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只是為了提前消費嗎?你還可以體會不敢花錢的心態

文/禦寒

“超前消費”對大學生來說並不陌生,花明天的錢更成了一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隨著無現金時代的到來,畢業前的大學生是否需要人手一張信用卡,作為踏入社會的象徵呢?俺來也採訪了幾位畢業生,聽他們講述自己與信用卡的故事。

出國留學用信用卡看演唱會

廖同學即將前往澳大利亞繼續深造,之前從沒辦過信用卡的他正打算辦理一張visa卡。

出國讀書的同學幾乎每個人都會辦。主要用來付學費、房租和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因為聽說用信用卡交學費會有一大筆積分,這些積分累計起來可以換取不錯的獎品。

除此之外,我還會用信用卡提高一下生活質量。因為我去悉尼讀書,那裡經常會有世界知名的歌手、樂隊來開演唱會,用信用卡搶門票是非常方便的。跟國內不一樣,國外的演唱會用信用卡支付的比較多。

我自己不太會衝動消費,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考慮到自己的實際能力,畢竟還沒正式工作沒有資金來源,花錢還是量入為出的。身邊的同學近期有不少辦信用卡的,或者之前已經辦過父母的附屬卡,對畢業生來說辦卡政策稍微寬鬆一點,大四之前辦卡額度不大而且有點麻煩。

有信用卡才能提前看復仇者聯盟

金同學在規劃畢業旅行的時候,特地前往香港觀看復仇者聯盟3。作為漫威粉,她覺得信用卡消費給她帶來了超前的享受。

信用卡只是為了提前消費嗎?你還可以體會不敢花錢的心態

我是去影院現場買的票,因為聽說香港購票用信用卡方便,就提前辦了一張以備不時之需。現場購票非常方便,如果沒有信用卡,可以到場也看不了電影。能提前享受到上映時差福利應該是信用卡的一大用處。

雖然在國內儲蓄卡可以滿足大部分付款需要,但在境外用信用卡消費可能是一種習慣。之後工作生活用到信用卡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出國辦簽證、會員日享受優惠等。

沒有信用卡申請不了美國的學校

王同學今年秋季將赴美讀研,她早在去年暑假就辦理了一張父母信用卡的附屬卡。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就開始準備美國大學的申請。每所學校的申請費幾乎都是刷信用卡付款的,跟國內的銀聯卡不一樣,國外的付款系統支持visa、master這類的信用卡。有些學校查的比較嚴,他們會看申請者和銀行賬戶人是否是同一個名字。為了方便申請,我就開了父母的附屬卡。

我自己有超前消費的觀念,開信用卡主要也是為了交美國大學各種申請費比較方便。因為是父母還款,所以自己沒有太大的金錢壓力。但是信用卡的使用比較侷限,之前跟家長承諾只能刷在正經開銷上,但每一筆刷卡記錄都會顯示在主卡上,自己出去旅行訂票什麼的都不敢刷附屬卡。

信用卡帶來的最大的便利,在我看來,是突然需要一大筆錢的時候可以應急,如果因為當前餘額不夠而不能支付一些產品或者服務,可能會錯失一些機會,之後會遺憾吧。

信用卡只是為了提前消費嗎?你還可以體會不敢花錢的心態

信用卡會讓我更加自律

應屆生黃同學在看了某行的廣告考慮到自己未來工作需要後,開通了自己的第一張信用卡。

對應屆生來說,開信用卡相對比較方便,我只提供身份證和學信網信息等待銀行審核就可以了。畢竟大三之前沒有固定工作收入,只能辦父母的附屬卡也不太方便。

信用卡主要是為了出國消費方便,國內需要信用卡的地方不太多,基本可以使用儲蓄卡,出國旅遊會用到;國內的信用卡每週固定日有消費優惠,對工作黨來說也很實惠。

我每月基本都是月光族。但感覺信用卡會讓我更自律,我會更謹慎地思考需要購買什麼東西,控制自己的消費額度,畢竟影響信用記錄,就會養成習慣每個月定時還款。同時,預測到下個月花多少錢,權衡一下額度,購買一些實用又好看的小物,提高生活質量。

信用卡只是為了提前消費嗎?你還可以體會不敢花錢的心態

大學生辦理信用卡能夠提高生活質量,分散當前經濟負擔。但信用卡消費還需量力而行,讓大學生活更加充實的同時不能讓自己的收入負增長。

其實俺來也和浦發銀行合作了一款名為future card未來卡的黑色信用卡,也許可以滿足大學生的日常開銷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