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對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培養出的優秀孩子?

社會有點叫人無奈

問題中的“投入”著實讓我思考了好一陣,究竟什麼叫投入?僅僅是指金錢嗎?顯然不是,以我見過的兩個學生家庭為例說明也許更接地氣。

學生甲,家境一般,屬於多數普通平民水平,父母經營一家早餐麵館,每天起早摸黑,學生甲早上幫父母把早餐麵館開張工作做完,端上一碗小面就奔學校來了,中午回到小麵館,和父母吃中飯,晚上仍然在麵館吃晚飯,但無論何時,當他回到家中,父母均在陪伴,雖然沒有過多言語,忙著招呼客人,這孩子很自覺地在裡間寫作業,有時人手不夠還出來幫忙,等全家人都忙完,也是晚上9點以後,離開面館回到租住的房子裡,基本就要睡覺了,因為第二天還要早起。

學生甲成績非常優秀,除此之外,情商特別高,在班上人緣極好,因為跟父母學了一手好廚藝,外出進行春遊活動時,他幾乎成為中心,所有學生都喜歡跑過去蹭點菜吃,包括我。

這應該屬於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培養出的優秀孩子了吧?錯!我認為他的家庭教育,投入非常之大,因為前面交待過,他每天除了學校老師和同學,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他們並沒有坐旁邊進行監督輔導,也沒有報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只是兢兢業業地做好小生意,做本份的事,夫妻店讓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溝通也變得融洽,在時間陪伴上,這樣的家庭投入誰能說不大?

反觀另外一些學生家長,平時極少在家,多半是父母在外打拼,然後花錢請一堆培訓機構補作業、補課,把家庭教育的機會拱手相讓,這樣的投入,與前面的陪伴投入,差距絕不是一星半點。

學生乙恰好就是這樣的例子,父親是建造師,長年在外地出差,母親則在當地事業單位上班,家庭收入水平無疑高出普通人不少,至少在我看來屬於“不差錢”的一類。但學習習慣上差得非常遠,課堂上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由於父母陪伴較少,情商上也不高,與同學相處時常會出現矛盾,在班上交到的好朋友也不多,特別是外出活動,獨自一個人玩手機,沉迷遊戲和小說。

在投入上,學生乙的家庭可謂相當巨大了,七年級下學期開始在外面請一對一家教,三門課,每學期一門課就是6000多,九年級上升到五門課,還有每天晚上的作業補習,專門請老師補作業,他的作業交上來基本可以看出來不是他自己寫的,每次考試成績都在及格線以下,為此,該生父親更換了不少老師輔導,但這是換老師能解決問題的嗎?學習習慣從小就沒培養好,家庭教育缺失,錢是換不回來的。


愛數學做數學

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我非常羨慕,甚至欽佩孩子。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實例家庭,我總結如下:

1.父母讓他們瞭解正式現狀,努力學習,積極向上,是他們必須做的,命運要自己把握。

我的朋友一家五口生活在深圳,無房無深戶,男的自己做生意,女的在家帶小孩,兩女一男,為了老家的輿論必須命裡有兒子,拼了個兒子。男的父母70多歲了,自己還有個精神病哥哥要負擔。非常糟糕的家庭情況,一家8口靠一個人賺錢。就是這樣,夫妻雙方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帶身邊,絕不留守。一家五口在深圳租住的是很小的農民房一房一廳。在深圳小孩能擠入公立上學都不錯了。這樣的環境,12歲的大女兒,還有7歲的二女兒,卻成績一直保持在全年級第一。從來沒過上過培訓班,卻做到了寫作,跳舞,畫畫,小製作發明,樣樣拿獎。比人家花錢學的,還牛。問怎麼做到的,答小孩自己看書,或網上自學的,搜視頻。男的告訴我們,家庭條件不好,小孩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感覺到,他也很早告訴孩子,父母現在是生存,離生活還好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靠自己努力。怎麼努力,就是讀書,學本領,讓自己有拿得出的東西,將來才不會累。

2.小孩知道學習改變命運,知識改變命運,必須努力學習,沒無其他選擇

拼爹拼媽的時代,孩子知道自家沒啥可拼,只能拼自己。家庭條件的不好,父母在很努力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很辛苦,孩子看到眼裡,急在心裡。但怎麼能改變現狀了?以後她也要像父母那樣早出晚歸,卻日日只能解決溫飽麼?不要,不要,那隻能好好讀書,努力成就自己。如果習慣優秀,為了家人,更為了自己將來的出路,他們在努力學習。寒暑假她們更會安排好生活。自覺自律是他們的出發點。


團媽陪團刷世界

問題的關鍵在“投入”上面。

所以,我們必須要區分出投入的類型,可分為:金錢投入;精力投入;以及二者投入的比重。投入的狀態,也分:全身心投入;三心二意投入。

先說投入類型。

如果只是金錢投入(我理解發問人側重點在這裡),那麼投入多少跟孩子是否優秀是不成比例的,“自古紈絝出少年”,多少富二代、官二代的負面例子都在呢。

如果只是精力投入,這種投入與孩子是否優秀,偶然性比較大,取決於父母自身的素養,比較成功的案例是《科爾維特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他的孩子都是他自己親自教導的,非常優秀,但前提是他自己博學多識。

所以,通常我們需要把金錢投入和精力投入做一個平衡,也就是說,即便你有錢送孩子去最好的學校,上最好的輔導班,但是家長還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愛、關注、陪伴、肯定和指導,這樣的孩子才能充分結合外力和家庭的源動力,讓他變得更優秀,這種概率才是大的。

再說投入狀態。

這種狀態一方面對孩子看管敷衍了事,與孩子對話都不走心,對孩子並沒有真正的去發現他的優勢和特長並開發;另一方面,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示範,孩子稍微大一點,就也開始抱住手機不鬆手。最最重要的是,媽媽們為了微商那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收入,而放棄了真正能讓自己成長的事情,比如多看看書,學習一門技能等等。

說實話,很多做微商媽媽對孩子三心二意的陪伴狀態,反而不如那些白天正常上班的媽媽,她們因為白天不在家,回到家之後的1-2個小時裡,她們會專注地陪伴孩子,跟孩子讀書、聊天、寫作業、講故事等,高質量的陪伴1小時,頂過三心二意的一天。

最後,再說說每個家庭自己的情況。

其實,大多數家庭都是普通家庭,面對目前培訓班動輒上萬來說,壓力很大。所以,個人認為,培訓班要報,要選擇孩子真的喜歡、又有天賦能堅持下去的。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選,也可以開始多報一些短期班,讓孩子接觸試試,最後保留1-2班,能長期學下去(超過十年),這樣孩子長大既有一門真正的特長,又不至於家長花太多冤枉錢。

我知道的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盲目報很多培訓班,學上3-5年,然後到了高年級了,學業重了,大部分培訓班就放棄了,再過1、2年,就差不多回到起點了。這類班其實沒有必要。

那麼,對於一些其他的,孩子有點興趣的想接觸一下怎麼辦呢?買一本書回來,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學,現在教學書、視頻、在線教育那麼多,免費或者低成本資源都很多,只要家長有心,都能找到,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學,既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增進親子感情,更能節省一筆費用。等到親子的入門學習差不多了,感覺孩子越來越有興趣了,再考慮去請專業的老師也挺好。比如我兒子的圍棋入門,就是買書回來,跟爸爸一起學的。

綜上,一個優秀孩子的培養,還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需要金錢的投入,但更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精力的投入,後者的投入,不但會適當減少前者的支出,更會讓花錢之後的學習效果更牢固,更持久。祝福每個孩子都能有快樂的當下,幸福的未來!


兩位媽媽的燕燕

我恰恰認識不少這樣的人。我認為,首先要看孩子為何會優秀,然後還要看所謂“

投入”是金錢上的,還是思想和精神方面的。

首先,孩子為什麼優秀?

一個人的成功由非常多的因素組成個,大體可以劃歸為以下三點:

  • 智商
  • 情商
  • 機遇

目前的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商甚至情商,很大程度都是遺傳因素決定的。所以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在出生的時候,已經決定六七成了。

除了天生的,剩下就靠父母培養和環境的影響了。我們繼續往下談。

好孩子能用錢堆出來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縱向比較,就同一個孩子來說,是不是請了家教、上了補習班,成績就一定能提升呢?那些請過家教的家長應該心裡有數,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通過補習之類的提升成績的。

如果橫向比較,不同的孩子,上補習和不上補習,是不是一定拉開差距,那就更難說了,就我自己求學的經歷來看,智商和學習習慣是更決定性的因素。那些學霸們,很多都是聰明又努力的。普通不上不下的學生,甚至學渣們,才需要各種補習。

那些父母投入不多卻成才的人

我在國外生活,圈子有很多博士、博士後,交談中發現,大多人,小時候父母都沒有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都是靠他們自己努力鑽研讀書,有些讀大學後自己考G托出國,有些甚至成績優秀被公派出國留學。有些人的父母,就是普通的農民、工人。我想大概符合問題中“投入不多”的說法吧。

但這些父母,雖然沒有投入大量的金錢來教孩子,卻幫孩子從小豎立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把學習作為頭等重要的一件事情,去全力以赴。尤其一些農村的,父母會從小灌輸給孩子:如果你不想和我們父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那麼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讀書!所以和城裡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比,哪怕智商差不多,窮孩子會更加倍的努力,因而也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另外,這些教育投入較少的家庭,一般經濟條件也很一般,孩子相對少接觸各種花花綠綠的誘惑,反倒能一門心思的讀書,在學業上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美國哈佛大學首位代表畢業生演講的中國人:何江,就是這樣一位來自湖南農村的典型代表

綜上便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過時代在不斷的改變著,近來也有高考狀元直抒胸臆,認為是自己的中產階級出身才讓他有相應的社會資源取得當今的成績。這種“寒門難出貴子”,基層固化的趨勢,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而我們作為普通家長,也應該由此瞭解,培養孩子及早豎立奮鬥目標、毅力、良好獨立的學習習慣等軟實力,比上一大堆興趣班、補習班要重要的多。


龍馬小兄弟

1

我在很多場合,聽到父母說這樣一句話:“我沒讀多少書,不知道怎麼教孩子”。

老實說,我很不喜歡這種調調。

它實際上是父母給自己找藉口。

潛意識裡, 他們想的是,因為我沒有讀多少書,所以我不能和你們一樣,把孩子教育好。

這就象有些父母批評孩子:“你呀,聰明是聰明,就是懶!”

孩子聽了,會勤快嗎?

多半不會。

他只會繼續懶下去。

因為你已經為他下好定義,如果他勤快了學習還上不去,那他就不聰明瞭。

誰會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

一次親子活動現場,我遇到久未聯絡的朋友米莉。

米莉三歲的女兒很是活潑,在人群中穿來穿去,一點兒也不怕生。

米莉看著女兒活蹦亂跳的身影,幸福滿滿地寫在臉上。

不過,和諧的場面沒有維持多久。

不一會兒,米莉抱著女兒怒氣衝衝從人群中衝出,一邊走一邊還用力打女兒的屁股。

“怎麼啦?”我連忙迎上前。

“她去偷別人口袋裡的吃的,這小東西,這麼小就學人偷東西,長大了怎麼辦。”

聽了米莉的話,我有點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一把接過米莉的女兒,輕輕地安撫她。

“寶貝,你嚇到了吧。來,阿姨帶你去看好玩的。”

孩子就是孩子,沒幾分鐘,這孩子心情就變好,樂呵呵地玩開了。

回到米莉身邊,我跟她解釋孩子太小,不知道偷的概念,好好說就可以,不要用暴力。

米莉聽了,頻頻點頭:”你比我多讀了幾年書就是不一樣,你真會教孩子,我就不會教“。

“哈哈,教育孩子可不是在學校學的,是我自己看育兒書,逛育兒論壇,慢慢學的。你也可以這樣做。”

”我?算了吧,我不知道有多少年不看書了。”

在為人父母這件事上, 學歷高與低,與教育孩子有一定關係,但關係不大。

學歷低的人,不一定教育不好孩子。學歷高的人,不一定孩子就教育得好。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不學習的人,一定教育不好孩子。

3

有人把父母的知識水平,品性修養,性格特徵,職業背景,教育觀念對孩子的影響,做了排名:

性格特徵>教育觀念>品性修養>職業背景>知識水平

代表學歷的知識水平排在最後,代表學習的的教育觀念則靠前。

舉幾個例子。

學生A, 家長事業成功,學歷平平,母親教育觀念良好。但父親脾氣不好,家庭關係緊張,孩子異常叛逆,因為他應付父親的壞脾氣已經花了很多精力,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學習和未來。

學生B, 家長事業成功,學歷高,夫妻和睦,只是教育觀念錯誤,覺得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意願達到某一個標準,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但實則是在滿足自己的願望。孩子叛逆嚴重,因為他不想完成父母的願望,想要追求自由,尋找自我。

學生C, 家長事業平平,學歷高,夫妻和諧,教育方法也很科學,只是家長是一個相對比較負面的人,看事物總是先看到不好的一面,也總是想要規避孩子身邊不好的事物,不讓孩子體驗失敗。孩子成績很好,但性格相對自私,人緣不好。

學生D, 家長工作平平,學歷平平,夫妻和睦,性格開朗,為人正直,教育觀念也是注重過程不只在乎結果。家長在學習上雖然幫不上忙,但是卻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和支柱。孩子非常優秀,成績名列前茅,有學習主動性,在班級也是領袖人物,因為他總是特別正向,同學們都喜歡他。

很明顯,即使你沒有高學歷,但是隻要你性格好,人品好,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那麼你肯定能教育出好孩子。

4

怎樣判斷一個人愛不愛學習?學習得好不好?不是看他讀了多少育兒書,更不是看他對待孩子多有耐心,而是看他在學習路上,是否做到育兒又育已。

育兒的最高境界,是養育孩子,成全自己。

育兒,是每個人人生中最有價值感的事情。

因為有一個脆弱無依的小生命,把你看作是全世界。

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論好的壞的,孩子都會模仿學習。

育兒,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學會理解並尊重孩子,也就學會了理解愛人、理解同事、理解他人。

學會觀照孩子,你的人際交往、事業也都會大有改觀。

好的育兒,讓人成長;好的父母,懂得學習比學歷重要。


育兒滋味多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提問。本人對待人生的指導思想是:先負責任的過好自己的生活(自愛),其它的才能更好。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你所傳遞的能量就會被孩子吸收,何況只是家庭教育投入不多,而不是不投入,沒有理由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庭教育投入分為:物資投入與精神投入。物資投入方面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適的比例為好;精神投入方面,也並不是越關注越好,而是適合自己的孩子為好。今天剛好看了一新聞,分享給大家:《老太賣北京舊居送外孫女留學 隨女兒移民被棄美國機場》

“觀察者網 2016-11-8


Miumiu7

換個角度想,世間萬物,過猶不及。當教育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時,可能就是“用心”過度了。

有的教育雖然投入多,孩子卻戴著精神枷鎖長大。

教育投入多,管制就多,控制就強。


家庭教育投入多的家庭都希望培養出一個完美孩子。這樣的家庭教育非常嚴格,事無鉅細,於是,在父母的眼中,很多不叫問題的問題都成了大問題。家長變得焦慮,激進,開始改造孩子的一切,步步緊追。於是,父母的能量轉化成了孩子成長的破壞力。

家庭教育投入高的父母很多會陷入偏見和自己的思維定勢中。比如很精細地規劃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強勢的管理沒給孩子自由,也沒給孩子自信,不快樂的人生何談優秀。


家庭教育投入少,從教育角度看,反而是一種成全。

放手不是放任。投入少不代表不關注,在溫室花朵越來越多的今天,懂得放手的父母多麼睿智和有遠見。對於孩子,在道德和安全底線之上,讓他嘗試。放開了溺愛的雙手,卻培養了自立;放開了管制的雙手,卻喚醒了自信和自由。



總覺得自己讀了那麼多書,明白那麼多道理,總以為自己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好家長,沒想到,在教育上,我們不一定比父輩做得好。


青荷詩苑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現在很多家庭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學習更多知識,給孩子選擇優質的幼兒園,也就是中高端的園所,同時還不斷的給孩子加強各種課外興趣,比如英語,美術,樂器,口才,舞蹈,跆拳道,各種啟發智力的課程,甚至還有學習一些不太適合自身年齡段的課程,比如圍棋象棋或是書法等等。可謂在金錢及物質等方面投入的很多很多,生怕趕不上大部分孩子教育前進的腳步,生怕自己的孩子能力落後,生怕由於自己的疏忽耽誤了孩子等等,其實這是教育焦慮。

在你根本不知道這個課程適不適合自己孩子的時候,只是覺得別人都在學,也就給孩子報了。本來小時候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你卻總擔心孩子會被落下,每一次的家庭出遊,也只是在各種大小博物館徘徊,你認為你對孩子的選擇和付出總是對的,卻根本不知道孩子是否真正喜好,喜好的又是什麼?

為了孩子你可能選擇了全職在家,全心全意規劃著孩子的一切,家庭遊戲甚至家庭複習都自己親自備課學習,不願放棄任何所謂讓孩子提升知識的時間,安排的又所謂合情合理。可是你卻不知道,有時候,這樣的孩子,心中逆反的萌芽已經漸漸產生,或是已經學會了不得不在你面前和顏悅色……

那麼我們反過來說,為什麼就是做了上述這些之後,你總是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反思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總感覺很多缺點或是沒有沒有想象中的進步呢?

其實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我覺得是這樣理解的。可能他們投入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在物質及金錢來講,並不是很多。但是他們並不是從心裡上不重視家庭教育,那麼差別在哪呢?我覺得是陪伴和心態。當你用物質條件來滿足孩子的時候,可以側面證明,家庭一方或雙方可能覺得是虧欠孩子的,這種虧欠按現今的家庭來講,就是父母的共同陪伴。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進步和成長的陪伴。還有就是心態上沒有那麼焦躁的教育焦慮,更希望給到孩子的是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也不願給孩子定下多少計劃和目標,而是更多的親身引導和自信心的建立。

當你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陪伴孩子的父母正在通過自己的創造發明手工玩具;當孩子生日,你隨便買盒蛋糕拿回家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是一起在家動手製作蛋糕。當然現在的興趣班很多知識家長也是教不了的。也需要去適當選擇。但是前提是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想法。

另外,家庭幸福指數也是教育孩子的優質資源。可能沒有孩子提供多少物質基礎,也沒有刻意給孩子多少教育,但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可能就足夠了。你可能給了孩子更多的快樂和良好的品性。讓孩子更多的感恩,珍惜生活。


靜海婷

家庭教育投入不多,孩子卻很優秀,應該是下邊兩種情況:

1.一種是家長不是很重視孩子教育,或者是想教育也無從抓起

家長不重視孩子教育,可能是由於文化水平達不到,所謂心有餘力不足,即便是想有所教育,也不知該如何抓起。索性放手了。

但是這種放手反倒給了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有主見。

一個以前的鄰居,夫妻倆絕對是大字不識的人,也沒有什麼教子經驗可言,但孩子跟開了掛一樣,一路過關斬將,從上學沒讓父母操過心,考上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落下戶口,工作後幾年自己存了不少錢,然後娶妻生子,自始至終從沒有讓父母出過一分錢,相比較那些啃老族,的確是很讓人敬佩。

一個是遠房的親戚,夫妻倆開了一個飯店,平日愛好打打麻將,兒子也是從小到大都沒怎麼管過,麻將桌飯店,想一想這環境就夠嘈雜的。但是兒子卻特別爭氣,臨高考前把自己手機扔掉,全心全意學習,一舉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後想從事另一個專業,就自己和同學租房專心備考那個專業的研究生。

這兩個家庭可說是沒什麼教育,但是孩子因此卻很主見,反倒不讓父母操心。

2.一種是家長非常用心

有的家庭非常重視家庭教育,重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花重金報各種興趣班,所謂興趣班報多了,孩子的興趣就磨沒了。

前兩天報道過一個孩子10歲,能開鋼琴演唱會,能寫英語詩歌,神童一般,卻是在家休學時父母教育所致,即實行的在家教育。

這種家長是特別用心,有計劃性有自制力,能夠讓孩子按部就班的認真學好很多課程,也會尋求方法讓孩子主動學習。

不管教育投入多不多,能夠用心陪伴孩子才是最關鍵的。


jason媽咪有辦法

問題不是十分清晰,對家庭教育投入不多指的是金錢,還是時間?如果是時間,父母沒有投入太多,那定是有人代替了父母的位置,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如果是金錢,那我可以告訴你,金錢並不是家庭教育中的必需品。



很多成功、優秀的人都印證了這一點,例如馬雲、奧巴馬等等。

什麼才是家庭教育的必需品?

  • 和睦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基礎,和睦的家庭氛圍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感,以便他們以後在其他環境下,更容易與他人發展深層次的友誼。



  • 媽媽早期的陪伴

媽媽早期的陪伴更容易讓孩子和媽媽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不僅可以使媽媽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也會讓孩子日後更容易與他人發展信任感和安全感。

  • 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行為和習慣對孩子會有終身的影響。如果父母喜歡看書,孩子也一定喜歡閱讀;如果父母信守承諾,孩子也會是誠信的人。



劃重點,只要家長用心,不管貧窮富貴,都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