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凯校长: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

王教凯校长: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

【王教凯专栏】

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

2018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我提出了学校要艰苦奋斗三年的主张,实现由站起来到强起来华丽转变。适逢新时代学校重新规划布局了学校蓝图,充分发挥学校两个优势即十二年一贯制优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优势,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即教师队伍强、课程建设强、课堂教学强,打造科技领先学校。

这里就课程建设说点想法:

1

课程是学校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标志,课程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让不同孩子在课程中汲取成长所需的不同营养品。课程建设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障,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学生没有自己的选择机会,如果仅使用国家的统一课程,仅是刻板划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果只注重共性而没有个性,学生就会千人一面,教师就会停步不前,学校就成为一潭死水,学校也就内涵不起来。

课程要具有多样性、可选择性。

正如超市的发明、自助餐的产生,都是因为它们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而被人们所钟爱。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那就是要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设置丰富多样、灵活而又能选择的课程。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而且又适合自己的课程“套餐”,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学习,在选择中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王教凯校长: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

2

我们学校,充分考虑十二年一贯制的特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学科文化、学科拓展、学科实践三个维度,纵向打破学段围栏,突出学科发展连续性;横向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学科普遍联系性。文化课程自上而下,科艺体课程自下而上,让学生充满选择的余地,普教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并行推进,学校研发的95门课程,犹如一个课程大超市,到目前学校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开展课程群建设,每个学生结合个性特点可以自主选择,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

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目前,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和选修课程,然而,国家课程已经占到课程总量的80%以上,改革的重点恰恰在于如何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从过于集中的大一统方式转到高度的可选择性上来。

如何通过弹性课程、校本课程、班级课程、选修课程等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是目前必须及时调整和努力的。

王教凯校长: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

3

这些年,我们立足国家课程拓展、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课程化教育课程等,着力研发孩子们成长需要的特色课程。

比如,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实践课程,起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课程和传统节庆课程,基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程,基于探究创新的科技课程、基于阅读的绘本课程等,让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本着扎实踏实务实的作风,我们不问前程只求耕耘,课程建设收获了点滴成就,2017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

王教凯校长:实现学校”三强一领先”目标

课程建设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我们的努力目标是扎实的做最朴实的事情,让每一个孩子获得真实的成长,舒展生命个性张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