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老人真不照看孙子吗?

用户61403323

西方的家庭观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老人与孙辈的关系,比我国要疏远得多。这一点在法律上也有所体现。以美国为例,联邦最高法院曾经做出判决:只要父母不同意,法律不能强制赋予老人探望孙辈的权利。

在2000年的Troxel v, Granville, 530 U.S. 57一案中,一条华盛顿州的法律引发争议。该法律规定,如果父母拒绝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探视孩子,那么老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要求获得探望权。原告提起诉讼,认为这条法律侵害了自己对孩子的监护权。

几经上诉,最高法院最终作出判决:一审原告胜诉,各州不得制定法律强制赋予祖父母/外祖父母探视权。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拒绝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看孩子,对方不得要求法院给予自己探视权。大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本院自古以来就认可这一基本的权益:父母应对孩子有照顾,监护和控制的权利”。法院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权利意味着父母可以独立决定谁能探视孩子,谁能帮助自己抚养孩子。如果父母不同意祖父母来越俎代庖,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这也反映了美国普遍的社会观念:带孩子是父母的事,老人不应该过多插手,如果父母不愿意让老人带孩子的话,法律应该支持父母的决定。这一点,体现了美国的核心家庭观: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只包括父母和子女,而不包括老人。这一点和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是迥然不同的。


王瑞恩

问起老师现在一天的生活,她说因为(大)女儿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她都到女儿家去,帮忙做早餐和照料孩子。儿子儿媳刚刚结婚,若不久后生了小孩,也会帮忙照料。我问她在德国祖父母帮忙照料孙辈很普遍吗?她说不算少啊,毕竟年轻人都有工作,忙不过来嘛。只是有些老人住得离孩子远,就没办法了。她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是,一儿一女都住得离自己比较近,所以帮他们照顾孩子很方便。事实上她儿子刚工作不久,也还没自己买房,小两口住的是老师名下的一套两居室公寓。老师完全没有什么被“啃老”的感觉,提及儿子儿媳时很自豪,特别是对儿媳,私下里跟我说起儿媳的时候也赞不绝口,似乎对儿媳的专业能力比对儿子还要肯定。

总之,跟这位德国老太太聊起家庭,感觉跟和中国爹妈对待儿女的方式也差不多。我后来和不少德国咨询师聊起关于母亲角色这个话题。德国同行们说,德国传统的母亲非常勤劳顾家,会照料整个大家庭,可能的话也会照料孙辈。德国谚语中有个“乌鸦母亲”的说法,指的是那些不太顾家的妈妈,是一种贬义的说法。


黄峥博士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中西方文化肯定是有区别的,不能说西方老人都不会照看自己的孙子,只是西方各种事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所以不会强迫性质生了孩子就撒手给老人,而父母也会充分的享受与孩子育儿的时光,当然也会有辛苦和牢骚,这个和国内一样。

其次,在看下我国的情况,很多其实都是人传人所形成的习惯,而不是某种规定性,比如父母都要工作,所以有些老人愿意帮助年轻一辈的照顾孩子,可是慢慢的,特别是农村很多人就觉得这份照顾是应该的,我们还曾收到过很多提问类似“婆婆不帮忙照顾孩子,我应该责怪她吗?”、“婆婆帮我照顾孩子,还跟我每个月要钱,我应该怎么办?”仔细想想,这些问题都是出于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不可否认这些提问者已经把老人照顾孩子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老人家自己的责任了?!

在此,特别深刻的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不适,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我们的孩子都要自己照顾,千万不要一边喊着女性独立,不要被强迫结婚生子,一边又呐喊着传统观念,生了孩子就抛给老人照料。仔细看看,她们身体已经支撑不住活泼好动的孩子了,强迫他们追着满地乱跑的孩子又怎么忍心啊?!更何况他们在你小的时候因为照顾你花去了自己的青春,老了又要为你的孩子奔波后半辈子,他们一辈子都在为你服务,自己的生活都没有,这样对吗?

有时候真的应该像西方学习一下,给予对方一些自由,当然这一点我们早在几千前就传下来了,只是有些人忘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孕妈学堂

姐姐嫁了法国人,我可以给你讲一下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案例。

生老大的时候,她和她老公都是全职工作,孩子的照看成了棘手问题。当时她的法国婆婆和公公都已经退休,而且她婆婆以前的工作还是专业的育儿保姆,就是替那种忙于工作的双职工父母照看孩子的那种。虽然孙子的照看问题是大问题,但她婆婆依然拒绝给看,她婆婆最多能做的不过就是选择在周末、或者他们最忙的时候过来临时帮忙照看几天。她婆婆的想法是:几乎看了半辈子孩子,退休了只想享受人生,即便亲孙子,给钱也不想再重操旧业。针对此,姐姐很难理解,但她的法国老公就很理解。而且这种做法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她的法国老公和父母关系非常好。

生老二的时候,她的法国公公患病去世,她婆婆成了孤苦伶仃一个人独居状态。由于老伴去世,她婆婆的精神状态也很不稳定,整日以泪洗面。姐姐提出建议:让婆婆和他们一起生活,这样可以一举多得,赡养老人,同时儿女陪伴着老人,老人也可以帮忙照看孙子,这种天伦之乐应该多少可以缓解老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但这个建议被她婆婆一口否决。她公公去世2年后,由于巨大的精神痛苦,她婆婆很快也撒手人寰。

中国恰恰和这种情况背道而驰。比如我的父母亲,退休后孩子的孩子成为他们的生活重心。照看完孙子在照看外孙,退休生活变成了照看孙子外孙的轮回,但他们乐此不疲,享受其中。2008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同样经历了巨大的痛苦,我们几个儿女轮流接母亲家中居住,儿女亲情、照顾孙子外孙的天伦之乐很快就冲淡了母亲的思念。于母亲而言,能在晚年对儿女们发挥余热是让她很自豪的事。

所以,姐姐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中国父母帮着看的。在法国,为了解决双职工父母无法照看孩子的问题,法国政府有婴幼儿托管所,几个月的婴儿就可以托管,但床位非常紧俏,得排队,往往一床难求。

中国父母很伟大,为了儿女可以付出一切,但这种无边界的爱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西式父母和儿女之间爱的边界感很强,虽然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但有时候未免太过于理性、不近人情。

建议看一下“李安三部曲”,对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刻画得非常到位。


孙卫华

西方老人偶尔会替子女照顾一下孙子,但绝不会长期照顾。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和我们东方人的差异非常大。因此,在照顾孙辈的问题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美国的家庭父母与成年孩子的界限非常明确,比如说孩子在18岁以后就要开始独立生活了,基本不再靠父母了。这意味着什么?在美国大学里,很多本地学生的学费是自筹的,除了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外,也有人不得不勤工俭学。在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大学生的学费都是依靠父母缴纳的。


2016年,美国大约70%的毕业生离校时都面临着债务,超过4400万美国人持有1.4万亿美元的助学债务。大家再想想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有这么高比例的助学债务负担人吗?


所以,美国的父母连18岁孩子的大学学费都不会管太多,何况20多岁子女的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美国人的家庭生活中,个人的权利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权利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但在美国却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所以,美国人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帮助子女带孩子。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人老了之后,很少会出现中国式的子女赡养老人模式。老人一般都是住进社会养老机构养老。


不过你如果据此分析认为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也是不对的。其实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比如说在美国人办公室,不论男女,办公桌上必放的一件东西就是全家福合影。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值得大家仔细品味。


李明波论中东

我的邻家姐姐,从小和我玩到大的。去德国留学之后就嫁了一个德国人。姐姐刚进家的时候,她婆婆对她特别好。担心她饮食不习惯,还特意学了一到西红柿炒鸡蛋做给姐姐吃。

她婆婆是一个很在意别人想法的人,姐姐也逃不了每天吃西红柿炒鸡蛋的命运。

人,总归还是要沟通的。于是姐姐就决定和妈妈说,其实您不用明天做这道菜给我吃的。因为我们最近有一个项目要做比较忙,回家时间晚,决定在外面吃了。

因为她婆婆一般都是做一锅浓汤,比如南瓜浓汤,西红柿浓汤。厨艺确实很一般。

从那以后,婆婆开始做得少了。有了孩子之后,婆婆也不像咱们中国婆婆一样,炖鸡汤炖大补汤给儿媳妇儿坐月子。她就整天忙着她自己的事情,在织毛衣,织围巾。做饭因为姐姐不爱吃,她也不做姐姐的那一份。

结果姐姐抱着刚出生2个月的宝宝就回国了。回来就再也没有回去。德国的工作也辞了,她在国内有朋友是做老师的,有学生资源,于是她办了一个英语培训班。

她老公和婆婆来中国,希望她回德国。来的时候老公背着一个双肩包,婆婆拉着两个行李箱,她儿子也不帮忙。结果姐姐的表弟和我去接他们,我们帮老人家老行李把老人家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从来没有孩子帮忙拿行李。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可能是从小到大的国家的人文环境影响的行为。德国人骨子里的意识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WEI氏小青龙

我遇到的有很多种,我天天在英国的幼儿园,有些小朋友爸妈忙的话,有爷爷奶奶来接送只有晚上见爸爸妈妈,爸妈更忙的话,除了来幼儿园其他时间都和爷爷奶奶或保姆一起。另外,有个朋友刚生完孩子,她的英国婆婆说要她来帮忙看孩子是需要付钱的。再说我的希腊婆婆,说如果我生孩子,她们肯定来英国帮忙带的。


LJ40217878

我在英国生活了六年,别的国家不了解,说说我认识的嫁给英国人的朋友的情况吧。

朋友A嫁给她的大学同学——土生土长英国男孩,小时候父母离异又各自再婚,他跟母亲过到上大学,认识我朋友就结婚了。婚后第三年有了第一个孩子,四年后有第二个孩子,基本上是两口子自己带的;有时候朋友会把孩子放到北京的父母家里两三天自己出趟差。

朋友B经人介绍认识她的英国老公,两人一结婚就有了孩子。因为公公身体不好,他们在公婆生活的城市买了房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离公婆比较近的地方。孩子小的时候,婆婆会在小两口忙不开的时候帮忙接送,带孩子还是主要由我朋友和她老公来完成。

从我朋友的个案看,英国的老人也会帮忙照看孙辈,但仅限于“帮忙”并非“代劳”。英国老人在带孩子方面的“有限介入”大致有两个原因:

1.英国的育儿福利较好,孩子两岁就可以进入公立幼儿园,而且是免费的,所以“爹妈+公共免费育儿机构”基本就可以满足带孩子的需求。

2.英国的爸爸是“生理+精神”的“双成年”。我和朋友们几次带着孩子聚会,英国爸爸会全程盯着孩子,随时帮孩子喂饭、换尿不湿、接住孩子扔的东西……大孩子乱跑时爸爸会跟在后面保护孩子的安全……中国的爸爸们,我见到的基本上在这种场景里,都是看手机……

所以,中国的老人帮着看孙子,多少是在弥补社会福利的不足和自已没把儿子养成年的亏欠吧?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老实说吧:有钱的、工资高的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的,他们生了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处理好家庭、孩子的事物。那些要父母带孩子的,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想省钱,孩子由妈妈带着,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肥水不流外人田。至于妈妈带着的苦恼从来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梁圆萌萌

我今年五十多岁,现在女儿已经怀孕了,我真想对我女儿说:我不想给你看孩子,以后也不用你给我养老,老了我去养老院,趁着现在年轻能走动,我想去旅旅游过自己想过的清闲日子,一辈子上班养女儿很累,好容易退休了,看孩子感觉身体真的吃不消,想想都蹙头!我有两套房子,虽然退休金不多,但这些财产足以够我找一家好点的养老院,和医疗费用,如果女儿女婿不贪图我的财产的话。但是现实确是:女儿刚刚怀孕女儿女婿就回家里来吃饭了,因为怀孕怕吃外面的东西不干净,每天早上我就得去市场买菜买水果,他们下班回来要保证最少四菜一汤,还要陪女儿孕检,等孩子出生后就得照顾她们娘俩了,真心不想但又能怎样?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你能潇洒的旅游,不管怀孕的女儿和出生后的外孙?不说了老公又嘟嘟叫我给女儿洗衣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