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对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培养出的优秀孩子?

社会有点叫人无奈

问题中的“投入”着实让我思考了好一阵,究竟什么叫投入?仅仅是指金钱吗?显然不是,以我见过的两个学生家庭为例说明也许更接地气。

学生甲,家境一般,属于多数普通平民水平,父母经营一家早餐面馆,每天起早摸黑,学生甲早上帮父母把早餐面馆开张工作做完,端上一碗小面就奔学校来了,中午回到小面馆,和父母吃中饭,晚上仍然在面馆吃晚饭,但无论何时,当他回到家中,父母均在陪伴,虽然没有过多言语,忙着招呼客人,这孩子很自觉地在里间写作业,有时人手不够还出来帮忙,等全家人都忙完,也是晚上9点以后,离开面馆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基本就要睡觉了,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

学生甲成绩非常优秀,除此之外,情商特别高,在班上人缘极好,因为跟父母学了一手好厨艺,外出进行春游活动时,他几乎成为中心,所有学生都喜欢跑过去蹭点菜吃,包括我。

这应该属于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培养出的优秀孩子了吧?错!我认为他的家庭教育,投入非常之大,因为前面交待过,他每天除了学校老师和同学,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他们并没有坐旁边进行监督辅导,也没有报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只是兢兢业业地做好小生意,做本份的事,夫妻店让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变得融洽,在时间陪伴上,这样的家庭投入谁能说不大?

反观另外一些学生家长,平时极少在家,多半是父母在外打拼,然后花钱请一堆培训机构补作业、补课,把家庭教育的机会拱手相让,这样的投入,与前面的陪伴投入,差距绝不是一星半点。

学生乙恰好就是这样的例子,父亲是建造师,长年在外地出差,母亲则在当地事业单位上班,家庭收入水平无疑高出普通人不少,至少在我看来属于“不差钱”的一类。但学习习惯上差得非常远,课堂上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父母陪伴较少,情商上也不高,与同学相处时常会出现矛盾,在班上交到的好朋友也不多,特别是外出活动,独自一个人玩手机,沉迷游戏和小说。

在投入上,学生乙的家庭可谓相当巨大了,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在外面请一对一家教,三门课,每学期一门课就是6000多,九年级上升到五门课,还有每天晚上的作业补习,专门请老师补作业,他的作业交上来基本可以看出来不是他自己写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及格线以下,为此,该生父亲更换了不少老师辅导,但这是换老师能解决问题的吗?学习习惯从小就没培养好,家庭教育缺失,钱是换不回来的。


爱数学做数学

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我非常羡慕,甚至钦佩孩子。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家庭,我总结如下:

1.父母让他们了解正式现状,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是他们必须做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我的朋友一家五口生活在深圳,无房无深户,男的自己做生意,女的在家带小孩,两女一男,为了老家的舆论必须命里有儿子,拼了个儿子。男的父母70多岁了,自己还有个精神病哥哥要负担。非常糟糕的家庭情况,一家8口靠一个人赚钱。就是这样,夫妻双方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带身边,绝不留守。一家五口在深圳租住的是很小的农民房一房一厅。在深圳小孩能挤入公立上学都不错了。这样的环境,12岁的大女儿,还有7岁的二女儿,却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年级第一。从来没过上过培训班,却做到了写作,跳舞,画画,小制作发明,样样拿奖。比人家花钱学的,还牛。问怎么做到的,答小孩自己看书,或网上自学的,搜视频。男的告诉我们,家庭条件不好,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感觉到,他也很早告诉孩子,父母现在是生存,离生活还好远,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靠自己努力。怎么努力,就是读书,学本领,让自己有拿得出的东西,将来才不会累。

2.小孩知道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必须努力学习,没无其他选择

拼爹拼妈的时代,孩子知道自家没啥可拼,只能拼自己。家庭条件的不好,父母在很努力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很辛苦,孩子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但怎么能改变现状了?以后她也要像父母那样早出晚归,却日日只能解决温饱么?不要,不要,那只能好好读书,努力成就自己。如果习惯优秀,为了家人,更为了自己将来的出路,他们在努力学习。寒暑假她们更会安排好生活。自觉自律是他们的出发点。


团妈陪团刷世界

问题的关键在“投入”上面。

所以,我们必须要区分出投入的类型,可分为:金钱投入;精力投入;以及二者投入的比重。投入的状态,也分:全身心投入;三心二意投入。

先说投入类型。

如果只是金钱投入(我理解发问人侧重点在这里),那么投入多少跟孩子是否优秀是不成比例的,“自古纨绔出少年”,多少富二代、官二代的负面例子都在呢。

如果只是精力投入,这种投入与孩子是否优秀,偶然性比较大,取决于父母自身的素养,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科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他的孩子都是他自己亲自教导的,非常优秀,但前提是他自己博学多识。

所以,通常我们需要把金钱投入和精力投入做一个平衡,也就是说,即便你有钱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辅导班,但是家长还是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关注、陪伴、肯定和指导,这样的孩子才能充分结合外力和家庭的源动力,让他变得更优秀,这种概率才是大的。

再说投入状态。

这种状态一方面对孩子看管敷衍了事,与孩子对话都不走心,对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去发现他的优势和特长并开发;另一方面,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示范,孩子稍微大一点,就也开始抱住手机不松手。最最重要的是,妈妈们为了微商那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收入,而放弃了真正能让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多看看书,学习一门技能等等。

说实话,很多做微商妈妈对孩子三心二意的陪伴状态,反而不如那些白天正常上班的妈妈,她们因为白天不在家,回到家之后的1-2个小时里,她们会专注地陪伴孩子,跟孩子读书、聊天、写作业、讲故事等,高质量的陪伴1小时,顶过三心二意的一天。

最后,再说说每个家庭自己的情况。

其实,大多数家庭都是普通家庭,面对目前培训班动辄上万来说,压力很大。所以,个人认为,培训班要报,要选择孩子真的喜欢、又有天赋能坚持下去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选,也可以开始多报一些短期班,让孩子接触试试,最后保留1-2班,能长期学下去(超过十年),这样孩子长大既有一门真正的特长,又不至于家长花太多冤枉钱。

我知道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盲目报很多培训班,学上3-5年,然后到了高年级了,学业重了,大部分培训班就放弃了,再过1、2年,就差不多回到起点了。这类班其实没有必要。

那么,对于一些其他的,孩子有点兴趣的想接触一下怎么办呢?买一本书回来,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学,现在教学书、视频、在线教育那么多,免费或者低成本资源都很多,只要家长有心,都能找到,大人带着孩子一起学,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增进亲子感情,更能节省一笔费用。等到亲子的入门学习差不多了,感觉孩子越来越有兴趣了,再考虑去请专业的老师也挺好。比如我儿子的围棋入门,就是买书回来,跟爸爸一起学的。

综上,一个优秀孩子的培养,还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需要金钱的投入,但更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精力的投入,后者的投入,不但会适当减少前者的支出,更会让花钱之后的学习效果更牢固,更持久。祝福每个孩子都能有快乐的当下,幸福的未来!


两位妈妈的燕燕

我恰恰认识不少这样的人。我认为,首先要看孩子为何会优秀,然后还要看所谓“

投入”是金钱上的,还是思想和精神方面的。

首先,孩子为什么优秀?

一个人的成功由非常多的因素组成个,大体可以划归为以下三点:

  • 智商
  • 情商
  • 机遇

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商甚至情商,很大程度都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在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六七成了。

除了天生的,剩下就靠父母培养和环境的影响了。我们继续往下谈。

好孩子能用钱堆出来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纵向比较,就同一个孩子来说,是不是请了家教、上了补习班,成绩就一定能提升呢?那些请过家教的家长应该心里有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补习之类的提升成绩的。

如果横向比较,不同的孩子,上补习和不上补习,是不是一定拉开差距,那就更难说了,就我自己求学的经历来看,智商和学习习惯是更决定性的因素。那些学霸们,很多都是聪明又努力的。普通不上不下的学生,甚至学渣们,才需要各种补习。

那些父母投入不多却成才的人

我在国外生活,圈子有很多博士、博士后,交谈中发现,大多人,小时候父母都没有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都是靠他们自己努力钻研读书,有些读大学后自己考G托出国,有些甚至成绩优秀被公派出国留学。有些人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民、工人。我想大概符合问题中“投入不多”的说法吧。

但这些父母,虽然没有投入大量的金钱来教孩子,却帮孩子从小竖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把学习作为头等重要的一件事情,去全力以赴。尤其一些农村的,父母会从小灌输给孩子:如果你不想和我们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那么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读书!所以和城里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比,哪怕智商差不多,穷孩子会更加倍的努力,因而也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另外,这些教育投入较少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也很一般,孩子相对少接触各种花花绿绿的诱惑,反倒能一门心思的读书,在学业上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首位代表毕业生演讲的中国人:何江,就是这样一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典型代表

综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过时代在不断的改变着,近来也有高考状元直抒胸臆,认为是自己的中产阶级出身才让他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取得当今的成绩。这种“寒门难出贵子”,基层固化的趋势,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而我们作为普通家长,也应该由此了解,培养孩子及早竖立奋斗目标、毅力、良好独立的学习习惯等软实力,比上一大堆兴趣班、补习班要重要的多。


龙马小兄弟

1

我在很多场合,听到父母说这样一句话:“我没读多少书,不知道怎么教孩子”。

老实说,我很不喜欢这种调调。

它实际上是父母给自己找借口。

潜意识里, 他们想的是,因为我没有读多少书,所以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把孩子教育好。

这就象有些父母批评孩子:“你呀,聪明是聪明,就是懒!”

孩子听了,会勤快吗?

多半不会。

他只会继续懒下去。

因为你已经为他下好定义,如果他勤快了学习还上不去,那他就不聪明了。

谁会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一次亲子活动现场,我遇到久未联络的朋友米莉。

米莉三岁的女儿很是活泼,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一点儿也不怕生。

米莉看着女儿活蹦乱跳的身影,幸福满满地写在脸上。

不过,和谐的场面没有维持多久。

不一会儿,米莉抱着女儿怒气冲冲从人群中冲出,一边走一边还用力打女儿的屁股。

“怎么啦?”我连忙迎上前。

“她去偷别人口袋里的吃的,这小东西,这么小就学人偷东西,长大了怎么办。”

听了米莉的话,我有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把接过米莉的女儿,轻轻地安抚她。

“宝贝,你吓到了吧。来,阿姨带你去看好玩的。”

孩子就是孩子,没几分钟,这孩子心情就变好,乐呵呵地玩开了。

回到米莉身边,我跟她解释孩子太小,不知道偷的概念,好好说就可以,不要用暴力。

米莉听了,频频点头:”你比我多读了几年书就是不一样,你真会教孩子,我就不会教“。

“哈哈,教育孩子可不是在学校学的,是我自己看育儿书,逛育儿论坛,慢慢学的。你也可以这样做。”

”我?算了吧,我不知道有多少年不看书了。”

在为人父母这件事上, 学历高与低,与教育孩子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

学历低的人,不一定教育不好孩子。学历高的人,不一定孩子就教育得好。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学习的人,一定教育不好孩子。

3

有人把父母的知识水平,品性修养,性格特征,职业背景,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做了排名:

性格特征>教育观念>品性修养>职业背景>知识水平

代表学历的知识水平排在最后,代表学习的的教育观念则靠前。

举几个例子。

学生A, 家长事业成功,学历平平,母亲教育观念良好。但父亲脾气不好,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异常叛逆,因为他应付父亲的坏脾气已经花了很多精力,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学习和未来。

学生B, 家长事业成功,学历高,夫妻和睦,只是教育观念错误,觉得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意愿达到某一个标准,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但实则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孩子叛逆严重,因为他不想完成父母的愿望,想要追求自由,寻找自我。

学生C, 家长事业平平,学历高,夫妻和谐,教育方法也很科学,只是家长是一个相对比较负面的人,看事物总是先看到不好的一面,也总是想要规避孩子身边不好的事物,不让孩子体验失败。孩子成绩很好,但性格相对自私,人缘不好。

学生D, 家长工作平平,学历平平,夫妻和睦,性格开朗,为人正直,教育观念也是注重过程不只在乎结果。家长在学习上虽然帮不上忙,但是却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和支柱。孩子非常优秀,成绩名列前茅,有学习主动性,在班级也是领袖人物,因为他总是特别正向,同学们都喜欢他。

很明显,即使你没有高学历,但是只要你性格好,人品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那么你肯定能教育出好孩子。

4

怎样判断一个人爱不爱学习?学习得好不好?不是看他读了多少育儿书,更不是看他对待孩子多有耐心,而是看他在学习路上,是否做到育儿又育已。

育儿的最高境界,是养育孩子,成全自己。

育儿,是每个人人生中最有价值感的事情。

因为有一个脆弱无依的小生命,把你看作是全世界。

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论好的坏的,孩子都会模仿学习。

育儿,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学会理解并尊重孩子,也就学会了理解爱人、理解同事、理解他人。

学会观照孩子,你的人际交往、事业也都会大有改观。

好的育儿,让人成长;好的父母,懂得学习比学历重要。


育儿滋味多

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提问。本人对待人生的指导思想是:先负责任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自爱),其它的才能更好。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所传递的能量就会被孩子吸收,何况只是家庭教育投入不多,而不是不投入,没有理由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庭教育投入分为:物资投入与精神投入。物资投入方面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适的比例为好;精神投入方面,也并不是越关注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孩子为好。今天刚好看了一新闻,分享给大家:《老太卖北京旧居送外孙女留学 随女儿移民被弃美国机场》

“观察者网 2016-11-8


Miumiu7

换个角度想,世间万物,过犹不及。当教育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时,可能就是“用心”过度了。

有的教育虽然投入多,孩子却戴着精神枷锁长大。

教育投入多,管制就多,控制就强。


家庭教育投入多的家庭都希望培养出一个完美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事无巨细,于是,在父母的眼中,很多不叫问题的问题都成了大问题。家长变得焦虑,激进,开始改造孩子的一切,步步紧追。于是,父母的能量转化成了孩子成长的破坏力。

家庭教育投入高的父母很多会陷入偏见和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比如很精细地规划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未来。强势的管理没给孩子自由,也没给孩子自信,不快乐的人生何谈优秀。


家庭教育投入少,从教育角度看,反而是一种成全。

放手不是放任。投入少不代表不关注,在温室花朵越来越多的今天,懂得放手的父母多么睿智和有远见。对于孩子,在道德和安全底线之上,让他尝试。放开了溺爱的双手,却培养了自立;放开了管制的双手,却唤醒了自信和自由。



总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明白那么多道理,总以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家长,没想到,在教育上,我们不一定比父辈做得好。


青荷诗苑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现在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知识,给孩子选择优质的幼儿园,也就是中高端的园所,同时还不断的给孩子加强各种课外兴趣,比如英语,美术,乐器,口才,舞蹈,跆拳道,各种启发智力的课程,甚至还有学习一些不太适合自身年龄段的课程,比如围棋象棋或是书法等等。可谓在金钱及物质等方面投入的很多很多,生怕赶不上大部分孩子教育前进的脚步,生怕自己的孩子能力落后,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孩子等等,其实这是教育焦虑。

在你根本不知道这个课程适不适合自己孩子的时候,只是觉得别人都在学,也就给孩子报了。本来小时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你却总担心孩子会被落下,每一次的家庭出游,也只是在各种大小博物馆徘徊,你认为你对孩子的选择和付出总是对的,却根本不知道孩子是否真正喜好,喜好的又是什么?

为了孩子你可能选择了全职在家,全心全意规划着孩子的一切,家庭游戏甚至家庭复习都自己亲自备课学习,不愿放弃任何所谓让孩子提升知识的时间,安排的又所谓合情合理。可是你却不知道,有时候,这样的孩子,心中逆反的萌芽已经渐渐产生,或是已经学会了不得不在你面前和颜悦色……

那么我们反过来说,为什么就是做了上述这些之后,你总是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反思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感觉很多缺点或是没有没有想象中的进步呢?

其实家庭教育投入不多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我觉得是这样理解的。可能他们投入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在物质及金钱来讲,并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并不是从心里上不重视家庭教育,那么差别在哪呢?我觉得是陪伴和心态。当你用物质条件来满足孩子的时候,可以侧面证明,家庭一方或双方可能觉得是亏欠孩子的,这种亏欠按现今的家庭来讲,就是父母的共同陪伴。看着孩子一天一天进步和成长的陪伴。还有就是心态上没有那么焦躁的教育焦虑,更希望给到孩子的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也不愿给孩子定下多少计划和目标,而是更多的亲身引导和自信心的建立。

当你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陪伴孩子的父母正在通过自己的创造发明手工玩具;当孩子生日,你随便买盒蛋糕拿回家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一起在家动手制作蛋糕。当然现在的兴趣班很多知识家长也是教不了的。也需要去适当选择。但是前提是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想法。

另外,家庭幸福指数也是教育孩子的优质资源。可能没有孩子提供多少物质基础,也没有刻意给孩子多少教育,但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可能就足够了。你可能给了孩子更多的快乐和良好的品性。让孩子更多的感恩,珍惜生活。


静海婷

家庭教育投入不多,孩子却很优秀,应该是下边两种情况:

1.一种是家长不是很重视孩子教育,或者是想教育也无从抓起

家长不重视孩子教育,可能是由于文化水平达不到,所谓心有余力不足,即便是想有所教育,也不知该如何抓起。索性放手了。

但是这种放手反倒给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变得更独立更有主见。

一个以前的邻居,夫妻俩绝对是大字不识的人,也没有什么教子经验可言,但孩子跟开了挂一样,一路过关斩将,从上学没让父母操过心,考上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落下户口,工作后几年自己存了不少钱,然后娶妻生子,自始至终从没有让父母出过一分钱,相比较那些啃老族,的确是很让人敬佩。

一个是远房的亲戚,夫妻俩开了一个饭店,平日爱好打打麻将,儿子也是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管过,麻将桌饭店,想一想这环境就够嘈杂的。但是儿子却特别争气,临高考前把自己手机扔掉,全心全意学习,一举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想从事另一个专业,就自己和同学租房专心备考那个专业的研究生。

这两个家庭可说是没什么教育,但是孩子因此却很主见,反倒不让父母操心。

2.一种是家长非常用心

有的家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花重金报各种兴趣班,所谓兴趣班报多了,孩子的兴趣就磨没了。

前两天报道过一个孩子10岁,能开钢琴演唱会,能写英语诗歌,神童一般,却是在家休学时父母教育所致,即实行的在家教育。

这种家长是特别用心,有计划性有自制力,能够让孩子按部就班的认真学好很多课程,也会寻求方法让孩子主动学习。

不管教育投入多不多,能够用心陪伴孩子才是最关键的。


jason妈咪有办法

问题不是十分清晰,对家庭教育投入不多指的是金钱,还是时间?如果是时间,父母没有投入太多,那定是有人代替了父母的位置,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如果是金钱,那我可以告诉你,金钱并不是家庭教育中的必需品。



很多成功、优秀的人都印证了这一点,例如马云、奥巴马等等。

什么才是家庭教育的必需品?

  • 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础,和睦的家庭氛围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感,以便他们以后在其他环境下,更容易与他人发展深层次的友谊。



  • 妈妈早期的陪伴

妈妈早期的陪伴更容易让孩子和妈妈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不仅可以使妈妈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也会让孩子日后更容易与他人发展信任感和安全感。

  • 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对孩子会有终身的影响。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孩子也一定喜欢阅读;如果父母信守承诺,孩子也会是诚信的人。



划重点,只要家长用心,不管贫穷富贵,都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