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寶節目,鑑定失誤致使真品被砸,責任由誰來承擔?

東友律師事務所


因為這檔節目是這樣的!在決定砸與不砸之前是有規定有規則的!在公佈專家鑑定結果之前,藏家可以選擇退出,拿著自己真假難辨的藏品離開!不過很多藏家既然上的節目就是要得到一個清醒!他們也要對自己的收藏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和了結,否則一輩子都入不了收藏這道門檻!

等退與不退的文書籤訂以後,真假鑑定砸與不砸,只能聽天由命了!專家的結果出來以後,真的可以獲得獎賞和鼓勵,假的自然就難逃被砸的厄運!

題頭說到的鑑定失誤,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因為他們要經歷好多道鑑定和合議的程序!先是分類專家的獨自鑑定,再有跨界專家的的輔助鑑定,最後還要集體合議!出現失誤的幾率幾乎為零!換句話說他們說你真你就是真,他們說你假絕對是假了!


對於砸與不砸,我是這樣看的,砸是為了給贗品找一個歸宿,以杜絕其繼續流通,能從更大程度上給真品流通開闢一個暢通的流通渠道和存儲的空間,否則假貨盛行,真品也就沒有了容身之所!


冀之筆

在改編自小說《大玩家》的電視劇《霧裡看花》中,李幼斌飾演的古董商人黃立德常常被人請去"掌眼"。只要他說好,玩意兒的價格就要翻番地漲。在現實中,資深古董藏家或者鑑賞家也往往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北京衛視《天下收藏》是由著名節目主持人、古董藏家王剛擔任總策劃的一個鑑寶欄目。在這個節目中,藏寶人、明星嘉賓、知名鑑賞家匯聚一堂,共同就"寶物"的收藏與鑑賞展開論戰。他們認為好的東西,可能在節目後就會提升一些價格,他們認為不好的,很可能就會當場被主持人王剛砸毀。而砸毀,也正是該節目吸引眼球的地方。節目主持人王剛在公開場合表示,砸毀不好的東西,就是"恨那些造假、販假者,同情進而警醒那些上當受騙的藏友"。

然而,在2012年的"京城砸寶第一案"中,藏友付常勇卻覺得被節目組騙了。因為他被砸的藏品被國家認可、具有文物鑑定資質的機構和專家認定為真。

案情回溯:消失的碎片

2012年,來自石家莊的藏家付常勇參加了《天下收藏》節目。在他的同意下,一對藏品被主持人當場砸毀一隻,之後他未能要回自己被砸碎的藏品碎片。

付常勇是名中醫。在節目中,他展示的是1999年一位在臺灣經商的病人贈送給他的一對甜白釉壓手杯。主持人王剛表示"這種器形其實全世界存量不過幾只",而藝術品經紀人翟健民則聲稱,一個真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值5000萬元。

節目播放過程中,兩次以字幕打出"此藏品上場前鑑賞家團隊已進行鑑定"的內容。通常,節目視頻中會以小窗口顯示鑑賞家的鑑定過程,而付常勇的藏品並沒有鑑定的記錄視頻。也就是說,並沒有證據能夠顯示他的這對壓手杯真的在上場前被鑑賞家們鑑定過。

付常勇將碎片收拾了起來,退出了錄影間。這時,一個節目編導突然從場內跑了出來,向付常勇表示,這些碎片專家點評還要用,不能帶走。

付常勇想把碎片要回來,所以他沒有離開節目現場。

節目錄完後,付常勇去找拿走碎片的編導。編導卻稱碎片不在他手裡,讓付明天再來。

可第二天,節目組卻明確表示拒絕將碎片歸還,此後,付常勇再也沒有見到過那些交出去的碎片,慶幸的是,他當時留下了其中的兩塊碎片。

據後來代理付常勇起訴北京電視臺和王剛等人的辯護律師錢衛清介紹,參加付常勇那期節目的三個鑑賞家是翟建民、王春城和拉達,他們並非國家認可的具有專業鑑定資質的專家。翟健民和拉達都是藝術品經紀人,王春城雖然是首都博物館研究員,但其工作內容是研究出土文物,並不涉及文物真偽和年代鑑定。

事實上,這對杯子已於2011年12月20日經北京東博古玩字畫鑑定中心鑑定為清仿永樂甜白釉壓手杯真品,市場參考價為30至50萬元。

2013年5月,付常勇一紙訴狀,將北京電視臺及主持人王剛、鑑賞家王春城、翟健民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請求判決北京電視臺及王剛、王春城、翟健民連帶賠償財產損失15萬元。原來,他將留下的兩片碎片與未被砸毀的那隻杯子又送至北京瀛方齋文物鑑定中心,經鑑定認為這對杯子是明代製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陶瓷燒製過程中,胎內會產生均勻的氣泡。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氣泡在百年、千年中破口、死亡,標記了瓷器的年齡。而古陶瓷的做舊則不可能觸及釉面下氣泡的破裂過程。中國十大收藏家之一,也收藏了大量瓷器,又在江西景德鎮工作過多年的錢衛清律師對瓷器的鑑定有多年積澱的心得。在使用數碼顯微鏡察看了付常勇保存的兩片碎瓷和另一隻完好的壓手杯上的開片和氣泡後,他認為,這些都是古瓷,絕非《天下收藏》所鑑定的"現代仿品"。

庭審辯論:這是娛樂節目,不是文物鑑定

此案一審經過兩次開庭,在兩次開庭中,雙方多次對壘。原告付常勇委託專家證人王治國發言證明自己收藏的文物是真品無疑,被告律師幾次打斷了王治國發言,對專家證人的資質表示懷疑,強調已方鑑賞團專家王春城"在首都博物館工作四十多年",並提交了節目鑑賞團的"專家意見",作為實施砸瓷的依據。

原告律師錢衛清對這份“專家意見”提出了質疑。專家意見是由三個專家在一起各自作出的鑑定結論,不是“背靠背‘鑑定’”; “而且這份僅含52個文字的專家意見文本上三個署名專家的名字都辨認不出來,嚴格來講這就是沒有完成簽名”。

鑑賞團在節目中對壓手杯的鑑定意見是"類似器型康熙時期才出現"。原告付常勇及其委託的代理律師和專家證人在向法庭說明時,一口氣舉出了從明代中期至民國時期的22件壓手杯,其中三件是明朝成化時期的。這證實了類似器型明代已經出現,與王春城等人的說法不符。

翟健民、王春城兩位鑑賞家向法庭列舉了著名陶瓷鑑定專家耿寶昌研究的永樂款識的四種書寫方法,說這四種款識書寫方法都與小杯有所不同,證明小杯是假的。原告方委託的專家證人王治國用上海博物館牆上的款識為標本,證明從明代到清朝的款識都有不同的寫法與書寫風格,表明款識書寫方法向來是多種多樣的。即便在耿寶昌的著作中,康熙朝的款識也不盡相同,雍正款也有不同書寫方法,乾隆款也是如此。款識和紋飾一樣,都是手工製作、作坊式的,如果出現了完全一樣的,恰恰才證明是假的。

翟、王二人認為,明代仿本朝壓手杯仿品稀少,明代中期沒有仿製永樂的記錄,後期也很少遇到。王治國指出了耿寶昌的研究成果:永樂器的仿款從明中期至民國從未間斷。另一陶瓷鑑定專家孫瀛洲也明確論述過:明正德時官民窯開始仿製永樂、宣德瓷器與年款,直至民國從未間斷,還有專仿永、宣、成窯瓷器的窯址。

翟、王二人強調小杯光澤、白度與永樂間器物有區別,認定為仿品,但沒有出示比對的物品。王治國指出,即便是永樂器物,釉色與光澤也是不盡相同的,鑑賞家脫離對比物,基於某種主觀感知即做出鑑定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翟、王二人否認現代科技檢測的地位,認為只有宋代以前的瓷器能使用科技檢測,對明朝時期不適用,且目前文博行業普遍不用科技檢測。而王治國則介紹,十餘年來,博物館都在購入、使用科技檢測設備,這些都是可以證實的事實。就連早期的耿寶昌本人,也曾經拍過微觀圖,而且微觀圖也進入了他公開出版的著作。

翟、王認為老化痕跡能夠仿出來,王治國就請被告找一個現代仿品的廠家仿一仿這種老化痕跡,以證實其說法。但直至終審宣判,被告方也沒有找出這樣的一個現代廠家。而就老化痕跡而言,具有司法鑑定資質的鑑定機構是可以專門進行痕跡鑑定,判定是“老的”還是“仿的”。

2013年第一次開庭時,王治國特意在潘家園購買了一隻暗刻龍紋小杯,第二次開庭前,又去景德鎮買了一隻現代仿品的小杯,指出這已經是現代最高水平的仿品了,但用手電一"打光",還是能夠看出是仿品。他指出,暗刻龍紋工藝是現代仿不出來的,老化痕跡更是現代不可能仿製出來的。

在僵持中,案件走到了最後答辯環節,原告方表示不接受調解。錢衛清認為,這次訴訟追求的就是改變媒體作風,要求一個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態度。

輪到被告方總結答辯時,被告律師明確表示:"《天下收藏》是一檔電視娛樂節目,而非文物鑑定活動。鑑賞團的專家上節目不是來鑑定的,而是來娛樂的。"此言一出,旁聽席上頓時引起了一陣騷動。

被告律師接著說:"付常勇參加節目是想上鏡,如果付常勇認為自己的藏品是文物,就不應當來參加這個節目。節目的專家鑑定意見也不是鑑定書,只是節目的一個環節。付常勇在參加節目時自述他的東西是十七八歲時因給人治病獲得的贈品,說明不能對藏品出處作出準確陳述,沒有出處就不是文物。節目錄制規則付常勇應該遵守,簽了《生死文書》,就要承擔砸毀的後果。本案與文物鑑定無關,只是電視節目,簡單的節目錄制合同關係,不承擔砸毀的賠償責任。"

一審敗訴後,付常勇不服,上訴至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5年3月20日,北京市三中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原判,付常勇終審敗訴。

專家質疑:一砸了之妥不妥?

2012年8月,《天下收藏》欄目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被人指責“所砸掉的‘贗品’不少是真品,並且不乏珍品”。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就是主要質疑者之一。

但北京電視臺及主持人王剛否認砸得不對。在被媒體問及“在砸的過程中有無失誤?”時,王剛堅稱:“沒有!”他介紹,它們都是“經過專家鑑定的”。“絕大部分”對他本人來說,猶如開門進來一人,是男是女一眼就能分清”。他說,“除非有那種過度化裝甚至做了'變性'手術的,才得仔細辨認一下,看看皮膚粗糙不粗糙,手腳大不大……看得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姚政與北京電視臺關於贗品的爭議發生後,北京文物局請到文物鑑定委員會四位專家到首博,對展出的40件被砸贗品進行了一一鑑定,一致認為確為贗品。北京市文物局即時發佈了這則消息,並表示歡迎廣大網民監督。

砸寶案審結侯,錢衛清律師說,付常勇雖然敗訴了,但庭審過程確實揭露出很多真相。所謂的“專家”,其實根本沒有鑑定文物的資質,庭審時被告方律師“發明”了一個詞,“鑑賞家”,不說他們是文物鑑定專家了。既然你是鑑賞家,沒有鑑定文物的資質,怎麼能“判定”一件文物是真是假,還要根據你的“判定”把文物砸掉呢?

錢衛清認為,文物沒有絕對的非真即假,更沒有絕對清晰的斷代,所以一切鑑定提供的都是一種“可能性”。經驗判斷必然有失誤,專家學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巨大的分歧,一件文物,可能甲專家說真,乙專家說假,丙專家認為存疑,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怎麼能夠根據幾個“鑑賞家”的意見就當場砸毀文物呢?即便是假文物,也不應該砸毀,工藝品也有它的價值。現在95%的出土文物在民間收藏,往往不被文博系統的專家認可,如果都一砸了之,那將是中華民族一場空前巨大的文物浩劫!

如果專家不認可的文物就應該被砸毀,那將呈現一幅多麼可怕的圖景:文物乃至多數真品只在少數專家和階層手裡,除了花大價錢從他們手中購買,別無他法;文物鑑定只能依賴專家“眼學”,別無科學辦法。

錢衛清說,文物鑑定至少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行業現有的鑑定能力、鑑定知識達不到“百分百保準”;二是任何文物鑑定家的鑑定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從來不犯錯誤。這本是常識,可《天下收藏》似乎不承認這樣的常識。文物鑑定本來分為很多門類,一個人窮其一生,或研究書畫,或研究瓷器,或研究青銅器,或研究古舊傢俱,只研究某一類文物可能都研究不透,怎麼可能什麼文物都研究得門兒清呢?但《天下收藏》請來的幾位“鑑賞家”,似乎是全才、通才,什麼文物都敢鑑定,而且自信都能鑑定得百分之百準確。


獨眼龍

這種鑑寶節目,如果存在砸寶環節,一定會提前讓藏友籤一份“生死文書”,以防出現糾紛。

“生死文書”的本質是合同,簽字後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均應遵守。

“生死文書”大致包括如下內容:藏寶人提供藏品;由節目組選定鑑定人員;藏寶人同意由節目選定的鑑賞人員對藏品進行鑑定,並認可其鑑定意見;如鑑定人員對藏品的鑑定結論為贗品,藏寶人同意由主持人砸毀贗品。“生死文書”的約束主體明確,權利義務規定清晰,其本質其實是藏寶人和鑑寶節目組,對於在鑑寶砸寶流程中所涉及的各方權益所達成的約定,是合同的一種表現形式。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合同在各方簽約後均應依約遵守。

在“生死文書”下,藏品真偽的辨別標準已經發生質變。

在未籤“生死文書”時,如果藏品本身是年代久遠的老物件,那就是真品;如果藏品本身是現代仿品,那就是贗品。藏品真偽的辨別標準是藏品的本身屬性,是真即真,是假即假。而在簽訂“生死文書”後,藏品真偽的辨別標準就發生了變化,變成了“節目組的鑑定人員的鑑定意見”,鑑定人員說真即真,說假即假。真偽的辨別標準從藏品自身的真實屬性中脫離,變更為藏寶人和節目組在“生死文書”中達成的合議。

同樣,在“生死文書”下,只要鑑定人員出具的鑑定結論為贗品,主持人砸寶即無需擔責。

在尚未達成“生死文書”時,且不說是真品,即便是贗品,護寶錘落,節目組也是要進行賠償的,因為沒有經過藏寶人的首肯。但是這一切在有了“生死文書”後就發生全部改變。首先,如果藏品本身為贗品,鑑定亦為贗品,主持人的去偽順理成章無需擔責;同時更重要的是,即便藏品本身是真品,只要鑑定結論為贗品,那麼它就是“名副其實的贗品”,主持人將其砸毀同樣無需擔責。


東友律師事務所

鑑寶節目是錄播,錄播的節目就不會失誤,一旦失誤了怎麼辦?真要是失誤了,後期會把這骨節掐掉。

鑑寶節目是有嚴格的流程控制的,每一個流程都會有嚴格的把控。

第一步是海選,第二步是找資料,第三步是出臺本,第四步是彩排,第五步是錄像,第六步是您在電視機上看到的實際播出。每一步都是處處驚險,都有可能出錯。

就拿海選來說,全國各地的鑑寶者人員嘈雜,各種目的都有,最容易出事。有一次海選現場一位藏友請故宮博物院的金先生鑑定字畫,鑑定結束後這位藏友到派出所報案,說金先生偷走了他的一張趙孟頫的字,要讓金先生賠償。結果調出監控錄像一看,根本就沒有這回事。

還有一次海選,一位朋友拿來一個元青花的大罈子和一把日本指揮刀請專家鑑定。那時候元青花的罈子剛剛在國際市場上買了一個多億,就是著名的鬼谷子下山畫片的元青花。,這位藏友傾家蕩產也買來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結果專家說:“假的”,這位藏有的發財夢破滅了,絕望之際拿出了日本指揮刀砍向了專家。

再說找資料,電視節目是為了普及知識,絕不能像賭場一翻一瞪眼的定輸贏,“真的”、“假的”還不夠,必須要講出來龍去脈的道理,還要舉出有稽可考的實物做對比,所以要準備很長時間。

那“砸錯了”的言論從何而來呢? 一種可能是欄目組為了吸引觀眾的收視率有意放風,一種是好事者的陰謀論。無論如何不會是真的,所以沒有責任由誰來承擔的問題。 今天介紹了這麼多鑑寶節目的環節,您也可以在看節目時驗證一下,做一個瞭解內幕的觀眾。


於鴻雁老於

儘管事前曾經有約定,如果鑑定為贗品可以砸,但是請弄清楚一點,鑑定為贗品才可以砸,如果不是贗品你砸了,你們就得賠償。現在的問題是,幾位磚家並沒有鑑定資質,那麼你們鑑定出來的結果就不作數了。也就是說,你們拿人家的真品誤認為是贗品,給砸碎了,這個責任完全改由節目組和幾位所謂的磚家承擔,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這檔節目砸贗品的這個環節設定的就有問題。你們倒是砸痛快了,但萬一出現了誤差,就得吃不了兜著走!節目組在設定這一環節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一點。儘管你們為了推卸責任,跟收藏者事先約定也沒有用。因為那畢竟是古董,是寶貝,是價值幾十萬的東西,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你們給毀了!

就算是贗品,也不應該輕易砸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就喜歡欣賞高仿的藝術品,無論真品贗品,那畢竟是一件可供欣賞的擺件,成之不易,輕易毀壞了就等於暴殄天物!!!你說你痛恨贗品,但你能砸得完全天下所有的贗品嗎?所以說,這個節目設定的這個環節作為吸引眼球的噱頭,真是太草率了!此舉只可供主持人王剛發洩一下對贗品的憤恨,僅此而已。無論你有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你的行為也是真真切切地在毀壞東西,從這一點上說,王剛也應該對他自己的這一不成熟的舉動承擔責任。


閒來八卦聊齋

這個事情吵吵嚷嚷很久了,這件判定為贗品的瓷器這麼多人一邊倒的支持是真品,是真品嗎?我作為一個收藏圈的人都不敢去判斷真偽,因為我沒見過實物,那麼那麼多的人盲目的跟風說是真品合適嗎?作為個人看法,我不支持持寶人的說法。

且不說真假,既然上了這種性質的節目,還簽了生死狀,被鑑定為贗品被砸了就不認可,然後再糾結另一夥專家來反對這一夥專家,瓷器圈子這種國寶幫狗咬狗的事情還少嗎?俗話說願賭服輸,每個行業都要遵守遊戲規則,沒有契約精神還怎麼在這個社會立足?你去澳門賭博,輸了個精光,你是不是該說賭場出千?然後綁架大家同情你去把澳門賭場砸了?明明知道進賭場就會有這種結果還去,只有一個字:該!



&被砸的“乾隆款粉彩小膽瓶”

砸之前我想持寶人對自己的東西是啥心知肚明,他們的想法無非是賭一把,萬一專家打眼看成真的了,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讓一件贗品變成精品古玩。本來現在的瓷器圈就是誰也不服誰,再厲害的高手做出的結論都會有人跳出來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往往一件精品瓷器十個人會有十一個看法,河北冀寶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至今還沒有得出結論。


&“大清乾隆款官窯”

這件瓷器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尷尬,在圈子裡引發爭議是很正常的。持寶人也許被其他“專家”綁架搞事,也許是自己故意設圈套,總之綁架全國人的同情心這就不對了,退一萬步,就算你的是真的,你既然在主持人問了幾遍後悔不的提示下還不收回,我覺得這件事就不簡單了,這是一場國寶幫挑戰權威的一場較量。目前看來,國寶幫贏了,中國瓷器圈要完了。

&一些“藏家”的“國寶”藏品

當一件事物失去應有的真偽標準,對於深處其中的人是可悲的,這隻會讓自己手裡的真品變得說不清道不明,就算是一件完完全全的真品,也會有人說是假的,你會因此變得迷茫。這件事後,一大批以前玩瓷器的朋友紛紛逃出瓷器圈,轉而開始進入錢幣收藏,這就充分的說明了這個問題。錢幣市場火熱表面上是因為錢幣有明確的真偽標準和大家都認可的權威評級機構,然而這背後難道不是很多收藏人無奈的選擇嗎?

瓷器圈完了,王剛砸寶只不過是瓷器圈亂象的冰山一角,瓷器不是毀在仿品手裡,而是毀在那些半吊子的投機者手裡。王剛砸的不僅僅是一件瓷器,而是砸了整個瓷器圈,這一砸把所有瓷器圈隱藏的問題都浮出了水面,讓我們看到了衛道者的無奈和國寶幫的猖狂。


風雲說收藏

我是講堂空空——寶玉石文玩知識傳播者。最近央視的幾檔鑑寶節目火得一塌糊塗,空空自己也比較關注,其中有一檔王剛的鑑寶節目倒還真的是印象深刻。王剛因為飾演和珅出名,這幾年也進了文玩圈子,參加了一檔鑑寶節目,在節目現場就砸過東西。

很多人對鑑寶節目當中砸的行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這是節目效果,有人認為這種行為太過草率。基於此,便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鑑寶節目,鑑定失誤致使真品被砸,責任由誰來承擔?"

關於這個問題,空空是這麼看的:

明確責任方。

一是節目製作單位,作為一檔節目的承辦者,是有責任和義務去承擔在節目製作過程中發生的一切事情,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砸到或者是砸壞真品,都該承擔這一節目效果所造成的種種結果。

二是砸的這個人是誰?作為一檔鑑寶節目,不管是主持人還是鑑寶專家,都是有著多年的文玩行業從業經驗並且具備專業文玩知識,如果發生鑑定失誤導致真品被砸,他們也是要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

最後,空空來講兩句。寧可保留這些“鑑定專家鑑定了”的“贗品”,也不措手砸了這些假的贗品。最壞的結果是真的砸到了那些真品,多少文玩愛好者會惋惜。還有鑑寶節目的初衷是為了鑑別真假,做好一個節目效果就好了,肆意放大求曝光,也只是一時效果。


文玩講堂

參加這個節目的持寶人都要簽訂合同,即所謂的“生死文書”。這個合同明顯是為了保護節目存在的,即防止事後出現糾紛。但是文物鑑定本來就比較複雜,特別是一些疑難件,沒有人或機構就敢說百分百的保票,只不過基於行內約定俗成的規矩,以權威鑑定意見為準。

那麼這份“生死文書”,這份合同,強調了以節目的鑑定意見為準,實際如果更嚴謹的話,應該補充一條:如果鑑定出現失誤,仍以節目意見為準,不承擔失誤責任。但是,這一條如果一旦寫上去,估計節目的權威性、嚴謹性就喪失了。但其實這條是隱藏其後的,只是沒有被明說出來罷了。

作為一個節目,提出這樣的合同到底合理不合理,我認為是合理的。有人說好好的東西,漂漂亮亮,即使是仿品,價格也不低,你說砸就砸了,但是對不起,合同就這樣寫的,沒有人逼迫持寶人一定要來參加,既然來參加,那就願賭服輸。有人說,萬一出現真品被砸事件怎麼辦,其實鑑定渠道很多,為什麼非要選擇這個呢,還是想上鏡,像曝光,不能光想好處不擔風險。何況,真正出錯的概率特別小。

大部分人不收藏,不會有那樣的體會。覺得東西無論真假,都是持寶人的,砸了就是不對。但是合同已經簽好,就應要按合同來。最關鍵的是,這裡面渾水摸魚,不懂裝懂的所謂藏者實在太多了。很多人所謂的藏品都是隨便在一個古玩市場花個幾十幾百淘來的,然後幻想撿漏,淘到無價之寶。然後是迷之自信,別人如果提出質疑就會吹鬍子瞪眼。還有一部分人是花大價錢搞來的藏品,那就更加護短了,別人一個字說不得。比如一個人花十萬買了個藏品,有人說是假的,就好比當他面燒了他十萬塊,他不急眼才怪。這種收藏者的心情,自己不去親自體驗一下,真的體會不到。

像自己做珠寶的,自己也會收點小東西。不過珠寶都是現代的,技術鑑定很成熟,不會出錯。但是自己也不願意接受質疑,比如自己有個高冰的翡翠掛件,有朋友會說這不綠不好啥的,自己會很生氣,把朋友說一頓。這種收藏者的心態,沒有參與進來,外人很難理解。不過,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古董啥的從來不碰。

說點題外的,像新聞以前曝光有些拍賣公司靠收取前期費用騙錢的事情。裡面有些上當受騙的人,明明自己的東西就是幾十塊地攤買的,被人忽悠價值幾百幾千萬,然後心甘情願掏幾千上萬的前期費用。這到底怪誰呢,說到底還是貪婪。



張三鳴

這個節目砸了真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為什麼,我來回答你,電視節目不是現場直播,是有錄製團隊的,而且節目是有專家組的,不是老王一個人說砸就砸,節目開始之前,肯定會有多次的鑑定過程,如果幾個專家有一個存疑肯定就不讓它上節目了。你難道覺得嚴格的篩選過程會導致沒有人參加麼?就算真沒有人參加,節目組也是可以找拖的,節目組比你更擔心風險。你想多了。說砸了自己真貨的人,肯定是作秀。


福氣945

這麼說吧,節目之所以是節目,就是人為操縱啊,怎麼可能真品會被砸呢?

題主說的節目應該是指王剛主持的那個節目吧!現在我提出自己的幾個疑問,當我們明白了疑問,也就清楚了,節目組是不可能砸了真品的。

鑑寶人拿的藏品肯定是要經過篩選的,在這期間,就有專家看了藏品了,挑出好的留下來進節目,雜亂不堪的給淘汰,這個過程,專家心裡肯定都有底的,真假也就都清楚的。

二,節目不是直播,而是錄好了再放的,所以裡面的條條道道都是安排好的,即便是砸了某一件不是很貴的藏品,也是經過物主同意的,為什麼同意,可能節目組會在後面補償這位藏家的吧!節目組為什麼這麼做呢,還不是想吸人眼球,讓收視率上去,等等,自己賺的更多。

三,王剛,一個普通的主持人,他怎麼敢私自砸了別人的真品?別看裡面的什麼緊張,惶恐,等等,都是演的,別說簽訂什麼合同,當一個人的真品被砸了,幾百萬,或者幾千萬沒有了,他不恨?他不想報仇王剛?王剛能擔起這個責任?不能吧,所以,藏品的真假他們絕絕對對的知道,而且要不要砸肯定也會得到藏家的認可,假的藏家就算了,真的藏家,絕對會事先告知。

最後,我覺得節目有點失實,很多都像是演的,就像一些情感節目一樣,演唄,誰家有個寶貝不偷偷的藏著,還公之於眾?傻?引人妒忌?我總覺得有這些藏品的人家,完全可以經過另一種渠道去鑑別寶物的真假,而不是選擇這種最為有風險的做法。懷玉其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