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在行測中,數量關係往往是讓我們最為頭痛的模塊之一,主要是因為數量關係知識點灰常多,並且考察方式也十分靈活,需要考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知識點對應的公式、解題思路。而廣大考生對於數量關係的知識點並沒有形成體系化,導致無法進行題型識別,然後順利解題。在此,我將數量關係中涉及的常考題型進行大彙總,便於大家形成體系,從而靈活調用。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一、不定方程

根據題幹意思列方程求解是最基礎的一種題目,如果你數量關係時間不夠選擇挑題目做,首先就要把這一類題目找出來解決掉。列出方程以後,有些題目能夠直接解出未知數,而有些題目的未知數的個數要比方程的個數多,這類方程叫做不定方程或不定方程組。

常用解法

(1)代入法:有些題型可以直接將選項代入題幹,或者由題幹列出的不定方程進行排除,比如:多位數問題,餘數問題,年齡問題,頁碼問題。

(2)特值法:題幹中隱藏了一個未知定量,不管我們所設的未知數怎麼變,這個未知定量永遠不會變,這時我們就可以取一個未知數為特殊值(0或1或最小公倍數)以方便計算。

(3)數字特性法:

1.奇偶特性:

基本公式: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奇數=奇數;

兩個推論:

(和差共性)任意兩個數的和如果是奇數,那麼差也是奇數;如果兩個數的和是偶數,那麼差也是偶數。

(奇反偶同)任意兩個數的和或差是奇數,則兩數奇偶性相反;和或差是偶數,則兩數奇偶性相同。

實際應用:

知和求差、知差求和、係數為奇數的未知數可以判斷它的奇偶性。

2.整除特性:

些常用數字的整除判定:

能被3整除的必須各個位上數字的和能被3整除;

能被2(或 5)整除的數,末位數字能被2(或 5)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數,末兩位數字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數,末三位數字能被8(或125)整除;

能被3(或9)整除的數,各位數字和能被3(或9)整除;

能被7 整除的數,其末一位的兩倍與剩下的數之差能被7整除;

能被11 整除的數,奇數位的和與偶數位的和之差,能被11 整除;

ps:能被7 (或11或13)整除的數,其末三位數與剩下的數之差,能被7 (或11或13)整除。

3.比例特性:

如果a:b的最簡比是m:n(mn互質),則a佔m份,是m的倍數;b佔n份,是n的倍數;a+b佔m+n份,是m+n的倍數; a-b佔m-n份,是m-n的倍數。

4.尾數特性:

在不定方程中,遇到未知數的係數為5,則這項的尾數一定是“0或5”,由此可以推算剩餘項的尾數為多少。

如果遇到複雜加法、減法、乘法、平方,多次冪計算問題,且四個選項的尾數不一樣,則可以用尾數特性只計算出結果的個位數即可選出答案。

【例題】

(2016國考省級)20人乘飛機從甲市前往乙市,總費用為27000元。每張機票的全價票單價為2000元,除全價票之外,該班飛機還有九折票和五折票兩種選擇。每位旅客的機票總費用除機票價格之外,還包括170元的稅費。則購買九折票的乘客與購買全價票的乘客人數相比:

A. 兩者一樣多

B. 買九折票的多1人

C. 買全價票的多2人

D. 買九折票的多4人

【解析】

設全價票x張;九折票y張;五折票z張,則有: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化簡可得 x+y+z=20 10x+9y+5z=118 要知x與y的關係,消元z,可得5x+4y=18,奇偶性x要為偶數,那麼只有x=y=2的時候,等式成立。選A。

(2012國考省級)某兒童藝術培訓中心有5名鋼琴教師和6名拉丁舞教師,培訓中心將所有的鋼琴學員和拉丁舞學員共76人分別平均地分給各個老師帶領,剛好能夠分完,且每位老師所帶的學生數量都是質數。後來由於學生人數減少,培訓中心只保留了4名鋼琴教師和3名拉丁舞教師,但每名教師所帶的學生數量不變,那麼目前培訓中心還剩下學員多少人?

A. 36

B. 37

C. 39

D. 41

【解析】

設每位鋼琴老師帶x人,拉丁舞老師帶y人。列出方程5x+6y=76。一個方程兩個未知數,屬於不定方程為題,且x,y為質數。76是偶數,6y也是偶數,因此5x必須也為偶數,即x為偶數。且x為質數。既是質數又是偶數的只有數字2。解出x=2;y=11。當老師數量變為4名鋼琴老師和3名拉丁舞老師後。還剩學員4×2+3×11=41。因此,答案選擇D選項。

二、等差等比數列

題型一:等差數列

(1)通項公式: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2)求和公式: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當n為奇數時:Sn=中間項×項數

當n為偶數時:Sn=中間兩項的平均數×項數

(3)特殊性質 若m+n=p+q,則Am+An=Ap+Aq

對於等差數列,考試中常以中項求和公式為重點進行考察。

題型二:等比數列

(1)通項公式 :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2)求和公式 :當q=1時,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當q≠1時,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3)特殊性質 若m+n=p+q,則Am*An=Ap*Aq

【例題】

(2016聯考)某商店10月1日開業後,每天的營業額均以100元的速度上漲,已知該月15號這一天的營業額為5000元,問該商店10月份的總營業額為多少元?

A. 163100

B. 158100

C. 155000

D. 150000

【解析】

10月共31天,10月16日的營業額為5000+100=5100元,根據等差數列的規律。則該商店10月份的總營業額為5100×31=158100元,B項正確。

三、工程問題

工程問題大部分題型都會用到賦值法,在之前的年份中,一般出現的是中規中矩的題型,題型數據特徵明顯,賦值法的應用也比較簡單,主要有兩類:   (1)賦值工作總量:題幹中只給定工作時間,賦值工作時間的最小公倍數

為工作總量,進而得到工作效率,從而列等式計算。

(2)賦值工作效率:題幹中只給定時間和效率比(工作效率之間的比例或倍數關係),根據比例關係進行效率賦值,從而列等式計算。

【例題】

(2017江蘇省考)若將一項工程的1/6、1/4、1/3、1/4和依次分配給甲、乙、丙、丁四家工程隊,分別需要15天、15天、30天和9天完成,則他們合作完成該項工程需要的時間是( )  

A. 12天

B. 15天   

C. 18天

D. 20天

【解析】

由已知條件可知甲單獨完成需要90天、乙單獨完成需要60天、丙單獨完成需要90天、丁單獨完成需要36天。所以賦值工作總量為360,可得甲乙丙丁的效率分別為4、6、4、10,故四人合作所需要的時間為360/(4+6+4+10)=15天,正確答案為B選項。

(2017北京市考)

某檢修工作由李和王二人負責,兩人如一同工作4天,剩下工作量李需要6天,或王需要3天完成。現李和王共同工作了5天,則剩下的工作李單獨檢修還需幾天完成?

A. 2

B. 3

C. 4

D. 5

【解析】

題幹中敘述“兩人一同工作4天,剩下工作量李需要6天,或王需要3天完成…”說明李6天工作量和王3天工作量相同,可得李和王的效率比為1:2,賦值李的工作效率為1,王的工作效率為2,工作總量=4×(1+2)+6×1=18,兩人共同工作了5天,完成總量=5×(1+2)=15,剩下工作總量18-15=3,還需李工作3÷1=3天,因此,本題答案選擇B選項。

四、經濟利潤問題

題型一:基礎經濟利潤問題

解決經濟利益相關問題,首先我們要掌握核心的知識點:

(1)總售價=單價×銷售量;總利潤=單件利潤×銷售量

(2)總利潤=總售價-總成本;單件利潤=單價-單件成本

(3)利潤率=利潤/成本=(售價-成本)/成本=售價/成本-1

(4)售價=成本×(1+利潤率)成本=售價/(1+利潤率)

(5)“二折”,即現價為原價的20%,“九折”,即現價為原價的90%。

幾乎所有的經濟利潤問題,我們都可以代入以上公式求解出答案,因此我們只需要找到題目中各個數據所對應的變量,直接代入方程即可。

題型二:分段計費問題

在經濟利潤問題中,分段計算的問題有很多,比如水電費、個人所得稅、出租車合乘費用等等,而且多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這類題型需要明確其原理,找好收費區間分段點、不同收費區間的收費標準即可迅速解題。

題型三:費用統籌問題

此類型的問題多涉及商場打折、滿減送劵活動、不同方案的選擇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往往考生需要計算的是每種方案的成本是多少,選擇花費最少的方案。

【例題】

(2018國考省級)甲商店購入400件同款夏裝。7月以進價的1.6倍出售,共售出200件;8月以進價的1.3倍出售,共售出100件;9月以進價的0.7倍將剩餘的100件全部售出,總共獲利15000元。則這批夏裝的單件進價為多少元( )

A.125

B.144

C.100

D.120

【解析】

設這批夏裝的單件進價為x元。則(1.6x-x)×200+(1.3x-x)×100+(0.7x-x)×100=15000,解得x=125。因此A項當選。

(2017江西省考)某地區居民生活用水每月標準用水量的基本價格為每噸3元,若每月用水量超過標準用水量,超出部分按基本價格的130%收費。某戶六月份用水25噸,共交水費83.1元,則該地區每月標準用水量為:

A.12噸

B.14噸

C.15噸

D.16噸

【解析】

設每月標準用水量為x噸,則六月有3x+(3×130%)(25-x)=83.1,解得x=16。

(2011聯考)去某地旅遊,旅行社推薦了以下兩個報價方案:甲方案成人每人1000元,小孩每人600元;乙方案無論大人小孩,每人均為700元。現有N人組團,已知1個大人至少帶3個小孩出門旅遊,那麼對於這些人來說( )。

A.只要選擇甲方案都不會吃虧

B.甲方案總是比乙方案更優惠

C.乙方案總是比甲方案更優惠

D.甲方案和乙方案一樣優惠

【解析】

本題考查比較大小。當1個大人帶3個小孩時,甲方案:1000+600×3=2800,乙方案:700×4=2800,此時甲等於乙。但是根據題意當小孩人數增加時,甲方案費用就會比乙方案少,所以A項符合題意。故選A。

五、行程問題

考點一、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考點二、追擊問題(同向)

追及距離=(大速度-小速度)×時間

考點三、流水行船問題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路程=順水速度x順水時間;

路程=逆水速度x逆水時間;

船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考點四、多次相遇問題

(1)兩端型 如下圖:

甲、乙兩人從A、B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處,則共走了1個全程;到達對面b後兩人轉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處,共走了2個全程。依次類推,以後每次相遇都要多走2個全程,第n次相遇兩人走的路程和為(2n-1)S=(V甲+V乙)T總(S為全程,下同)。

(2)單端型 如下圖:

甲、乙兩人同時從A端出發,甲乙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處,共走2個全程。在b處迎面第二次相遇,共走2個全程。依次類推,以後每次相遇都要多走2個全程當第n次迎面相遇時,兩人的路程和為2nS=(V甲+V乙)T總,每次相遇用的時間相同。

【例題】

(2015江西省考)在一次航海模型展示活動中,甲乙兩款模型在長100米的水池兩邊同時開始相向勻速航行,甲款模型航行100米要72秒,乙款模型航行100米要60秒,若調頭轉身時間略去不計,在12分鐘內甲乙兩款模型相遇次數是?

A.9

B.10

C.11

D.12  

【解析】

由題意,12分鐘時,甲、乙模型行駛的路程分別為1000米和1200米,兩車的路程和為2200米,根據公式:路程和=(2n-1)×S,解得n=11.5。故兩模型相遇了11次。因此,本題答案選擇C選項。

(2005浙江省考)今有A、B兩個港口,A在B的上游60千米處.甲、乙兩船分別從A、B兩港同時出發,都向上游航行.甲船出發時,有一物品掉落水中,浮在水面,隨水流漂往下游。甲船出發航行一段後,調頭去追落水的物品.當甲船追上落水物品時,恰好和乙船相遇.已知甲、乙兩船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相同,且這個速度為水速的6倍.當甲船調頭時,甲船已航行( )千米。

A. 38

B. 30

C. 18

D. 25

【解析】

方法一:設水速為x,靜水速度是6x;順流速度是6x+x=7x,逆流速度是6x-x=5x,落水物品速度是水速x,(x+5x)t=60,6xt=60,t=10/x,

這時乙航行10/x×5x=50(千米),

掉落物品漂流了:60-50=10(千米),

甲行10千米的順流時間是:10÷7x=10/7x

所以,甲船逆流航行到某地時的時間是: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當甲船調頭時,甲船已航行=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答:當甲船調頭時,甲船已航行25千米。

方法二:以掉落的箱子為參照系,兩船相遇時,乙相對於箱子走了60千米,因為甲乙兩船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相等,則相遇時,甲船也相對於箱子走了60千米,因為甲船有個往返,所以甲船單趟相對箱子走了30千米,假設相遇時間為1小時,則甲乙兩船的靜水速度為60千米/小時,甲船掉頭時用了0.5小時。因為甲乙兩船的靜水速度是水速的6倍,所以水速為10千米/小時,甲船掉頭時航行了(60-10)×0.5=25千米。

六、容斥問題

解決容斥問題重點記住兩個技巧即可:①利用文氏圖表達多個集合間的關係(做到理解每一部分所代表的含義,其中面積大小代表元素個數)。②牢記面積去重原則尋找等量關係計算。

考點一、基本公式

兩個集合的容斥問題公式:

A∪B=A+B-A∩B

三個集合的容斥問題公式:   

A∪B∪C=A+B+C-A∩B-B∩C-C∩A+A∩B∩C

對於三個集合容斥問題,建議畫出文氏圖來輔助求解。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確定分類標準→把集合對應圈圓→確定各圓圈位置關係→確定各集合邏輯、數量關係。一般地,三個集合容斥問題的文氏圖如下:

上圖中需要注意的是:A∩B+B∩C+A∩C=只重複兩次的情況+3×重複三次的情況。

這樣,A∪B∪C=A+B+C-A∩B-B∩C-A∩C+A∩B∩C=三個圓各自情況之和-只重複兩次的情況-2×重複三次的情況。

從上述解析中可以看出,對於容斥問題,僅僅通過背背、套套公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公式所表達的含義。

考點二、容斥極值問題

(1)求N個集合公共部分的最小值

這類題型是求中間最小圈的最小值問題,可以用公式:

兩集合公共部分最小值=A1+A2-I

三集合公共部分最小值=A1+A2+A3-2I

(2)求三個集合重疊兩層部分的最大值

這類題型是求只包含兩者的最大值,公式為(A1+A2+A3)÷2。

【例題】

(2014國考省級)工廠組織職工參加週末公益活動,有80%的職工報名參加,報名參加週六活動的人數與報名參加週日活動的人數比為2:1,兩天的活動都報名參加的為只報名參加週日活動的人數的50%,問未報名參加活動的人數是隻報名參加週六活動的人數的:

A.20%

B.30%

C.40%

D.50%

【解析】

這道題題幹中存在只報名參加週日的,也有隻報名參加週六的。這類非標準型優先用圖示法解答。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這個題目沒有任何一個具體的量,所以我們要設置未知數,一般設兩者都滿足的量(最中間部分)為X,只滿足週日為帶斜線的部位(注意:它與滿足週日意義不一樣)為2X,那整個週日為3X,則整個週六為6X,只滿足週六為5X。總共週六週日加起來參加的人數為8X,未參加的人數為2X,最後可得未參加的人數是隻參加週六人數的40%。

(2015年陝西)針對100名旅遊愛好者進行調查發現,28人喜歡泰山,30人喜華山,42人喜歡黃山,8人既喜歡黃山又喜歡華山,10人既喜歡泰山又喜歡黃山,5人既喜歡華山又喜歡泰山,3人喜歡這三個景點,則不喜歡這三個景點中任何一個的有( )人。

A. 20

B. 18

C. 17

D. 15

【解析】

根據容斥原理的基本思路,先把喜歡三座名山的人數加起來,28+30+42=100人,再減去重複的部分,比如8人既喜歡黃山又喜歡華山,這8個人相加時就被計算了兩次,需減去一次,即減去黃山和華山的重疊部分,同理減去黃山和泰山的重疊部分,減去泰山和華山的重疊部分。減完之後中間這一小部分前面加了三次,後面又減去了三次,所以最後必須再加上三者共同的部分。100-8-10-5+3=80,這80人表示至少喜歡一座山的人數,那一座山都不喜歡的就是20人,選A。

六、排列組合和概率問題

考點一、基本公式

公式描述: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公式中A(n,m)為排列數公式,C(n,m)為組合數公式。

考點二、拓展排列組合

(1)捆綁法

題幹特徵:題幹內容中出現了元素要求相鄰的情況時,可以將相鄰元素捆綁在一起看成一個大元素,然後再將捆綁後的大元素與其他元素進行排列,排列時注意捆綁內部元素之間是否有位置選擇的關係,捆綁法經常應用於元素的緊鄰問題當中,座位的相鄰等題目中。

(2)優限法

題幹特徵:題目內容中一些元素或是位置有特殊的限制或要求時,建議同學解答過程考慮優限法。即優先考慮這些有限制條件的元素或位置,然後再去解決其他元素或位置。

(3)插空法

題幹特徵:當題目中的某些元素不能相鄰時或者不能在一起,先把其他元素排列,再將指定元素插入已經排好元素的空隙(包括兩端位置)。

考點三、錯位全排列

錯位重排是指一種比較難理解的複雜數學模型,是伯努利和歐拉在錯裝信封時發現的,因此又稱伯努利-歐拉裝錯信封問題。

我們只需記住Dn的前幾項:D1=0,D2=1,D3=2,D4=9,D5=44。我們只需要記住通項公式s(n)=(n-1)[ s(n-1)+s(n-2)],進行計算就可以。

考點四、概率問題

概率=滿足條件的情況數/總的情況數;

分佈概率=滿足條件的每個步驟概率之積;

分類概率=滿足條件的各種情況概率之和;

【例題】

(2018國考省級)某企業國慶放假期間,甲、乙和丙三人被安排在10月1號到6號值班。要求每天安排且僅安排1人值班,每人值班2天,且同一人不連續值班2天。則有多少種不同的安排方式( )

A.15

B.24

C.30

D.36

【解析】C。本題採用枚舉法。假設10月1日安排甲值班,10月2日安排乙值班,將安排情況梳理如下: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此時符合條件的情況有5種。而10月1日和2日可以從甲、乙、丙三人中任選兩人值班,所以共有5×A(3,2)=30(種)不同的安排方式。因此C項當選。

(2018國考省級)某單位的會議室有5排共40個座位,每排座位數相同。小張和小李隨機入座,則他們坐在同一排的概率( )

A.不高於15%

B.高於15%但低於20%

C.正好為20%

D.高於20%

【解析】

由題幹可知,會議室座位一共有5排共40個座位,每一排8個座位。小張和小李隨機入座總的情況數為A(40,2),滿足條件的情況數為C(5,1)×A(8,2),則所求概率為

數量關係知識點彙總

。因此B項當選。

七、趣味問題

植樹問題

方陣問題

走樓梯問題

牛吃草問題

溶液混合問題

和定最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