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如今孔孟的儒学人尽皆知,王阳明的心学却不那么知名?

Neamonlerls

题主的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孔孟是儒学,王阳明的心学也是儒学的分支。也就是说不管是孔孟还是王阳明,他们所研究和专注的领域都是仁义孝悌,他们都是儒家的圣人。

比如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其本源就是儒家亚圣孟轲的“良能良知”。比如孟子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是心性之学,其源头就如王阳明自己说的:

阳明先生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所谓骨血,就是儒家文化的基因。

因此,王阳明本来就是儒家圣人,时至今日,他依然在孔庙里受世人供奉。

那么,为什么孔孟的名气要比王阳明大呢?

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因为不同时代,情况也不同。确切的说,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中后期也是如雷贯耳。但是孔孟是儒家的根本,也就是说没有孔孟就没有王阳明的心学。

二者本来就是传承关系。同时,现代唯物主义论,把阳明心学划分为唯心主义,使得阳明心学饱受批判。

再加上心学看似简单,但是顿悟极难,即便是王阳明的嫡传弟子,也很少人能完全理解心学的智慧。

因此现代人对阳明心学知之甚少。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孔孟儒学毕竟是儒家正统,传承两千多年,而且在封建王朝时期,至西汉武帝开始,“罢拙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治国圭臬,其地位至高无上。

天下读书人,无论是功名考取,还是致仕就学,无不以孔孟之道为工具、为主流,其文化底蕴之厚重,对中国影响之深远,堪比西方的宗教。所以,西方人就是把儒学作为中国宗教来看待的,称之为“儒教”。


王阳明本身就是儒学传人,他的心学只不过是儒学这个肥沃土壤上的一颗大树而已。由于罢拙百家之后,儒学吸收消化了百家之长,比如法家治国手段、道家唯心理论、兵家用兵之道、鬼门纵横机辩之术甚至阴阳家的方术等等。


虽然儒学者各种专攻都有,但是对外展示的还是儒家文化的道德仁义礼教那一套。王阳明只是把儒家学说里面唯心的那一部分学说进行消化吸收后,按自己的领悟重新组织、焕发新的生命力、发扬光大了而已。

所以,即便要研究他的心学,没有深入专研传统儒学也是不得其门而入的。

最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唯物主义理论、重视科研实用精神,抛弃了一切唯心主义学说,王阳明的心学是唯心主义正统学说的代表,自然是被专治的对象。特别是文革时期,更是被打击、被专政甚至被消灭的对象。



好在这些年重新重视传统文化,允许百花齐放,大家才逐步对心学有了认识和了解,阳明心学才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这便是阳明心学不出名的深层次原因。


谢金澎

其实不论是孔孟之儒道还是王阳明之“心学”以及老子、墨子等学说,都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孔孟之儒学会人尽皆知,而王阳明的心学却不那么知名,其原因在如下几方面:

1、任何一种学说的价值或生命力不仅在于被认可,而且更在于具有实用性。

孔孟之道其思想由于对封建统治者尤其驯服百姓、愚昧百姓的实用价值,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其统治思想地位后,因为,孔孟主张的“仁”者“爱人”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对加强封建统治具有巨大的“实用性”。

2、任何一种学说的价值或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存在,更在于能够被推崇和继承

孔孟学说被人尽皆知的巨大推力,不仅在于它的“独尊”,而且还在于它受封建统治者所推崇,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加以改造与继承,进而成为了中华文化之主流学说。绵绵几千年占据着“正统”位置,自然会被民众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从而有了人尽皆知的广泛民意基础。而其他一些学说,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与价值,但由于不占其“主流”,不能被持续推崇,从而也就难以得到所谓发扬与相对意义上的持续继承。

3、一种学说或思想一旦占据道德制高点,成为支配人们行为规范的“俗成法”,其影响力必将是巨大而不可动摇的。这也是孔孟在中国人尽皆知之根本原因。



临渊羡鱼看光景

现在的哲学教材,王阳明的心学基本上还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出现的,特别是说‘花树’那段,常常被用作略带嘲笑地引用,这实际上是对心学的误解。

而孔子的思想,虽承认鬼神,但却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等等,重人事情鬼神,在哲学教材中最多批为不痛不痒的‘复古主义’,并未上升世界观的对立上。


刘向雄

都记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几个记得第二个吃螃蟹的人。王阳明亦是儒学中人,他的心学是儒学的延续发展。他的著作传习录就是对儒学的精讲义解。知名度不高,不代表他的学说不如先圣们高明,而是人们对儒学探究只止步在当年那个阶段。


和歌忘忧6677010

心学就是一儒生,发现了前辈经典儒生对“儒”的解释渐渐的偏进牛角尖了,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其它“家”能站住脚,忽悠住人的理论在外来的“家”的影响下对“儒”的新解释。既得利益集团的“儒”们,怎么会任其改变自己熟悉掌握的“儒”。


还算正常人

首先,知道的很少,不像其他的学科在学校里都有,不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连听说都很难听到。接着,就是其理论性被大众接受的少,知名度低,比较其他的学说诞生的时间晚,且诞生的时代是明朝,这个时代比较奇葩,国人对这个时代认可度低。最后,这个学说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说,其后没有有力的继承者,理论和实践方法都没有出现系统的教学模式,如昙花一现,没有人或学者继承发扬,以至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