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教訓哪位國軍名將:不要老逃跑 名譽要緊

核心提示:渡江戰役前夕,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負責南京防衛,1949年4月,湯恩伯棄守南京,5月失守上海。蔣介石再也無法容忍,當面教訓他說:“不要老逃跑,名譽要緊。”

蔣介石曾教訓哪位國軍名將:不要老逃跑 名譽要緊

湯恩伯 資料圖

國軍上將湯恩伯是個極其複雜的人物。

一方面,他運氣奇好:蔣介石的黃埔嫡系,最信任的心腹將領,手握重兵,抗戰中號稱“中原王”;一方面,他名聲奇差:被河南老百姓貶為“水旱蝗湯”,出賣恩師陳儀,連妻子都棄他而去。

湯恩伯的軍事能力如何?也是極其複雜:日軍稱他驍勇善戰,解放戰爭卻是常敗將軍,蔣介石更是多次罵他不知羞愧。

一、

抗戰時期,湯恩伯是侵華日軍非常重視和忌憚的國軍名將。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評價道:“我任第十一軍司令官時,曾與湯恩伯兩次交鋒,再綜合其他情報來看,他是蔣介石麾下最驍勇善戰的將領,襄東會戰時,我第十一軍曾猛攻敵正面的一角,湯恩伯則親率主力向這一角反擊,並乘隙使我主力陷入重圍,受到殲滅性打擊。”

抗戰中,日軍固執的認為,中國之所以還能抵抗,蔣介石之所以不投降,因為其依仗的中央軍主力始終健全,而中央軍主力中,戰鬥力最強的就是湯恩伯部。

但是,湯恩伯打仗不說多勇猛,但他在保存實力方面非常有心得,一旦敵軍形成包圍圈,立刻能機警果斷的脫離,始終讓日軍無法得逞。在敵強我弱的抗日戰場上,這是很難做到的,而日軍始終吃不掉國軍主力,就始終擺脫不了中國戰場的大泥潭。

不管怎麼說,湯恩伯在南口血戰、魯南會戰、臺兒莊會戰等戰役表現出色,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不可磨滅。

二、

湯恩伯的“驍勇善戰”從1947年就變成“屢戰屢敗”。

1947年3月,湯恩伯任第1兵團司令攻擊山東解放區,因為指揮重大失誤,導致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被殲滅,戰後蔣介石大怒將湯解職處分,後復職任徐州綏靖主任。

渡江戰役前夕,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負責南京防衛,1949年4月,湯恩伯棄守南京,5月失守上海。蔣介石再也無法容忍,當面教訓他說:“不要老逃跑,名譽要緊。”

1949年6月,蔣介石在日記裡三次提及上海作戰,罕見的對昔日愛將湯恩伯怨恨不已。

1、六月二日

本日朝課後,見陳大慶,談上海作戰經過,炮兵幾乎全失,戰車亦失四分之三。湯始報為全部撤出,完全謊言。將領怯弱不勇,可痛!

2、六月二十六日

晚課後,湯恩伯來見。對湯滬戰撤退以前,慌忙圖遁,而未能充分準備,且未及時通知各將領,致被陷、被俘者大半,聞之痛憤,未知其將如何以見來者。除湯本身之外,而其副司令石覺,本為最有希望之將領,竟亦被其牽累,喪失信用,不能復其指揮所部,是誠等於死亡矣!將領如此,若不重新教育,作育後進,何能復興耶?

3、六月二十八日

朝課後,與蔚文談話。想至湯部敗退損失實情,不勝悲憤。東南二十軍以上之兵力,幾乎被其送完,而彼猶自以為不差,毫無羞愧之心。

三、

湯恩伯在上海失守後,5月下旬逃到廈門,擔任廈門守備總司令,9月廈門失陷,湯恩伯再逃金門……

因為一系列的潰敗逃跑,湯恩伯在蔣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晚年任“臺北總統府”戰略顧問,賦閒在家。1954年赴日本醫治胃病,死在手術檯上。

湯恩伯葬禮過後的一次會議上,蔣介石再提湯恩伯:“本來湯恩伯在我們同志中,是一位極忠誠、極勇敢的同志……湯同志之死距離他指揮上海保衛戰的時候,只有五年光景。這五年時間,還不到2000天,照我個人看法,假使湯同志當時能夠在他指揮上海保衛戰最後一個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將是如何地悲壯,對革命歷史將是如何地光耀!我想他彌留的時候,回憶前塵,內心之感慨、懊悔和抱恨終天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難過,所以是值得我們檢討痛惜和警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