶

造型秀巧可爱呈敛口,束颈,折肩,弧腹,圈足,底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透明釉地青花绘饰。敛口折面双弦围成圈带,其内青花染地,线绘如意灵芝于上装点,深浅层次;颈部纹饰三层,自上而下分为蕉叶纹、回纹、变形莲瓣纹,颈肩夔凤纹一周,青花单弦作结;腹部作饰三层,上下回纹、变形莲瓣纹、如意云头纹相对,中域夔凤纹满布,其层次丰富,过渡清晰。据资料,此瓶类创烧于乾隆朝,为其时大运瓷器之一种,烧制历经嘉道二朝而止,大运瓷器乃是清宫得以维持日常生活的重要器皿。此尊为嘉庆时期御窑之佳品,清一代烧造同式尊中上佳者,其青花发色浓翠明艳,点着铁锈斑点效果,绘饰层次丰富,浆胎,胎釉精良,莹润白皙,写款笔道规整清晰,器形周正古雅,尺寸虽小却见大器雄浑壮阔之气势,与乾隆时期无异,应属嘉庆朝早期作品。目前存世仅见两只,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而另一件即为本件拍品,正可谓孤品也。此件清嘉庆青花夔凤纹瓶来源清晰,品相完美,留存至今实为难得,为收藏之上品。

八宝纹纹饰: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青花缠枝莲八宝纹瓶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胭脂紫地粉彩八宝纹象耳瓶

嘉庆官窑承袭乾隆御窑,虽帝王力倡节俭,御窑厂瓷器烧造规模缩小,然前朝之工匠、技术、物料犹存,故精品不时可见。此胭脂紫地粉彩八吉祥纹象耳尊,即为嘉庆御瓷中不可多得的高档陈设器。

嘉庆彩瓷之中,以色地粉彩器为最,常见有胭脂紫、松石绿、黄彩等,上绘诸彩,映衬彩料之妍美华丽,艺术格调更胜一筹。此尊唇口,短颈,溜肩,垂腹,椭圆形圈足,口、颈处作六边形,颈部饰双象耳。在嘉庆粉彩器中,此造型并不多见。器内壁及器底满施松石绿釉,釉色淡雅清新。口部、底边描金,口沿饰几何纹一周,象耳整体由矾红装饰,墨彩勾勒细节。器身以胭脂紫釉为地,沉稳尊贵,其上粉彩绘八吉祥为主题,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与西番莲纹均匀分布,秩序明晰,繁而不乱。圈足饰蕉叶纹。底心以矾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绘制精细,填彩准确,色彩纯正妍丽,风格沉稳静穆,寓意吉祥,加之造型浑厚,胎釉精良,大有乾隆朝遗风。

百花(百花不落地)纹饰: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粉彩百花锦地杯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清嘉庆 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芦瓶

装饰沿用乾隆时期的百花图案,因器物上布满千姿百态的花朵,不露地色,故称“百花不露地”。清宫档案将此纹饰定为“万花献瑞”,《嘉庆九江关呈贡档》即有拍品相应烧造记录:“嘉庆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奴才阿克当阿跪进:……洋彩万花献瑞吉庆尊成对(交圆明园)……”。

百花不露地装饰之出现必在工艺繁荣之世,考其源流,可知雍正一朝为初创阶段,多见碗杯之属,花叶之间留有空隙,尚无致密之象,乾隆之后发展至极致,嘉庆初年尚见。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载:“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故又称“万花堆”。

为葫芦瓶制式,颇为少见。器形饱满,器身以矾红、黄、紫,粉、蓝、绿等粉彩满饰各色花朵,图案以牡丹为主题,周围绘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等。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犹如万花齐放,富丽堂皇。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乾隆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芦瓶,装饰工艺与拍品相同,可兹参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