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最終成為日本的“天下人”,是偶然還是必然?

劉國東

德川家康在強手如林的日本戰國時代能夠笑到最後,從一個“受夾板氣”的小土豪變成君臨天下的徵夷大將軍(幕府將軍),這中間運氣的成分肯定有,但更主要的還在於此人不凡的手腕和眼光。

必須承認,德川家康的運氣確實好——幼時因為在清州做人質跟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混成了“發小”,後來他依附的今川氏被前者在桶狹間大敗後,不僅趁勢收復了老家三河,還就此倒戈跟隨織田家(名義上是結盟)四處擴張,結果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坐擁150萬石高的“有力大名”。

之後遇上個急於“和平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為了拉攏德川家康,也沒有采取強硬手段武力解決,反而把他移封土地肥沃的關東8州(也有防範德川的意圖在裡面),結果讓德川家康很快發展成擁有250萬石高的全日本實力最強大名。豐臣秀吉死後,留下幼子寡母難鎮大局,豐臣系舊將又勾心鬥角,這都給了德川家康以可乘之機,再加上他本人出奇地長壽——不僅“耗死”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些他曾效忠的主子,就連有能力制衡他的前田利家也死在了他前頭,不得不說上蒼對德川家康確實眷顧有加。

當然了,光靠運氣好,自己能力太差也不行,而德川家康的眼光和手腕在戰國後期的大名中都堪稱一流。

實際上前文也提到過——德川家康在自己實力較弱時堅定奉行“事大主義”,先後投靠今川、織田、豐臣3大勢力,從而避免了自己因單打獨鬥被強敵過早鯨吞的厄運,德川家康的隱忍與洞察力之強可見一斑(要是跟錯老大可就歇菜了,這樣的反面典型在當時比比皆是)

從武力上來看德川氏直到關原之戰前都不佔優勢,但德川家康十分善於籠絡人心——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放開手腳拉幫結派、挑撥離間,硬是把黑田長政、福島正則等豐臣系舊將都拉到自己一方。有史學家就認為關原之戰實際上是豐臣系諸侯之間的一場內訌,最終得利者卻是“渾水摸魚”的德川家康。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關原之戰爆發時德川氏主力3萬人根本就沒趕到戰場,真正投入對石田三成作戰的只有6000人,而構成德川家康麾下東軍主力的3.4萬人全都來自豐臣系。

德川的善於隱忍和權謀還可從關原之戰後,他又花了整整15年光景來削弱豐臣系勢力、強化幕府統治,直到自己羽翼豐滿才連續發起2場大阪圍攻戰,徹底消滅了豐臣家族。

而從內部建設來看,德川家康也很有一套。他歷經戰國末期亂世,親眼目睹了眾多有力大名瞬間滅亡的慘劇,特別是汲取了織田、豐臣2大已君臨天下的豪族先興後衰、最終喪失權力的經驗教訓。德川家康深感戰國時代“下克上”、武家秩序混亂是取亂之道,因此早在蟄伏蓄力階段,他就建立起一套嚴密的譜代家臣制度,大大強化了德川氏的整體凝聚力和軍力。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馬上著手對全國領地進行重新分配,總的原則就是“賞罰分明、親疏有別”,通過將心腹親信分封、安插到全國要衝來實現對各地大名的監控。經過10餘載苦心經營,等到1614年11月德川家康對豐臣氏殘部舉起屠刀時,天下絕大多數大名已對其乖乖臣服,而沒有再次重演各地軍閥混戰的老劇本。

值得一提的是,

德川家康也很善於治理,他的領內經濟發達——特別是後來移封的關東地區原本殘破不堪,卻在他的20年苦心經營下變成了水利設施齊全、土壤得到改良、民眾安居樂業、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富饒之所,也正是靠著強大經濟實力,德川氏才有資本籠絡各路大名並擴充軍力,同時與當時富甲天下的豐臣氏一爭高低


網言軍事

既然有這樣的疑惑,不如梳理下德川家康的一生,讓看官們自行判斷。

人質時代與獨立

德川家康出身的安祥松平氏是西三河國的一個小國人領主,在其祖父松平清康時代曾經一度制霸西三河。然而,當松平清康英年早逝以後,安祥松平氏的實力大大衰弱。



松平清康之子松平廣忠幼年繼位,遭到了得到尾張織田氏支持的松平氏旁支的驅逐,最終在家臣以及東條吉良氏的支持下返回了岡崎城。

然而,天文十六年(1547年),織田信秀對三河國發起進攻,弱小的松平氏經受不住打擊,重鎮安祥城,主城岡崎城都被織田信秀攻落,松平廣忠在外逃途中,不得不向織田信秀投降,並送出嫡子竹千代作為人質。

這個竹千代,就是德川家康。

然而在織田氏退走以後,松平廣忠為了重新爭取松平家的利益,站到了今川義元一方。萬幸的是織田信秀並沒有殺害竹千代,而是讓他在尾張國住了下來,若換成武田勝賴的話,竹千代早就被鋸成幾截了。


好在後來松平廣忠死後,今川家攻下了安祥城,俘虜了織田信秀的庶長子織田信廣,並換回了竹千代。竹千代在這之後被送往了駿河國今川館,直到元服。再而就是桶狹間合戰的暴發,今川義元戰死,作為今川軍前鋒的松平元康(即德川家康)在今川軍退走後進入了岡崎城,宣告獨立。

織田氏同盟時代

松平元康在獨立後捨棄了名字裡今川義元下賜的“元”字,改名松平家康,再後又冒充了新田氏後人得川氏的子孫,改名德川家康。

在這段時間裡,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同盟,一邊支援織田信長的上洛制霸計劃,一邊又向東邊侵蝕舊主今川家,並與武田信玄結盟,將今川家領地瓜分。


不過,在德川與武田之間少了今川家以後,兩家的摩擦變多了起來,最終武田信玄發起西進作戰,兩家矛盾陷入了不可調和的境地。好在武田信玄不久就過世了,而在他死後,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於天正三年(1575年)將新家督武田勝賴擊敗,德川家由守勢轉為攻勢。

天正十年(1582年),在織田信長的命令下,德川家康配合織田軍討伐了武田家,並獲得了駿河國大部分領地作為獎賞,此時的德川家幾乎從織田家的同盟變為家臣。

然而,沒幾個月,織田信長殞命本能寺,受邀在京畿遊覽的德川家康不得不返回了領地。

羽柴家康時代

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死後,從織田家處獲得了奪取武田遺領的許可,因此德川家勢力擴張到了甲信上三國。

與此同時,織田家家臣羽柴秀吉的勢力急劇增長,最終擊敗了同僚,成為織田政權的後繼者。羽柴秀吉在建立起新制度以後,同織田信雄、德川家康等武將組成的包圍網作戰,並取得了優勢,當羽柴秀吉準備發大兵攻打德川家時,恰好發生了天正大地震,秀吉不得不與家康和談,雙方議和,德川家康臣服。


在羽柴秀吉的統治下,德川家康作為羽柴家的重臣成為秀吉仰賴的勢力,並轉封到了關東,同時家康還獲得了“羽柴”苗字的下賜。

開幕建府

羽柴秀吉死後,與德川家康一同成為秀吉託孤重臣的前田利家也相繼去世。德川家康成為豐臣政權裡的頭號重臣,經過關原合戰以後,德川家康消滅了反對派並竊取了豐臣家的實權。

在竊取實權後,德川家康就任徵夷大將軍,開設幕府,並最終消滅了豐臣家。



在我看來,德川家康是個十分傑出的人才,他善於把握機會,勇敢又不魯莽,戰術戰略能力十分高超,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德川家康並不是通說裡的“忍者神龜”,武田信玄之所以西進,就是因為家康一直摸老虎屁股。


伊勢早苗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創立了江戶幕府,是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很多人覺得他就是運氣好,比對手長壽了點,熬死了對手後才一統天下。

德川家康的祖先是在三河地方的土豪,戰國時代後成為大名,但是卻夾在織田氏和今川氏之間,地位並不是很穩固,所以他必須有很強的策略和對局勢清醒的認識。



第一,積累財富和實力。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的部下起兵謀反,殺害了主君信長,豐臣秀吉搶先一步控制了局面,並和德川家康在長久手進行了對戰,豐臣秀吉慘敗,並主動用優厚條件和德川家康議和,在日本影響很大。

後來豐臣秀吉出兵李氏王朝,德川家康利用計謀沒有參與,結果慘敗,德川家康趁機大力發展,逐步壯大了力量,財力也十分雄厚,這也成為德川家康奪取政權的重要轉折點。



第二,注意鞏固政權,增加幕府財產。

德川家康每次佔領一個地方,並沒有野蠻的進行剝削,而是對新領地進行強化管理的措施。比如削減大名的財力,充實幕府財力,把一些重要礦山改為幕府直轄,把領地的一大半轉封給了有功之臣,基本上全國的錢財都是在幕府的掌握之中。



第三,建立幕藩體制的封建統治制度。

把各地大名根據遠近親疏分成不同種類,互相之間監視,牽制,大名的妻子必須要住在江戶,和人質差不多,同時加上對武士的控制,不得養浪人,獎勵文武,嚴守階級,不得結黨營私等等一系列加上幕府權利的措施來統治全國。

德川家康如果沒有進行這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幕藩體制,很難成為日本的“天下人”,


軍事一點通

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一切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偶然的,但其中必然蘊含著某種必然因素。

在日本結束戰國時代建立幕府統治的整個過程中,有三個里程碑式人物——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至於這三人在結束戰國時代的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有人將織田信長比作開創霸業的曹操,將豐臣秀吉比作守成的曹丕,而把德川家康比作為最終“摘桃”的司馬懿。

縱觀歷史上各色“亂世英雄”,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大體的規律,野心勃勃、敢為天下先、勇勝於謀者,通常都是偉業的開創者奠基人,但這樣的傢伙鮮有成功坐收勝利果實的,要麼是壯志未竭身先死,要麼是在揭竿而起者內部權鬥中邊緣化。相反,某些一開始默默無聞小心翼翼,膽略和能力都不如前一類人,但頗具審時度勢和隱忍之功的傢伙,往往成為後起之秀,最終成為坐收勝利果實。劉邦而非項羽成為皇帝,斯大林而非托洛茨基坐上蘇俄頭把交椅,都是這一規律的生動寫照。

就膽略、能力和魅力而言,德川家康相比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都要差不少。但德川家康確是個頗有“忍者”氣質的人,他為了贏得織田信長的信任不惜殺死自己的兒子和母親。本能寺之變後,德川家康打著為織田信長報仇的旗號進軍關中,不料被豐臣秀吉領先了一步。等到豐臣秀吉穩定了局面,德川家康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選擇屈服於豐臣秀吉。此外,德川家康也是一個“識時務”者,他在慶長之役失敗後選擇與中國修好,不像豐臣秀吉那樣大胃口,做以卵擊石的冒險嘗試。織田信長在征戰中斃命,豐臣秀吉在征服朝鮮失敗後很快死去,又沒能在家族之內選好有力的繼承人。因此,最終實現統一大業的機遇就這樣降落於德川家族。

從偶然性的角度來說,如果德川家康降生的時間早些或晚些,他或許與“天下人”的機遇失之交臂;而從必然性的角度來說,在一眾具有相似條件機遇的大名諸侯當中,唯有德川家康勝出,與他的忍辱負重和審時度勢的個人特質是有必然關係的。(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