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做的很好,為什麼?

霓裳◆落花瓣◇

臺北故宮文創品近幾年頗為走紅,成為少有的將博物館館藏設計製作成文創品後產生巨大經濟價值和話題性的作品,“朕知道了”紙膠帶、墜馬髻頸枕、龍紋手絹、密奏聖旨明信片、夜光運動手環、微型寶物迷你小書房、翠玉白菜傘等都曾火了一把。

為什麼在“傳統新造”的熱潮裡,華語文化圈中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文創品大獲市場認可?

原因一:緊扣歷史文化,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讓文創不在產值,而在感動。

臺北故宮文創品的主體都來自於故宮內的藏品,2013年推出風靡一時的康熙手書複製品“朕知道了”紙膠帶,創意又實用的文創品和當時流行的清宮戲巧妙貼合,不僅在臺灣民眾中攬獲超高人氣,也是去臺灣旅行的大陸游客搶購熱門,由此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由“傳統館藏仿製品”製造走向“現代文創”開發之路的重要標誌。

原因二:好的文創品一定有好的文創人



臺灣自由行

從大環境說,政府首先在政策層面全力支持,出臺《挑戰2008》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計劃,其核心內容是對公民進行美學啟蒙與教育,在整個社會孕育對文化美學消費的審美土壤,為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增長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