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潘建偉把迴避學者質疑說成是“包容"別人的表態?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偏見。

題目中的“學者質疑”,這四個字用的不對。在網絡上,一直有聲音攻擊潘建偉及其團隊,將潘建偉描繪成騙子。這種聲音不是質疑,是胡攪蠻纏、惡意攻擊。

潘建偉的工作與量子糾纏有關,量子糾纏在實驗上早已被無數次的證實到。與量子糾纏相關的量子通信原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提出,理論就在那裡放著,誰都能夠看到。潘建偉的量子通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應用,團隊的相關論文也公開發表在相關領域的頂級期刊上。


質疑就應該按照學術的既定程序去進行。如果質疑潘建偉及其團隊工作的真實性,就應該去相關領域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去質疑,至少也應該去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上去質疑。請問題主,所謂的“學者質疑”,有哪位“學者”做到了發表論文質疑潘建偉?沒有按學術的既定程序去質疑,就不必理會那些所謂的質疑,就好比我若是在網上吆喝美國登月是騙局,美國航天局有必要專門回應我嗎?

那些所謂的“學者”有的還有些頭銜,可是做出的卻是和他們頭銜不相稱的民科行為,只能在網絡上吆喝兩嗓子,他們的頭銜僅僅發揮了賺取眼球的作用。


上圖是北大退休光學教授王國文在網上的“質疑”,他的“質疑”靠兩片嘴就否定了一大堆事實,簡直有把量子力學推倒重建的氣勢。有如此的氣勢卻發不出論文,只能讓人笑話。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曲昭偉教授也經常在網上吆喝潘建偉是騙子,這位交通學院的教授也是要否定整個量子力學。可惜這位大才也只有在網上吆喝的本事。

潘建偉是科學家,他只能對科學層面上的質疑進行回應。那些造謠、傳謠、惡意攻擊的人,涉嫌觸犯《刑法》。要回應也得是警察去回應。


刁博

其實是整個物理學進展不夠,對暗物質判斷有誤,導致對基本粒子判斷有誤。每個物理學家都深信電子、質子、中子的內層起碼不止一層,甚至還有無數層,因此現階段只能對第一未知層產生種種有錯誤的假設,導致各種荒誕的解釋。實際上電子、質子都是由純中微子構成的,是接近方形的六面體,並不是球形的。中微子也不是球形的,而是圓環,口徑剛好容下七個光子,環部分的直徑是一個光子多點。中微子和光子都是由更小的圓盤狀的雙面渦旋體(暗物質由圓盤兩面的中心渦旋洞旋入,碰撞後從圓盤邊緣噴出,依靠暗物質能量形成穩定結構,這是宇宙最小粒子,再小就是氣態暗物質)構成,中微子是三十六個渦旋體,光子是四個渦旋體。至於渦旋體為什麼能形成這種穩定結構,必須要有動畫,文字解釋不清。電子質子內部是空的,光子充滿其中也充滿宇宙空間,間隙是光子直徑的幾分之一,電場、磁場、引力場就是以光子的多米諾方式傳播。


螞蟻騎鯨魚

質疑者沒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憑什麼質疑現代量子力學,要鼓勵在科學角度上的質疑,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回答質疑者也要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述說,質疑者也沒有要求更多方面的述說。多數能在網上質疑,說明多少有問題存在。潘建偉那怕發表一篇回答質疑者的述說也沒有多大的過不去,也是對人的負責。態度說明自己具備了科學素質,說明自己是有良心的中國人,是對國家負責的科學家。 凡是腦子裡只有人民,沒有自己的人,就一定得到崇高榮譽和成就,反之,如果腦子裡只有個人,沒有人民,他們遲早會被人民唾棄——雷鋒。 你不想生活在人民心中 ,為天下百姓謀福利,那也就沒必要回復,讓歷史見證吧!到那時,心中就無人民存在了。科學的發展速度會越來越快,中國,全世界都在飛速猛進,誰也不甘落後。科學本來就是為全人類服務的,有什麼成果不能讓世人知道,關係中國利益的東西例外,再不會有什麼不妥之處吧!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投入人民的懷抱最光榮,也最幸福。願能回覆質疑,那怕是一次也可。


蘭天196926837

1.用一個氫原子核外電子從激發態返回基態,只發射一個光子,這個不容易控制!

這得多複雜的設備才能做的到?????

2.再由這個單光子產生附屬的偏振光子,這更難做。

3.這一套設備沒有20畝佔地是放不下的。

4.偏振光子與原光子正交,就是說夾角是90度0分0秒。

5.從衛星發射的兩個光子正好被接收到,那意味著,兩個接收器與衛星之間的夾角正好是90度0分0秒。

6.空氣有溫差與梯度密度,使光線產生彎曲。

終上所述,衛星是分別向兩個接收器發射了光束,而不是報道中說的"同時向兩個接收器發射了正交的兩個光子"。

希望中科大出來解釋一下!


在世丹王

量子力學全世界也沒幾個人搞得很明白,這是世界性的前沿科技,潘建偉團隊也是有世界影響的科研團隊,其科研成果也在世界權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作為沒有專業背景的外行人對量子力學研究的頂級專家產生質疑,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事情。潘建偉不管怎麼回答都是對牛彈琴,因為對話的對象就是量子力學領域的白痴。不管國家投入多少錢研究世界性的前沿科技都不為過,近期中興的困局就是最好的警示。所以對量子力學感興趣的人最好多看看科普,多瞭解,做好自己研究領域的工作,不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指手畫腳貽笑大方。


隨心隨行3

“學者”是要打引號的。其一.隔行如隔山。不親自參與該項研究實驗,僅憑推理就質疑,有多大價值!其二.憑“名聲”發言該休矣了。在中國,憑什麼“研究院長”“資深教授”“著名學者”等名頭胡說八道的太多了。比如一天中小學沒教過,就“教育誤國”“教育害人”信口開河。何況“量子”這樣的前沿科學!真正有責任心的會去當面向潘院士請教並提出忠懇建議,而不是亂髮“信息”亂傳“談話”以搏眼球!


手機用戶55197634531

質疑的人不一定是沒有專業知識的,別門縫裡看人,把人看扁了。當年就有少部分人質疑韓春雨的成果,都被扣帽子辱罵,道德綁架,但是還是有人堅持真理,用專業知識質疑了他的成果,只要是科學理論,就不怕質疑爭論,科學理論只有越辯越明,才能使大眾理解,深入人心,才能給領導,決策機關提供真相,免得撥出的科研經費被騙。


高智明才

樓主的標題帶著情緒,有濃重的傾向性!

樓主說的學者,是方舟子嗎?他能算學者嗎?他一個搞科普的,生物專業畢業,在科研界成績為0的算學者嗎?

學者是指民科嗎?民科有能擺的上臺面的科研成果嗎?有受過基本的科學教育嗎?如果每個民科潘建偉都要回復,那他還有時間幹活嗎?

樓主說的質疑,是通過網絡還是信訪局還是科研刊物?很明顯通過學術的正規方式—-也就是論文發稿通過科學刊物的方式,一個都沒有!這些質疑的所謂學者竟然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東西,潘需要回應麼?難道通過網絡來回應?狗咬人,難到人也要回咬狗麼


Asasddddd

一幫狗屁學者和磚家,國家那麼多院士不比它們強?按照它們的思維就是美國有的都是真的,美國沒有的就是假的,要質疑,我們要不做些開創性的工作,永遠是跟在美國的屁股後面,拿什麼去超越人家?


qzuser247857442

皇帝的新裝也與時俱進,披上了科學的外衣,更能欺騙人。不良學者為了項目經費,動起了邪念,他們打著高新尖科學的旗號,編織皇帝的新衣,前不久一個叫韓春雨的人便做了這樣的事,弄到錢後事敗,也沒怎麼著。這潘建偉把其量子通訊說的玄乎其神,似乎又是在編織皇帝的量子新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