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会沿路返回

爱,会沿路返回

【姚荣专栏】

爱,会沿路返回

上了高中以后,儿子开始疏远我们。

他不愿穿我给他买的衣服。我的欣赏品位还是可以的,走的是青春文艺的路线,买的衣服不是大牌但也算品牌。儿子穿上我给他买的衣服,帅气清爽,像一件赏心悦目的文艺作品。高一才上了两个月,儿子竟拒绝我给他参谋的衣服,选择他喜欢的款式颜色。唉,他选的衣服,掉了一个档次。有时候,和朋友逛街,看见小男生穿起来帅呆了的衣服,就忍不住买回来。高兴的让儿子试穿,他乜一眼,冷冷的说:“不用,我有衣服穿。”已买回来了怎么办?他坚决不穿,只好拿去跟店主好话说尽,退了呗。那以后,便不再当硬家给儿子买衣服了,就算他看中的衣服再不入我的眼,由他,他的地盘他做主。

高中以后,儿子不再像先前一样,高高兴兴把一些见闻想法分享给我听,他很沉默,经常郁闷不开心。我小心谨慎地探问,在奥赛班里,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靠后,老师不喜欢也不重视他,座位排次靠后。初中时,儿子的成绩靠前,活泼可爱,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这种落差挫伤了儿子的自尊与自信。我经常安慰他:没关系,只要你尽力了。一个心事重重的青春期孩子,怎么静得下心去尽力呢?唉,这一时期,青春发育,可恶的青春痘肆虐疯狂长满儿子的脸。有一回他发给我一条短信:“妈,班上有人说我的脸好恐怖。”我想了又想给他这样回复:“别理他,少在意这种只看人家脸上瑕疵的人。开心点,内心撒满阳光,脸就会生动可爱。”这样的宽解,对不自信挫败感连连的儿子来说,多苍白无力啊。

儿子开始转移兴趣,一下课就冲向操场打篮球,打得汗淋淋的,依依不舍离开操场。他的班主任说,对经常压着铃声到教室的儿子越来越失望。在教室里,在学习上,儿子越来提不起兴致,越来越沮丧。他的朋友圈子也发生了变化,玩的尽是些不爱学习、贪玩的孩子。班主任也提醒批评过他,儿子抵触地说:“班里两极分化,跟成绩好的人玩不到一块。管得宽,跟谁玩高兴就跟谁玩。”我给他讲“近朱赤近墨黑”的道理,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儿子不理我苍白无力的说教,我行我素。

在阅尽无数青春的身影和面庞之后,千帆过尽,儿子终于出现了。他在操场打了半场篮球,大汗淋漓,急匆匆接过我给他送的饭菜撂下一句:“明天莫给我送了,以后都不要送了,我到食堂买了吃。”目送他消失在男生宿舍楼的转角,我怅然若失。

就要期中考试了,我得给儿子送好吃的加营养了。买择洗切,炒煮熬蒸,忙活了半天,把满心的爱一起装入多层铝合金饭桶。同样的时间,在儿子必经的路口,寻觅,等待。儿子看到我时,冷冷的不耐烦的说:“不是让你不要送了吗?送来了也不吃,提回去。”转身自顾走了,倔强,决绝。伤心,那会儿,真的,眼泪在眼眶里转。

爱,是一剂平复心情的良药。凡事皆有因果,我在想儿子不近人情的原因。我得找到突破口,我得走进儿子心里,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回家途中,一个姐妹打开我给儿子送的饭桶,啧啧称赞:“干稀饭都有,熬的还是黑米粥,土鸡汤,炒的小青菜。真是营养餐啊!”我无奈,笑笑。

儿子的成绩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他可能不愿背负愧对我的心理,拒绝频频母爱,就像摆脱重重笼罩,可能会轻松点吧。爱,有时候会演变成一种控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爱要智慧而慎重。儿子可能是受应试教育打压的孩子之一,他有很多长处不能被发现,因为学习成绩不优秀。很多品质优秀的孩子在久经考试挫败之后,真的会迷失自己。如果,仅用学习成绩衡量,我知道,有一种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力,学习是一件需要综合能力的辛苦事;有一类孩子,由于成长中的缺失造成这样那样的漏洞,让他们无法战胜自己,无力应付越来越难的学业越累越坚的学习壁垒,他们心力一旦塌方,自信心随之坍塌,很难找回学习力。这类孩子的成长是很辛苦的。

我试着理解儿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从奥赛班转进普通班。只愿他轻松一些,只愿他愉快一点。

说实话,我们并不是很好的父母。他爸忙工作,应酬贪玩,很少陪伴儿子。回到家里要么是深夜孩子早已入睡,要么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躺在长椅上打盹儿。儿子从爸爸的示范中汲取不到成长的力量。我也是说教多于具体可行的正确引导,总是把自己认为好的有营养的端给儿子,哪里了解儿子内心的真正需求。他要的是合他胃口的肉松蛋糕,我却总是拿给他苹果。

儿子上小学就开始打游戏。我忙着教课,应付高考教学任务。经常是把儿子一人丢在家,上十岁的孩子哪里管得住自己,扭个眼,就跑网吧去了。初中收敛了一段时间,只在周末玩会儿游戏,可是上了高中在学习上失了自信,总得从其他方面找回来一些吧。儿子的青春亮色只有自己来书写呀,他玩游戏超棒,拿回来几张游戏竞赛的奖状,当然是网吧老板颁给他的。我乜一眼,毫不理会。

高中三年,随着年级升高,儿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他很少主动说什么,问一句答一句,问多了,“不知道”,再多问,“你烦不烦呀”。吃饭要催几遍,盛一碗饭拣自己喜欢吃的菜夹,然后,端进他卧室里吃,不添饭也不再夹菜。不和我们一起活动,哪儿都不愿去,尤其不愿人家提学习和长痘痘的事。在成人圈子里,把自己与人隔离开来,低头玩手机。不过,他还有自己的同学圈子,有时候约出去打篮球打游戏,玩到尽兴回来。有一点很好,走时,必打声招呼,催他会很快回来。

这一段时期,很多人都觉得儿子怪异,不近情理。他爸爸为这生气骂过他,儿子更沉闷更疏离我们。我呢,包容、耐心多一点,更愿意等待,等他走过青春的泥泞。

高考,填志愿,儿子都按自己的来。也查资料,询问,一旦确定,我们的话是不起半点作用的。可能是小时候,我们总是替他做决定,他早就想极力摆脱。上高中开始,儿子开始追寻自我,做自己的主人。

大学四年,儿子松弛而自由。逃课难免,恨不得把游戏玩上天,梦想靠游戏赚钱吃饭。组团打比赛,所向披靡,在武汉市拿第一。然后到四川训练,打华南地区,如果再能拿第一,就去上海打全国赛。可惜,有一项拖了后腿,屈居第二,没能进入全国赛。但是,荣誉证书得了好几张。这中间,肯定影响学业。距离千里,鞭长莫及。每次电话短信提醒,他都是“我知道,你莫操心”的搪塞。大四到银川去准备一个国际电子竞技赛,辅导员联系不上他,急得跟我们打电话,因为要清考和论文答辩。

顺利毕业 ,打道回府。头一晚失眠。第二天早上,儿子主动跟我说:“妈,我要重新规划。看来靠游戏是不行的。过几天,我回武汉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做。”

我们离开武汉时,儿子拍下车窗叮嘱:爸,开车慢点,到家了说一声。很晚到家,忘了说,儿子追发信息询问。我们赶紧回复:安全到家。

疏远的儿子又开始靠近,愿意参与我们的许多活动。去年元旦,儿子和我们一起回老家看望九十六岁高龄的老爷子,把我新装的一床棉被给爷爷送过去铺平展,又扶着老爷子到他四伯家吃饭。

家是安全的港湾,是温馨的氛围,是孝道美德的传递,是相互理解扶持的力量。父母既然把孩子带到世上,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给孩子一个遮风挡雨的家,让他感到安全;用爱营造温馨的氛围,让他健康快乐成长。不要吝啬,付出的陪伴与关心不会流失,储存在孩子的心里,迟早会花开馥郁。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父母要松开紧握的手,给他奔跑的自由。平常就是夫妻俩相守,少不了思念与牵挂。请相信,长大了的孩子自会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妥妥贴贴。用爱哺育的孩子,不用怕,也不用担心。你给予的那些关怀早已融入孩子的血脉。

我坐在客厅看电视,儿子给他爸打来电话。他爸说:“我在家呀,没在外面。……呵呵,白天上班肯定不能陪,晚上回来陪她。……很少应酬打牌了,多数都回来。……好,注意身体,好好照顾你妈。”

听他们父子俩讲电话,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激荡成幸福的泪花在眼眶里闪呀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