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面膜大王”美即遭下架,走下神坛是因外资故意“雪藏”?

曾经,它被称为“中国面膜大王”,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高达26.4%,稳坐第一把交椅,年销售额超10亿元;现在,它遭到屈臣氏的暂时下架,曾贡献70%销售额的最大线下销售渠道被迫关闭。

原“中国面膜大王”美即遭下架,走下神坛是因外资故意“雪藏”?

它,就是曾经的“中国最大面膜品牌”——美即。从辉煌的中国面膜大亨到如今的泯然众人,美即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被雪藏?无稽之谈

自2012年美即被欧莱雅收购以来,“唱衰”美即的言论就从未停歇。特别是在2017年初,欧莱雅2016年财报显示,美即面膜在2016上半财年共计亏损15.8亿元。财报发布后,美即随即被第三方市场监测机构曝出2016全年回款不足2亿元的消息,较2012年巅峰时期13.5亿元下滑90%。

此后,“外资收购国产品牌后故意冷藏使其走衰”的猜测满天飞,阴谋论甚嚣尘上,甚至还有自媒体声称欧莱雅买下美即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为自家品牌铺路。

原“中国面膜大王”美即遭下架,走下神坛是因外资故意“雪藏”?

事实上,欧莱雅在中国市场主打的是中高端品牌,原有受众与定位都与美即完全不重合。相反,欧莱雅很需要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美即面膜,以补充自己在该领域的空白。况且,在收购美即面膜后,欧莱雅也没有推出受众与定位与美即类似的子品牌。2015年,欧莱雅还为美即成立了面膜专研中心,研发出多款新产品,并于2017年推出了市场第一款膜液分离面膜等。由此可见,“故意雪藏”“为自家品牌铺路”的谣言不攻自破。

只能说欧莱雅虽然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但却暂时没有很好地整合收购的本土品牌。毕竟,外资团队与中国本土团队文化的差异不小,公司基因也完全不同,双方需要有一定的磨合时间。

竞争太激烈,打法却保守

没有被故意雪藏的美即面膜,但却实实在在遭遇了品牌力衰减,销售额衰退的情况,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从整个行来看,中国的面膜市场,尤其是贴片面膜,还是颇具前景的。2017年,中国面膜市场零售总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面膜类产品已占到护肤品市场份额的10.0%。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几年我国面膜市场将呈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中国面膜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原“中国面膜大王”美即遭下架,走下神坛是因外资故意“雪藏”?

然而前景看似很美好,但对于面膜企业来说,生存仍是很艰难,因为竞争的企业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美即在被收购前的2011年大展拳脚时,中国的面膜企业仅有20余家,国外的面膜品牌还没被大家熟悉。美即那时的成功,有一定运气的成分在。

然而在2012年-2013年,就是美即面膜爆红后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面膜品牌猛然增加了400%,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呈喷井式爆发。在正是因为这种激烈的竞争,导致了美即生存困境。根据《星图数据》的统计,2016年美即线上的市场份额已经下跌至2.1%,排在国产品牌的第八位,落后于面膜市场的诸多后起之秀:一叶子、膜法世家、御泥坊等品牌。

原“中国面膜大王”美即遭下架,走下神坛是因外资故意“雪藏”?

况且,在中国面膜消费市场上,营销是推动销量增长的很大一个因素,而品牌营销手段,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如今的年轻消费者们,往往不太注意传统广告,反而越来越重视口碑,一些意见领袖、明星推荐以及话题炒作反而能让品牌熟识度更高。尽管美即在2016年拿下了“第一草根网红”papi酱的第一支广告,但其营销手段比起竞争对手们动辄签约一线明星,包圆所有美妆KOL的大动作来讲,实在是太保守太弱势了。

如今,随着屈臣氏暂时下架美即面膜,其在线下的能见度已经越来越低,曾经国产面膜之王还能在线上重回王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