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何為班多鈕琴?

班多鈕琴(Bandoneon)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樂器,它演奏起來給人造成一種戲劇性的深刻印象。經歷過四、五十年代探戈黃金時期的偉大音樂家萊奧波爾多·費德瑞克說:“演奏探戈,你可以沒有班多鈕,但是探戈的歷史、根源和方向中如果沒有它則是不可想象的。”

十九世紀末,德國的水手和移民將班多鈕琴帶到南美,使其逐漸成為演奏當地民間音樂的重要樂器。特別是在探戈樂隊中,班多鈕琴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樂器。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觀眾為何落淚?

這首紀念父親的作品,著實美到讓人心碎,它是阿根廷作曲家皮亞左拉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1959年10月,皮亞佐拉的父親過世,他為此寫下這首曲子,諾尼諾正是他父親的名字。他曾說:沒想到自己會寫出這麼優美的曲子。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皮亞佐拉是誰?

在南美文化名人中,誰能與著名作家博爾赫斯、馬爾克斯,大詩人聶魯達相提並論?答案當然是皮亞佐拉!偉大的探戈音樂教父,阿根廷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阿斯托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是阿根廷著名的手風琴演奏家和作曲家,1921年3月11日出生於阿根廷銀海市的一個意大利裔家庭,他是家中的獨生子,在他4歲時全家移民到集藝術人文為一體的紐約格林威治村,童年時代就在音樂藝術的耳讀目染中度過,9歲他在紐約廣播錄音工作室錄製了人生第一張唱片《Marionette Spagnol》,從此皮亞佐拉便開啟了多彩多姿的音樂人生。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1936年皮亞佐拉舉家搬回阿根廷,成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八重奏樂團。當代探戈的新紀元從此開始。樂團由兩部手風琴、兩把小提琴、大提琴、貝司、鋼琴與電吉他組成。皮亞佐拉以站立著、一隻腳踩在凳子上演奏手風琴(如下圖),這是他獨樹一幟的演奏方法(之前的手風琴演奏都是坐著拉琴)。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皮亞佐拉熱愛探戈音樂,深深執迷於這種另類的音樂風格。後來,他跟隨古典音樂名師–娜迪亞.布朗熱(Nadia Boulanger)學習古典音樂,將探戈音樂重新詮釋、昇華至全新的境界。使古老的探戈更具現代性、都市性、世界性,從此大放異彩、風靡世界!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誰演繹過皮亞佐拉?

上世紀末,世界最著名的一大一小兩把提琴,幾乎同時選擇了皮耶佐拉——馬友友的《自由探戈》和吉東·克萊默的《遺忘》。

一曲經典的《自由探戈》,在馬友友古典凝重的大提琴與南美手風琴演奏家馬科尼的班多紐琴聲中如影相隨,如同一對探戈舞者舉手投足間心領神會的默契和痴纏。在清晰又熱烈的旋律中,心緒暗湧。

而吉東·克萊默,這位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魔鬼小提琴手”,為探戈名曲《遺忘》傾注瞭如泣如訴的深情與熱辣豪放的拉丁氣質。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兩位世界頂級演奏家,以天才的演繹還原了另一位天才皮亞佐拉的探戈靈魂。承載了一代演奏大師們向擁有同樣音樂靈魂的一位偉大藝術家的敬意。

聶魯達曾說:“皮亞佐拉的音樂氣質就是探戈音樂所特有的氣質——混合著汗水與烤煙的氣味,百合花的芬芳與尿騷味。它勾起我們遊移於法律約束之外的所有慾望,包含著:羞恥 、直覺、愛戀、詩意、衝動、震撼、懷疑、仇恨、信仰、肯定、否定……”

因為這個老頭,馬友友、博爾赫斯、聶魯達、馬爾克斯從此愛上探戈

如果說皮亞佐拉最為人知的是他熱情衝動的探戈,那麼下面這首小號演奏的《聖母頌》想必會帶你認識另一面的皮亞佐拉。繁華落盡後,謝幕、熄燈,做一場寧靜的夢。

皮亞佐拉一生創作無數,他把古典音樂、阿根廷民間音樂以及爵士樂等要素綜合起來,將魅力無限的探戈音樂提升至嶄新的視野空間,並賦予其更為開闊的揮灑境界,以“探戈音樂之父”的稱號享譽世界樂壇。(涼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